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木君青旂


《吕氏春秋·纪部》卷一〈孟春纪·孟春〉~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无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汉·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旂,旗名,交龙为旂,载者若今之鸡翘车是也。服,佩也。所衣佩玉皆青者,顺木色也。」

例句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李商隐 隋宫守岁

典故
青旂


《礼记注疏》卷十四〈月令〉~279~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天子居青阳左●。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例句

銮辂青旂下帝台,东郊上苑望春来。 武平一 奉和立春内出䌽花树应制

《國語辭典》:旌旗  拼音:jīng qí
1.旗子的通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西游记》第四回:「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也作「旌旗」。
2.借指官兵、士兵。唐。王昌龄 青楼曲二首之一:「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國語辭典》:旌旗(旍旗)  拼音:jīng qí
旗子的通称。《文选。枚乘。七发》:「旌旗偃蹇,羽毛肃纷。」也作「旌旗」。
《漢語大詞典》:旂常
1.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铭旂常、垂竹素者,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以不贪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於粪土。”
《漢語大詞典》:龙旂(龍旂)
亦作“ 龙旗 ”。
1.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周礼·考工记·輈人:“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 郑玄 注:“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也。” 贾公彦 疏:“九斿,正谓天子龙旂。”后汉书·明帝纪:“ 东海王 彊 薨,遣司空 冯魴 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鑾輅、龙旂。” 李贤 注:“交龙为旂,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之四:“臺城细仗晓初移,詔赐千官禊饮时。緑帐远笼清珮响,更曛晴日上龙旗。”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恭纪》诗之一:“期门百队龙旂后,更有名王万骑陪。”
2.借指天子。 宋 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迭障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屈居华屋啗枣脯,十年俯仰龙旂前。”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登陴而鱼钥仓皇,入援而龙旂震荡。”
3.指得专征伐的将帅之旗。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冯双礼 将左, 白文选 将右,而 可望 建龙旗鼓吹居中。大兵急攻之,败走。”参见“ 龙章 ”。
4. 清 代国旗。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山头风猎猎,犹自误龙旗。”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
《國語辭典》:龙旗(龍旗)  拼音:lóng qí
1.画龙为饰的旗子。《荀子。礼论》:「龙旗九斿,所以养信也。」《国语。齐语》:「赏服大辂,龙旗九旒。」
2.清代国旗绘有龙形,称为「龙旗」。
《國語辭典》:龙章(龍章)  拼音:lóng zhāng
1.龙的形状。南朝宋。鲍照〈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壁丽锦质。」
2.画有龙形的天子服饰。《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褫龙章于终朝,就侯服以卒岁。」唐。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暑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
《漢語大詞典》:旌旂
见“ 旌旗 ”。
《國語辭典》:旌旗  拼音:jīng qí
1.旗子的通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西游记》第四回:「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也作「旌旗」。
2.借指官兵、士兵。唐。王昌龄 青楼曲二首之一:「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國語辭典》:旌旗(旍旗)  拼音:jīng qí
旗子的通称。《文选。枚乘。七发》:「旌旗偃蹇,羽毛肃纷。」也作「旌旗」。
《漢語大詞典》:鸾旂(鸞旂)
见“ 鸞旗 ”。
《漢語大詞典》:鸾旗(鸞旗,鸞旂)
亦作“ 鸞旂 ”。天子仪仗中的旗子。上绣鸾鸟,故称。汉书·贾捐之传:“鸞旗在前,属车在后。” 颜师古 注:“鸞旗,编以羽毛,列繫橦旁,载於车上,大驾出,则陈於道而先行。” 南唐 冯延巳 《寿山曲》词:“鸳瓦数行晓日,鸞旂百尺春风。侍臣舞蹈重拜,圣寿南山永同。”亦泛指一般仪仗的旗子。 清 李慈铭 《蓬莱驿》:“看他雀屏深,鸞旗护,帐中居,蝉冕貂褕。”
《國語辭典》:白旗  拼音:bái qí
战败投降或诈降时所举的旗子。《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次日,城上竖起白旗,上写『冀州百姓投降』。」
《骈字类编》:青旂
唐 武平一 奉和立春内出䌽花树应制 銮辂青旂下帝台,东郊上苑望春来。
唐 顾况 宫词五首 其三 玉阶容卫宿千官,风猎青旂晓仗寒。
《韵府拾遗 微韵》:宋书礼志金路依拟金根建青旂十有二旒
《漢語大詞典》:旗常(旂常)
旂常。王侯的旗帜。 唐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云陛旗常满,天廷玉帛陈。”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 乾隆 朝名将,以 超海公 海兰察 为冠,边功战略,炳矞旗常。”参见“ 旂常 ”。
(1).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铭旂常、垂竹素者,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以不贪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於粪土。”
《漢語大詞典》:旂常
1.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铭旂常、垂竹素者,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以不贪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於粪土。”
《漢語大詞典》:灵旂(靈旂)
见“ 灵旗 ”。
《漢語大詞典》:灵旗(靈旗,靈旂)
亦作“ 灵旂 ”。
(1).战旗。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史记·孝武本纪:“其秋,为伐 南越 ,告祷 泰一 ,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 泰一 锋,名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汉书·礼乐志》:“招摇灵旗,九夷宾将。” 颜师古 注:“画招摇於旗以征伐,故称灵旗。”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使灵旗再图北指,詎不先出 峴 之师。” 清 许承钦 《钱塘江观潮》诗:“灵旗百万驱雷鼓,彊弩三千试水犀。”
(2).神灵的旗子。 唐 刘禹锡 《七夕》诗之一:“河鼓灵旗动, 嫦娥 破镜斜。” 宋 文天祥 《代酹解星文》:“靡灵旗兮风翩翩,举天瓢兮酌天泉。”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五云车,灵旗导,七宝宫,鸞舆到。” 清 谭嗣同 《桃花夫人庙神弦曲》之一:“帝子灵旗千里遥,渚宫玉露苹花泣。”
(3).道教法器之一。用以驱邪镇鬼。 宋 王圭 《依韵和王室徽奉安中太乙神像》:“妖氛自逐灵旂捲,瑞穀常登御廪蕃。”
《漢語大詞典》:云旂(雲旂)
见“ 云旗 ”。
《漢語大詞典》:云旗(雲旗,雲旂)
亦作“ 云旂 ”。
(1).以云为旗。《楚辞·九歌·东君》:“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王逸 注:“以云为旌旗。”
(2).画有熊虎图案的大旗。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拖蜺旌,靡云旗。” 张守节 正义:“ 张 云:‘画熊虎於旌,似云气也。’”文选·张衡〈东京赋〉:“龙輅充庭,云旗拂霓。” 薛综 注:“旗谓熊虎为旗,为高至云,故曰云旗也。”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云旂临塞色,龙笛出关声。” 刘师培 文说·宗骚:“云旗星盖,遽宇高堂,靃靡千古,鏤错万状。”
《漢語大詞典》:淑旂
指绘有交龙的旗帜。《诗·大雅·韩奕》:“王锡 韩侯 ,淑旂绥章。” 毛 传:“淑,善也。交龙为旂。” 郑玄 笺:“善旂,旂之善色者也。”
分類:交龙旗帜
《漢語大詞典》:火旗(火旂)
(1).亦作“ 火旂 ”。红旗,朱旗。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 仇兆鳌 注:“朱旗,红旗也,诸侯所建。《考工记》:‘龙旂九旒,以象大火。鸟旟七旒,以象鶉火。’” 唐 李贺 《吕将军歌》:“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 王琦 汇解:“火旗,旗之红者。” 唐 雍裕之 《四色》:“劳魴莲渚内,汗马火旂间。”
(2).喻指炎热的云层。 唐 王毂 《苦热行》:“ 祝融 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漢語大詞典》:赤旗(赤旂)
亦作“ 赤旂 ”。
(1).红色的旗帜。墨子·旗帜:“木为苍旗,火为赤旗。”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駵,载赤旂,衣朱衣。”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短垣三面繚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明 汤显祖 《送杜给事入都归觐》诗:“祠郎荐玉君须入,会见乘舆载赤旂。”
(2).比喻鲜明的旗号。 严复 《救亡决论》:“超俗之士,厌制艺则治古文词,恶试律则为古今体,鄙摺卷者则争碑板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旗。”
(3).象征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革命。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柳亚子 《赠梅电龙龚品娟夫妇》诗:“失喜重逢红蜡影,好教同唱赤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