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徐庶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4~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简释

方寸:喻心。唐白居易《秋居书怀》:“尽日方寸中,澹然无所欲。”


例句

字字烂嚼醍醐味,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齿,只在劳生方寸里。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

方寸终朝似火然,为求白日上青天。 刘得仁 省试日上崔侍郎四首

方寸莹然无一事,水声来似玉琴声。 刘禹锡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钧。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是非斗方寸,荤血昏精魄。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翛然方寸地,何事更悲蓬。 喻凫 游暧泉精舍

不报父母恩,方寸底模样。 寒山 诗三百三首

方寸成灰鬓作丝,假如强健亦何为。 白居易 病中五绝句

尽日方寸中,澹然无所欲。 白居易 秋居书怀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白居易 赠元稹

而于方寸内,未有是愁结。 皮日休 三羞诗三首

落日长安道,方寸无人知。 卢仝 送王储詹事西游献兵书

典故
南阳卧
 
南阳高卧
 
卧南阳
  
葛龙卧
 
诸葛号龙
 
高卧南阳
 
龙如诸葛
 
相关人物
徐庶
 
诸葛亮(字孔明)

参考典故
躬耕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简释

南阳卧:指有才之士隐居家中。唐韩偓《寄隐者》:“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


例句

一吟梁甫曲,知是卧龙才。 刘禹锡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 刘禹锡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不用裁诗苦惆怅,风雷看起卧龙身。 吴融 和寄座主尚书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

高虎壮言知鬼伏,葛龙闲卧待时来。 李咸用 题陈将军别墅

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诸葛亦须休。 李山甫 蜀中寓怀

已悲泉下双琪树,又惜天边一卧龙。 李德裕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李白 南都行

龙卧池犹在,莺迁谷尚存。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杜甫 阁夜

卧龙决起为时君,寂寞匡庐惟白云。 杨嗣复 题李处士山居

百丈悬泉旧卧龙,欲将肝胆佐时雍。 王仲舒 寄李十员外

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回章

龙卧人宁识,鹏抟鴳岂知。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窦庠 醉中赠符载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薛能 游嘉州后溪

更怜归鸟去,宛到卧龙居。 钱起 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陈子昂 岘山怀古

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卧龙同骇浪,跃马比浮埃。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

无数烟霞色,空闻昔卧龙。 灵一 静林精舍

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 韩偓 寄隐者

池馀骑马处,宅似卧龙边。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汉阳穷鸟客,梁甫卧龙才。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诸葛才雄已号龙,公孙跃马轻称帝。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庾尚书
 
庾中庶

相关人物
庾肩吾


《梁书》卷四十九《文学传上·庾于陵传》附《庾肩吾传》
肩吾字子慎。八岁能赋诗,特为兄于陵所友爱。初为晋安王国常侍,仍迁王宣惠府行参军,自是每王徙镇,肩吾常随府。历王府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中大通三年,王为皇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除安西湘东王录事参军,俄以本官领荆州大中正。累迁中录事咨议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初,太宗在藩,雅好文章士,时肩吾与东海徐摛,吴郡陆杲,彭城刘遵、刘孝仪,仪弟孝威,同被赏接。……太清中,侯景寇陷京都,及太宗即位,以肩吾为度支尚书。

例句

闻寻周触士,知伴庾尚书。 杨巨源 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

当从庚中庶,诗客更何人。 耿湋 春日游慈恩寺寄畅当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周易》卷八《系辞下》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唐·孔颖达疏:「此节论贤人唯庶于几,虽未能知几。故引颜氏之子以明之也,其殆庶几乎者,言圣人知几,颜子亚圣,未能知几,但殆近庶慕而已。」

例句

钱神任尔知无敌,酒圣于吾亦庶几。 杜牧 题桐叶

典故
庶女振风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
「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东汉·高诱注:「庶贱之女,齐之寡妇,无子不嫁,事姑谨敬。姑无男有女,女利母财,令母嫁妇,妇益不肯。女杀母以诬寡妇,妇不能自明,冤结叫天,天为作雷电,下击景公之台殒坏也,毁景公之支体,海水为之大溢出也。」
《昭明文选》卷三十九南朝梁·江文通(淹)《诣建平王上书》
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

例句

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李瀚 蒙求

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李白 古风之三十七

典故
徐元直
 
徐庶

相关人物
徐庶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朮,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徵,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雠,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于是感激,弃其刀戟,更●巾单衣,折节学问。始诣精舍,诸生闻其前作贼,不肯与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义理精熟。遂与同郡石韬相亲爱。初平中,中州兵起,乃与韬南客荆州,到,又与诸葛亮特相善。及荆州内附,孔明与刘备相随去,福与韬俱来北。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例句

今代徐元直,高风自可亲。 唐彦谦 宿赵𡸯别业

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 杜甫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

何事明廷有徐庶,总教三径卧蓬蒿。 翁洮 赠进士王雄

《國語辭典》:庶几(庶幾)  拼音:shù jī
1.表示希望的语气词,或许可以。《孟子。公孙丑下》:「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西游记》第二五回:「饶了他,也是师父的人情;不饶他,我们也拿住个贼在,庶几可以免我等之罪。」
2.相近、差不多。《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唐。韩愈〈祭田横墓文〉:「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也作「庶乎」。
3.三国及晋时称贤人为「庶几」。《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顾诸葛步传。张昭》:「凡在庶几之流,无不造门。」
《國語辭典》:庶政  拼音:shù zhèng
国家的一切政务。《书经。周官》:「庶政惟和,万国咸宁。」
《漢語大詞典》:庶乎
犹言庶几乎。近似,差不多。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问战》:“ 劌 之问洎 严公 之对,皆庶乎知战之本也。”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一概痛絶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参见“ 庶 ”。
《國語辭典》:黎庶  拼音:lí shù
百姓、民众。《三国演义》第一回:「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西游记》第四四回:「不论君臣黎庶,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户户拜天求雨。」
分類:黎民
《國語辭典》:庶人  拼音:shù rén
平民、百姓。《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三国演义》第七八回:「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不惧孤。」
《高级汉语词典》:庶可
差不多可以
《國語辭典》:士庶  拼音:shì shù
士人和百姓,亦泛指人民。《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馀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唐。元稹〈阳城驿〉诗:「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國語辭典》:庶民  拼音:shù mín
平民、百姓。《礼记。大传》:「庶民安,故财用足。」《三国演义》第六回:「即日罢杨彪、黄琬、荀爽为庶民。」也称为「庶黎」、「庶众」。
《國語辭典》:庶绩(庶績)  拼音:shù jī
众多的功业。《书经。尧典》:「允釐百工,庶绩咸熙。」
分類:事业
《國語辭典》:方寸  拼音:fāng cùn
1.长宽各一寸的面积。
2.比喻心。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六出:「你是个慈悲方寸,望恕却少年心性,少年心性。」也作「方寸地」。
3.心绪、思绪。《魏书。卷七九。董绍传》:「老母在洛,无复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漢語大詞典》:方寸心
指心。心处胸中方寸间,故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於流遁也。” 唐 贾岛 《易水怀古》诗:“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二:“那将方寸心,愁水復愁旱。”
分類:胸中
《漢語大詞典》:方寸乱(方寸亂)
心绪烦乱;无主张。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今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辞。”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乱矣,何以事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儿方寸乱矣,敢请诸君早计之。” 清 黄遵宪 《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國語辭典》:卧龙(臥龍)  拼音:wò lóng
1.睡卧的龙。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2.比喻隐居而未显达的旷世奇才。《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漢語大詞典》:龙卧(龍卧)
喻高士隐居。 唐 卢纶 《奉和曹叔夏》:“龙卧人寧识,鹏摶鷃岂知?”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 武侯 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清 王士禛 《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诗:“知公抱遗憾,龙卧成千古。”
分類:高士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