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八荒开寿域
  
开仁寿域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王吉〉~3062~
起家复为益州刺史,病去官,复徵为博士谏大夫。是时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于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上躬亲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曰: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独设刑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繇,以意穿凿,各取一切,权谲自在,故一变之后不可复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诈伪萌生,刑罚亡极,质朴日销,恩爱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非空言也。王者未制礼之时,引先王礼宜于今者而用之。臣愿陛下承天心,发大业,与公卿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寿何以不若高宗?窃见当世趋务不合于道者,谨条奏,唯陛下财择焉。

例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國語辭典》:绝域(絕域)  拼音:jué yù
隔绝难通的边远地方。《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实愿从谷吉效命绝域。」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路,胡沙与塞尘。」
《國語辭典》:西域  拼音:xī yù
汉代的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之地,狭义的西域即今之新疆,主要为天山南路;广义而言,除天山南北路外,并踰葱岭(帕米尔)以西,包有今之中亚、西亚及印度。《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馀,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东则接汉,阨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國語辭典》:寿域(壽域)  拼音:shòu yù
1.人人得乐享天年的太平盛世。隋。薛道衡〈老氏碑〉:「致世俗于润涂,纳烝民于寿域。」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2.坟墓。唐。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今则江湖梗涩,京洛迢遥,权卜灵冈,寓安寿域。」《聊斋志异。卷五。堪舆》:「宋公卒,……,兄弟两不相下,因负气不为谋,并营寿域。」
3.长寿的境地。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二。瞿萨旦那国》:「声教之所沾被,驰骛福林;风轨之所鼓扇,辄驱寿域。」
《國語辭典》:异域(異域)  拼音:yì yù
1.外国。《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2.外地、他乡。《楚辞。屈原。九章。抽思》:「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三国演义》第九一回:「莫作他乡之鬼,徒为异域之魂。」
《國語辭典》:域中  拼音:yù zhōng
天下。《老子》第二五章:「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漢語大詞典》:圣域(聖域)
犹言圣人的境界。《汉书·贾捐之传》:“臣闻 尧 舜 ,圣之盛也, 禹 入圣域而不优。” 唐 韩愈 《进学解》:“是二儒( 孟軻 、 荀卿 )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絶类离伦,优入圣域。” 明 徐爱 《〈传习录〉卷上按语》:“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分類:圣人境界
《漢語大詞典》:九域
九州。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绥爰九域,罔不率俾。” 李善 注:“ 薛君 曰:九域,九州也。”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晋书·孙惠传:“今明公名著天下,声振九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万年延亿兆,九域并尊亲。” 章炳麟 《董逃歌》:“九域尊委裘,安问 秦 与 羌 。”
分類:九州
《漢語大詞典》:净域
佛教语。原指 弥陀 所居之净土,后为寺院的别称。南史·隐逸传下·庾詵:“ 上行先生 已生 弥陁 浄域矣。”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远览形势,虔心浄域。” 明 唐顺之 《游嵩山少林寺》诗:“浄域 龙岩 上,香臺 鷲岭 边。” 清 钮琇 觚賸·圆圆:“遇乱能全,捐荣不御,皈心浄域,晚节克终。”
《國語辭典》:封域  拼音:fēng yù
疆域、国土。《文选。左思。蜀都赋》:「其封域之内,则有原隰坟衍,通望弥博。」《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今国主已输诚款,归附本朝,南北一家,各守封域,以抚治人民。」也作「邦域」。
《國語辭典》:疆域  拼音:jiāng yù
国土、国境。《荀子。君道》:「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晋。左思《魏都赋》:「尔其疆域,则旁极齐秦,结凑冀道,开胸殷卫,跨蹑燕赵。」
《國語辭典》:区域(區域)  拼音:qū yù
1.地表任一地区,其自然和人文环境与周围地区有显著差异的特性。
2.界限。《文选。陆机。引魏武帝文。序》:「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
《國語辭典》:兆域  拼音:zhào yù
墓地的界域。《周礼。春官。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汉。曹操 终令:「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國語辭典》:畛域  拼音:zhěn yù
1.范围、界限。《庄子。秋水》:「泛泛乎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唐。韩愈 与崔群书:「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阃奥而不见畛域,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
2.比喻成见、偏见。《明史。卷二四六。江秉谦传》:「今廷弼勘覆已明,议者犹以一人私情没天下公论,宁坏朝廷封疆,不忘胸中畛域。」
《漢語大詞典》:殊域
(1).远方;异地。 晋 孙绰 《喻道论》:“ 周 之 泰伯 ,远弃骨肉,託跡殊域,祝髮文身,存亡不反。”《晋书·乐志下》:“殊域既宾,伪 吴 亦平。”
(2).不同的领域。新唐书·吕才传:“世有同建与禄,而贵贱殊域;共命若胎,而夭寿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