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土花封玉树
  
埋玉树
 
泉下琪树
 
玉人埋处
 
玉有谁埋
 
玉树凋
 
玉树埋
 
玉树埋尘
 
白璧埋黄土
 
随玉树

相关人物
庾亮


《世说新语》下卷上《伤逝》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伤逝〉~64~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晋书》卷七十三〈庾亮列传〉~923~
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薨,徵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太尉,谥曰文康。丧至,车驾亲临。及葬,又赠永昌公印绶。亮弟冰上疏曰:「臣谨详先事,亦曾闻臣亮对臣等之言,恳恳于斯事。是以屡自陈请,将迄十年。岂直好让而不肃恭,顾曩时之衅近出宇下,加先帝神武,算略兼该,是以役不踰时,而凶强馘灭。计之以事,则功归圣主;推之于运,则胜非人力。至如亮等,因圣略之弘,得效所职,事将何论!功将何赏!及后伤蹶,责踰先功,是以陛下优诏听许。亮实思自效以报天德,何悟身潜圣世,微志长绝,存亡哀恨,痛贯心膂。愿陛下发明诏,遂先恩,则臣亮死且不朽。」帝从之。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简释

埋玉:用以悼亡。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埋玉树:用以悼亡。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例句

已悲泉下双琪树,又惜天边一卧龙。 李德裕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李端 慈恩寺怀旧

银钩见晚书无报,玉树埋深哭不闻。 白居易 令孤相公与梦得交情索深眷予分亦不浅一闻梦逝相顾泫然施有使来得前月未殁之前数日书

银钩尘覆年年暗,玉树泥埋日日深。 白居易 醉中见徵之旧卷有感

天上文星落,林端玉树凋。 窦牟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

还家路远儿童小,埋玉泉深昼夜长。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陈子昂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典故
依蒲柳
 
侵蒲柳
 
凋蒲柳
 
君叔伤蒲柳
 
早衰蒲柳
  
蒲柳之姿
 
蒲柳先秋
 
蒲柳先衰
 
蒲柳凋
 
蒲柳衰

相关人物
顾悦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7~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顾凯之为父传曰:「君以直道陵迟于世。入见王,王发无二毛,而君已斑白,问君年,乃曰:『卿何偏蚤白?』君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王称善久之。」
《晋书》卷七十七〈殷浩列传·顾悦之〉~2048~
顾悦之字君叔,少有义行。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帝问其故。对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常质,望秋先零。」简文悦其对。始将抗表讼浩,浩亲故多谓非宜,悦之决意以闻,又与朝臣争论,故众无以夺焉。时人咸称之。为州别驾,历尚书右丞,卒。子凯之,别有传。

例句

孤舟乱春华,暮齿依蒲柳。 杜甫 上水遣怀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杜甫 枯棕

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 白居易 自题写真

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怅心。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

典故
寒不凋
 
岁寒操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例句

多为势利朋,少有岁寒操。 李咸用 古意论交

少见岁寒后,免为霜雪尘。 李咸用 论交

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 白居易 栽杉

典故
寒松最后凋
 

《论语注疏·子罕》~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彫伤,平岁则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
典故
后凋松
 
后凋节
 
岁寒姿
  

《论语注疏·子罕》~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彫伤,平岁则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
《國語辭典》:凋零  拼音:diāo líng
1.本指植物的凋谢零落。唐。白居易 惜小园花诗:「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后指人的死亡。唐。白居易〈代梦得吟〉:「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泰半无。」
2.比喻事物的衰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等做家的自做家,破败的自破败,省得歹的累了好的,一总凋零了。」
《國語辭典》:凋残(凋殘)  拼音:diāo cán
凋落衰败。《三国演义》第五八回:「操贼专权,欺君罔上,黎民凋残。」
《國語辭典》:后凋(後凋)  拼音:hòu diāo
松柏虽经霜雪,却独为最后凋伤。语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君子处浊世而守正不阿。《汉书。卷八二。王商等传。赞曰》:「傅喜守节不倾,亦蒙后凋之赏。」
《漢語大詞典》:凋瘵
(1).衰败;困乏。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 神农 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 夏禹 刊木以除之。” 宋 李纲 《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餘,财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 梁启超 《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閲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虽有善者,无能为矣!”
(2).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 宋 苏轼 《贺提刑马宣德启》:“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明史·黄福传:“ 永乐 初,建 北京 行部,绥辑凋瘵。” 清 唐孙华 《冬日抒怀》诗之二:“虽蠲累岁租,曾未起凋瘵。”
《國語辭典》:凋落  拼音:diāo luò
衰败零落。《文选。何劭。游仙诗》:「光色冬夏茂,根柢无凋落。」《文选。陆机。叹逝赋》:「昔每闻长老追记平生同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國語辭典》:凋谢(凋謝)  拼音:diāo xiè
1.枯萎、零落。如:「在严冬的侵袭下,枝头上的花儿都凋谢了。」也作「彫谢」。
2.比喻人事的衰老死亡。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也作「彫谢」。
《國語辭典》:凋弊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体知河北诸郡,频年兵革,凋弊已甚。」《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今日见别人的女儿,多与了富贵之家,反是他女婿家里凋弊了。」也作「凋敝」、「彫敝」。
分類:凋敝
《國語辭典》:凋敝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尹齐传》:「上以为能,迁为中尉,吏民益凋敝。」也作「凋弊」、「彫敝」。
《国语辞典》:不凋  拼音:bù diāo
不枯萎、凋零。晋。左思〈蜀都赋〉:「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晋。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五○:「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
《漢語大詞典》:凋丧(凋喪)
(1).丧亡。 晋 陆机 《门有车马客行》:“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隋书·礼仪志一:“后主嗣立,无意典礼之事,加旧儒硕学,渐以凋丧,至於朝亡,竟无改作。”
(2).丧失;失落。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 干 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驊騮气凋丧。”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大抵压制之国,政权不许参预,赋税日以繁苛,摧抑民生,凌锄士气。务令其身体拘屈,廉耻凋丧,志气扫荡,神明幽郁。”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國語辭典》:凋敝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尹齐传》:「上以为能,迁为中尉,吏民益凋敝。」也作「凋弊」、「彫敝」。
《國語辭典》:埋玉  拼音:mái yù
埋葬有才华的人或女子。《梁书。卷五○。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
《國語辭典》:蒲柳  拼音:pú liǔ
1.水杨的别名。参见「水杨」条。
2.比喻体质衰弱或身分低微的人。如:「他身如蒲柳,常常生病。」
《漢語大詞典》:岁寒心(歲寒心)
喻坚贞不屈的节操。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七:“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折节从今交国士,死生一片岁寒心。” 清 顾炎武 《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诗:“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参见“ 岁寒 ”。
《國語辭典》:岁寒(歲寒)  拼音:suì hán
1.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比喻坚贞的节操。《资治通鉴。卷一七四。陈纪八。宣帝太建十二年》:「梁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3.比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唐。李善。注:「岁寒,喻老也。」
4.比喻事情终了、最后。《资治通鉴。卷一四三。齐纪九。东昏侯永元二年》:「江陵素畏襄阳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复不为朝廷所容。」元。胡三省。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
《國語辭典》:岁寒松柏(歲寒松柏)  拼音:suì hán sōng bó
语本《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以岁寒松柏比喻君子处乱世或逆境时,仍能守正不苟,不变其节操。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六出:「念吾兄节义全,众流中独挺然,岁寒松柏当朝选,忠臣要剖葵心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