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偷香人
 
偷香掾
 
外国香
 
惹香
 
爱香韩寿
 
满城香
 
熏衣
 
异香寄寿
 
窥韩
 
窃香
 
著人香
 
薰香
  
贾女
      
贾阁偷香
  
韩令偷香
   
韩寿沈
 
韩寿畏香飞
 
韩寿窃香
  
韩椽偷香
  
香传贾娘
 
香寄窥帘
 
香销韩袖

相关人物
贾充
 
贾午
 
韩寿


《世说新语》下卷下《惑溺》
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璅中看,见寿,说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蹻捷绝人,踰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著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馀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而垣墙重密,门閤急峻,何由得尔?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使反曰:「其馀无异,唯东北角如有人迹。而墙高,非人所踰。」充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
《晋书》卷四十〈贾充列传·(孙)贾谧〉~72~
谧字长深。母贾午,充少女也。父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魏司徒暨曾孙。美姿貌,善容止,贾充辟为司空掾。充每宴宾僚,其女辄于青璅中窥之,见寿而悦焉。问其左右识此人不,有一婢说寿姓字,云是故主人。女大感想,发于寤寐。婢后往寿家,具说女意,并言其女光丽艳逸,端美绝伦。寿闻而心动,便令为通殷勤。婢以白女,女遂潜修音好,厚相赠结,呼寿夕入。寿劲捷过人,踰垣而至,家中莫知,惟充觉其女悦畅异于常日。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自是充意知女与寿通,而其门閤严峻,不知所由得入。乃夜中阳惊,托言有盗,因使循墙以观其变。左右白曰:「无馀异,惟东北角如狐狸行处。」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
《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一·香〉~4475~2~
晋·郭澄之《郭子》曰:「陈骞以韩寿为椽,每会,闻寿有异香气,是外国所贡,一著衣,历日不歇。骞计武帝唯赐巳及,贾充他家理无此香,嫌寿与巳女通,考问左右婢,具以实对骞,以女妻寿,寿时未婚。」

例句

韩寿香从何处传,枕边芳馥恋婵娟。 史凤 传香枕

药自偷来绝,香从窃去珍。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三

卖珠曾被武皇问,薰香不怕贾公知。 吴融 赠李长史歌

昨宵绮帐迎韩寿,今朝罗袖引潘郎。 乔知之 倡女行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李商隐 无题四首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李端 妾薄命

拂镜羞温峤,熏衣避贾充。 李贺 恼公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杨巨源 独不见

心知行路客,遥惹五香归。 杨巨源 艳女词

比翼和鸣双凤皇,欲栖金帐满城香。 卢纶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

当时若是逢韩寿,未必埋踪在贾家。 罗虬 比红儿诗之十七

朝天御史非韩寿,莫窃香来带累人。 薛能 赠解诗歌人

醉凭青琐窥韩寿,闲掷金梭恼谢鲲。 赵光远 题妓莱儿壁

何郎烛暗谁能咏,韩寿香焦亦任偷。 韩偓 闺情

典故
王充作论
 
闭门著书

相关人物
王充


《后汉书》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充〉~629~
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校释》八十五篇,二十馀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例句

左思裁赋日,王充作论年。 李峤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典故
充国大田

相关人物
赵充国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
「其秋,充国病,上赐书曰:『制诏后将军:闻苦胫、寒泄,将军年老加疾,一朝之变不可讳,朕甚忧之。今诏破羌将军诣屯所,为将军副,急因天时大利,吏士锐气,以十二月击先零羌。即疾剧,留屯毋行,独遣破羌、彊弩将军。』时羌降者万馀人矣。充国度其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敝。作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中郎将卬惧,使客谏充国曰:『诚令兵出,破军杀将以倾国家,将军守之可也。即利与病,又何足争?一旦不合上意,遣绣衣来责将军,将军之身不能自保,何国家之安?』充国叹曰:『是何言之不忠也!本用吾言,羌虏得至是邪?往者举可先行羌者,吾举辛武贤,丞相御史复白遣义渠安国,竟沮败羌。金城、湟中谷斛八钱,吾谓耿中丞,籴二百万斛谷,羌人不敢动矣。耿中丞请籴百万斛,乃得四十万斛耳。义渠再使,且费其半。失此二册,羌人故敢为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今兵久不决,四夷卒有动摇,相因而起,虽有知者不能善其后,羌独足忧邪!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为忠言。』遂上屯田奏」「上于是报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上书言羌虏可胜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上以破羌、强弩将军数言当击,又用充国屯田处离散,恐虏犯之,于是两从其计,诏两将军与中郎将卬出击。强弩出,降四千馀人,破羌斩首二千级,中郎将卬斩首降者亦二千馀级,而充国所降复得五千馀人。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

例句

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 羊士谔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典故
充国画麟阁

相关人物
苏武
 
赵充国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与大将军霍光定册尊立宣帝,封营平侯。本始中,为蒲类将军征匈奴,斩虏数百级,还为后将军、少府。」「初,充国以功德与霍光等列,画未央宫。成帝时,西羌尝有警,上思将帅之臣,追美充国,乃召黄门郎扬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
《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附《苏武传》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

例句

明年麟阁上,充国画于斯。 苏颋 饯赵尚书摄御史大夫赴朔方军

典故
充国自赞

相关人物
赵充国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
时充国年七十馀,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踰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例句

枚皋诣阙,充国自赞。 李瀚 蒙求

典故
仪形当汉阁
 
冠麒麟
 
图麒麟
 
壮麟阁
 
汉家麟阁
 
画像仙阁
  
高阁图画
 
麒台
  
麒麟功
 
麒麟图画
   
麒麟台
   
麟阁丹青
  
麟阁功名
 
麟阁勋
 
麟阁图形
 
麟阁标名
 
麟阁画像

相关人物
丙吉
 
刘德(河间献王)
 
刘洵(汉宣帝)
 
张安世(字子孺)
 
杜延年
 
梁丘贺
 
萧望之
 
苏武
 
赵充国
 
霍光
 
韩增
 
魏相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三国魏·张晏注:「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象于阁,遂以为名。」唐·颜师古注:「《汉宫阁疏名》云萧何造。」

例句

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刘祎之 酬郑沁州

早晚归汉廷,随公上麟阁。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昨闻战罢图麟阁,破虏收兵卷戎幕。 刘长卿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

中天有高阁,图画何时歇。 刘驾 古出塞

听君总画麒麟阁,还我闲眠舴艋舟。 司空图 携仙箓九首之四

天子预开麟阁待,祗今谁数贰师功。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之一

功名麟阁上,得咏入秦关。 崔何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归来画麟阁,蔼蔼武功传。 席豫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待闻出塞还,丹青上麟阁。 张说 药园宴武辂沙将军赋得洛字

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徐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据鞍遥指长安路,须刻麟台第一功。 李九龄 代边将

画像临仙阁,藏书入帝台。 李峤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三

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李白 拟古十二首之七

当令千古后,麟阁著奇勋。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

旋应献凯入,麟阁伫深功。 李白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汉庭议事先黄老,麟阁何人定战功。 李益 赴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

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李益 送柳判官赴振武

他日图勋画麟阁,定呈肝胆始应休。 李群玉 献王中丞

可怜忠与孝,双美画骐麟。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志在麒麟阁,无心云母屏。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杜甫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杜甫 秋野五首之五

瑞光麟阁上,喜气凤城端。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为数麒麟高阁上,谁家父子勒燕然。 杨巨源 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

只今麟阁待丹青,努力加餐报天子。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因代书贺

行看画麟阁,凛凛有英风。 权德舆 奉和刘侍郎司徒奉诏伐叛书情呈宰相

今朝麟阁上,偏轸圣情多。 权德舆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

相国已随麟阁贵,家风第一右丞诗。 王韫秀 夫入相寄姨妹

早晚登麟阁,慈门欲付公。 卢纶 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 莫宣卿 答问读书居

行望凤京旋凯捷,重来麟阁画丹青。 贺朝 从军行

星落夜原妖气满,汉家麟阁待英雄。 郑启 严塘经乱书事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颜真卿 赠裴将军

帝思麟阁像,臣献柏梁篇。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

画图骐麟阁,入朝明光宫。 高适 塞下曲

典故
郭槐自屈

相关人物
贾充
 
郭槐


《晋书》卷四十〈贾充列传〉~70~
充妇广城君郭槐,性妒忌。初,黎民年三岁,乳母抱之当閤。黎民见充入,喜笑,充就而拊之。槐望见,谓充私乳母,即鞭杀之。黎民恋念,发病而死。……初,充前妻李氏淑美有才行,生二女褒、裕,褒一名荃,裕一名浚。父丰诛,李氏坐流徙。后娶城阳太守郭配女,即广城君也。武帝践阼,李以大赦得还,帝特诏充置左右夫人,充母亦敕充迎李氏。郭槐怒,攘袂数充曰:「刊定律令,为佐命之功,我有其分。李那得与我并!」充乃答诏,托以谦冲,不敢当两夫人盛礼,实畏槐也。……槐欲省李氏,充曰:「彼有才气,卿往不如不往。」及女为妃,槐乃盛威仪而去。既入户,李氏出迎,槐不觉脚屈,因遂再拜。自是充每出行,槐辄使人寻之,恐其过李也。

例句

郭槐自屈,南郡犹怜。 李瀚 蒙求

典故
有书充栋
   
汗牛文
 

《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柳宗元二十·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594~
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为传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狠怒,以词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或合而隐,或乖而显。后之学者,穷老尽气,左视右顾,莫得而本。则专其所学,以訾其所异,党枯竹,护朽骨,以至于父子伤夷。君臣诋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圣人之难知也!有吴郡人陆先生质,与其师友天水啖助洎赵匡,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是而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先生字某,既读书,得制作之本,而获其师友。于是合古今,散同异,联之以言,累之以文。盖讲道者二十年,书而志之者又十馀年,其事大备,为《春秋集注》十篇,《辩疑》七篇,《微指》二篇。明章大中,发露公器。其道以圣人为主,以尧舜为的,包罗旁魄,胶葛下上,而不出于正。其法以文武为首,以周公为翼,揖让升降,好恶喜怒,而不过乎物。既成,以授世之聪明之士,使陈而明之,故其书出焉,而先生为巨儒。用是为天子诤臣尚书郎国子博士给事中皇太子侍读,皆得其道。刺二州,守人知仁。永贞年,侍东宫,言其所学,为《古君臣图》以献,而道达乎上。是岁,嗣天子践阼而理,尊优师儒,先生以疾闻,临问加礼。某月日,终于京师,某月日,葬于某郡某里。呜呼!先生道之存也以书,不及施于政;道之行也以言,不及睹其理。门人世儒,是以增恸。将葬,以先生为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相与谥曰文通先生。后若干祀,有学其书者过其墓,哀其道之所由,乃作石以表碣。
典故
何充爱禅

相关人物
何充(字次道)


《晋书》卷七十七《何充传》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

例句

仲虺专为诰,何充雅爱禅。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閒卧


《梁邓州香严山智闲传》
释智闲。青州人也。身裁七尺。博闻强记有干略。亲党观其所以。谓之曰。汝加力学则他后成佐时之良器也。俄尔辞亲出俗。既而慕法心坚。至南方礼沩山大圆禅师。盛会咸推闲为俊敏。沩山一日召对茫然。将诸方语要一时煨烬曰画饼弗可充饥也。便望南阳忠国师遗迹而居。偶芟除草木击砾。失笑冥有所證抒颂唱之。由兹盛化。
典故
讥何

相关人物
何充(字次道)


《晋书》卷七十七〈何充列传〉~2028~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魏光禄大夫祯之曾孙也。祖恽,豫州刺史。父睿,安丰太守。充风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遗,以此获讥于世。阮裕尝戏之曰:「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充问其故。裕曰:「我图数千户郡尚未能得,卿图作佛,不亦大乎!」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充能饮酒,雅为刘惔所贵。惔每云:「见次道饮,令人欲倾家酿。」言其能温克也。
典故
江充

相关人物
江充(字次倩)


《汉书》卷四十五《江充传》
「初,充召见犬台宫,自请愿以所常被服冠见上。上许之。充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交输,冠襌纚步摇冠,飞翮之缨。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会阳陵朱安世告丞相公孙贺子太仆敬声为巫蛊事,连及阳石、诸邑公主,贺父子皆坐诛。语在贺传。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

例句

元礼去归缑氏学,江充来见犬台宫。 杜牧 李给事中敏二首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杜牧 杜秋娘诗(并序)

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白居易 思子台有感二首

但使武皇心似烛,江充不敢作江充。 白居易 思子台有感二首

何因掘得江充骨,捣作微尘祭望思。 郑还古 望思台

典故
相关人物
卢充


《搜神记》卷十六~25~
卢充者,范阳人,家西三十里,有崔少府墓,充年二十,先冬至一日,出宅西猎戏,见一獐,举弓而射,中之,獐倒,复起。充因逐之,不觉远,忽见道北一里许,高门瓦屋,四周有如府舍,不复见獐。门中一铃下唱客前。充曰:「此何府也?」答曰:「少府府也,」……进见少府。展姓名。酒炙数行。谓充曰:「尊府君不以仆门鄙陋,近得书,为君索小女婚,故相迎耳。」便以书示充。充,父亡时虽小,然已识父手迹,即欷歔无复辞免。便敕内:「卢郎已来,可令女郎妆严。」且语充云:「君可就东廊,及至黄昏。」内白:「女郎妆严已毕。」充既至东廊,女已下车,立席头,却共拜。时为三日,给食三日毕,崔谓充曰:「君可归矣。女有娠相,若生男,当以相还,无相疑。生女,当留自养。」敕外严车送客。充便辞出。崔送至中门,执手涕零。出门,见一犊车,驾青衣,又见本所著衣及弓箭,故在门外。寻传教将一人提襆衣与充,相问曰:「姻援始尔,别甚怅恨。今复致衣一袭,被褥自副。」充上车,去如电逝,须臾至家。家人相见,悲喜推问,知崔是亡人,而入其墓。追以懊惋。别后四年,三月三日,充临水戏,忽见水旁有二犊车,乍沈乍浮,既而近岸,同坐皆见,而充往开车后户,见崔氏女与三岁男共载。充见之,忻然欲捉其手,女举手指后车曰:「府君见人。」即见少府。充往问讯,女抱儿还。充又与金鋺,并赠诗曰:「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奇。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荣耀长幽灭,世路永无施。不悟阴阳运,哲人忽来仪。会浅离别速,皆由灵与祗。何以赠余亲,金鋺可颐儿。恩爱从此别,断肠伤肝脾。」充取儿,鋺及诗,忽然不见二车处。充将儿还,四坐谓是鬼魅,佥遥唾之。形如故。问儿:「谁是汝父?」儿径就充怀。……语充曰:「昔我姨嫁少府,生女,未出而亡。家亲痛之,赠一金鋺,著棺中。可说得鋺本末。」充以事对。此儿亦为之悲咽。赉还白母,母即令诣充家,迎儿视之。诸亲悉集。儿有崔氏之状,又复似充貌。儿、鋺俱验。姨母曰:『我外甥三月末间产。父曰春,煖温也。愿休强也。」即字温休。温休者,盖幽婚也,其兆先彰矣。儿遂成令器。历郡守二千石,子孙冠盖相承。至今其后植,字子干,有名天下。

例句

空馀金碗出,无复穗帷轻。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 杜甫 崔驸马山亭宴集

典故
李充四部

相关人物
李充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李充传》
「李充字弘度,江夏人。……为大著作郎。于时典籍混乱,充删除烦重,以类相从,分作四部,甚有条贯,秘阁以为永制。累迁中书侍郎,卒官。充注尚书及周易旨六篇、释庄论上下二篇、诗赋表颂等杂文二百四十首,行于世。」

例句

李充四部,井春五经。 李瀚 蒙求

典故
留屯奏

相关人物
赵充国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列传·赵充国〉~2984~
时羌降者万馀人矣。充国度其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敝。作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中郎将卬惧,使客谏充国曰:「诚令兵出,破军杀将以倾国家,将军守之可也。即利与病,又何足争?一旦不合上意,遣绣衣来责将军,将军之身不能自保,何国家之安?」充国叹曰:「是何言之不忠也!本用吾言,羌虏得至是邪?往者举可先行羌者,吾举辛武贤,丞相御史复白遣义渠安国,竟沮败羌。金城、湟中谷斛八钱,吾谓耿中丞,籴二百万斛谷,羌人不敢动矣。耿中丞请籴百万斛,乃得四十万斛耳。义渠再使,且费其半。失此二册,羌人故敢为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今兵久不决,四夷卒有动摇,相因而起,虽有知者不能善其后,羌独足忧邪!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为忠言。」遂上屯田奏曰: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难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它夷卒有不虞之变,相因并起,为明主忧,诚非素定庙胜之册。且羌虏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以为击之不便。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枚,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倅马什二,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唯陛下裁许。上报曰:「皇帝问后将军,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孰计其便,复奏。」充国上状曰: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今虏亡其美地荐草,愁于寄托远遁,骨肉离心,人有畔志,而明主般师罢兵,万人留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虽未即伏辜,兵决可期月而望。羌虏瓦解,前后降者万七百馀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辈,此坐支解羌虏之具也。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虏,令不得归肥饶之地,贫破其众,以成羌虏相畔之渐,二也。居民得并田作,不失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罢骑兵以省大费,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以羌虏,扬威武,传世折冲之具,五也。以閒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墯之患,坐得必胜之道,七也。亡经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九也。又亡惊动河南大、小使生它变之忧,十也。治湟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大费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国材下,犬马齿衰,不识长册,唯明诏博详公卿议臣采择。上复赐报曰:「皇帝问后将军,言十二便,闻之。虏虽未伏诛,兵决可期月而望,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计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又大、小前言曰:『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其意常恐。今兵不出,得亡变生,与先零为一?将军孰计复奏。」充国奏曰: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先零羌精兵今馀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莫须又颇暴略其羸弱畜产,畔还者不绝,皆闻天子明令相捕斩之赏。臣愚以为虏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而望。窃见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馀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数千人,虏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士万人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绝,便兵弩,饬具。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臣愚以为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禦之备。骑兵虽罢,虏见万人留田为必禽之具,其土崩归德,宜不久矣。从今尽三月,虏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他种中,远涉河山而来为寇。又见屯田之士精兵万人,终不敢复将其累重还归故地。是臣之愚计,所以度虏且必瓦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册也。至于虏小寇盗,时杀人民,其原未可卒禁。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诚令兵出,虽不能灭先零,亶能令虏绝不为小寇,则出兵可也。即今同是而释坐胜之道,从乘危之势,往终不见利,空内自罢敝,贬重而自损,非所以视蛮夷也。又大兵一出,还不可复留,湟中亦未可空,如是,繇役复发也。且匈奴不可不备,乌桓不可不忧。今久转运烦费,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为不便。校尉临众幸得承威德,奉厚币,拊循众羌,谕以明诏,宜皆乡风。虽其前辞尝曰「得亡效五年」,宜亡它心,不足以故出兵。臣窃自惟念,奉诏出塞,引军远击,穷天子之精兵,散车甲于山野,虽亡尺寸之功,媮得避慊之便,而亡后咎馀责,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也。臣幸得奋精兵,讨不义,久留天诛,罪当万死。陛下宽仁,未忍加诛,令臣数得孰计。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诏诘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上于是报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上书言羌虏可胜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上以破羌、强弩将军数言当击,又用充国屯田处离散,恐虏犯之,于是两从其计,诏两将军与中郎将卬出击。强弩出,降四千馀人,破羌斩首二千级,中郎将卬斩首降者亦二千馀级,而充国所降复得五千馀人。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国奏言:「羌本可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定计遗脱与煎巩、黄羝俱亡者不过四千人。羌靡忘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國語辭典》:偷香  拼音:tōu xiāng
晋时贾充女与韩寿私通,并将武帝赠充之外国奇香交予寿,后为贾充识破,遂嫁其女与韩寿。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或说与寿私通者是陈骞之女,后因未婚而女亡,寿乃娶贾充之女。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刘孝标注引《郭子》。后世用此语指男女私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你将那偷香手,准备著折桂枝。」
《漢語大詞典》:贾充香(賈充香)
晋 贾充 女与 韩寿 私通, 贾充 有异香,一著人则历月不歇, 贾 女窃香与 寿 。 贾充 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 寿 。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充香”表示男女倾情之物。 元 周文质 《蝶恋花·悟迷》套曲:“朱门深闭 贾充 香,兰房强揣 郑生 玉,青楼空掷 潘安 果。”
《國語辭典》:贾女香(賈女香)  拼音:jiǎ nǚ xiāng
晋时贾充之女与韩寿私通,并将武帝赠充之外国奇香交予寿使用;后为贾充侦悉,遂嫁其女与韩寿。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后以贾女香指男女倾情之物。宋。黄庭坚 酴醾诗:「汉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薰贾女香。」
《漢語大詞典》:贾娘(賈娘)
指 晋 贾充 之女 贾午 。 唐 杨巨源 《独不见》诗:“香传 贾娘 手,粉离 何郎 面。”参见“ 贾女香 ”。
《國語辭典》:贾女香(賈女香)  拼音:jiǎ nǚ xiāng
晋时贾充之女与韩寿私通,并将武帝赠充之外国奇香交予寿使用;后为贾充侦悉,遂嫁其女与韩寿。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后以贾女香指男女倾情之物。宋。黄庭坚 酴醾诗:「汉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薰贾女香。」
《漢語大詞典》:贾氏窥帘(賈氏窺簾)
晋 贾充 属吏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女在门帘后窥见而悦之,两人私通。 贾 女窃异香与 寿 , 贾充 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 寿 。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氏窥帘”形容女子对所爱之人倾心相慕。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 贾氏 窥帘 韩掾 少, 宓妃 留枕 魏王 才。”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掷家图国》:“道我似 贾女 私窥,忍捐恩负主,应猜做偷香情绪。”
《漢語大詞典》:贾袖传香(賈袖傳香)
指 晋 贾充 女与 韩寿 私通,偷 武帝 赐 充 异香赠 韩 事。 宋 史达祖 《眼儿媚·代答》词:“期花等月, 秦 臺吹玉, 贾 袖传香。”参见“ 贾女香 ”。
《國語辭典》:贾女香(賈女香)  拼音:jiǎ nǚ xiāng
晋时贾充之女与韩寿私通,并将武帝赠充之外国奇香交予寿使用;后为贾充侦悉,遂嫁其女与韩寿。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后以贾女香指男女倾情之物。宋。黄庭坚 酴醾诗:「汉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薰贾女香。」
《漢語大詞典》:遗寿(遺壽)
未尽天年;短寿。 元 袁桷 《林处士哀辞》:“寿而无德与名,君子耻之,故修短有命,遗寿焉犹可言也。名德不至,则澌尽腐灭,又安所取哉!”
分類:未尽天年
《漢語大詞典》:韩寿(韓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辟以为掾。 充 每聚会, 贾 女於青璅中看,见 寿 ,説之。”后因以“韩寿”借称美男子,多指出入歌楼舞榭的风流子弟。 唐 乔知之 《倡女行》:“昨宵綺帐迎 韩寿 ,今朝罗袖引 潘郎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十七:“当时若是逢 韩寿 ,未必埋踪在 贾 家。”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套曲:“大筵排回雪 韦娘 ,小酌会窃香 韩寿 。”
《國語辭典》:韩寿偷香(韓壽偷香)  拼音:hán shòu tōu xiāng
晋韩寿与大臣贾充之女贾午私通,贾午以晋武帝赐贾充的外国奇香偷赠韩寿的故事。见《晋书。卷四○。贾充传》。后用来比喻男女暗中通情。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一出:「不但偷铃,韩寿偷香,方法也是我教他的。」也作「韩寿分香」。
《漢語大詞典》:韩寿香(韓壽香)
晋 贾充 女 午 与 韩寿 私通,并把皇帝赐其父之外域异香赠 寿 。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寿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 唐 史凤 《传香枕》诗:“ 韩寿 香从何处传,枕边芳馥恋嬋娟。” 唐 刘禹锡 《秦娘歌》:“ 秦嘉 镜有前时结, 韩寿 香销故篋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张郎 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 何郎 粉,看邂逅偷将 韩寿 香。”亦省作“ 韩香 ”。 宋 周邦彦 《风流子》词:“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 明 秦楼外史 《男王后》第三折:“你本琼岛仙郎,错做金宫艷质,如今幸亲 何 粉,敢惜 韩 香。”参见“ 韩寿偷香 ”。
《國語辭典》:韩寿偷香(韓壽偷香)  拼音:hán shòu tōu xiāng
晋韩寿与大臣贾充之女贾午私通,贾午以晋武帝赐贾充的外国奇香偷赠韩寿的故事。见《晋书。卷四○。贾充传》。后用来比喻男女暗中通情。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一出:「不但偷铃,韩寿偷香,方法也是我教他的。」也作「韩寿分香」。
《漢語大詞典》:韩香(韓香)
见“ 韩寿香 ”。
《漢語大詞典》:韩寿香(韓壽香)
晋 贾充 女 午 与 韩寿 私通,并把皇帝赐其父之外域异香赠 寿 。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寿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 唐 史凤 《传香枕》诗:“ 韩寿 香从何处传,枕边芳馥恋嬋娟。” 唐 刘禹锡 《秦娘歌》:“ 秦嘉 镜有前时结, 韩寿 香销故篋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张郎 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 何郎 粉,看邂逅偷将 韩寿 香。”亦省作“ 韩香 ”。 宋 周邦彦 《风流子》词:“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 明 秦楼外史 《男王后》第三折:“你本琼岛仙郎,错做金宫艷质,如今幸亲 何 粉,敢惜 韩 香。”参见“ 韩寿偷香 ”。
《漢語大詞典》:画麒麟(畫麒麟)
刻画的麒麟。比喻虚有其表的人。
《漢語大詞典》:麒阁(麒閣)
见“ 麒麟阁 ”。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漢語大詞典》:麒麟殿
汉 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亦省称“ 麒麟 ”。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漢語大詞典》:麒麟画(麒麟畫)
麒麟阁 上的功臣画像。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五:“身许 麒麟 画,年衰鸳鷺羣。”参见“ 麒麟阁 ”。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國語辭典》:麟阁(麟閣)  拼音:lín gé
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参见「麒麟阁」条。唐。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三:「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漢語大詞典》:麟阁像(麟閣像)
麒麟阁 内的功臣像。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帝思 麟阁 像,臣献《栢梁篇》。”参见“ 麒麟阁 ”。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漢語大詞典》:汗牛
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汗牛试卷浩无涯,剗尽雷同别一家。” 清 赵翼 《香牛皮席》诗:“笑我著书曾未寸,翻教忝窃汗牛名。”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修证之法,一务实践;疏释之书,动輒汗牛。”参见“ 汗牛充栋 ”。
《國語辭典》:汗牛充栋(汗牛充棟)  拼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形容书籍极多。参见「充栋汗牛」条。《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世传养生术,汗牛充栋,行而效者谁也?」
《國語辭典》:汗牛充栋(汗牛充棟)  拼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形容书籍极多。参见「充栋汗牛」条。《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世传养生术,汗牛充栋,行而效者谁也?」
《漢語大詞典》:汗马牛(汗馬牛)
马、牛因拉车运书而出汗。形容书极多。 宋 陆游 《纵笔》诗:“气本充天地,书非汗马牛。”亦作“ 汗牛马 ”。 明 张纶 《林泉随笔》:“况今天下,九流百氏之书,止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参见“ 汗牛充栋 ”。
分類:拉车出汗
《國語辭典》:汗牛充栋(汗牛充棟)  拼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形容书籍极多。参见「充栋汗牛」条。《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世传养生术,汗牛充栋,行而效者谁也?」
《國語辭典》:画饼充饥(畫餅充饑)  拼音:huà bǐng chōng jī
魏文帝令大臣卢毓推举人才,强调须有真才实学,不可徒具名声,否则便像在地上画饼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典出《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卢毓传》。比喻徒具虚名而无益于实际。《续传灯录。卷二○。(卢山)开先(广鉴)行瑛禅师》:「谈玄说妙,譬如画饼充饥。入圣超凡,大似飞蛾赴火。」亦比喻聊以空想安慰自己。《水浒传》第五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也作「画饼充饥」、「充饥画饼」。
《漢語大詞典》:金碗
亦作“ 金鋺 ”。亦作“ 金椀 ”。亦作“ 金盌 ”。
(1).金制之碗。因其贵重,多作比喻。 唐 王维 《过崔驸马山池》:“画楼吹笛妓,金椀酒家胡。”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 孙晟 轻 延巳 为人,常曰:‘金椀玉杯而盛狗屎可乎?’”
(2).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载: 范阳 卢充 与 崔少府 女幽婚。别后四年,三月三日, 充 于水旁遇二犊车,见 崔氏 女与三岁男共载。“女抱儿还 充 ,又与金鋺,并赠诗曰:‘……何以赠余亲?金鋺可颐儿。’”后因以借指殉葬的器物。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宸极妖星动,园陵杀气平。空餘金碗出,无復繐帷轻。” 仇兆鳌 注:“金碗,用《搜神记》 卢充 幽婚事。” 清 陈维崧 《潇湘神·盱眙舟中作》词:“蛮絃铜鼓不胜愁, 驪山 金盌无消息。”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漆灯金碗无藏处,散宫娃,《小秦王》曲吹暮笳,魂归月下。”
(3).花名。棣棠花的一种。《广群芳谱·花谱二二·棣棠》:“棣棠花若金黄,一叶一蘂,生甚延蔓,春深与蔷薇同开,可助一色,有单叶者,名金盌,性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