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黄家鼎(共 16 首) 七律 16 作品不分行

七言律诗
凤邑四咏 清 · 黄家鼎
七言律诗
① (此组诗收于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编者按:《凤山县采访册》无此诗题)。(凤冈春雨)
青阳时节雨潇潇,春到平冈景色饶。
一抹轻烟迷凤鼻,几行新翠挂山腰。
楼头灯火听偏寂,树里人家望转遥。
正好栽桃兼植李,恩承膏泽发新苗。
⑴ 编者按:「新」,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灵」。

凤邑四咏 清 · 黄家鼎
七言律诗
① (此组诗收于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编者按:《凤山县采访册》无此诗题)。(球屿晓霞)
鲲南天设小琉球,一屿千家水上浮。
灿烂晴霞明海市,迷离晓日现蜃楼。
绮横平旦飞还驻,名类藩封禁又收
散锦焕文开盛运,孤悬片土亦瀛洲。
⑴ 作者注:「乾、嘉间屡封禁之,今则烟□稠密。」

凤邑四咏 清 · 黄家鼎
七言律诗
① (此组诗收于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编者按:《凤山县采访册》无此诗题)。(淡溪月色)
猪毛山瀑注成溪,淡淡流泉细细泥。
为爱风光浮竹筏,最宜月色映沙堤。
石矶鱼影秋波浅,茅店鸡声客路迷。
君子交情堪鉴此,更深吟过板桥西。
⑴ 编者按:「淡淡」,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溪淡」。

凤邑四咏 清 · 黄家鼎
七言律诗
① (此组诗收于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编者按:《凤山县采访册》无此诗题)。(赤嵌潮声)
劫灰已折旧时城,此地仍留赤嵌名。
秋夏潮生晴亦涌,西南风定夜无声。
残砖遍野疑霞落,新涨平堤带雨鸣
莫道奔腾犹贯耳,引看海宇正澄清。
⑴ 编者按:「呜」,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鸣」。

重来正与夏相期,地僻衙荒暑不知。
为筑崇祠翻祀典(作者注:「谓新建四忠祠。」),欲增私乘采风诗(作者注:「谓前修《厅志》。」)
方忻事简同山县,渐觉时艰遍海湄
咫尺传闻侔目击,伤心人谱断肠词(施懿琳编校)
⑴ 作者注:「倭船于乙未四月二十六日到台北。」

其二
七言律诗
苏张游说早空还(作者注:「谓邵、张二使。」),上相星轺指马关。
国计输金兼割地,儒臣抗疏欲移山
辽阳城郭千旗外,横海楼船一炬间(作者注:「谓大东沟之役。」)
毕竟将军能胜敌,降书递后尚雍娴
⑴ 作者注:「谓安侍御维峻、文学士廷式。」
⑵ (作者注:「谓丁汝昌辈。」)。(施懿琳编校)

其三
七言律诗
竞传唐俭是奇材,局面翻新自主裁
露布已令神鬼泣,玉书曾见凤麟来
棘门布置成儿戏,木子猖狂本罪魁
痛惜浃辰田海变,天心人事费疑猜
⑴ 作者注:「台湾巡抚邵公于甲午九月乞病去位,旨以藩司唐景崧署抚篆。唐公既受事,即徵调前台湾总兵吴光亮募旧部二千人号飞虎军,福建候补道杨汝冀募湘军千五百人,在籍道员林朝栋增土勇千五百人,副将黄义德募粤勇三千人,并东莞县之精于线枪者千馀人,又饬杨永年赴粤募著名海盗千人。自十月迄岁暮,成军者五十六营。至乙未春增至百四十营。又以地势分歧,改诸军为小队,以三百六十人为一营,综计全台土客新旧各军约三百数十营。全台岁入正杂各项计银三百七十馀万两,时藩库尚存银十六万馀两,旋奉部拨济银五十万两,郡绅林维源筹捐一百万两,民间公缴息借二十馀万两,南洋大臣张公奏请续拨一百万两,由南洋贷洋款项下划至上海道交付驻沪援台转运局道员赖鹤年、采办委员茅延年就近兑收,以故饷不告匮。」
⑵ 作者注:「台北于五月朔改民主国,绅民公制银玺,文曰『台湾民主国总统之章』,又制蓝地黄虎旗,推戴唐公。公乃立议院,檄在籍兵部主事邱逢甲为义勇统领、礼部主事李秉瑞为军务大臣、刑部主事俞明震为内务大臣、副将陈季同为外务大臣。道员姚文栋为游说使,诣京师当轴,沥陈建国情形。」
⑶ 作者注:「谓唐公所出告示及与泰西各国领事照会。」
⑷ 作者注:「闻四月二十八日迎银玺时,祥徵甚多。」
⑸ 作者注:「初立民主国,官绅声势甚壮,有淮军革勇李文魁于四月二十九日纠党劫杀抚标中军参将方良元,唐公不能置于法,反受挟制,予以兵权,民心由是瓦解。」
⑹ (作者注:「五月四日,道员李经方偕倭桦山资纪坐兵舰抵沪尾口外,将赉文台抚交割台岛,以民情汹汹,不敢登岸,唐公遂于十二夜内渡。」)。(施懿琳编校)

其四
七言律诗
一夜鲸波澳底生,鸡笼天险竟虚名。
妖氛明灭连南雅,巨室迁移到上卿
恢复空传新竹县,孤悬难救九芎城
划溪为守何人主,苗栗无端亦棘荆
⑴ 作者注:「倭兵于五月初六夜自宜兰县辖之澳底登岸,初八日到九份,初九日过瑞芳店,初十夜入基隆,十一晨据基隆城寨。记名提督张兆连统四营守基隆,通判孙道义领二营副之,以大雨溃散,总兵曾喜照带士勇三营驻澳底,倭至,喜照先遁,其哨长有为倭作向导者。」
⑵ 作者注:「五月十三日,土匪劫台北仓库,焚衙署。十五日引倭人入府城,二十日倭分据南雅厅治。」
⑶ 作者注:「太仆寺卿林维源,台绅巨擘也,先期请假,挈眷内渡。」
⑷ 作者注:「五月十七日,倭犯新竹,二十日据城治,屡为义民所挫。至六月朔,始尽掠其地。」
⑸ 编者按:「淡淡」,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溪淡」。
⑹ 作者注:「先是台南刘帅与唐公有划溪为守之约。」
⑺ (作者注:「六月二十日倭掠苗栗县。」)。(施懿琳编校)

其五
七言律诗
前车早覆溯澎湖,劲旅能支一战无
裨将望风争偃帜,士民凫水半捐躯。
买舟共说元戎巧,念母还怜别驾愚。
乙岁刚周重历劫,生灵涂炭独何辜(施懿琳编校)
⑴ 作者注:「二月二十七日倭舰攻澎湖,二十九日失守。」
⑵ 作者注:「澎湖通判陈步梯率义勇二千人守城,总兵周振邦领新旧四千守大山屿妈宫澳及迤南各海口,知府朱上泮领湘勇二千五百人守大城北及迤北各海口,副将刘廷梁等守大城北炮台,所给饷械,足资半载。」
⑶ 作者注:「失地日,文武官弁无一及难者。」
⑷ 作者注:「谓乙酉二月十三日事。」

其六
七言律诗
七鲲门户本深严,况复将军坐蔺廉
狐鼠屏声敛牙爪,鳄鲲延首受刀镰。
当地歧处兵嫌薄,昼渐长时饟孰添。
无补杞忧勤默祝,欃枪莫射赤嵌尖(施懿琳编校)
⑴ 作者注:「台湾镇总兵万国本领所部七营守安平一带,帮办全台军务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率福字八营、七星队一营守旗后、恒春一带。」

消夏诗成墨未乾,秋风吹动泪阑干。
正欣辽左连城返(作者注:「闻倭人允还辽东。」),忽报台中半壁残。
墩烬葫芦明野火,山崩八卦落惊湍
云林图画沙莲水,如此膏腴保恐难
⑴ 作者注:「七月初八日,倭据葫芦墩。」
⑵ 作者注:「初九日据八卦山,即入彰化。」
⑶ 作者注:「埔里社旧名『水沙莲』。」
⑷ (作者注:「七月十二日倭据云林县城,闻已进掠埔里社厅矣。」)。(施懿琳编校)

其二
七言律诗
扬镳击楫各言归,道有纶音不敢违。
去卫袍存由也缊,适齐马媲赤之肥。
钓屠韬略传今是,棘霸军容叹昨非。
烂额焦头多后至,亏他辛苦出重围
⑴ 作者注:「台北于四月下浣奉割让明文并遵议内渡之命,同时卸篆者为署藩司顾肇熙、署巡道陈文騄、署台湾知府孙传衮及各厅县会办军务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台湾镇总兵万国本等。」
⑵ (作者注:「既改民主国,唐公檄同知黎景嵩为台湾知府、俞鸿为台北知府、代理安平知县忠满兼护台南道府印、温培华为埔里社通判、史济道为台湾知县等,惟台东直隶州胡传、南雅同知宋维钊仍旧,诸君多失地后始去,其心亦良苦矣。」)。(施懿琳编校)

其三
七言律诗
南军苦守过中秋,械尽粮虚似楚囚
火箭已穿鹅卵鼻,霜旗莫蔽凤皇头
谁怜忠义诸罗县,休问荒凉直隶州
昨夜将星潜徙度,郡民浪说尚依刘
⑴ 作者注:「台南自甲午八月帮办军务刘军门到防,烽燧不举,迨乙未中秋后嘉义失守,倭乃分兵四路,水陆扑犯南郡。」
⑵ 作者注:「刘军门之守台南,乙未五月接道库存饷银七万馀两、府库及台南支应局剩银六万馀两,虑难持久,乃集绅商会议设官票局,自数百文至三千文,使兵勇持易薪米,颇能通行。南洋大臣汇交银五万两、粤督贻旧枪二千馀杆、闽督贻旧枪一千馀杆、弹数万枚、土火药数千觔、水雷二百具,馀无一应者。」
⑶ 作者注:「八月二十日倭兵入恒春城。」
⑷ 作者注:「八月二十七日倭兵入凤山新城,翌日分掠旧城。」
⑸ 作者注:「自七月起倭兵屡攻嘉义,以义民固守不得逞,至八月二十日始破。」
⑹ 作者注:「台东新设直隶州,僻在后山,原驻土勇三营,为抚番所设,归后路副将岱霖节制。岱霖病没,由直牧胡传接统。至是不遣自散,而倭人乃至。」
⑺ (作者注:「刘军门于九月初二日微服内渡,初四日倭人入台南府城,民间犹传其在后山者。」)。(施懿琳编校)

其四
七言律诗
时事真教唤奈何,岛民亿兆覆巢窠
两年迁徙恩原厚,九法更张令太苛
男不负身甘葬火,妇知矢节竞投波。
忠贞足与牛庄埒,谁谱东宁正气歌
⑴ 作者注:「倭人据台南府城,即传令台东内山一带剋期归附,从此全台非清土矣。」
⑵ 作者注:「条约有二年内准民自徙。」
⑶ 作者注:「倭人新悬规条九则,勒驱岛民就其范围。」
⑷ 作者注:「倭人掘地为坑,凡犯规者纳诸坑中烧以煤油。」
⑸ 作者注:「谓二月间牛庄街民劫倭弁事。」
⑹ (作者注:「岛民与难者先后约七万人,余辑有《岛碧录》。」)。(施懿琳编校)

其五
七言律诗
将材漫数大东沟(作者注:「谓邓总兵世昌等。」),忠信堪从十室求
末秩竟甘包马革,侯封合让烂羊头
弹飞金铁多摧臂,炮洞心胸尚怒眸
为问三貂先伏法(作者注:「谓守三貂岭诸将弁。」),泉台相见定含羞(施懿琳编校)
⑴ 作者注:「自饷募勇者,有花翎侍卫许肇清纠五百人驻鹿港,苗栗附生吴汤兴纠五千人驻中港、后?一带,新竹武生徐骧、姜绍祖纠一千人驻大湖口,彰化举人施菼、施仁恩、贡生吴德功、吴景韩于台中府设筹防局。」
⑵ 作者注:「代理恒春知县欧阳萱遇害于曾文溪,泉州府委坐探巡检黄闽望遇害于彰化城。」
⑶ 作者注:「谓义民简精华、简大肚等。」
⑷ 作者注:「提督陈得胜在金包里出援基隆,陈尚志在葫芦墩、副将杨再云在头份、杨锡九在北斗溪、参将汤仁贵、吴彭年在八卦山、文生吴汤兴在大肚溪、武生姜绍祖在新竹、徐骧在大莆林俱阵亡。又有总兵刘得杓、游击陈金山、都司毛贵谈、荀德禄并尸骸无著。」

其六
七言律诗
皕十三年载版图,一朝轻弃误庸夫。
蚍蜉智小偏摇树,虮虱形微善齧肤。
人事于今成覆辙,天心何日许还珠。
傍观休厌唐衢哭,两世蒙恩此握符(施懿琳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