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05,分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遍大海味,具于一滴。
尽法界身,足于纤埃。
伫思则灯王之座不能入毗耶之室,敛念则弥勒之门弹指即开。
惟我鼻祖,释迦和尚。
初出雪山,即示此像。
以百千亿微尘数身,九十七大人之相。
顿入毫端三昧,而幻此一幅之上。
垂手跣足,顶螺颔丝。
超然静深,出三界痴。
如浩荡春寄于纤枝,如清凉月印于盆池。
镂冰琢雪,我作赞词。
关空锁梦夫,子其牢蓄之。

涟水观音画像赞(1110年3月6日) 北宋 · 释德洪
大观四年春二月戊子之夕,病比丘德洪累然卧缧绁之中,梦至一处,庭宇阒然。有僧导入室中,举烛视壁间,有钟山宝公菩萨之像。意欣然,欲得之,而像辄自堕手中。复展视之,则化为十二面观音慈严之相。心大惊异,遂觉,已三鼓矣。三月甲辰,南州德逢上人以书来讯,且曰:吾以衣钵遣僧诣涟水画观音像至,其庄严妙天下之手。德洪追忆前事,问其遣僧之日,乃其得梦之夕。因自感叹,菩萨以大悲等慈哀怜照临,如是昭著,其恩何德以报之?惟以笔舌言词,喻海之深,誇日之明耳。谨稽首为之赞曰:
稽首净圣甘露门,无量胜身遍沙界。
应诸众生心所求,譬如春色花万卉。
西方肃杀忧愁地,故住宝陀落伽山。
此方教体在音闻,故称名者得解脱。
一切众生杀心盛,痴暗不见不发心。
故现鹰巢蚌蛤中,亦作画师画其像。
菩萨岂有种种心,皆其悲愿力如是。
何人毫端寄逸想,幻出百福庄严身。
屹然欲动千光集,譬如将回紫金山。
瞭然欲瞬众生好,譬如欲坼青莲花。
蛮奴水王来献诚,想见细雨天花落。
众生五浊热恼中,色欲爱见所熏炙。
忽然睹此宝月相,一切毛孔皆清净。
成此不思议功德,皆因上人心所献。
愿我早熏知见香,愿我常披慈忍服。
愿魔障山速崩裂,愿大智慧常现前。
心精遗闻證圆通,自然静极光通达。
我当定如观世音,一切众生愿如我。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又见《佛祖纲目》,《林间后录》。

予蓄四十二臂观音菩萨之像,如护目睛。今以授其友李天辅,又为之赞曰:
汝意有言,枯杌作鬼。
我心不生,髑髅则水。
乃知妄觉,一法成二。
湛然圆明,百千一耳。
稽首大士,应物而形。
随其小大,如谷答声。
千臂执持,千眼观照。
以无心故,受用俱妙。
臂如青春,藏于化身。
随其枝叶,疏密精神。
唯此瑞相,四十二臂。
不越径寸,庄严毕备。
清凉宝月,或慈或威。
如欲举足,花轮乘之。
碧螺之间,有佛俨容。
如蟭螟虫,巢蚊睫中。
隐于石间,显出蚌蛤。
以无碍慈,不择清浊。
我观震旦,种性猛利。
由闻思入,甘露灭地。
愿加被我,障尽心开。
如观世音,无碍辩才。
我说此偈,万象合掌。
何以无碍,敲空作响。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又见《林间后录》。

筠州太平泗州院僧元鉴,所蓄观音菩萨之相,慈严妙丽,灵异殊胜,如上天竺所见者。问何自得之,鉴曰:始有客舟载而至,传数家,家辄祸,至灭亡者,皆畏不敢迎,独吾迎事之而无异焉。余曰:昔庐山文殊师利之像,不肯留寒溪,而喜随远公归东林。金陵弥勒像不肯住景德,而现梦于舒王,永居华藏。今此像乃独乐寓于鉴,是皆与菩萨有大因缘。不然圣心岂有所择而避就之耶?为之赞曰:
我闻菩萨昔因地,所供养佛名观音。
从闻思修入悟心,心精遗闻而得道。
见闻觉知不可易,譬如西北与东南。
而此乃曰闻可遗,令人罔然堕疑网。
龙本无耳闻以神,蛇亦无耳闻以眼。
牛无耳故闻以鼻,蝼蚁无耳闻以身。
六根互用乃如此,闻不可遗岂理哉。
彼于异类昧劣中,而亦精妙不间断。
况我自在慈忍力,无畏解脱独不然。
钟鼓俱击声不同,知其不同是生灭。
而二种声不相参,即是同时寂灭法。
稽首净智功德聚,广大庄严悲愿海。
悯我心明力不逮,时时种子发现行。
如人因酒而发狂,戒饮辄复逢佳酝。
愿灭颠倒痴暗障,愿获辩才智慧藏。
游戏十方微尘刹,亦施无畏利众生。
凡曰有心能闻者,同入圆通三昧海。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又见《林间后录》。

靖安胡氏所蓄观音赞(1115年) 北宋 · 释德洪
稽首净智甘露门,稽首无碍悲愿海。
稽首紫金光聚山,稽首心精遗闻地。
愿赐威光加被我,摧灭一切夙障山。
令我一切刹尘中,见此百福如月面。
菩萨常念诸众生,譬如慈母忆怜子。
子若昼夜常念母,母子百劫必相见。
如针之契诸磁石,如雷之文于象牙。
皆即自然如是应,非诸心识可思量。
鹰巢现形蚌中出,化为画女并鱼师。
皆随众生心所变,一一成办无遗馀。
妙哉三十二应身,一十四种无畏力。
愿于一念净心现,譬如秋月现止水。
一切众生见者闻,皆入圆通三昧海。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

潭州东明石观音赞(1103年) 北宋 · 释德洪
长沙马氏时,一夕东城雉堞间光属天,达旦不灭。州人按其处,有石卧古井旁,半为土所吞,其色青莹。相与发之,即大悲观音之像。挹水灌沐,妙容慈相忽然显露,如莲花之出泥。大众欢呼爱慕之极,又如婴儿之见母。于是建寺号东明,初以律兴。馀百年,民恃以为福田。元祐初长老迁公以禅易之,未几弃去。今海禅师自沩山来,宴坐于室,不蓄粒米,倚此像以饭四方来者,崇堂邃宇又加丽焉。余闻菩萨之悲愿于浊恶世,一切众生之用处,化身为鱼米,为肉山,以足其欲心。今夜半光耀,乃其一戏,遂与无穷之众,园林花观饮食卧具充足耶?谨拜手稽首,对像说偈曰:
大悲智光本无碍,于一切处常发现。
岂特夜半瓦砾间,始复烂然上霄汉。
此邦众生共胜业,时节成熟故如是。
譬如日月行虚空,水无秽洁皆照临。
灰沙若沉波自寒,圜影于中迥殊特。
稽首妙智光世音,是娑婆界真教体。
应机而现为说法,信心起处说法竟。
我今见境得成就,亦同音闻获圆通。
六根迟速虽不齐,要是一精明所现。
我知暗相不能昏,与彼心精遗闻处。
众尘隔越妄分别,常真实中无是事。
死生之变尚不改,岂有根尘乃能蔽。
愿令持此妙法门,于此刹土为佛事。
一切声色热恼中,与众生作清凉处。
皈命救世大悲者,愿赐威光加被我。
令我获无作妙力,令我亦名无所畏。
令我具无碍辩才,令我入一切种智。
我及一切诸有情,皆如观音得自在。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

空生真赞(1103年) 北宋 · 释德洪
漳南僧慎修游吴中,得此画于败垣破壁间,拂除埃翳,神观静深,如维摩大士得心解脱时。出以示余,为之赞曰:
以空寂身,无所倚依。
而捉杖藜,以灵知心。
不在散摄,而玩贝叶。
不舍声色,而證真空。
与我日用,能所心同。
于一切处,寂入法海。
如风行空,无所妨碍。
但离二执,圆成普会。
当慎以修,入此三昧。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又见《林间后录》,《吴都法乘》卷一一。

吾友罗彦胜之室邹氏,尝得重疾几死,梦群沙门来慰之。已而少瘳,乃发心绣十八大士像,则顿愈。彦胜以武洞清模本为之格,凡五年而成。夫人精思天巧,曲尽其妙,可以目识,不可以言谕也。政和五年秋七月,余卧痾石门,彦胜室携十八轴并释迦如来像来求赞。余自顾贫,无以为世尊诸大士供,乃以笔语为之供,名曰笔供养云。
指以心运,茸以针通。
针针是佛,佛佛皆茸。
十分月满,万国春同。
稽首真慈,生女巧中。

霜筠雪竹,石磴下安。
青猊妥尾,徐行仰看。
师则跏趺,顾视空几。
吐词如雷,侍者无耳。

苍髯紫鳞,上有悬锡。
玉像金瓶,层置立石。
蛮王跪看,炉烟上直。
手搯珠轮,心境俱寂。

神观静深,合爪钦视。
谁设华轮,前置净几。
髯王捧塔,自何而至。
中有全身,勿安舍利。

石床之外,老松挺拔。
玉瓶之中,山花自发。
手持如意,默而说似。
梵帙不看,知离文字。

树亦求法,身当床坐。
鹿有施心,供以山果。
雪眉许长,舒绾在我。
默而识之,未用惊破。

两鬼投书,与僧聚语。
师窃闻之,抱膝回顾。
我心均平,等视诸趣。
一念舍心,即离五怖。

身如蕉虚,心如兔止。
师慈如和,侍者笑视。
毒龙难降,我试弹指。
便升钵中,喜见脊尾。

坐依胡床,手把筇竹。
偏袒右肩,而收一足。
小僧涤器,师视而笑。
主伴则殊,日用同妙。

此琉璃瓶,中迸五色。
是功德聚,善慈根力。
僧俗俨然,殊迹同道。
即事之理,一体三宝。

手虽有拂,境以无尘。
出三毒梦,乘五色云。
霜露果熟,慈忍现身。
以空为地,立处皆真。

闲提数珠,背坐危石。
捉锡山童,越树而剧。
象衔藕花,来献法供。
六根妙同,鼻能致用。

苾刍捧塔,示空寂身。
于菟对我,示心境真。
手把宝书,而不展玩。
又示解空,文字不断。


共105,分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