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16,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古风(续上)
杨子华画三首 其三 (814年) 中唐 · 元稹
颠倒世人心,纷纷乏公是。
真赏(一作贵)画不成(真赏:自然界中之天然景物。),画赏真相似。
丹青各所尚,工拙何足恃。
求此妄中精,嗟哉子华子。
⑴ (一作情)。(精:胡本、孙淇校作“情”)

西州院(东川官舍)(809年) 中唐 · 元稹
自入西州院,唯见东川城。
今夜城头月,非暗又非明。
文案床席满,卷舒赃罪名。
惨悽且烦勌,弃之阶下行。
怅望天回转,动摇万里情。
参辰次第出,牛女颠倒倾
况此风中柳,枝条千万茎。
到来篱下笋,亦已(一作以)长短生。
感怆正多绪,鸦鸦相唤惊。
墙上杜鹃鸟,又作思归鸣
以彼撩乱思,吟为幽怨声。
吟罢终不寝,鼕鼕复铛铛。
⑴ 天回转:即银河回转,由于地球之自转,银河始终自西向东移动。此谓夜已深。
⑵ 参辰:参星与辰星,分别于酉时与卯时出现于天空之西方与东方,出没各不相见。
⑶ 牛女:星座名,指牵牛星与织女星。
⑷ “杜鹃”二句:见卷1《思归乐》注。

忆在开元观,食柏练玉颜
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
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
十过乃一往,遂成相往还。
以我文章卷,文章甚斑斓。
因言辛庾辈,亦愿访羸孱
既回数子顾,展转相连攀。
驱令选科目,若在阓与阛
学随尘土坠,漫数公卿关
唯恐坏情性,安能惧谤讪。
还招辛庾李,静处杯巡环
进取果由命,不由趋险艰。
穿杨二三子,弓矢次第弯。
推我亦上道,再联朝士班。
二月除御史,三月使巴蛮。
蛮民(竹感切)诉,齧指明痛瘝
怜蛮不解语,为发昏帅奸
归来五六月,旱色天地殷
分司别兄弟,各各泪潸潸
哀哉剧部职,唯数赃罪锾
死款依稀取,斗辞方便删(斗辞:辩讼之辞。)
道心常自愧,柔发难久黫
折支望车乘,支痛谁置患。
奇哉乳臭儿,绯紫绷被间
渐大官渐贵,渐富心渐悭。
闹装辔头𧤾,静拭腰带斑。
鹞子绣线𩏪,狗儿金油(去声)
香汤洗骢马(21)翠篾笼白鹇(22)
月请公主封(23),冰受天子颁(24)
开筵试歌舞,别宅宠妖娴。
坐卧摩(一作锦)(25),捧拥綟丝鬟(26)
旦夕不相离,比翼若飞𪈿。
而我亦何苦,三十身已鳏(27)
愁吟心骨颤,寒卧支体𤸷(28)
居处虽幽静,尤悔少愉懒(29)
不如周道士,鹤岭临钟湾(30)
绕院松瑟瑟,通畦水潺潺。
阳坡自寻蕨(31),村沼看沤菅(32)
穷通两未遂,营营真老闲。
⑴ 食柏:传说服食柏树叶与果实,可以延年或成仙。旧题汉刘向《列仙传·赤须子》(卷下):“赤须子……好食松实、天门冬、石脂,齿落更生”
⑵ 辛、庾:辛指辛丘度,行大。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自注:“辛大丘度,性迂嗜酒”;庾指庾敬休,字顺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与元稹有姻懿关系。参拙著《元稹年谱新编》贞元十年谱文。
⑶ 访:原作“放”,据蜀本、卢本及何焯校改。羸孱:瘦弱之人,此为元稹自称之谦辞。
⑷ 科目:指唐代分科选拔官吏之名目。清顾炎武《日知录·科目》:“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曰制举……见于史者凡五十馀科,故谓之科目。”
⑸ 阓与阛:阓,市之门;阛,绕市之墙。《广雅·释宫》:“阛,道也。”王念孙疏證:“案,阛为市垣,阓为市门,而市道即在垣及闸之内,故亦得阛阓之名。”此泛指喧闹之市区。
⑹ 公卿关:唐代科举,举子往往需求助于当权者,使为之称扬,如过道关口,故云。
⑺ 穿杨:形容箭术高明。《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此喻指科举及第。
⑻ 詀諵:低声碎语貌。
⑼ 齧指: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痛瘝:疾苦,病痛。
⑽ 昏帅:指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严砺曾擅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等庄、宅、奴婢及两税外加徵钱米等。
⑾ 殷:赤黑色。《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杜预注:“殷,音近烟,今人谓赤黑色为殷色。”
⑿ 分司:唐制,中央官吏在东都任职,称分司。
⒀ 锾:古代重量单位,一说为六两,一说为十铢二十五分之十三,一说为六两大半两。
⒁ 道心:即菩提心。菩提乃梵文之音译,意译为“觉”“智”等,指对佛教根本精义之觉悟,旧译借用《老》、《庄》术语,称之为“道”。
⒂ 黫:黑色。《史记·天官书》:“黫然黑色甚明。”
⒃ 折支:弯腰。支,同“肢”。《正字通·支部》:“支,与肢通,人四体也。”
⒄ “绯紫”句:指因门荫而得高官。绯紫,红色与紫色之官服。唐制,散官五品以上服绯,三品以上服紫。此泛指高官所穿之官服。绷被:襁褓。绷,同“绷”,包裹婴儿之小被。
⒅ 闹装:明王骥德《古本西厢记》:“盖闹装犹杂装之谓。”辔头:马龙头。𧤾:同“觼”,系辔之有舌环。《说文·角部》:“觼,环之有舌者。”桂馥义證:“觼,系辔之环也。”
⒆ 𩏪:鹞子身上用丝线织成之饰物。
⒇ 镮:泛指圆圈形物体,亦作“环”。
(21) 骢马:青白色错杂之名马,古代御史之所乘。《后汉书·桓典传》:“【典】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22) 白鹇:鸟名,又称银雉,雄鸟之冠及下体纯蓝黑色,上体及两翼白色,故名。萧颖士《白鹇赋序》:“白鹇,羽族之幽奇,素质黑章,爪觜纯丹,体备冠距,颇类夫鸡翟,神貌清闲。”
(23) (一作俸)。(“月”句:《唐六典·公主邑司》:“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财货出入、田园徵俸之事。”请:告诉。《尔雅·释诂上》:“请,告也。”封:卢本、杨本、全诗一作“俸”)
(24) “冰受”句:古代帝王夏天赏赐贵重宠臣冰块,以示恩宠。《大戴礼记·夏小正》:“颁冰:颁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
(25) 绵:纪事、季本一作“锦”。卢校“疑锦”,似是。
(26) 綟丝鬟:黄黑色发髻,此借指年轻女性仆人。綟,用荩草染成之颜色,黑黄而近绿。《急就篇》卷二:“缥綟绿纨,皂紫石延。”颜师古注:“綟,苍艾色。东海有草,其名曰䓞,以染此色,因名綟云。”
(27) 鳏:男子无妻。《释名·释亲属》:“无妻曰鳏。鳏,昆也。昆,明也。愁悒不寐,目恒鳏鳏然也,故其字从鱼,鱼目恒不闭者也。”
(28) 五闲切,又渠云切,痹也。《素问·五常政大论》:“皮𤸷肉苛,筋脉不利。”张隐庵集注引张介宾曰:“𤸷痹而重也。”
(29) 愉懒:懈怠。愉,同“偷”;懒,同“懒”。
(30) 鹤岭:缑氏山之岭,在今河南偃师市境内,王子乔成仙后曾乘鹤于此短暂驻留。参卷5《别李三》注。潼:蜀本、杨本、董本、全诗作“钟”,似是。钟湾,疑亦在河南偃师境内。
(31) 蕨:多年生草本植物,长在山野,嫩叶可食,俗称蕨菜。《诗·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32) 沤菅:水浸茅草,使之柔韧。菅,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长二三尺,古代用以编盖房顶。

天色低澹澹,池光漫油油。
轻舟闲缴绕,不远池上楼。
时物欣外奖真元随内修(真元:谓人之元气。)
神恬津藏,气委支节柔。
众处岂自异,旷怀谁我俦。
风车笼野马,八荒安足游(八荒:见卷3《竞渡》注。)
开颜陆浑杜,握手灵都周
持君宝珠赠,顶戴头上头。
⑴ 时物:应时之作物。外奖:外在之激励。《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沮漳自可美,客心非外奖。”李善注:“奖,劝也。”
⑵ “神恬”句:古代养生理论认为,津液储蓄则精神饱满,津液外泻则生机衰竭。
⑶ 风车:传说中凭风而行之神车。野马:见卷四《春馀遣兴》注。
⑷ 陆浑:原指今甘肃敦煌一带,春秋时秦晋二国使居于其地之“允姓之戎”迁居伊川,以陆浑名之。汉置县,五代废,故城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
⑸ 灵都:即灵都观。《太平寰宇记·河南道五·王屋县》(卷五):“灵都观,在县东三十里。”

引用典故:孙登
湿垫缘(一作绿)竹径,寥落护岸冰。
偶然沽市酒,不越四五升。
诗客爱时景,道人话升腾(升腾:道教谓修道成仙。)
笑言各有趣,悠哉古孙登
⑴ 孙登:孙登字公和,汲郡共县(今河南辉县市)人,魏晋著名之隐士。事详《晋书》本传。

寄隐客(810年3月) 中唐 · 元稹
我年三十二,鬓有八九丝。
非无官次第,其如身早衰。
今人夸贵富,肉食与妖姬。
而我俱不乐,贵富亦何为。
况逢多士朝,贤俊若布棋。
班行次第立,朱紫相参差
谟猷密勿进,羽檄纵横驰
监察官甚小,发言无所裨。
小官仍不了,谴夺亦已随。
时或不之弃,得不自弃之。
陶君喜不遇,顾我复何疑。
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
⑴ 多士:众多贤士。《尚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
⑵ 朱紫:红色官服与紫色官服。唐制,服色以散阶论,五品以上服绯,三品以上服紫。《旧唐书·舆服志》:“贞观四年又制,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绯。”绯即朱色。此代指高官。
⑶ 谟猷:谋略。密勿:见卷2《阳城驿》注。
⑷ 羽檄:《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裴骃集解:“魏武帝《奏事》曰:‘今边有小警,辙露檄插羽,飞羽檄之意也。’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
⑸ “监察”句:《唐六典·御史台》:“监察御史十人,正八品上。”
⑹ 陶君:指陶渊明,古代著名隐士,因不为五斗米折腰,遂挂冠而去。
⑺ “白云”句:意谓归隐有日。南朝齐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孔稚桂《北山移文》谓周颙离开钟山后,使“青松落荫,白云谁侣?”

小年闲爱春,认得春风意。
未有花草时,先醲晓窗睡
霞朝澹云色,霁景牵诗思。
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
长安车马客,倾心奉权贵。
昼夜尘土中,那言早春至。
此时我独游,我游有伦次。
闲行曲江岸,便宿慈恩寺
扣林引寒龟,疏丛出幽翠。
凌晨过杏园,晓露凝芳气。
初阳好明净,嫩树怜低庳。
排房似缀珠,欲啼红脸泪。
新莺语娇小,浅水光流利。
冷饮空腹杯,因成日高醉。
酒醒闻饭钟,随僧受遗施。
餐罢还复游,过从上文记
行逢二月半,始足游春骑。
是时春已老,我游亦云既
藤开九华观,草结三条隧
新笋踊犀株,落梅翻蝶翅。
名倡绣毂车,公子青丝辔。
朝士还旬休,豪家得春赐
提携好音乐,剪铲空田地。
同占杏花园,喧阗各丛萃。
顾予烦寝兴,复往散憔悴。
倦仆色肌羸(肌:类苑作“饥”。),蹇驴行跛痹。
春衫未成就,冬服渐尘腻
倾盖吟短章(一作草),书空忆难字。
遥闻公主笑,近被王孙戏。
邀我上华筵,横头坐宾位。
那知我年少,深解酒中事。
能唱犯声,偏精变筹义
含词待(一作徙)残拍,促舞递繁吹。
叫噪掷投盘,生狞摄觥使
逡巡光景晏,散乱东西异。
古观闭閒门,依然复幽閟
无端矫情性,漫学求科试。
薄艺何足云,虚名偶频遂。
拾遗天子前,密奏升平议。
召见不须臾,憸庸已猜忌
朝陪香案班,暮作风尘尉(21)
去岁又登朝,登为柏台吏(22)
台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寓直劳送迎(23),上堂烦避讳。
分司在东洛(24),所职尤不易。
罚俸得西归,心知受朝庇。
常山攻小寇(25),淮右择良帅(26)
国难身不行,劳生欲何为。
吾兄谙性灵,崔子同臭味
投此挂冠词(27),一生还自恣。
⑴ 醲:厚。《广雅·释诂三》:“醲,厚也。”
⑵ 曲江:在今陕西西安市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曲折盘桓,故名。隋文帝以其名不正,更名芙蓉苑,唐复名曲江。开元中复加疏凿,为长安游赏胜地。《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曲江,龙华寺之南有流水屈曲,谓之曲江……南即紫云楼、芙蓉苑,西即杏园、慈恩寺。花卉周环,烟水明媚,都人游赏……以为盛观。”
⑶ 慈恩寺:在长安晋昌坊,今西安市南郊。《唐两京城坊考》卷三:“大慈恩寺,隋无漏寺之地,武德初废。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立为寺,故以慈恩为名。”
⑷ 杏园:在长安通善坊,故阯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大雁塔南。每年春,赐新及第进士宴饮于此。
⑸ 排房:指杏树枝头排列成行之花房。
⑹ 饭钟:指寺院中僧徒提示进餐之钟声。
⑺ 既:尽,完。《广雅·释诂一》:“既,尽也。”
⑻ 九华观:在长安朱雀门街之西第一街街西自北向南之第二坊通义坊,开元十八年(730)唐睿宗女蔡国公主舍宅所立。
⑼ 三条隧:泛指京都之纵横大道。隧,《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毛传:“隧,道也。”
⑽ 旬休:古代官吏每十天休假一天,称旬休。《唐会要·休假》(卷八二):“永徽三年二月十一日,上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与百僚休沐。”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九日驰驱一日闲。”
⑾ 春赐:春天以朝廷或皇帝之名义赏赐权贵之物。寒食过后取榆火以赐贵近,即其类也。
⑿ 寝兴:见本卷《秋堂夕》注。此泛指日常起居。
⒀ 倾盖:车上之伞盖靠在一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司马贞索隐引《志林》曰:“倾盖者,道行相遇,軿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亦指初次相逢或订交。
⒁ 犯声:指词曲变调。宋陈旸《乐书·犯调》(卷一六四):“乐府诸曲,自古不用犯声,以为不顺也。唐自天后末年,剑气入浑脱,始为犯声之始。剑气,宫调;浑脱,角调。以臣犯君,故有犯声。”
⒂ 变筹:即在律令中使用“改令”手段以变换酒令。
⒃ 投盘:即骰盘,唐代酒令之一,用于活跃酒筵气氛。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自注:“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皇甫松《醉乡日月》载骰子令云:“聚十只骰子齐掷,自出手之人,依采饮焉。‘堂印’,本采人劝合席;‘碧油’,劝掷外三人。骰子聚于一处,谓之‘酒星’,依采聚散。骰子令中,改易不过三章,次改鞍马令,不过一章。又有旗幡令、闪擪令、抛打令。”
⒄ 生狞:犹言狰狞,凶恶、凶狠之意。摄:代理,兼理。《广韵·叶韵》:“摄,兼也。”觥使:宴席上掌管行酒之人。参卷11《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自注。
⒅ 拾遗:古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左、右拾遗二员,从八品上,分隶中书、门下,掌供奉讽谏,为士人之清选。此指拾遗之职责拾遗补阙。元稹元和元年官左拾遗。
⒆ 憸庸:奸佞无能之辈。憸,《说文·心部》:“憸,憸诐也。憸利于上,佞人也。”
⒇ 香案班:朝班。香案,放置香炉烛台之条桌。《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
(21) 风尘尉:指河南县尉。元稹元和元年九月由左拾遗出为河南县尉。
(22) 柏台吏:指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四年二月除监察御史。柏台,御史台之别称。《汉书·朱博传》(卷八三)载汉代御史台列植柏树,故称。
(23) 寓直:寄宿于其他官署当值,后泛指夜间于官署值班。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谓“寓直”二字始于潘岳《秋兴赋》。
(24) 分司:见本卷《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注。
(25) “常山”句:指讨伐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元和四年十月,王承宗反,朝廷以吐突承璀为镇州招讨宣慰使。常山,即镇州,成德军节度使之治所。《元和郡县图志·恒州(镇州)》(卷一七):“汉高帝三年,韩信东下井陉,击破陈馀、赵王歇,以钜鹿之北境置恒山郡,因恒山为名,后避文帝讳,改曰常山。两汉恒山太守皆理于元氏,晋理于真定,即今常山故城是也。”
(26) 淮右:即淮西。元和四年十一月,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卒,吴少阳擅杀少诚之子而代立,朝廷发兵讨之。
(27) 挂冠: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逢萌)闻王莽居摄,子宇谏,莽杀之。萌会友人曰:‘三纲绝矣,祸将及人。’即解衣冠,挂东都城门,将家属客于辽东。”又,南朝梁陶弘景,于齐高帝作相时,曾被引为诸王侍读。家贫,求作县令不得,乃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事详《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因之指辞官、弃官归隐。

昔在凤翔日,十岁即相识。
未有好文章,逢人赏颜色。
可怜何郎面,二十才冠饰。
短发予近梳,罗衫紫蝉翼。
伯舅各骄纵,仁兄未摧抑。
事业在(一作若)杯盘,诗书甚徽纆
西州戎马地,贤豪事雄特
百万时可赢,十千良易借
寒食桐阴下,春风柳林侧。
藉草送远游,列筵酬博塞
萎蕤云幕翠,灿烂红茵赩
脍缕轻似丝,香醅腻如膱
将军频下城,佳人尽倾国
媚语娇不闻,纤腰软无力。
歌辞妙宛转,舞态能剜刻。
筝弦玉指调,粉汗红绡拭。
予时最年少,专务酒中职。
未能解(一作愧)生狞,偏矜任狂直。
曲庇桃根盏,横讲捎云式
乱布斗分朋,惟新间谗慝
耻作最先吐,羞言未朝食。
醉眼渐纷纷,酒声频餩餩
扣节参差乱,飞觥往来织(飞觥:传杯。)
强起相维持,翻成两匍匐
边霜飒然降,战马鸣不息。
但喜秋光丽,谁忧塞云黑。
常随猎骑走,多在豪家匿。
夜饮天既明,朝歌日还昃
荒狂岁云久,名利心潜逼。
时辈多得途,亲朋屡相敕
闲因适农野,忽复爱稼穑(爱:卢本作“忧”。)
平生中圣人,翻然腐肠贼(21)
亦从酒仙去,便被书魔惑。
脱迹壮士场,甘心竖儒域(22)
矜持翠筠管(23),敲断黄金勒(24)
屡益兰膏灯(25),犹研兔枝墨(26)
崎岖来掉荡,矫枉事沈默。
隐笑甚艰难,敛容还屴崱(屴崱:形容态度端正。)
与君始分散,勉我劳修饰。
岐路各营营,别离长恻恻。
行看二十载(行看:见卷3《遣兴十首》注。),万事纷(一作丝)何极。
相值或须臾(27),安能洞胸臆。
昨来陕郊(一作郏)会,悲欢两难克。
问我新相知,但报长相忆。
岂无新知者(知者:蜀本、卢本作“新知”。),不及小相得。
亦有生岁游(28),同年不同德。
为别讵几时,伊予坠沟洫。
大江鼓风浪,远道参荆棘。
往事返无期,前途浩难测。
一旦得自由,相求北山北(29)
⑴ (吴生小字何郎)。(可怜:可爱。《方言》卷一:“怜,爱也。汝颍之间曰怜。”)
⑵ 事业:才能。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四:“唐末五代,权臣执政,公然交赂,科第差除各有等差,故当时语云:‘及第不必读书,做官何须事业?’”在:原作“若”,据蜀本、卢本改。杯盘:此代指饮酒事。
⑶ 徽纆:绳索。《易·坎》:“上六,系用徽纆。”陆德明释文:“刘云: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此比喻束缚。
⑷ 西州:指凤翔。凤翔府在长安之西,故云。
⑸ 借:蜀本、杨本作“惜”。何焯校:“宋板作惜者误。”
⑹ 寒食: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晋文公负其功臣介子推,介子推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介子推抱树焚死。后人悯其不幸,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遂相沿成俗。而其实禁火乃周代之旧制,介子推事为后人所附会。
⑺ 藉草:坐卧于草地之上。《文选·孙绰〈游天台上赋〉》:“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李善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
⑻ 博塞:即六博、格五等博戏。《庄子·骈拇》:“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成玄英疏:“行五道而投琼(即骰子)曰博,不投琼曰塞。”
⑼ 赩:大赤色。《玉篇·色部》:“赩,大赤色。”
⑽ 鲙缕:细切之菜肴。鲙,《集韵·太韵》:“脍,《说文》:‘细切肉也。’或从鱼。”
⑾ (一作织)。(香醅:茶水上所结之薄膜。膱:原作“织”,与下文韵重,据卢校及文意改)
⑿ 倾国:倾倒一国之人,形容女性极其美丽。《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⒀ 桃根盏:酒杯名。桃根,晋王献之妾桃叶之妹。宋张敦颐《六朝事迹·桃叶渡》:“桃叶者,王献之爱妾名也,其妹曰桃根。”
⒁ 捎云式:疑为李捎(一作梢)云所创立之酒令。李肇《国史补》卷下:“国朝麟德中,璧州刺史邓弘庆始创平、索、看、精四字令,至李梢云而大备,自上及下以为宜然。大抵有律令、有头盘、有抛打,盖工于举场而盛于使幕。”
⒂ “乱布”二句:谓参与者分成不同小组,一比高低,为取胜而不断变化花样,暗耍手段。斗,比赛,争胜。分朋,分组。苏轼《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门前歌舞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
⒃ (爱墨切)。(餩餩:打嗝声。《广韵·去夬》:“餩,通食气也。”)
⒄ 昃:太阳偏西。《说文·日部》:“ (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⒅ 时辈:当时有名之人物。《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礼与卢毓同郡时辈,而情好不睦。”
⒆ 敕:告诫。《说文· 部》:“敕,诫也。”
⒇ 中(zhòng)圣人:醉酒之隐语。《三国志·魏志·徐邈传》:“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21) 腐肠贼:腐蚀肠胃之贼,古人多指美酒佳肴。汉枚乘《七发》:“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22) 竖儒域:指科举考试。竖儒,即竖儒,对儒生之鄙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司马贞索隐:“竖者,僮仆之称。沛公轻之,以比奴竖,故曰‘竖儒’也。”
(23) 翠筠管:竹管,此代指毛笔。翠筠,翠竹。毛笔之管用竹制成,故云。
(24) 黄金勒:用黄金制成之衔勒,形容极其珍贵。
(25) 兰膏灯:古代用泽兰子炼成油脂,用以点灯,故云。《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王逸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
(26) 兔枝墨:《玉台新咏考异》:“兔枝二字未详,吴氏注谓当作兔皮,所引《晁氏墨经》,支离不切,当阙所疑。”吴均《古意》诗:“泪研兔枝墨,笔染鹅毛素。”
(27) 值:遇。五代徐锴《说文系传·人部》:“值,一曰逢遇。”
(28) 生岁:出生之年份,此处谓年龄相同。
(29) 北山:即钟山。《文选·孔雉圭〈北山移文〉》吕向解题:“钟山在郡北,其先周彦伦隐于此山,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今欲却过此山,孔生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此代指归隐之地。

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
怨澹不胜情,低回拂帘幕。
叶新阴影细,露重枝条弱。
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
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
但感事睽违,非言官好恶。
奏书金銮殿步屣青龙阁
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
⑴ 金銮殿:唐代宫殿名,为文人学士待诏之所。宋程大昌《雍录·唐翰苑位置》(卷四):“寝殿既在翰苑之左,而金銮殿又在学士院之左,则金銮益近寝殿矣。自有金銮殿后,宣对多在金銮,则知其谨并寝殿矣,以其近也。”
⑵ 青龙阁:青龙寺之阁。青龙寺在长安朱雀门街之东第四街街东自北向南之第八坊新昌坊,本隋之灵感寺,龙朔二年城阳公主奏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改青龙寺,为城内登临之胜地。

酬乐天书怀见寄(810年) 中唐 · 元稹
① 本题云:“初与微之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微之书至,兼览《桐花》之什,怅然书怀。”此后五章,并次用本韵。
新昌北门外,与君从此分
街衢走车马,尘土不见君。
君为分手归,我行行不息(行行:蜀本作“为行”,似是。)
我上秦岭南,君直枢星
秦岭高崔嵬,商山好颜色。
月照山馆花,裁诗寄相忆。
天明作诗罢,草草随(一作从)所如。
凭人寄将去,三月无报书。
荆州白日晚,城上鼓鼕鼕。
行逢贺州牧,致书三四封。
封题乐天字(一作寄),未坼已沾裳。
坼书八九读,泪落千万行。
中有酬我诗,句句截我肠。
仍云得诗夜,梦我魂凄凉
终言作书处,上直金銮东
诗书费一夕,万恨缄其中。
中宵宫中出,复见宫月斜。
书罢月亦落,晓灯垂暗花
想君书罢时,南望劳所思。
况我江上立,吟君怀我诗。
怀我浩无极,江水秋正深。
清见万丈底,照我平生心。
感君求友什,因报壮士吟。
持谢众人口,销尽犹是金
⑴ “新昌”二句:新昌坊为长安朱雀门街之东第四街街东自北向南之第八坊,白居易所居在此。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序:“五年春,微之……左转为江陵士曹掾。诏下日,会予下内直归,而微之已即路,邂逅相遇于街衢中,自永寿寺南,抵新昌里北,得马上话别。”
⑵ “君直”句:时白居易为翰林学士、京兆户曹参军,上直翰林院,在中枢机构之北,故云。枢星,北斗七星之第一星。《星经》卷上:“北斗星……第一名天枢,为土星。”此借指中枢机构。
⑶ 山馆:指曾峰馆。参前篇《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注。
⑷ 贺州牧:未详。贺州,今属广西。《元和郡县图志·贺州》:“汉苍梧郡地,今州即苍梧郡之临贺县也……隋开皇元年,以郡为贺州。大业二年废州……武德五年,复置贺州。”
⑸ 上直:上班,当值。直,《玉篇·L部》:“直,侍也。”金銮:见前篇《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注。
⑹ “持谢”二句:《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此反其意而用之,谓虽遭众口谗毁,而我自持操如一。

昔君乐游园,怅望天欲曛。
今我大江上,快意波翻云。
秋空压澶漫,澒洞无垢氛(澒洞:绵延弥漫貌。)
四顾皆豁达,我眉今日伸。
长安隘朝市,百道走埃尘。
轩车随对列,骨肉非本亲。
誇游丞相第,偷入常侍门
爱君直如发,勿念江湖人
⑴ 澶漫:广远貌。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澶漫山东一百州,削成玉案抱青丘。”仇兆鳌注:“澶漫,广远貌。”
⑵ 常侍:中常侍、内常侍等宦官官职之省称。

酬乐天早夏见怀(810年) 中唐 · 元稹
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
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
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
食物风土异,衾裯时节殊。
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
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⑴ “我亦“句:燕子春社来,秋社去,如今秋天已届,而自己仍被贬异乡,不得北返,故云。
⑵ 徂:去,往。《尔雅·释诂上》:“徂,往也。”
⑶ 日:何焯校:“‘日’疑作‘月’。”切:何焯校:“‘切’疑作‘初’。”切:近,迫。《广韵·屑韵》:“切,近也,迫也。”
⑷ 除:台阶。宋李诫《营造法式·总释下·阶》:“除谓之阶。”

酬乐天劝醉(810年) 中唐 · 元稹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
少年欲相饮,此乐何可涯。
沈机造神境(沈机:亦作“沉机”,犹深谋。),不必悟楞伽
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刘伶称酒德,所称良未多
愿君听此曲,我为尽称嗟。
一杯颜色好,十盏胆气加。
半酣得自恣,酩酊归太和
共醉真可乐,飞觥撩乱歌
独醉亦有趣,兀然无与他。
美人醉灯下,左右流横波。
王孙醉床上,颠倒眠绮罗。
君今劝我醉,劝醉意如何。
⑴ 清浊酒:古代酒分清浊,清酒为优质酒,浊酒为劣质酒。
⑵ 《楞迦》:即《楞伽》,佛经有《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或译《大乘入楞伽经》),相传为佛在师子国楞伽山所说,故名。
⑶ 酡颜:饮酒后脸红貌。酡,《玉篇·酉部》:“酡,饮酒朱颜貌。”
⑷ 丹砂: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此指用丹砂炼就之丹药。
⑸ “刘伶”二句:刘伶字伯伦,沛国(今江苏省沛县)人。司马氏擅权,伶沉湎于酒,著《酒德颂》,历数饮酒之美。
⑹ 酩酊:大醉貌。大和:亦作太和,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朱熹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⑺ 飞觥:见卷六《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注。

王爵无细大,得请即为恩。
君求户曹掾,贵以禄奉亲。
闻君得所请,感我欲沾巾。
今人重轩冕,所重华与纷。
矜誇仕台阁,奔走无朝昏。
君衣不盈箧,君食不满囷。
君言养既薄,何以荣我门。
披诚再三请,天子怜俭贫。
词曹直文苑,捧诏荣且忻
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尊。
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
我实知君者,千里能具陈。
感君求禄意,求禄殊众人。
上以奉颜色,馀以及亲宾。
弃名不弃实,谋养不谋身。
可怜白华士,永愿凌青云。
⑴ 台阁:汉时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后汉书·仲长统传》:“光武皇帝 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李贤注:“台阁,谓尚书也。”
⑵ “词曹”二句:指白居易以京兆户曹参军充翰林学士,上值翰林院。词曹,见卷2《阳城驿》注。
⑶ 白华士:指白居易。《诗经·小雅》有《白华》之篇,其诗已佚,其诗序曰:“《白华》,孝子之洁白也……有其义而亡其词。”

和乐天赠吴丹(810年) 中唐 · 元稹
不识吴生面,久知吴生道。
迹虽染世名,心本奉天老
雌一守命门,回九填血脑
委气荣卫和,咽津颜色好
传闻共甲子,衰隤尽枯槁。
独有冰雪容纤华鲜缟
问人何能尔,吴实旷怀抱。
弁冕徒挂身,身外非所宝。
伊予固童昧,希真亦云早
石坛玉晨尊,昼夜长自埽。
密印视丹田,游神梦三岛
万过黄庭经,一食青精稻
冥搜方朔桃,结念安期枣
绿发幸未改,丹诚自能保。
行当摆尘缨,吴门事探讨。
君为先此词,终期搴瑶草
⑴ 天老:传为黄帝辅佐之臣,著《杂子阴道》二十五卷,为道家祖师之一。《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李贤注:“《帝王纪》曰:‘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
⑵ 雌一:处阴柔之势而心专一守。命门:指右肾,以其精神所舍,元气所系,男子藏精,妇人系胞,故名。《杂经·三十六难》:“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⑶ 回九:古代一种吸纳阳气的修炼方法。九,《说文·九部》:“九,阳之变也。”《黄庭内景经》:“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
⑷ 荣卫:中医学名词,荣指血之回圈,卫指气之周流。荣气行于脉中,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荣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著滋养与保卫作用。
⑸ “咽津”句:参卷5《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注。
⑹ 共甲子:即同龄人。甲为天干之首位,子为地支之首位,以天干、地支递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从甲子起至癸亥止,共六十个。此借指年岁、年龄。
⑺ 冰雪容:形容肌肤光滑洁白。《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⑻ 希真:向往得道或成仙。真,道家谓得道或成仙之人。《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段玉裁注:“此真之本义也。”
⑼ 玉晨尊:玉晨之塑像。玉晨,仙人之号。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
⑽ 密印:佛教认为,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證佛果。此借指道教修炼之秘诀。丹田:道教认为,人体有三丹田,即两眉之间者为上丹田,心下者为中丹田,脐下者为下丹田。见葛洪《抱朴子·地真》。
⑾ 三岛:指神话传说中之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此泛指仙境。
⑿ 《黄庭经》:道教经典著作之一,宣讲养生修炼之道,认为脾为中央黄庭,于五脏中特重脾土,故名。
⒀ 青精稻:即青精饭,立夏所吃之乌米饭。相传首为太极真人所制,服之可延年益寿。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上:“青精饭,首以此重谷也。按《本草》:南烛木(米),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叶,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乾,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久服,延年益颜。”
⒁ 方朔桃:《汉武故事》:“东郡献短人,呼东方朔至,短人因指朔谓上曰:‘西王母种桃,三千岁为一子,此而(儿)不良也,已三过偷之也。’”
⒂ 安期枣:传说中之仙果名。《史记·封禅书》:“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秦汉间齐人,传说他曾从河上丈人习黄帝、老子之说,卖药东海边。秦始皇东游,与语三日夜,赐金璧数千万,皆置之阜乡亭而去,留书及赤玉舄一双为报。后始皇遣使入海求之,未至蓬莱山,遇风波而返。事详旧题汉刘向《列仙传》等。
⒃ 绿发:年少貌,指乌黑而有光泽之头发。黑色而有光泽似浓绿,故云。
⒄ 瑶草:传说中之香草。瑶通 。《文选·江淹〈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李善注:“《山海经》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名曰女尸,化为 (瑶)草。其叶胥成,其花黄,其色如兔丝,服者媚于人。”

和乐天秋题曲江(810年) 中唐 · 元稹
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
长安最多处,多是曲江池。
梅杏春尚小,芰荷秋已衰。
共爱寥落境,相将偏此时。
绵绵红蓼水,飏飏白鹭鸶
诗句偶未得,酒杯聊久持。
今来云雨旷,旧赏魂梦知。
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⑴ 七:蜀本作“六”。镇:经常。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诂笺九》:“镇,有常之义,约略用之代常字。”
⑵ 红蓼:蓼之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
⑶ 飏飏:迎风飞舞貌。《说文·风部》:“飏,风所飞扬也。”鹭鸶:水鸟名,因其头顶、胸、肩、背皆长毛如丝,故称。其中以白、苍二色为最常见。
⑷ 云雨:汉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因以之比喻分别。

和乐天别弟后月夜作(810年) 中唐 · 元稹
闻君别爱弟,明天照夜寒(明天:月光满天,照亮空际。)
秋雁拂檐影,晓琴当砌弹。
怅望天澹澹,因思路漫漫。
吟为别弟操,闻者为辛酸。
况我兄弟远,一身形影单。
江波浩无极,但见时岁阑。
⑴ 操:清薛雪《一瓢诗话》:“乐府凡用‘引’、‘操’等名,皆是琴曲。”《后汉书·曹褒传》:“歌诗曲操”李贤注引刘向《别录》:“君子因雅琴之适,故从容以致思焉。其道闭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灾害不失其操也。”

和乐天秋题牡丹丛(810年) 中唐 · 元稹
敝宅艳山卉,别来长叹息。
吟君晚丛咏,似见摧隤色。
欲识别后容,勤过晚丛侧。
⑴ 敝宅:指元稹靖安坊之宅,中有牡丹数株。靖安坊为长安朱雀门街之东第一街街东自北向南之第五坊。
⑵ 晚丛咏:白居易《秋题牡丹丛》有“晚丛白露夕”之句。

春月(814年) 中唐 · 元稹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
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
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
分晖间林影,馀照上虹梁
病久尘事隔,夜闲清兴长。
拥抱(一作袍)颠倒领(颠倒领:适情任意,不整衣裳。),步屣东西厢。
风柳结柔援,露梅飘暗香。
雪含樱绽蕊,珠蹙桃缀房。
杳杳有馀思,行行安可忘。
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南有居士俨,默坐调心王
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
延我入深竹,暖我于小堂。
视身琉璃莹,谕指芭蕉黄
复有比丘溢,早传龙树方
口中秘丹诀,肘后悬青囊
锡杖虽独振,刀圭期共尝(刀圭:量药之器具,此代指药物。)
未知仙近远,已觉神轻翔
夜久魂耿耿,月明露苍苍。
悲哉沈眠士,宁见兹夕良。
⑴ 虹梁:高架而拱曲之屋梁。《文选·班固〈西都赋〉》:“因环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李善注:“应龙虹梁,梁形如龙,而曲如虹也。”
⑵ (一作楥)。(援:篱笆。清桂馥《札朴·览古·援》:“援,《集韵》作楥,篱也。”)
⑶ 居士俨:疑指陈俨。元稹《赠孝甫见赠十首》之八:“巷南唯有陈居士,时学文殊一问来。”“居士俨”与“陈居士”俱与元稹相识于江陵,住处相同,身份相同,疑为一人。居士,梵语grhapati之意译,原指古印度吠舍种姓工商业中之商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俨,蜀本、卢本作“岩”。
⑷ 心王:佛教认为,心为人身之主宰,一切精神现象之主体,故云。《涅盘经》卷一:“是身如城……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居中。”
⑸ 款关:叩门。关,门。此谓己闻风来访。
⑹ “视身”句:《佛说长阿含经》卷一:“又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母身安隐,无众恼患,智慧增益。母自观胎,见菩萨身诸根具足,如紫磨金,无有瑕秽。犹如有目之士观净琉璃,内外清澈,无众障翳。诸比丘,此是诸佛常法。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如净琉璃珠,其明如日月。仁尊处母胎,其母无恼患。智慧为增益,观胎如金像。母怀妊安乐,此诸佛常法。”
⑺ “喻指”句:用“芭蕉”宣扬佛教之教义。佛教徒常以芭蕉比喻身体之易灭,人生之短暂。《涅盘经》:“譬如芭蕉,生实则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谕指:阐明旨意。指通旨。
⑻ 比丘:梵语Bhiksu之音译,意为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众乞食而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之男性,即和尚。
⑼ 龙树:古印度高僧,释迦灭后七百年出生于南天竺,为马鸣菩萨弟子迦毗摩罗尊者之弟子。其母于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树名);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
⑽ 丹诀:原指炼丹成仙之秘诀,此借指佛教成佛之要诀。
⑾ “肘后”句:《晋书·葛洪传》(卷七二):“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馀所著……《肘后要急方》四卷。”后因以“肘后方”喻指仙方。青囊:原指古代医家与术数家盛放书籍及卜具之口袋。《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此借指佛教典籍。
⑿ 锡杖:僧人所持之禅杖,梵名Khakhara,取锡锡作声之义。其杖端有一铁卷,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得道梯橙锡杖经》:“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
⒀ 神:原作“人”,据蜀本、杨本、董本、全诗及文意改。

月临花(即林檎花)(814年) 中唐 · 元稹
(一作凌)飏飏花,透影胧胧月。
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
镜匀娇面粉,灯泛高笼缬
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
⑴ “姑峰”句:姑峰,姑射山之峰,在山西临汾境内。《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⑵ 高笼缬:古代妇女之高鬟发式。缬,有文彩之丝织物。以花缯束发名缬子髻。
⑶ 啼珠:比喻露珠。李贺《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


共216,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