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16,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古风(续上)
遣兴十首 其五 (812年) 中唐 · 元稹
晚荷犹展卷,早蝉遽萧嘹(萧嘹:声音嘹亮而远播。)
露叶行已重,况乃江风摇。
炎夏火再伏,清商暗回飙
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⑴ 火再伏:谓心星(大火,心宿二)隐没。农历六月黄昏大火之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左传·哀公十二年》:“丘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杜预注:“火,心星也,火伏在十月。”《新唐书·历志三上》:“《麟德历》:霜降后五日,火伏。”再伏,蜀本、卢本作“乃代”。
⑵ 清商:犹清秋。古代以五音配四时,商音属秋,与秋季肃杀之气相应,故云。

其六 (812年)
买马买锯牙,买犊买破车
养禽当养鹘(鹘:见卷1《兔丝》注。),种树先种花。
人生负俊健,天意与光华。
莫学蚯蚓辈,食泥近土涯。
⑴ 锯牙:谓马之锐牙如锯齿。《逸周书·王会》:“兹白者,若白马,锯牙,食虎豹。”
⑵ 破车:损坏车乘,此指快牛。《晋书·石虎载记》:“快牛为犊子时多能破车。”

其七 (812年)
爱直莫爱夸,爱疾莫爱斜。
爱谟莫爱诈,爱施莫爱奢。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
用人如用己,理国如理家。
⑴ 谟:计策,计谋。《说文·言部》:“谟,议谋也。”徐锴系传:“虑一事,画一计为谋,泛议将定,其谋曰谟。”
⑵ 任:使用,利用。《广雅·释诂一》:“任,使也。”

其八 (812年)
㸌㸌刀刃光,弯弯弓面张。
入水斩犀兕(犀兕:见卷2《说剑》注。),上山(一作入山)(一作摧)虎狼
里中无老少(里:见卷2《阳城驿》注。),唤作癫儿郎。
一日风云(一作雨)会,横行(一作金)归故乡
⑴ 上:原作“入”,据蜀本、卢本、全诗及文意改。椎:用槌击打。参卷1《赛神》注。蜀本、卢本、杨本作“摧”。
⑵ “横行”句:《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其九 (812年)
团团规内星,未必明如月。
托迹近北辰,周天无沦没。
老人在南极,地远光不发。
见则寿圣明,愿照高高阙
⑴ 规:圆形。古人认为所有日月星辰都在一个圆形之球面上运行,这个圆形球面就是人头顶上的天空。
⑵ “托迹”二句:由于地球自转轴指向北极星,故北半球之人无论何时都能看到北极星及周围之星。
⑶ 老人:指老人星,南部天空一颗光度较亮之二等星,古人以为象徵长寿。《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张守节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
⑷ 阙:城门两侧之高台,此处借指帝王所居之宫廷。

其十 (812年)
河清谅嘉瑞,吾帝真圣人。
时哉不我梦,此时为废民。
光阴本跳踯,功业劳苦辛。
一到江陵郡,三年成去尘。
⑴ (是岁黄河清)。(“河清”句:古代谶纬家认为,浑浊之黄河变清澈,是圣君肇临、天下太平之兆。《易纬·乾凿度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卷一):“又有丹邱,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因用作称颂君圣世平之典)
⑵ 不我梦:即不梦我。《尚书·说命上》:“王庸作书以诰曰:‘……梦帝赍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置诸左右。”

野节鞭(814年) 中唐 · 元稹
神鞭鞭宇宙,玉鞭鞭骐骥。
紧綛野节鞭,本用鞭赑屃
使君鞭甚长,使君马亦利。
司马并马行,司马马憔悴。
短鞭不可施,疾步无由致。
使君驻马言,愿以长鞭遗
此遗不寻常,此鞭不容易
金坚无缴绕,玉滑无尘腻。
青蛇坼生石,不刺山阿地。
乌龟旋眼斑,不染红(一作江)头泪
长看雷雨痕,未忍驽骀试
持用换所持,无令等闲弃。
答云君何奇,赠我君所贵。
我用亦不凡,终身保明义。
誓以鞭奸顽,不以鞭蹇踬
指撝狡兔踪决挞(平声)睡。
(一作惜)令寸寸折,节节不虚坠。
因作换鞭诗,诗成谓同志
而我得闻之,笑君年少意。
安用换长鞭,鞭长亦奚为。
我有鞭尺馀,泥抛风雨渍。
不拟闲赠行,唯将烂誇醉。
春来信马头,款缓花前辔。
(一作愿)我迟似挛,饶君疾如翅。
⑴ 赑屃:亦作赑屃,龟之别名,古代石碑之石座相沿雕作赑屃状,取其力大能负重之义。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⑵ 使君:汉朝对州刺史之尊称,后世因之,尊称州郡之长官。
⑶ 司马:古代州郡之佐官,与别驾、长史并为州郡之上佐,名义上纪纲众务,通判列曹,品高俸厚,唐后期实际无具体职事,多用以安置贬谪之官吏或用作迁转官阶及寄禄官。
⑷ 遗(wèi):给与。《六书故·人九》:“遗,有所留与,因谓之遗。”
⑸ 不:蜀本、卢本作“未”。易:替代。《汉书·赵尧传》:“(高祖)熟视尧曰:‘无以易尧。’遂拜尧为御史大夫。”颜师古注:“言尧可为之,馀人不能胜也。易,代也。”
⑹ 青蛇:见卷2《说剑》注。青,蜀本、卢本作“龙”。坼:本卷《寺院新竹》注。
⑺ “乌龟”二句: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下:“玳瑁,形似乌龟,背甲十三片,黑白斑纹间错,……鬣与首斑文如甲。……世传鞭血成斑,妄也。”红:杨本、董本、全诗、类苑、胡本作江。
⑻ 驽骀:指劣马。驽,即骀,劣马。《玉篇·马部》:“驽,最下马也。”
⑼ 蹇踬:处境困顿。蹇,跛足。踬,跌倒。此指处境困顿之人。
⑽ 指撝:亦作指挥,谓有意安排。撝,通挥。
⑾ 怪龙:深潜于水中之龙。《国语·鲁语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⑿ 借:原作“惜”,据蜀本、卢本及文意改。
⒀ 同志:志趣相同。《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
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
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
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腊雪不满地,膏雨不降春。
恻恻诏书下,半减麦与缗。
半租岂不薄,尚竭力与筋。
竭力不敢惮,惭戴天子恩。
累累妇拜姑(姑:见卷3《后湖》注。),呐呐翁语孙(呐呐:形容说话迟缓,含混不清。)
禾黍日夜长,足得盈我囷。
还填折粟税酬偿贳麦邻(贳:见卷1《赛神》注)
苟无公私责,饮水不为贫。
欢言未盈口,旱气已再振。
六月天不雨,秋孟既旬
区区昧陋积,祷祝非不勤。
日驰衰白颜,再拜泥甲鳞
归来重思忖,愿告诸邑君。
以彼天道远,岂如人事亲。
团团囹圄中,无乃冤不申。
扰扰食廪内(食廪:食俸禄之人。廪,俸禄。),无乃奸有因。
轧轧输送车,无乃使不伦
遥遥负担卒,无乃役不均。
今年无大麦,计与珠玉滨
村胥与里吏,无乃求取繁。
符下敛钱急,值官因酒嗔。
诛求与挞罚,无乃不逡巡。
生小下里住,不曾州县门。
诉词千万恨,无乃不得闻。
强豪富酒肉,穷独无刍薪
俱由案牍吏,无乃移祸屯。
官分市井户,迭配水陆珍。
未蒙所偿直,无乃不敢言。
有一于此事,安可尤苍旻
借使漏刑宪,得不虞鬼神
自顾顽滞牧,坐贻灾沴臻。
上羞朝廷寄,下愧闾里民。
岂无神明宰,为我同苦辛。
共布慈惠语,慰此衢客尘
⑴ 折粟税:《册府元龟·邦计部·赋税》(卷四八七):“九月,诏曰:‘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顷年水旱,廒庾尚虚,今岁属和平,时遇丰稔,而租所入水陆运漕缘脚钱杂必甚伤农,务在优饶,惠彼黎庶,息其转输,大实仓储。今年河南、河北应送含嘉、太原等仓租米,宜折粟留纳本州。’”
⑵ 秋孟:即孟秋。孟,始,指四季中每季之第一个月。《玉篇·子部》:“孟,始也。”
⑶ 泥甲鳞:泥塑之龙,古代用以祈雨。《淮南子·地形训》:“土龙致雨。”高诱注曰:汤遭旱,作土龙,以像龙。云从龙,故致雨也。
⑷ 囹圄:监狱。《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孔颖达疏:“囹,牢也;圄,止也。所以止出入,皆罪人所舍也。”
⑸ 轧轧:象声词,车轮转动时与车轴摩擦所发出之声音。
⑹ 伦:匹敌,均等。《人物志·释争》:“则光辉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⑺ 大麦:关中一带以夏季作物为重,故称大麦。
⑻ “计与”句:谓粮食之价格因灾害而骤升,几与珠玉之价格接近。
⑼ 村胥:犹村正,古代基层官吏。白居易《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策》:“盖以君之命行于左右,左右颁于方镇,方镇布于州牧,州牧达于县宰,县宰下于乡吏,乡吏传于村胥,然后至于人焉。”里吏:里中之官吏。里,见卷2《阳城驿》注。
⑽ 符:古代盖有官府印信之下行公文。《新唐书·百官志一》:“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六曰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
⑾ 里,蜀本、杨本、董本、马本、类苑、胡本作“俚”,似是。
⑿ 独:无子孙之老人。《释名·释亲属》:“老而无子曰独。独,只独也,言无所依也。”
⒀ 直:通“值”。《正字通·目部》:“直,物价曰直。”
⒁ 尤:责怪,怨恨。《玉篇·乙部》:“尤,责也,怨也。”苍旻:苍天。旻,天空。
⒂ 虞:忧虑,担心。《左传·昭公四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王引之述闻:“虞,忧也。”
⒃ 衢客:市民。衢,四通八达之道路,借指都市。

清都夜境(794年) 中唐 · 元稹
① 自此至秋夕,并年十六至十八时诗。
夜久连观静,斜月何晶荧。
寥天如碧玉,历历缀华星。
楼榭自阴映,云牖深冥冥。
纤埃悄不起,玉砌寒光清。
栖鹤露微影,枯松多怪形。
南厢俨容卫(容卫:古代之仪仗、侍卫。)音响如可聆。
启圣发空洞,朝真趋广庭
闲开蕊珠殿(蕊珠殿:见卷2《青云驿》注。),暗阅金字经(金字经:宗教之经籍。)
屏气动方(一作万),凝神心自灵。
悠悠车马上,浩思安得宁。
⑴ 启圣:开启睿智。任昉《齐禅梁文》:“驭物资贤,登庸启圣。”空洞:道教语,谓化生元气之太虚之境。
⑵ 朝真:道家、道教谓修炼养性之术。
⑶ 气:原作“风”,据杨本、马本、全诗及文意改。蜀本作“飞”。
⑷ 马上:原作“上马”,据蜀本、杨本、全诗及文意改。

引用典故:双南金
蒙蒙竹树深,帘牖多清阴。
避日坐林影,馀花委芳襟。
倾尊就残酌,舒卷续微吟。
空际飏高蝶,风中聆素琴。
广庭备幽趣,复对商山岑
独此爱时景,旷怀云外心。
迁莺恋嘉木,求友多好音
自无琅玕实,安得莲花簪
寄之二君子,希见双南金
⑴ 商山:山名,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秦汉之际四皓曾隐居于此,以隐逸著名。
⑵ “迁莺”二句:迁升飞翔之黄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⑶ 琅玕实: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仙树名琅玕,其果实似珠。《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郭璞注:“琅玕子似珠。”此处形容美好之资质。
⑷ 莲花簪:道士之服。《蜀梼杌》卷上:“嫔妃妾妓皆衣道服,莲花冠,髽髻为乐,夹脸连额,渥以朱粉,曰醉妆。”
⑸ 双南金:美称杨十二与赵八。南金,南方所产之优质铜。《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毛传:“南谓荆、扬也。”郑玄笺:“荆、扬之州,贡金三品。”孔颖达疏:“金即铜也。”

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
开敷多喻草,凌乱被幽径。
压砌锦地铺,当霞日轮映。
蝶舞香暂飘,蜂牵蕊难正。
笼处彩云合,露湛红珠莹。
结叶影自交,摇风光不定。
繁华有时节,安得保全盛。
色见尽浮荣,希君了真性
⑴ 白莲宫:东晋释慧远于庐山东林寺,与慧永、慧持、刘遗民、雷次宗等,结社精修念佛三昧,誓愿往生西方净土,又掘地植白莲,故称白莲社。后因称佛寺为白莲宫。此指永寿寺。
⑵ 琉璃:佛教以七宝庄严形容净界,琉璃即七宝之一。花界:莲花界之省称,此指永寿寺。清厉荃《事物异名录·佛释·佛寺》:“《白六帖》:花界、花宫……皆佛寺名。”
⑶ 开敷:指开花。敷,布,开。多喻草:指牡丹。佛教常以花草树木示人佛理。《妙法莲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佛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语:“如彼草木,所禀各异,佛以此喻,方便开示,种种言辞,演说一法。”
⑷ 真性:佛教谓人本来就具有之不妄不变之心体。

春馀遣兴(796年) 中唐 · 元稹
春去日渐迟,庭空草偏长。
馀英间初实,雪絮萦蛛(一作珠)
好鸟多息阴,新篁已成响
帘开斜照入,树袅游丝上。
绝迹念物闲,良时契心赏。
单衣颇新绰,虚室复清敞
置酒奉亲宾,树萱自怡养
笑倚连枝花,恭扶瑞藤杖。
步屧恣优游,望山多气象。
云叶遥卷舒,风裾(一作裙)动萧爽。
簪缨固烦杂,江海徒浩荡
野马笼赤霄,无由负羁鞅
⑴ 雪絮:即柳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因以“雪絮”称柳絮。
⑵ “新篁”句:谓风过竹苗簌簌作声。新篁,初发梢叶之竹苗。《字汇·竹部》:“篁,竹苗也。”
⑶ 树萱:种植萱草。萱,俗称金花菜。《说文·草部》:“萱,令人忘忧草也。萱或从宣。”
⑷ 步屧:行走,漫步。屧,木屐。《广韵·帖韵》:“屧,屐也。”
⑸ 簪缨:古代官吏之冠饰。簪是联冠于发之长针,缨是系冠颔下之带子,此借指仕宦。
⑹ 江海:隐士之居处。《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
⑺ 野马:野外蒸腾之水气。《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郭象注:“野马者,游气也。”成玄英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泽薮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一说野马即尘埃。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孙星衍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马,言野尘也。’”赤霄:极高之天空。
⑻ 羁鞅:驾驭牲口之用具。羁,马络头。鞅,架在牛脖上之器具。

忆云之(796年) 中唐 · 元稹
为鱼实爱泉,食辛宁避蓼
人生既相合,不复论窕窕(窕窕:远离貌,睽违貌。)
沧海良有穷,白日非长皎。
何事一(一作二)人心,各在四方表
泛若逐水萍,居为附松茑
流浪随所之,萦纡牵所绕。
百龄颇跼促,况复迷寿夭。
芟发君已衰,冠岁予非小
娱乐不及时,暮年壮心少。
感此幽念绵,遂为长悄悄
中庭草木春,历乱递相扰。
奇树花冥冥,竹竿凤袅袅。
幽芳被兰径,安得寄天杪
万里潇湘魂,夜夜南枝鸟
⑴ 蓼:指水蓼,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味辛辣,亦称辣蓼。
⑵ 一:原作“二”,据蜀本、杨本、董本、全诗改。一人谓二人亲密无间如同一人。
⑶ 四方表:四方极远之地。表,外面。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引《三苍》:“表,外也。”
⑷ 松茑:即松萝、女萝,参卷1《兔丝》注。
⑸ 芟发:头发脱落。芟,除草,割。《说文·草部》:“芟,刈草也。”此借指脱落。
⑹ 冠岁:古代男子长至一定年龄,行加冠之礼,表示成人。具体加冠年龄,因时代不同而异。
⑺ 悄悄:心忧。《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⑻ 天杪:天际。《广雅·释诂一》:“杪,末也。”
⑼ 潇湘魂:皇英二女与舜帝离别之魂。李白《远别离》:“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⑽ 南枝鸟:《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因借喻思念故乡。

别李三(796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知我贫
阶蓂附瑶砌丛兰偶芳藿
高位良有依,幽姿亦相托。
鲍叔知我贫,烹葵不为薄
半面契始终,千金比然诺
人生系时命,安得无苦乐。
但感游子颜,又值馀英落。
苍苍秦树云,去去缑山鹤
日暮分手归,杨花满城郭。
⑴ 蓂:古代传说中一种瑞草。《竹书纪年》卷上《帝尧陶唐氏》:“又有草荚(夹)阶而生,月朔(阴历初一)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月末)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
⑵ 藿:香草名,即藿香,多年生芳香草木,茎叶可入药。《广韵·铎韵》:“藿,香草。”
⑶ “鲍叔”二句:《史记·管晏列传》(卷六二):“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贫。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葵,葵菜。元王祯《农书》卷八:“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奈旱,味甘而无毒……子若根则能疗疾,咸无弃材,诚蔬茹之上品,民生之资助也。”《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
⑷ “半面”句:谓交往虽浅而交情不浅。《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⑸ “千金”句:谓坚守信用,不轻易许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⑹ 缑山鹤:旧题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省偃师市。

秋夕远怀(796年) 中唐 · 元稹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
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
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
悠悠此怀抱,况复多远情。
⑴ 丹鸟:萤火虫之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丹良,一名丹鸟,食蚊蚋。”《大戴礼记·小夏正》:“八月,丹鸟羞白鸟。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蚊蚋也。”
⑵ 莎(shā)鸡: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东西道(810年3月) 中唐 · 元稹
天皇开四极(“天皇”句:参卷2《说剑》注。),便有东西道。
万古阅行人,行人几人老。
顾我倦行者,息阴何不早
少壮尘事多,那言壮年好。
⑴ 息阴:犹息影。《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以甚矣!”后因喻归隐闲居。

炎昏勌烦久,逮此含风夕。
夏服稍轻清,秋堂已岑寂。
载欣凉宇旷,复念佳辰掷。
络纬惊岁功,顾我何成绩。
青荧微月钩,幽晖洞阴魄。
水镜涵玉轮,若见渊泉璧
参差帘牖重,次第笼虚白。
树影满空床,萤光缀深壁。
怅望牵牛(一作牛斗)星,复为经年隔
露网风珠,轻河泛遥碧。
讵无深秋夜,感此乍(一作年)流易
亦有迟暮年,壮年良自惜。
循环切中肠,感念(一作今)追往昔
接瞬无停阴(接瞬:眨眼之间。),何言问陈积。
馨香推蕙兰,坚贞谕松柏。
生物固有涯,安能比金石。
况兹百龄内,扰扰纷众役。
日月东西驰,飞车无留迹。
来者良未穷,去矣定奚适。
委顺在物为,营营复何益。
⑴ 载: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强调,无意。
⑵ 络纬:即莎鸡,俗称纺织娘,其振羽作响,犹如纺织之声,故称。岁功,一年之收穫。《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⑶ “水”句:水面平静如镜,月亮倒映水中,有如玉轮。玉轮,指月亮。
⑷ 渊泉:深泉。《礼记·郊特牲》:“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
⑸ “怅望”二句:传说牵牛织女分处银河两岸,每岁七月七夕,喜鹊搭桥,方得相逢一次。牵牛,原作“牛斗”,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及文意改。
⑹ (一作稠景)。(秋夜:原作“稠景”,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及文意改)
⑺ 乍:原作“年”,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乍,犹恰也;正也。”
⑻ 肠:原作“感”,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及文意改。
⑼ 念:原作“今”,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⑽ 物为:泯灭心灵,如物无知,听凭上天之安排。

秋堂夕(806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孙登
炎凉正回互,金火郁相乘
云雷时(一作暗)交构,川泽方蒸腾
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
草木凡气,始见天地澄。
况此秋堂夕,幽怀旷无朋。
萧条帘外雨,倏闪案前灯。
书卷满床席,蟏蛸悬复升
啼儿屡哑咽,勌僮时寝兴(寝兴:睡下与起床。)
泛览昏夜目,咏谣畅烦膺
况吟获麟章(获麟章:参卷2《青云驿》注。),欲罢久不能。
尧舜事已远(事:卢本作“去”。),丘道安可胜(丘道:孔丘之道,即儒家之道。)
蜉蝣不信鹤蜩鴳肯窥鹏
当年且不偶,没(一作殁)世何必称。
胡为揭闻见,褒贬贻爱憎。
焉用汨其泥,岂在清如冰。
非白又非黑,谁能点青蝇
处世苟无闷,佯狂道非弘。
无言被人觉,予亦笑孙登
⑴ “金火”句:古人以为,西方属秋属金,南方属夏属火,夏秋之交,为金火交替之时。
⑵ 露:原作“云”,据蜀本、杨本、董本、马本、类苑、胡本、全诗及文意改。
⑶ 凡气:犹言重浊之气。夏天气浊,秋天气清,秋天降临,故云凡气尽。
⑷ 蟏蛸:蜘蛛之一种,即蟢子,古人以为喜兆。《诗·豳风·东山》:“伊威在室,蟏蛸在户。”孔颖达疏:“蟏蛸,长踦,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
⑸ “蜉蝣”句:生涯短暂之蜉蝣,不相信世上有长寿之鹤之存在。蜉蝣,虫名,生存期极短。《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
⑹ “蜩鴳”句:《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
⑺ 汩其泥:搅浑泥沙。《楚辞·渔父》:“屈原既放……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淈通汩。
⑻ “非白”二句:汉王充《论衡·累害》:“青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青蝇点素喻小人谗害好人。
⑼ 孙登:字公和,三国汲郡共县(今河南卫辉市)人,无家属,居北山土窟之中,好读《易》,弹一弦琴。旋居宜阳山,善啸。文帝使阮籍往观,与语,不应。嵇康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将别,谓康曰:“子才多识寡,难免乎于今之世矣。”事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嵇康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晋书·阮籍传》。

放鹤在深水,置鱼在高枝。
升沈或异势,同谓非所宜。
君为邑中吏,皎皎鸾凤姿。
顾我何为者,翻侍白玉墀
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
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
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
祗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
多君岁寒意,裁作秋兴诗。
上言(一作有)风尘苦,下言时节移。
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
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⑴ “翻侍”句,谓在朝中任左拾遗。白玉墀:宫殿前之白石台阶。
⑵ 芸香侣:指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元白二人同校书秘省。芸香,花叶香气浓郁,可用之驱蠹书之虫,故以之称富于藏书之秘书省。
⑶ 多:赞赏,赞同。岁寒意:环境改变而能保持旧有节操之意。《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⑷ 天之垂:犹天涯。垂,边缘,后作陲。《说文·土部》:“垂,远边也。”朱骏声通训定声:“书传皆以陲为之。”

① 元和五年至九年作于江陵,时为江陵士曹参军。杨子华:北齐世祖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尝画马于壁,夜听蹄齧长鸣如索水草;图龙于素,舒卷辄云气萦集。世祖使居禁中,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天下号为“画圣”。事详《历代名画记》等。三首:蜀本无,杨本、董本作小字。
杨画远于展,何言今在兹。
依然古妆服,但感时节移。
念君一朝意,遗我千载思。
子亦几时客,安能长苦悲。
⑴ 展:指展子虔,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历北齐、北周、隋,善画道释人物故实。所画人物意度俱足,神采如生,为唐代绘画之祖。事详《历代名画记》等。


共216,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