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叠璧凝影皇坛路,编珠流彩帝郊前。 已奏黄钟歌大吕,还符宝历祚昌年。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祭太社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顺和》词同《夏至方丘》,《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神道发生敷九稼,阴极乘仁畅八埏。 纬武经文隆景化,登祥荐祉启丰年。 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 瞿塘嘈嘈急如弦,洄流势逆将覆船。 云梯岂可进,百丈那能牵,陆行巉岩水不前。 洒泪向流水,泪归东海边。 含愁对明月,明月空自圆。 故乡回首思绵绵,侧身天地心茫然。 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 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一作宵)间。 引用典故:杖头钱 君不见岩下井,百尺不及泉。 君不见山上蒿(集作苗),数寸凌云烟。 人生相(集作赋)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忧煎。 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莫吝(集作不乏)杖头钱。 寒夜邀欢须秉烛,岂得空(集作常)思花柳年。 灵沼萦回邸第前,浴日涵天(一作春)写曙天。 始见龙台升凤阙,应如霄汉起神泉。 石匮渚傍还启圣,桃李初生更有仙。 欲化帝图从此受,正同河变一千年。 何处期郎游,小苑花台间。 相忆不可见,且复乘月还。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 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集作唯)算日(集作月),书远每题年。 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海浪恬丹徼,边尘靖黑山。 从今万里外,不复镇萧关。 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 生得胡儿欲弃捐,及生母子情宛然。 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 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乾。 鱼戏莲叶北,澄阳动微涟。 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镂碗传绿酒,雕炉熏紫烟。 谁知苦寒调,共作白雪弦。 良人昨日去,明日又不还(一作明月又不圜)。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 始看鱼跃方成海,即睹龙飞利在天。 洲渚遥将银汉接,楼台直与紫微连。 休气荣光常不散,悬知此地是神仙。 下浸与高盘,不为行路难。 是非真险恶,翻覆作峰峦。 漆愧同时黑,朱惭巧(一作污)处丹。 令人畏相识,欲画白云看。 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 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 懒结茱萸带,愁安玳瑁簪。 侍臣(集作待君)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旌(集作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今朝韩信计,日下斩成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