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初平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江。建阳人。幼出家。寻加戒品。而究其学。天宝元年。事道一禅师于州之佛迹岩。汲水采薪。未尝告劳。遂遁居金华山赤松洞。天大旱。贤因望空击石。慢骂曰。汝等业龙。无能为也。若是善萨龙王。则当遵佛敕。以救众生。击石才毕。雨果霈然。后游长安。名檀屡以大寺请住持。贤弗为屈。遂登五台。止太原甘泉寺。道属之参扣者。麇至。忽无疾而卒。谥大远禅师。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志贤。
姓江。
建阳人也。
夙心刚整幼且成规。
既遂出家寻加戒品。
沾尝渐教守护诸根。
抗节修心不违律范。
大宝元年于本州佛迹岩承事道一禅师。
曾无间然。
汲水拾薪惟务勤苦。
游方见金华山赤松洞是黄初平叱石羊。
之地郁林峻岭泉湖百步许。
意乐幽奇既栖巅顶。
野老负香粇蔬茄以供之。
时天大旱。
贤望空击石曼骂诸龙曰。
若业龙无能为也。
其菩萨龙王胡不遵佛敕救百姓乎。
敲石才毕霈然而作。
婺人咸悦。
后游长安名公硕德列请为大寺功德之师。
贤悚然不顾。
明日遂行登五台。
寻止太原甘泉寺。
道俗请学禅理者继至。
无疾而终。
敕谥大远禅师旌乎厥德矣。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江。
建阳人。
夙心刚整。
幼且成规。
既出家。
寻加戒品。
抗节修心。
不违律范。
大宝元年。
于本州佛迹岩。
承事道一禅师。
汲水拾薪。
惟务勤苦。
游方。
见金华山赤松洞。
黄初平叱石羊之地。
郁林峻岭。
泉湖百步许。
意乐幽奇。
既栖巅顶。
野老负香粇蔬茹以供之。
时天大旱。
贤望空击石。
曼骂诸龙曰。
若业龙无能为也。
其菩萨龙王。
胡不遵佛敕。
救百姓乎。
敲石才毕。
霈然而作。
婺人咸悦。
后游长安。
名公硕德。
列请为大寺功德之师。
贤悚然不顾。
明日遂行。
登五台。
寻止太原甘泉寺。
道俗请学禅理者继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8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字贞节。通经义,善文辞。举进士不中,隐居南阳倚帝山为道士。玄宗天宝初召至京,敕待诏翰林。献《玄纲》三篇。每开陈,皆名教世务,以微言讽帝,帝重之。高力士短之于帝,遂固求还嵩山。后东入会稽剡中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善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 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5岁笃志道教,隐居于南阳倚帝山。玄宗天宝初召入京,请度为道士,旋入嵩山嵩阳观,从道士冯齐整学正一之法。旧说吴曾推荐李白为翰林供奉,实误。天宝十三载(754),再召入京,任翰林供奉。不久自请归山。安史乱后,避乱南行,曾隐居庐山,又曾游浙中。后卒于宣城道观。门人私谥宗玄先生。新、旧《唐书》有传,但错误较多,此据《权载之文集》卷三三《唐故中岳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其文集唐时有10卷,今仅存《宗玄先生文集》3卷。其诗多咏历代神仙高士事迹,间亦有游历山水、感怀时事之什。《全唐诗》编为1卷,另补遗6首。《洞霄诗集》等书中尚存诗4首又4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唐诗汇评
吴筠(?-773),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年十五,向道,隐居南阳倚帝山。后被徵召人京,度为道士,居嵩山,受学于冯齐整。天宝中,玄宗诏至京,敕待诏瀚林,苦求还山。无何,安史乱起,乃避地江南,柄隐于庐山、越州等地。大历末,卒于宣城。门人私谥曰宗玄先生。善为诗。有《吴筠集》一卷,已佚。后人辑有《宗玄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人。卒大历中,弟子私谥为宗玄先生。补诗二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筠。鲁中儒士。举进士不第。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元宗闻其名。遣使徵之。令待诏翰林。天宝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坚求还山。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终于越中。

作品评论

权德舆《中岳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
(筠)属词之中,尤工比兴。
观其自古王化诗,与《大雅吟》、《步虚词》、《游仙》、《杂感》之作,或遐想理古,以哀世道,或磅礴万象,用冥环抠,稽性命之纪,达人事之变、大率以啬神挫锐为本;至于奇采逸响,琅琅然若戛云傲而凌倒景,昆阆乔,森然在目。
近古游方外而言六义者,先生实主盟焉。
权德舆吴尊师传
(筠)凡为文、词理疏通,文采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筠乎!
旧唐书本传
筠允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尝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巧,人多从之。
新唐书本传
(筠)通经谊,美文辞……性高鲠,不耐沉浮于时……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诗略相甲乙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909 【介绍】: 唐馀杭人,一说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谏,号江东生。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改今名。以诗文名于当世。不受朱温徵召。镇海军节度使钱镠辟为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有《谗书》、《江东甲乙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3—910 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排行十五。举进士,十余年不第。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为衡阳主簿。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殁丁忧回乡。除服又往游京师,广明中遇黄巢攻陷长安,归隐于池州梅根浦。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谏议召,不至。依镇海节度使钱镠,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掌书记。昭宗天祐三年(906)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副使。寓于萧山,十二月病卒。生平见沈崧《罗给事墓志》(《罗氏宗谱》引),《吴越备史》卷一,《旧五代史》本传以及《五代史补》卷一、《唐诗纪事》卷六九、《唐才子传》卷九等。今人汪德振有《罗昭谏年谱》。隐善小品文,多讽世之作。其《谗书》5卷颇享盛名。诗与宗人罗虬、罗邺齐名,称江东三罗。又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以诗往还。诗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诗句脍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等,至今传为口语。擅长咏史,各体中尤工七律。清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迥非他人所及。”(《北江诗话》卷六)七绝亦有特色。书目记载有《江东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种。今人雍文华校辑《罗隐集》(中华书局),最为完备。今人潘慧惠有《罗隐集校注》。《全唐诗》存诗11卷又1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4首,断句17。
唐诗汇评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本名横,大中、咸通中屡举进士不第,遂改名隐。与宗人罗邺、罗虬齐名,时号“三罗”。咸通末,为湖南观察使于瑰掌书记,官衡阳主簿。又为淮南李蔚从事。广明中,避乱归乡里。光启三年,镇海节度使钱镠表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节度掌书记,转司勋郎中,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使。卒。隐工诗文。咸通八年,曾自编其杂文为《谗书》,皆抗争愤激之言,词锋犀利,今存。有诗集《甲乙集》十卷,亦存。清人辑有《罗昭谏集》八卷。《全唐诗》编诗十一卷。
全唐诗补逸
罗隐字昭谏,馀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四
隐字昭谏。馀杭人。屡举不第。光启三年。吴越王钱镠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辟掌书记。天祐三年充判官。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迁发运使。是年卒。年八十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罗隐,梁开平中累征夕郎不起。
罗衮以小天倅大秋姚公使两浙,衮以诗赠隐曰:“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
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
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
何当世祖从人望?
早以公台命卓侯。
”隐答曰:“昆仑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憩即休。
敢恨守株曾失意?
始知缘木更难求。
鸰原谩欲均馀力,鹤发那堪问旧游!
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棹五诸侯。”
北梦琐言
邺王罗绍威喜文学,好儒士,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旨,坏裂抵弃,自劈笺起草,下笔成文。又癖于七言诗。江头有罗隐,为钱镠客,绍威伸南阮之敬。隐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绍威大倾慕之,乃目其所为诗集曰《偷江东》。今邺中人士,多有讽诵。
鉴诫录
(罗)隐常献卷于郑相公畋。郑女妙于篇什,每读隐诗,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未尝不于父前三复,似慕其才。相国或一日因隐到宅,遂留从容,命女下帘窥之。女见隐为人迂差,永不复吟隐诗矣。
旧五代史本传
(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续唐三体诗》引《西清诗话》
人才高下,各有分限。少陵、太白当险阻艰难、流离困踬,杰然出语自高。至罗隐诸人,向用偏伯之国,夸雕逞奇,虽欲高,而意未尝不卑。譬之秦武阳气慨全燕,见秦王则战掉失色;淮南王虽为神仙,谒帝犹轻其举止。此岂由素习哉!天禀自然,不可强力至也。
唐才子传
(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唐诗品汇
(隐)工诗、长于咏物。
四友斋丛说
罗隐诗虽是晚唐,如“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亦自婉畅可讽。
《诗源辨体》
律诗由盛唐变至钱、刘,由钱、刘变至柳宗元、许浑、韦庄、郑谷、李山甫、罗隐,皆自一源流出;体虽渐降,而调实相承,故为正变。
《五朝诗善鸣集》
虽曰邺、隐齐名,毕竟隐雄于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温、李俱善作骈语,故诗亦绮丽。隐之表启不减两生,诗独带粗豪气,绝句尤无韵度,酷类宋人,不知尔时何以名重至此!邺州罗绍威至自号其集为《偷江东》,青州王师范遣使赉礼市求其一篇,然犹武人。令狐滈登第,隐贺之,其父绹曰: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郑畋女频诵其诗,窥其貌寝乃已。由今视之,亦何烦尔乎?
《载酒园诗话又编》
隐亦时有警句,但不能首尾温丽。
《唐音审体》
昭谏生于有唐末造,其亡已入五代矣。今体诗气雄调响,罕与为匹。然唐人蕴藉婉约之风,至昭谏而尽;宋人浅露叫嚣之习,至昭谏而开。文章气运,于此可观世变。
戴京曾《罗昭冻集序》
罗昭谏诗,言中有响,《三百篇》后颇寓讽谏之意。或者以其语多平易而忽之,要之胜填词豪艳而无当于兴感者什佰矣。况其精邃自然处,正复不让唐之初、盛。
一瓢诗话
“三罗”其名,隐为最,虬次之,邺斯下矣。
一瓢诗话
罗昭谏为三罗之杰。调高韵响,绝非晚唐琐屑,当与韦端己同日而语。
北江诗话
七律至唐未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次则韩致尧之沉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若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
《雨村诗话》
五代自以韩偓、韦庄二家为升堂入室,然执牛耳者必推罗江东。其诗坚浑雄博,亦自老杜得来,而绝不似宋西江派之貌袭。世人称之者少,何也?皮、陆辈雕文刻镂,近乎土木偶人,少生趣矣。
三唐诗品
专裁七律,是郑都官一流,不得其源所出。伤乱情多,时见言旨,第词无蓄意,风格告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河南人。
因慕黄初平之为人,自号金华子。
唐末避乱徙居江南。
仕南唐为文林郎、大理司直。
有《金华子》。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崇远仕南唐。官大理司直。著有金华子新编三卷。
李群 朝代:后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后唐宗室。
字文干,一作文翰。
工画人物,为世所称。
有《玄宗法师像》、《孟说举鼎》、《赤松子八戒》、《醉客》等图传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98 【介绍】: 宋僧。饶州浮梁人。俗姓林,字觉老,号佛印。云门偃公五世法裔。博通中外,工书能诗,尤善言辩。神宗元丰中主镇江金山寺,与苏轼、黄庭坚等均有交游。有语录行世。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了元(一○三二——一○九八),字觉老,号佛印。生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林氏。幼业儒,后尽捐旧学,白父母出家。游庐山,后嗣江州承天法席,移淮山之斗方,庐山之开先、归宗,丹阳之金山、焦山,江西之大仰,又四住云居,凡四十年。苏轼久与之游。元符元年卒,年六十七。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九。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九
禅师名了元。
字觉老。
生饶州浮梁林氏。
世业儒。
父祖皆不仕。
元生三岁。
琅琅诵论语。
诸家诗。
五岁诵三千首。
既长从师授五经。
略通大义去。
读首楞严经。
于竹林寺。
爱之尽捐旧学。
白父母。
求出家度生死。
礼宝积寺沙门日用。
试法华。
受具足戒。
游庐山。
谒开先暹道者。
暹自负其号。
海上横行。
俯视后进。
元与问答捷给。
暹大称赏。
以为真英灵衲子也。
时年十九。
已而又谒圆通讷禅师。
讷惊其翰墨曰。
骨格已似雪窦。
后来之俊也。
时书记怀琏。
方应 诏而西。
讷以元嗣琏之职。
江州承天法席虚。
讷又以元当迁。
郡将见而少之。
讷曰。
元齿少而德壮。
虽万耆衲。
不可折也。
于是说法。
为开先之嗣。
时年二十八。
自其始住承天。
移淮山之斗方。
庐山之开先归宗。
丹阳之金山焦山。
江西之大仰。
又四住云居。
凡四十年之间。
德化缁白。
名闻幼稚。
缙绅之贤者。
多与之游。
苏东坡谪黄州。
庐山对岸。
元居归宗。
詶酢妙句。
与烟云争丽。
及其在金山。
则东坡得释还吴中。
次丹阳。
以书抵元曰。
不必出山。
当学赵州上等接人。
元得书径来。
东坡迎笑问之。
元以偈为献(或作戏)曰。
赵州当日少谦光。
不出三门见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
大千都是一禅床。
东坡抚掌称善。
东坡尝访弟子由于高安。
将至之夕。
子由与洞山真净文禅师。
圣寿聪禅师。
连床夜语三鼓矣。
真净忽惊觉曰。
偶梦吾等谒五祖戒禅师。
不思而梦。
何祥耶。
子由撼聪公。
聪曰。
吾方梦见戒禅师。
于是起。
品坐笑曰。
梦乃有同者乎。
俄报东坡已至奉新。
子由𢹂两衲。
候于城南建山寺。
有顷东坡至。
理梦事问。
戒公生何所。
曰陕右。
东坡曰。
轼十馀岁时。
时梦身是僧。
往来陕西。
又问。
戒状奚若。
曰。
戒失一目。
东坡曰。
先妣方娠。
梦僧至门。
瘠而眇。
又问戒终何所。
曰高安大愚。
今五十年。
而东坡时年四十九。
后与真净书。
其略曰。
戒和尚不识人嫌。
强颜复出。
亦可笑矣。
既是法契(或云法器)。
愿痛加磨励。
使还旧观。
自是常著衲衣。
故元以裙赠之。
而东坡酬以玉带。
有偈曰。
病骨难堪玉带围。
钝根仍落箭锋机。
会当乞食歌姬院。
夺得云山旧衲衣。
又曰。
此带阅人如传舍。
流传到我亦悠哉。
锦袍错落尤相称。
乞与佯狂老万回。
元所居方丈。
特高名妙高台。
东坡又作诗曰。
我欲乘飞车。
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
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
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
云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
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
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
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
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
只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
请学长不死。
太子少保张公方平安道。
为滁州日。
游琅琊山藏院。
呼梯梯梁。
得木匣发之。
忽悟前身。
盖知藏僧也。
写楞伽经。
未终而化。
安道续书残轴。
笔迹宛然如昔。
号二生经。
安道欲刻以印施四方。
东坡曰。
此经在他人。
犹为希世之瑞。
况于公乎。
请家藏为子孙无穷之福。
元请东坡代书之。
镂板金山。
时士大夫。
师欧阳文忠公为古文。
公佐韩子。
诋我以原性。
性者与生俱生之论。
为铨量。
元故以是劝之。
又尝谓众曰。
昔云门说法如云雨。
绝不喜人记录其语。
见必骂逐曰。
汝口不用。
反记吾语。
异时裨贩我去。
今室中对机录。
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
随所闻即书之。
后世学者。
渔猎文字语言。
正如吹网欲满。
非愚即狂。
时江浙丛林。
尚以文字为禅。
谓之请益。
故元以是讽之。
高丽僧统义天。
航海至明州。
传云。
义天弃王者位出家。
上疏乞遍历丛林。
问法受道。
有诏朝奉郎杨杰次公。
馆伴所经。
吴中诸刹。
皆迎饯如王臣礼。
至金山。
元床坐。
纳其大展。
次公惊问故。
元曰。
义天亦异国僧耳。
僧至丛林。
规绳如是。
不可易也。
众姓出家。
同名释子。
自非买崔卢。
以门阀相高。
安问贵种。
次公曰。
卑之少徇时宜。
求异诸方。
亦岂觉老心哉。
元曰。
不然。
屈道随俗。
诸方先失一只眼。
何以示华夏师法乎。
朝廷闻之。
以元为知大体。
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子淳。
出守南昌。
自以久帅西塞。
滥杀罚。
留神空宗。
祈妙语。
以藻雪之。
而元适至。
子淳请说法于上蓝。
元炷香曰。
此香为杀人不眨眼上将军。
立地成佛大居士。
一众哗曰善。
子淳亦悠然意消。
灵源清禅师在众时。
厕云居法席。
痛自韬晦。
而声名自然在人口。
元升座。
举以为堂中第一座。
丛林服其公。
非特清公。
如感铁面哲真如。
百丈肃。
仰山简。
皆元所赏识也。
李公麟伯时。
为元写照。
元曰。
必为我作笑状。
自为赞曰。
李公天上石麒麟。
传得云居道者真。
不为拈花明大事。
等闲开口笑何人。
泥牛漫向风前嗅。
枯木无端雪里春。
对现堂堂俱不识。
太平时代自由身。
元符元年正月初四日。
听客语有会其心者。
轩渠一笑而化。
其令𦘕笑状。
而赞之。
非苟然也。
阅世六十有七。
坐五十有二夏。
元骨面而秀清。
临事无凝滞。
过眼水流云散。
其为人服义疾恶。
初举感铁面。
嗣承天。
感曰。
使典粥饭。
供十方僧。
可也。
如欲继嗣。
则慈感已有师。
元奇之。
又举宣长老住甘露。
宣后卖元。
元白于官曰。
宣演法未有宗旨。
乞改正。
宣竟以是遭逐。
杨次公曰。
牵牛蹊人之田。
而夺之牛也。
元不恤。
元尝游京师。
谒曹王。
王以其名。
奏之神考。
赐磨衲。
号佛印。
东坡滑稽于翰墨。
戏为之赞。
世喜传。
故并记之。
赞曰。
佛印种性从横。
慧辨敏速。
如新生驹。
不受控勒。
盖其材足以御侮。
观其临事。
护法之心深矣。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九一
区怀年,字叔永。
高明人。
大相仲子。
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
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
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
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
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僧读体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1679 【介绍】: 明末清初僧。云南楚雄府人,本姓许,名冲霄。十四岁父母相继去世,由伯父养育。二十七岁伯父死,出家为道士。后读《华严经》,始信佛。三十一岁依亮如法师披剃。崇祯六年,投寂光律师受戒,依住学律,改号见月。弘光元年,寂光临殁,命继主宝华山隆昌寺。明清之际,戒法沦丧,读体以身示范,弘宣律宗。有《一梦漫言》、《大乘玄义》等。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读体,字见月,姓许氏,楚雄人也。
旧籍江南句容,远祖某,明洪武时从军开滇黔,以功世袭指挥,遂家焉。
父酳昌,母吴氏,懿言淑行,雅慕因果,㝱梵僧入室,寤而生。
体质禀钦奇,幼而神敏,好游览,善绘事,所至山水佳处多留墨妙,尤工大士像,人争宝之。
父母早世,伯父无子,嘉其聪秀,欲使袭职为指挥,体不屑也,而慕赤松子游。
尝至金沙江甸尾山,寓浪穹,迁赤宕嵓,矢志修真,为黄冠三载。
一日偶行松下,遇茅庵老僧与语甚契,授以《华严经》,读至《世主妙严品》翻然有省。
遂诣宝洪山亮如𩮜 度。
闻江南有三昧律师宏戒,慨然慕之,一瓢一笠重茧而行。
时当明季,流贼槃牙,烽火相望,饥荒遍野,土寇肆劫。
所过崇罔危磴,盘江险洑,蛮雨瘴烟,猿嗥虎啸之区,荒祠古墓,深菁蔓草,昼则风餐,宵则露宿。
体一意孤行,不为物扰。
先入南岳演《楞严四依解》,继登破额冯茂上高,礼诸祖道场。
进九华,朝五台,再度大江,始遇三昧于海潮庵。
往复二万馀里,行脚六年,不知疲也。
既圆戒,充上座,讲《梵纲经》,析义敷文,四座称善。
体犹欿然不自足,乃于藏中检四分并律藏读之,殚思研讨,间遇壅滞,祷佛求解,默坐移时,焕然冰释,由是毗尼大畅。
尝从三昧传戒金陵报恩寺,座下千人,体临坛教授,忽忆初为黄冠时,㝱至一大寺,金碧交辉,苾刍云集,门阈甚高,跃身而入,自顾已成僧相,一瞿昙丹衣高座,招之使上,授经命讲,众皆跪听,汗流而觉,及是所见,髣然前㝱。
距金陵七十里,有宝华山,为志公道场,年远颓废,郡人迎三昧主之。
体筦院务,庀材鸠工,楼殿寮阁,雕饰庄岩,大江南北罕与伦比。
乙酉,三昧示寂,即受衣钵,总持三学,以十事誓众,人颇难之,久而悦服。
盖悯时习便安,止作真教,久成绝响。
故结界立规,率先躬行,是制必遵,非法必革。
寻复安居之法,门人日进。
清室初兴,山寇时发,入寺横强。
体诱致渠魁十人,设食供毕,忽厉声以大义责之,且晓示利害。
大众围绕,贼相顾欷戏,逡巡遁去。
有谮于大将军者,谓华山通贼,缇骑麇集,执至军前,剑戟如林,众僧惴惴,莫敢仰视。
体独整威仪,缓步升阶,合掌而立,具陈华山为江南孔道,不能禁贼往来,并前日留食解散之故。
三问三答,词气从容,颜色不变。
巴廒二将军与陈中丞异之,悉解众僧之缚。
又欲杀监院孙内监、房头、克修三人,体争之曰:“罪在寺主,愿伏斧锧,勿累他人。
”将军益奇之,并释不杀,还其田里,给帖护持,寺乃复安。
壬子,江南荐饥,导输赈粥,五十馀日,全活无算。
每振锡出山,四方风动,遐迩缁素,奔礼恐后,戒徒千四百人,堂食三万指。
法席之盛,世所希有。
戊午岁除,示微疾。
己未春正月既望,力疾起,视诫弟子曰:“勿进汤药,更七日行矣。
”至期端趺而化,寿七十有九,腊四十八,茶毗得五色舍利。
所著《大乘玄义》、《止持会集》、《作持续释》、《黑白布萨》、《传戒正范》及《僧行轨则》诸书。
其《毗尼止持》十六卷,《毗尼作持》十五卷,清乾隆时,释福聚奏请入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东诸城人,字西生,号野鹤。
顺治间由贡生官至惠安知县。
能诗,晚游京师,与王铎等人相唱和。
有《丁野鹤诗钞》、《赤松游》、《表忠记》等。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二
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诸城人。诸生,由教谕历官惠安知县。有《逍遥游》、《陆舫》、《椒丘》、《江于》、《归止》、《听山亭》诸集。
清诗别裁集
字西生,山东诸城人。由贡生官惠安知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
朱兰馨,字芬若,号松乔,海盐人。
乾隆辛丑进士。
授铅山知县,历官吏部员外郎。
有《乔诗钞》。
维基
朱兰馨(?—1814年),字芬若,号松乔,浙江海盐人。同进士出身。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己亥科举人,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进士。授江西铅山知县,历调彭泽、瑞昌,迁任湖口督捕同知,官至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嘉庆十九年(1814年),卒于京师。后世朱彭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