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行伟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8 【介绍】: 五代僧。馀杭人,俗姓鲁。七岁即削发于新定智通院。南唐国君李昪迎住报恩禅院,署号净慧。卒谥大法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58 俗姓鲁,余杭(今属浙江)人。五代时僧人。法眼宗创始人。7岁出家,20岁于越州开元寺受戒。先从育王寺希觉律师学律,后南游入闽,参长庆慧棱禅师及宣法大师,终往漳州罗汉寺学于桂琛,遂得法。晚年在金陵清凉山报恩禅院传法,深受南唐中主礼遇。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谥“大法眼禅师”。《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有语录传世。《全唐诗》存诗1首,另《景德传灯录》、《唐诗纪事》等书中尚存其诗偈13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禅林僧宝传·卷第四
禅师讳文益。馀杭鲁氏子。七龄秀发。依新定全伟律师落发。诣越州开元希觉律师。受具足戒。及觉公盛化四明。益往习毗尼。工文章。觉大奇之。俄辞去。初谒长庆棱道者。无所契悟。与善脩洪进。自漳州抵湖外。将发而雨。溪壮不可济。顾城隅有古寺。解包休于门下。雨不止。入堂。有老僧坐地炉。见益而曰。此行何之。曰行脚去。又问如何是行脚事。对曰不知。曰不知最亲。益疑之。三人者附火。举肇公语。至天地与我同根处。老僧又曰。山河大地与自己。是同是别。益曰同。琛竖两指。熟视曰。两个。即起去。益大惊。周行廊庑。读字额曰石山地藏。顾语脩辈曰。此老琛禅师也。意欲留止。语未卒。琛又至。雨已止。业已成行。琛送之问曰。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乃指庭下石曰。此石在心内。在心外。益曰在心内。琛笑曰。行脚人著甚来由。安块石在心头耶。益无以对之。乃俱求决择。寻皆出世。益住临川崇寿。僧子方者问曰。公久亲长庆。乃嗣地藏。何意哉。益曰。以不解长庆说。万象之中独露身故。子方举拂子示之。益曰。拨万象。不拨万象。子方曰。不拨万象。益曰。独露身𡁠。子方曰。拨万象。益云。万象之中𠰚。子方于是悟旨。叹曰。我几枉度此生。益谓门弟子曰。赵州曰。莫费力也。大好言语。何不仍旧去。世间法尚有门。佛法岂无门。自是不仍旧故。诸佛诸祖。秖于仍旧中得。如初夜钟。不见有丝毫异。得与么恰好。闻时无一声子闹。何以故。为及时节。无心曰死。且不是死。止于一切。祇为不仍旧。忽然非次闻时。诸人尽惊愕道。钟子怪鸣也。且如今日道。孟夏渐热。则不可。方隔一日。能校多少。向五月一日。道便成赚。须知校丝发不得。于方便中。向上座道不是时。盖为赚。所以不仍旧。宝公曰。暂时自肯不追寻。历劫何曾异今日。还会么。今日只是尘劫。但著衣吃饭。行住坐卧。晨参暮请。一切仍旧。便为无事人也。又曰。见道为本。明道为功。便能得大智慧力。若未得如此。三界可爱底事。直教去尽。才有纤毫。还应未可。祇如汝辈睡时。不瞋便喜。此是三界昏乱。习熟境界。不惺惺。便昏乱。盖缘汝辈杂乱所致。古人谓之夹幻金。即是真。其如矿何。若觑得彻骨彻髓。是汝辈力。脱未能如是。观察他什么。楼台殿阁。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汝未必依而行之。古今如此也。又曰。出家儿。但随时及节便得。寒即寒。热即热。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古今方便不少。石头初看肇论。至会万物为己者。其唯圣人乎。则曰。圣人无己。靡所不己。乃作参同契。首言竺土大仙心。无过此语也。中间亦只寻常说话。夫欲会万物为自己去。盖尽大地无一法可见。已而又嘱曰。光阴莫虚度。所以告汝辈。但随时及节。便得。若也移时失候。即虚度光阴。于非色中作色解。于非色作色解。即是移时失候。且道色作非色解。还当得否。若与么会。便是没交涉。正是痴狂两头走。有什么用处。但守分过时好。尝指竹问僧曰。还见么。曰见。益曰。竹来眼里。眼到竹边。曰总不与么。益笑曰。死急作么。有偈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唯心。眼声耳色。色不到耳。声何触眼。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万法匪缘。岂观如幻。大地山河。谁坚谁变。周显德五年戊午七月十七日示疾。李国主驾至。慰问甚勤。闰月望。剃发沐浴。辞众讫。跏趺而化。颜貌久而如生。阅世七十有四。坐五十有四。夏公卿李建勋已下。素服奉全身。于江宁丹阳乡建塔。谥大法眼禅师。 赞曰。玄沙论三句。初无金银铜轮之语。不然。殆与教乘何异哉。琛公精深广大。唯以直下便见。拟成剩法为要。非三句所能管摄也。益以仍旧自处。以绝渗漏句为物。颇事边幅。而永明乃其的孙。岂所谓深山大泽。龙蛇所由生者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鲁氏馀杭人。
七龄即获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削染。
甫弱冠。
从希觉律师。
登具于越之开元寺。
既而觉师。
又以毗尼之道。
盛化于鄮峰之育王寺。
益仍听禀焉。
未几南游。
止长庆法会。
俄偕友出湖湘。
过漳浦遇罗汉琛公于地藏寺。
琛公问云。
上座何往。
答行脚去。
云行脚事作么生。
答不知。
云不知最亲切。
益有省。
遂求咨决于琛焉。
后至临川。
州收请以崇寿院出世。
茶筵罢。
四众围绕升座。
益谓众云。
诸人既尽在此。
山僧不可无语。
聊为举古人一则现成公案去也。
珍重。
便下座。
时有僧于座下出礼拜。
益云好问著僧方欲伸问。
次。
益云。
长老未开堂。
不答话。
有子方上座。
自长庆来。
益举棱和尚偈。
问云。
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
子方举起拂子。
益云。
恁么会又争得。
进云。
和尚尊意如何。
益云。
唤什么作万象。
进云。
古人不拨万象。
益云万象之中独露身。
说什么拨不拨。
子方悟。
述偈投诚。
江南国主。
承益教戒。
迎住报恩禅院。
署净慧号。
上堂。
古人道。
我立地待汝构去。
山僧今日坐地待汝构去。
还有道理也。
无。
那个亲那个疏。
试裁断看。
住清凉上堂。
出家人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热即热。
欲知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不见石头和尚因看肇论。
便解道。
竺土大仙心。
东西密相付参同契语。
岂不是会万物为己么。
上座若能会万物为己去。
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后头道。
光阴莫虚度。
是古人恐尔移时失节。
苦口叮咛如此。
珍重。
显德五年戊午秋七月十七日示疾。
闰月五日。
剃澡毕集众告别。
跏坐而逝。
寿七十四。
腊五十五。
谥大法眼。
塔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名无相。
后主为文勒颂德。
韩熙载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文益。姓鲁氏。馀杭人也。年甫七龄挺然出俗。削染于新定智通院。依全伟禅伯。弱年得形俱无作法于越州开元寺。于时谢俗累以拂衣。出樊笼而矫翼。属律匠希觉师盛化其徒于鄮山育王寺。甚得持犯之趣又游文雅之场。觉师许命为我门之游夏也。寻则玄机一发杂务俱损。振锡南游止长庆禅师法会。已决疑滞。更约伴西出湖湘尔日暴雨不进。暂望西院寄度信宿。避溪涨之患耳。遂参宣法大师。曾住漳浦罗汉。闽人止呼罗汉。罗汉素知益在长庆颖脱。锐意接之。唱导之由玄沙与雪峰血脉殊异。益疑山顿摧正路斯得。欣欣然挂囊栖止。变涂回轨确乎不拔。寻游方却抵临川。邦伯命居崇寿。四远之僧求益者不减千计。江南国主李氏始祖知重迎住报恩禅院。署号净慧。厥后微言欲绝大梦谁醒。既传法而有归。亦同凡而示灭。以周显德五年戊午岁秋七月十七日有恙。国主纡于方丈问疾。闰月五日剃发澡身与众言别。加趺而尽颜貌如生。俗年七十四。腊五十五。私谥曰大法眼。塔号无相。俾城下僧寺具威仪礼迎。引奉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焉。益好为文笔。特慕支汤之体。时作偈颂真赞。别形纂录。法嗣弟子天台德韶慧明漳州智依钟山道钦润州光逸吉州文遂江南后主。为碑颂德。韩熙载撰塔铭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系南(一○五○~一○九四),俗姓张,汀州长汀(今属福建)人。
早岁出家,后见开元潭禅师,又见隆庆闲禅师、仰山伟禅师
晚游湖湘,入道林元祐禅师之室,得密符心印。
后继祐禅师住持庐山罗汉院。
为南岳下十三世,云居祐禅师法嗣。
哲宗绍圣元年卒,年四十五。
事见《姑溪居士后集》卷一四《庐山承天罗汉院第九代南禅师塔铭》,《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今录诗四首。
僧宝正续传·卷第一
禅师讳系南。生汀州张氏。少出家。依金泉寺得度具戒。性纯淡志节高远。涉历丛林。参云居祐禅师。发明心地。既膺最后付嘱。将复遍扣诸方。时祐同门法昆照觉禅师。宏法东林。宗风特盛。师往谒之。照觉预知其来撞巨镛。聚徒五千指。出迎于虎溪之外。师繇是名称蔚然。增重于世。未几南康守命出世罗汉。嗣法云居。道价著于天下。学者谓之小南。僧问。声色不到。病在见闻。言诠不及。过在唇吻。此一理二义。请师直指。师云。一字不著画。曰。古溪澄水迎新月。旧岭寒梅再遇春。师云。二字不成双。曰。半夜彩霞笼玉象。天明峰顶在云遮。师云。好个真消息。问。师子儿随众后。三岁便能大哮吼。未出林一句作么生。师云。头破额裂。曰。出林后一句作么生。师云。脑门著地。曰。不出不入时如何。师云。进前退后。曰。且道落在什么处。师云。大众有眼。乃云。道应无私。力不可敌。如风行草偃。似春至花开。佛手不能遮。人心宁可遏。顺之则物物光辉。逆之则头头失色。不逆不顺。任器方圆。呼召随声。高低自尔。临镜而像。彼此情忘。现如幻神通。成如幻正觉。直得庐山万叠共转法轮。鄱水千寻同宣密义。便与么。金鸡啄破琉璃壳。玉兔挨开碧海门。又曰。𦘕角红楼报晓春。万家齐贺。物咸新。谁知庭际青青柏。便是当年问法人。无身可身。无岁可岁。始终无变。往复常存。四时迁而不迁。一气动而非动。百年生死若浮云。十世古今如电影。情超象外。道契环中。不有丝毫。虚空同寿。但向见闻觉知。识取本来面目。还见么。玉兔沉西岭。金乌出海东。又曰。不假一锤成大宝。太阿出匣冷光寒。为君截断𦏰羊角。打就虚空碧玉盘。好拈掇。更须看。翻来覆去黑漫漫。以拂击禅床下座。又曰。山堂。今日已开炉。点淡寒云雪未铺。拨火任君谈冷暖。不知谁解唤司徒。古圣求人向热灰里。诸佛行道火焰中便见。刹刹尘尘皆同自己。心心念念尽合他宗。便与么会转不相当。何故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又曰。天地为炉鞴。日月作钳锤。烹清风方成佛成祖。炼白云方有法有仪。圆光项佩。卐字胸题。阿呵呵。知不知。倒骑师子座。𨁝跳上须弥。又曰。一夏九十日。日日无差。一日十二时。时时不异。犹如黄金之黄。碧天之碧。其色其高不变不坏。安一名。著一字。与吾灵觉何相似。便乃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果。今朝法岁已圆。勘破了。还知么。移身摇太华。掬汗洒醍醐。又曰。物我两如。是非一气。云无心而解听龙吟。充天塞地。风无迹而能闻虎啸。拔木鸣条。道无根而善应诸缘。分缁列素。忽然一念合风云。不知谁是我。行无所行。住无所住。大笑呵呵。希逢罕遇。又曰。禅不禅道不道。三寸舌头。胡乱扫。昨夜日轮飘桂香。今朝月窟生芝草。阿呵呵。万两黄金无处讨。一句绝思量。诸法不相到。师临迁化日。举二禅者立僧。上堂云。欲扬大法。须籍其人。借与便风便好扬帆举棹。昔日僧问。赵州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你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州云。洗钵盂去。其僧豁然大悟。只如今日。鸣钟之后。升堂已前。人人吃粥。饱即便休若。也嚼得破。碍塞人。嚼不破。却许伊。罗汉今日。倒骑铁马。逆上须弥。踏破虚空。不留朕迹。诸人还见么。夜来风起蒲庭香。吹落桃花三五树。下座。归方丈。跏趺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