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渔叔

相关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金允植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简介
金允植(朝鲜语:김윤식,1835年—1922年),朝鲜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洵卿,号云养,本贯清风。
金允植从政早期亲近中国,是“事大党”的领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立场转变,逐渐亲日,并在朝鲜政府中担任外部大臣等要职。
1898年后因牵连乙未事变而遭到流放,1907年才被释放,1910年日韩合并后被日本封为子爵。
但他后来又呼吁日本给予朝鲜独立地位,参加了三一运动。
金允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接受了朴圭寿的开化思想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主张“东道西器”,被后世韩国史学家归为稳健开化派。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梁成楠(?
~?
),字子嘉,号钝庵,清广东三水诸生。
少怀才负气,应制科时因得罪有司,离乡出走;遍游长江中下游,曾于吴、楚一带担任幕客。
厌刑名、钱谷之俗,后东渡来台。
居台十馀年(约1885~1895),入巡抚刘铭传幕下,并在中部统领林朝栋军队担任书记,掌理开山抚番之相关文书,深得刘铭传器重。
光绪十二年(1886)负责东势角抚垦事宜,亲自走访各番社,询问民众疾苦,并纳番女为妾,甚得当地住民爱戴。
光绪十三年(1887)安抚万社番民,并有意开发卓兰一带,置产台湾。
乙未(1895)割台,委署彰化县令;未几,日军至,携妾从刘永福内渡,在台之家产尽失。
日治后,再度来台,寓居雾峰林家;曾走访鹿港洪繻,以诗唱和,相谈甚欢。
后因在台不得志,郁郁离去,客死于香江。
洪繻《寄鹤斋诗话》评云:「钝庵诗法,盖由昌黎入手而上溯杜公,旁及苏、黄也;故健而峭,宗派甚正。」。
近人李渔叔认为梁成楠诗,即境抒思,吐词真切,能摒除浮词伪语,有清明亢爽情致。
兹以连横《台湾诗荟》收录梁氏六十八首诗为底本,参照洪繻《寄鹤斋诗话》、许铁峰《铁峰诗话》、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等编校。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64-1942,贵州务川县人,仡佬族。
字尊吾,一字得庵,晚号聱园居士。
光绪甲午科(1894年)中举。
第二年入京会试,参加“公车上书”签名。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回到贵州,在贵阳与他人倡导组织“贵州不缠足会”,从事早期妇女解放运动。
1913年担任兴义县知府时被举为贵州全省清廉六官吏之一。
1915年,改任毕节县知事,后任省公署秘书。
1919年任《贵州通志》分纂。
1920年他不愿卷入政治旋涡,辞职返乡,一心著书立说,编出《聱园诗剩》两卷、《词剩》一卷、《诗种》卷。
聱园词剩·弁言
早岁泛览诸名家词,间有模拟,以音律难谐,漫不留稿。近读辛刘长短句,觉词之为道,状难状之景、绘难绘之情,实可以济诗之穷而极其变。且既不付之管弦,即稍舛音律,抑有何害。胆遂一壮,涉笔渐多,略检存之,藉志一时意兴,非敢附专家之尘影也。 己巳仲冬尊吾识。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洛(1863~1911),字淑程,号菊町,福建泉州人。
光绪四年(1878)随其父来台寓居艋舺旧街。
陈洛性好公义,多参与赈灾,为台北士绅所推崇。
为晚清副贡生,受刘铭传赏识,拔充西学堂教席。
割台初期,曾任保良总局董事,兼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
明治二十九年(1896)起,任总督府民政局事务嘱托,服公职四年,多所建言,后协助旧惯调查。
明治三十年(1897)授配绅章,翌年经理艋舺盐务支馆,复担任台北首次举办飨老典之副委员长。
明治三十二年(1899)任台北县参事、台北盐务总管主任。
陈洛思想以儒家为主,曾任卫生组合、士商公会、维新公会、天然足会、蕃情研究会、慈善音乐会发起人。
明治四十二年(1909)「瀛社」创社,陈洛为早期成员之一,常参与课题徵诗;亦曾参与日人所创之「玉山吟社」活动。
明治四十四年(1911)因病卒。
〖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故陈洛氏之略历」,1911年4月30日,第三版;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
〗 今陈氏诗作乃自《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南菜园唱和集》、《江濒轩唱和集》、《竹风兰雨集》、《瑞桃斋诗话》等辑录编校。
(翁圣峰撰)
林拱辰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拱辰(1872~1932)〖林拱辰生年,依据傅锡祺〈栎社社友题名录〉(毛笔撰写,家属保存之原始史料):「林拱辰,住嘉义厅斗六堡斗六街,第557番地,明治五年(1872)壬申七月十五日生。
」卒年昭和7年(1932)7月12日,依据斗六市户政事务所提供户籍资料。
〗 ,清嘉义厅斗六堡(今云林县斗六市)人,「栎社」早期社员〖林拱辰为栎社社员。
根据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1907年10月26日,该社在彰化赖绍尧家举行诗会,共有社员13人及斗六吟友林滨石、黄丕承、黄服五、林拱辰4人出席,「斗六四友不正式加盟,不认为社友。
」该书其后各年之记载,林拱辰等人未见出席该社内部集会。
又据张丽俊《水竹居主人日记》1910年4月24日记载栎社「庚戌春会」出席者名单,将林拱辰列入社员,内容如下:「我社友蔡启运、陈基六、王卿淇、赖绍尧、林拱辰、傅锡祺、陈沧玉、袁炳修、林痴仙、林仲衡、林□堂、林幼春、陈槐庭、连雅堂、庄伊若、郑汝南、黄旭东、张栋梁、林载昭与予等,赞襄社员陈织云,馀不付(赴)会社员蔡惠如、叶笃轩、陈联玉、林文华、庄云从,馀数名忘记。
」可见当时张丽俊也认为林拱辰是社员。
推测可能林拱辰等人,后来未参加该社内部活动,《栎社沿革志略》出版时(1931)才补上这句:「斗六四友不正式加盟,不认为社友。
」(此条考證廖振富提供。
) 〗 ,「斗山吟社」社员,曾任东洋协会讲师,并参与发起成立大稻埕「鲲溟会馆」〖参考赖美燕《斗六地区文学发展之研究》,南华大学文学系硕士论文,2007年6月。
〗 。
诗作散见《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等报刊杂志,今据以辑录。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陈独秀(1879-1942) 字仲甫,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黄鹤楼志·人物篇
陈独秀(1879—1942) 政治家、学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系《新青年》创办人,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总书记。1919年8月,来到武昌,曾与林育南、潘定安等人同游黄鹤楼故址,徘徊良久,共议国事。
陈直卿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直卿(1868~1926),字让六,台北厅大龙峒人。
「瀛社」早期社员。
夙志于医,师事黄玉阶先生;后亦从商,经营樟脑制油生意及漕运业。
公职方面,曾任地方税调查委员。
明治卅三年(1900)授佩绅章,明治四十三年(1910)任台北市北区町保正。
后因经商不利而败家。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岩崎洁治《台湾实业家名鉴》,台北:台湾杂志社,1912年。
〗无诗集行世,诗散见《寿星集》、《南菜园唱和集》、《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等诗选报刊。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梁漱溟(1893-1988) 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其字行世。
桂林人,生于北京。
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又是社会改造实践家,对推动乡村建设不遗余力。
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学潜(1868~1927),字卿淇,号畏庵。
台中清水三块厝人。
祖籍福建安溪,其祖先王植瑚于乾隆年间渡台。
二十岁补台湾县廪生,与堂兄王文章、王卿敏俱有声于时。
乙未(1895)日军侵台,与林文钦、施仁思、庄士哲、许肇清、林朝选、吴鸿藻等地方绅士轮流负责彰化地区防务。
明治卅年(1897)被任为庄长,未几辞职。
曾旅居北平,戊戌(1898)维新失败,返归台湾。
明治卅四年(1901)受任台中地方法院嘱托,调查旧惯;次年(1902)八月获授绅章;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栎社。
大正十年(1921)「台湾文化协会」成立后,被推为评议员。
曾与蔡惠如、林瑞腾等创协和制糖株式会社,也曾组织竹材会社,并创立牛骂头信用组合。
工书法,草书、隶书皆挺拔劲秀,尤精八分书,台中不少题匾皆出其手。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丹青忆旧:台湾早期先贤书画展》,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2003年12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64。
〗有《卿淇诗草》六首收入《栎社第一集》,其他诗作散见《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鸟松阁集》、《寿星集》、《东宁击钵吟后集》等报刊诗集中,兹据以辑录编校。
〖王学潜之生年有二说:一说1854年(见赖子清《台海诗珠》),一说1868年(见《台湾列绅传》)。
因王氏有〈敬步则修宗兄六十自寿原韵〉诗,据诗题知王则修年纪长于王学潜,王则修生于1867年,因推知王学潜生年为1868年。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胡汉民(1879-1936) 原名衍鸿,字展堂。番禺人。同盟会员,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副秘书长、交通部长、外交部长、立法院长。有《不匮室诗钞》。
人物简介
1879.12.9-1936.5.12,原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广东番禺人。
祖籍江西吉安,中国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1901年中举人。
1902年、1904年两度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
1905年9月加入中国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稍后又由孙中山指定任本部秘书,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
1936年5月12日突发脑溢血病逝。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