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播

相关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1—1356 【介绍】: 元僧。馀姚人,字同舟,一字天岸,俗姓姚。年十六出家。从全公读天台书,悉通其玄义。文宗天历初,主杭之显慈、集庆二寺,历主苏之万寿、会稽之圆通等寺。改普福寺,卒。有《四教仪纪正》和《天岸外集》。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弘济字同舟别号天岸。越之馀姚人。姓姚氏。幼孤。从里之宝积寺舜田满和尚出家。丱时骏发绝伦。满授以法华经辄成诵。年十六为大僧。日持四分律。踬步之间不敢违越绳尺。已而叹曰。戒固不可缓。而精研教乘以资行解。又可后乎。于是往鄞依半山全法师习台教。久之悉通其旨。尝修法华金光明净土等忏。一日于定中彷佛睹四明尊者。付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辩日溢若河悬泉涌。而了无留滞。元泰定元年出世住万寿圆觉。明年盐官海岸毁。居民朝夕惴惴恐为鱼鳖之宅。元丞相脱驩甚忧之。乃祷观音大士于上竺。命济即海岸建水陆大齐入慈心三昧。取海沙诵大悲陀罗尼。帅众遍撒其处。凡足迹所及岸皆复固。人称神焉。天历迁集庆显慈二寺。适当岁俭退处别室。苏人聘兴大德万寿寺。阅六寒暑寺告成。至正五年宣政请主会稽之圆通。居四载。还宝积专修念佛三昧。七年济以年高八十。元主降旨命主杭之普福。济坚卧不起。门人法航等进曰。和尚自为固善。其如斯道何。济不得已遂强起受诏赴之。无何竟拂衣复归旧隐。开清镜阁以蛰焉。因楞严经诸注繁简失当。将欲折衷其说为之疏解。俄疾作即召弟子。以唯心净土之旨惓惓为勉间有未解其意。济乃厉声曰。生死难处生死难处。遂书偈而逝。时至正十六年三月十日也。阅世八十有六。坐七十有一夏。越七日颜如生。众以陶器葬里之蛾眉山松花坞。亦济自卜之所。嗣法弟子有上竺道臻雍熙净琛普光允中圆通有传天宫明静五人。所著有四教仪纪正天岸外集各若干卷。行于世。 系曰。济有大过人者三焉。内外书史过目则终身不忘一也。有高昌僧般若室利。学兼华梵世无敌者。请济用高昌语译小止观。而顿见文彩焕发室利郝然自失二也。生平以流通教法为己任。凡讲法华一百十会。而感天雨宝花缤纷者再三也。呜呼人或有一不愧于生。济备此三。可谓世之优昙也欤。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同舟。别号天岸。越之馀姚人。姓姚。幼孤从里之宝积寺舜田满和尚出家。丱时骏发绝伦。满授以法华经。辄成诵。年十六。持四分律。踬步之间。不敢违越绳尺。已而叹曰。戒固不可缓。而精研教乘。以资行解。又可后乎。于是往鄞。依半山全法师。习台教。久之悉通其旨。尝修法华金光明净土等忏。一日于定中。彷佛睹四明尊者。付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辩日溢。若河悬泉涌。了无留滞。元泰定元年出世。住万寿圆觉。明年盐官海岸毁。居民朝夕惴惴。恐为鱼鳖之宅。元丞相脱驩甚忧之。乃祷观音大士于上竺。命济即。海岸。建水陆大斋。入慈心三昧。取海沙诵大悲陀罗尼。帅众遍撒其处。凡足迹所及。岸皆复固。人称神焉。天历迁集。庆显慈二寺。适当岁俭。退处别室。苏人聘兴大德万寿寺。阅六寒暑。寺告成。至正五年。宣政请主会稽之圆通。居四载。还宝积。七年元主降旨。命主杭之普福。济坚卧不起。书偈而逝。阅世八十有六。坐七十有一夏。越七日。颜如生。众以陶器葬里之蛾眉山松花坞。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弘济。字同舟。一字天岸。馀姚姚氏子。投同里宝积寺舜田满公出家。满公师之从父也。师骏发绝伦。或授法华经。辄能记忆。年十六受度。为大僧。持四分律。顷步之间。不敢违越绳尺。已而叹曰。戒固不可缓。精教乘以资行解。其又可后乎。于是往鄞。依半山全公。读天台之书。久之悉通其说。尝修法华金光明净土期忏。聚精会神。存诚不一髣髴。于观定中。睹尊者畀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辩日增。河悬泉涌。而了无留碍。未几。泰定改元。开法于万寿圆觉寺。浙河左右杰伟之士。奔走其室。惟恐后之。议者谓。倡佛海之道。以播芳猷。实自师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弘济,字同舟,别字天岸,姓姚氏,世为馀姚人。
幼孤,从里中宝积寺舜田满出家。
满即其从父也。
虽在幼弱,机颖俊发,初授《法华经》,便能成诵。
年十六,受度为大僧,日持《四分律》,跬步之间不越绳尺。
已而叹曰:“戒为初学之门,工之始基,当更精教乘,以资行解。
”于是之鄞,依半山全,读天台之书,久之悉通其玄义,尝修法华、光明、净土期忏,歛意凝神,积诚不贰,髣髴于定中睹尊者,畀以犀角如意,自是谭辩风生,词如泉涌,了无留碍。
当是时,大山恢尸松江之延庆,越溪澄主武林之演福,法幢双峙,光燄灼然,照耀大江南北,皆延济分座说法,而越溪爱之尤笃。
诸部疑难,或有未易决者,要其终始而折之。
盖谛观圆融,洞若观火,故叩声应响,略无滞机。
萧乌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兴圣宫分人,字草隐。
补护卫,迁护卫太保。
道宗清宁末,参与平重元之乱,加团练使。
寻命为敌烈部节度使。
后历兴圣、延庆二宫使。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本无。
号我庵。
台州黄岩人。
幼从方山宝禅师于瑞岩薙发进具戒。
次依寂照禅师于中天竺命司笺翰。
寂照每深加锥劄亦有省处。
后有舅氏。
本习天台教。
挽之更衣。
见湛堂澄于演福精研教部。
寂照惜其去遂作偈寄之云。
从教入禅今古有。
从禅入教古今无。
一心三观门虽别。
水满千江月自孤。
师后出世既为澄公法嗣。
仍爇一香以报寂照。
盖不以迹异二其心也。
寂照将入灭时师方主延庆
照乃遗书嘱其力弘大苏少林二宗。
馀无他说。
师因奠寂照乃拈香云。
妙喜五传最光焰。
寂照一代甘露门。
等閒触著肝胆裂。
冰雪忽作阳春温。
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气息今犹存。
天风北来岁云暮。
掣电讨甚空中痕。
师后晚年迁杭之上天竺最久。
一日无疾端坐而蜕于白云堂。
谥曰佛护宣觉宪慈匡道大师。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本无。字我庵。台之黄岩人。从净慈方山落发。依寂照于中天竺。掌纲维。有舅氏老教庠也。挽使更宗。师欣然。就见澄公于演福。力研教部。曰。苟弘道利生。在彼犹在此。庸何伤寂照。惜其去。作偈寄之云。从教入禅今古有。从禅入教古今无。一心三观门虽别。水满千江月自孤。出世为澄公嗣。仍爇一香报寂炤。不以迹异而二其心。寂炤示寂。时师在四明延庆。遗书嘱其力弘大苏宗趣。无他言也。师接书。为设祭拈香云。妙喜五传最光𦦨。寂炤一代甘露门。等闲触著肝脑裂。冰霜忽作阳春温。我思打失鼻孔日。患何气息今犹存。天风北来岁云暮。掣电讨甚空中痕。继住集庆寺。无住上天竺刹竿相望。皆自澄公。一灯分炤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本无,号我庵,黄严人。
幼从方山宝禅师于瑞岩薙发,进具戒。
次依寂照禅师于中天竺,命司笺翰。
寂照每深加锥剳,亦有省处。
后有舅氏本习天台教,挽之更衣,见湛堂澄于演福,精研教部。
寂照惜其去,遂作偈寄之,云:“从教入禅今古有,从禅入教古今无。
一心三观门虽别,水满千江月自孤。
”本无后出世,既嗣澄法,仍爇香以报寂照,尽不以迹异二其心也。
寂照将入灭时,本无方主延庆,照乃遗书嘱其力宏大苏、少林二宗,馀无他说。
因奠寂照,乃拈香云:“妙喜五传最光燄,寂照一代甘露门。
等閒触著肝胆裂,冰雪忽作阳春温。
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气息今犹存。
天风北来岁云暮,掣电讨甚空中痕。
”晚岁迁上天竺,一日无疾,端坐而蜕于白云堂,谥曰“佛护宣觉宪慈匡道大师”。
杨侃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 【介绍】: 北魏恒农华阴人,字士业。
杨播子。
颇爱琴书。
袭父爵华阴伯。
初为汝南王元悦参军。
孝庄帝建义初,官岐州刺史。
永安二年,梁将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北返。
孝庄帝渡黄河北走,以从驾功封济北郡公。
参与杀尔朱荣。
尔朱兆入洛,侃逃归华阴。
后为尔朱天光诱杀。
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侃,字士业。椿兄播之子。熙平中,袭父爵华阴伯。历汝南王悦太尉、骑兵参军,杨州刺史长孙稚录事参军,进统军。又为叔父椿雍州录事参军,带长安令。寻除镇远将军、谏议大夫,为长孙稚行台左丞,转通直散骑常侍。建义初,为冠军将军、东雍州刺史。又除中散大夫,为都督镇潼关。还朝除右将军、岐州刺史。元颢内逼,行北中郎将。除镇军将军、度支尚书、兼给事黄门侍郎、敷西县开国公。加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进爵济北郡开国公。除侍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普泰元年,为尔朱天光所害。太昌初,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幽州刺史。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智连。
字文秀。
四明人。
年十八受具戒。
古貌修干。
有长松野鹤之态。
后智涌顿悟圆旨。
出世历住五刹。
皆兵燬之馀。
化瓦砾为金碧。
出于顾指。
时圆辩。
重兴延庆
未就而逝。
师适访宏智。
同登千佛阁。
智曰。
闻四明谈空中有相。
是否。
师曰。
然。
智以手指云。
太虚本无一物。
师指山川楼阁曰。
此诸物象。
复是何物。
智大服其言。
即荐于郡。
领事十年。
讲无虚日。
而众宇毕成。
太师史真隐。
佚老于乡。
每过从问法要。
真隐曰。
师于禅律。
亦贯通耶。
师曰。
冰泮雪消。
固一水耳。
又问。
华严般若。
似太支离。
师曰。
支离。
所以为简易也。
真隐肃然服。
郡帅丞相沈公。
屈居僧职。
以老病辞。
公手札劝之曰。
师行业清修。
力荷宗教。
自宜表正。
一方纪纲诸刹。
幸勿固辞。
自洁其志。
师即领命。
诸方服其清整。
一日感疾。
谓侍人曰。
一切无碍人。
一道出生死。
复抚掌大笑曰。
我自幸生此。
钟鸣吾逝矣。
时隆兴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火浴得舍利葬焉。
论者谓师亡日。
如知所归。
遂儗史弥远。
为师后身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8 【介绍】: 宋僧。四明人,字约言。俗姓金。七岁丧母,发愿出家,十五岁受具。二十岁从宝云寺义通法师习天台教观。甫经一月,便能讲经。与高僧慈云相结,义同手足。未几,名撼四方,净侣云集。太宗淳化间出主乾符寺,寻迁延庆寺,专事忏讲四十余年,生徒遍于东南。真宗赐号法智大师,世称四明尊者。后世尊为天台宗十七祖。有《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大悲忏仪》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8 【介绍】: 宋僧。四明人,俗姓金,名知礼,字约言。年十五出家,师事宝云寺义通法师。讲天台教观。真宗天禧四年住延庆寺,学徒甚众。有《十义书》、《融心解》等多种。
全宋文·卷一七四
知礼(九六○——一○二八),又称智礼,字约言,俗姓金氏,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幼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二十岁从天台螺溪传教院义通学天台教观。端拱元年师卒,遂继席弘化。后居四明延庆院。四十馀年中,讲论佛典,修礼忏法,并与本宗「山外派」展开长期争论,开创山家派,成为天台宗著名义学高僧,后人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人称四明尊者,宋真宗赐号法智大师。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九。著述宏富,有《十二门指要钞》、《观心二百问》、《金光明经文句》、《观音玄义记》、《观音义疏记》、《观经疏妙宗钞》、《四明十义书》、《四明尊者教行录》等,多存。见释宗晓《四明尊者年谱》(《大正藏》卷四六),《佛祖统纪》卷八。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知礼。
字约言。
四明金氏子。
父母祷佛而生。
神宇清粹。
不与众伦。
出家具戒。
从宝云习教观。
大有解入。
与慈云相结。
义同手足。
端拱元年。
宝云归寂。
遂继席弘化。
学众云委。
咸平中。
郡大旱。
与慈云同修光明忏祈雨。
约三日无应当。
然一手供佛。
忏未竟。
雨已大浃。
是年。
遣门人如什二子。
持十义书观心二百问。
诣钱塘昭师室。
初是。
光明玄。
有广略二本。
景德前。
钱塘恩师制发挥记。
专解略本。
谓。
十种三法。
纯谈法性。
不须更立观心。
广书有之者。
后人擅加耳。
师于是。
作扶宗记。
大明广书附法观心之义。
谓恩师之废观心。
是谓有教而无观。
有梵天昭孤山圆。
皆奉先门学。
述辩讹。
以助略书。
彼此诘难往返。
绵历七载。
乃总结前后。
为书二卷。
凡十章。
因为十义书。
又设为二百问以质之。
时。
孤山居昭师座端。
观如什论不已。
遽白郡守。
以来无公据发遣。
令还不复致答。
事乃已。
祥符六年。
建念佛施戒会。
岁视为尝。
且撰融心解。
明一心三观。
显四净土之旨。
天禧改元。
谓其徒曰。
半偈亡躯。
一句投火。
圣人之心。
为法如是。
吾将捐身。
以警懈怠。
乃与异闻。
结十同志。
修法华忏。
三载期满。
将焚身以供妙经。
秘书杨大年。
以常住弘法为请。
并诸公。
交劝力止之。
乃复结十僧。
修大悲忏法三载。
以酬素愿。
是年。
述消复三用章。
对孤山阐义钞。
四年驸马李遵勖。
奏师高行遗身。
上嘉叹。
赐号法智。
且遣内侍。
至延庆寺。
命修法华忏三日。
为国祈福。
因撰观音别行玄记。
观经疏妙宗钞。
天圣改元。
天童凝禅师。
贻书论指要钞。
拣示达磨门下三人。
得道浅深。
为不可。
师为改之。
三年。
大弘放生之业。
五年。
制光明文句记。
以迫归寂。
不及终帙。
六年元旦。
建光明忏七日。
为顺寂之期。
至五日。
结跏趺坐。
召大众说法。
称佛号。
奄然而逝。
寿六十九。
夏五十四。
露龛二七日。
颜貌如生。
爪发俱长。
塔于南城崇法院之左。
师著述数十种。
发明天台一家之旨。
无剩义矣。
诚为前达之功臣。
后学之模范。
独于起信。
大有悟入。
故多所援据。
后人扁其堂。
曰起信。
示不忘也。
师门学甚夥。
而尚贤为之冠。
嗣法智。
延庆
道化大行。
尝晨入忏堂。
见一虎伏几前。
贤直进。
展尼师坛于虎背。
拜之。
寂无所睹。
奇哉。
则其人为可知矣。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知礼,字约言。
明州金氏子。
其父母梦神僧携一童,畀之曰:“此佛子罗睺罗也。
”未几生礼。
七岁丧母,号哭不绝,白父求出家,依太平兴国寺洪选得度。
及长,诣宝云寺义通法师学教观圆顿之旨,一受即了。
淳化中主乾符寺,寻徙保恩院,敷扬教观,学徒踵至。
会明州旱,礼与慈云式同修光明忏。
约三日不雨,当自焚一手。
如期,果大雨。
大中祥符三年,重建保恩寺,赐名“延庆”。
六年建念佛施戒会。
自兹以降,每岁二月望,以为常举。
尝集十僧,修《法华忏》三年,更集十僧修《大悲忏》三年,积精竭诚,千日无倦。
人以为难,自礼视之,乃若固然。
复于佛前,并爇三指,真心妙谛,超然生死。
天禧四年,赐号“法智大师”,敕令住世演教。
礼以从上诸祖,阐扬净土者,多谭事相,空示观门,暂被时机,未穷圆顿。
因取天台《观无量寿经疏》,研极理奥,曲畅玄风,成《妙宗钞》数万言。
时方诏天生立放生池,礼舍钵资,集诸善缘,结放生会,每岁佛诞日,纵诸鱼鸟。
有司以闻,敕枢密刘筠撰文,立碑院内。
天圣六年正月元日将示寂,建《光明忏》七日。
至五日,结跏趺坐,召众说法,称佛数百声,奄然而逝,年六十九。
露龛二七日,爪发加长。
阇维时,舌根不坏,若莲华然。
李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4 【介绍】: 明陕西榆林人,字侍平。
由千总擢守备,天启二年官山海关游击,坐事罢归。
崇祯二年镇压延庆回民起事,起为延安参将,转战陕西、山西,镇压农民军,累擢临洮总兵官。
随卢象升至湖广,以疾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照(一一八五~一二七三),俗姓童,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三依圣水蒙庵宣出家,后师北峰印。出世住天台大慈、黄岩圣水、云间延庆、凤山褒亲、杭州上下天竺。历左街鉴义、左街录、左右街都纲录。理宗赐号佛光法师。度宗咸淳九年卒,年八十九,谥普通法师。《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四六六
法照(又作炤,一一八五——一二七三),黄岩(今浙江黄岩)人,童氏子。
年十三出家,以蒙庵宣为师,复师北峰宗印,修天台教观。
历住大慈、圣水、延庆、褒亲、天竺诸寺。
理宗赐号佛光法师,又书「晦岩」赐之。
咸淳九年卒,年八十九,谥普通法师。
著有《法华三大部读教记》二十卷(存)。
见《续佛祖统记》卷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法照,姓童氏,黄岩人。
父好善,生九子,照其次也。
母陈氏梦日霣蹇裳得之,孕十二月而生。
气貌奇伟,耳垂肩,眼如电,幼入小学,便多颖悟,塾师异之。
年十三,投圣水出家,以蒙庵宣为师。
一夕自外归,寺僧遥望两炬晶炯,近之乃照也,盖目光远射,令人惊畏。
薙染后,精进教乘,三阅大藏,出游诸方,豁堂,当代尊宿,贻书褒勉,诸山以职延致,悉不就。
携香礼北峰印,次至蒋山参琰浙翁,问答之际深器之。
北峰居下竺,招之归。
淅翁以教门为属,讲论授受,泠然有得。
北峰顺寂,振锡东还,钱丞相作高僧堂延照共谈。
年三十三,改往天台大慈,迁圣水,史卫王举住云间延庆,继迁凤山褒亲。
丞相史永公举住四明。
延庆、海顺二法师自日本来,听讲且作《读教记》,绘照像归国。
高丽崔丞相亦致书问佛法大旨,乞九祖图,并赠漂瓷钵盂及金观音香药。
育王虚席,郡请兼摄,举痴绝冲自代。
阃帅夺寺园为酒库,杖履而遁,道出东掖两山,学徒迎之境上。
宏斋包公屈致智者真觉,重祖庭也。
理宗闻其名,敕住下天竺,寻迁上天竺,补左街鉴义,御笔特赐“佛光法师”,进录左街,赐金襕袈裟,召见倚桂阁,对御称旨。
集庆寺成,诏命开山,力辞,举白莲观止诚公自代。
明年诚寂,有旨特转左右街都纲录,令住集庆,不许辞免,御书“晦岩”二大字赐之。
开无碍讲,凡禅教律三宗,学徒云集,闻名开悟。
召见延和殿,讲《华严经》。
又大书“灵山堂”以赐。
遣侄武经郎童炎奉宸翰归其里。
东宫召见复古殿,讲《般若经》,再赐紫金襕袈裟,斋于明华殿。
圣眷隆渥,昔未曾有。
偶因面对,力乞还山。
度宗即位,敕再住上天竺。
前后居山二十四年。
平章贾魏公为造塔于寺之东冈,奏请赐名曰“天岩塔院”,复加恩赉赐田三顷,以助其费。
癸酉秋示疾,移居塔院,郤药屏医,作文自祭。
中秋之夕书偈曰:“佛寿八十,我多九年。
虚空掇转,大用现前。
”掷笔瑞坐而逝,咸淳癸酉八月十五日也。
得年八十有九,僧腊七十四。
弟子妙应继席,得法四十馀人,得度者一百馀人,窆于天岩,遵初志也。
明年赐谥曰“普通法师”,答 曰“慈应”。
所撰《读教记录》二十卷,为学者日月,其馀法语遗文,诸弟子多所记录,不可罄述。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嗣法智。
延庆
道化大行。
尝晨入忏堂。
见一虎伏几前。
贤直进。
展尼师坛于虎背。
拜之。
寂无所睹。
奇哉。
则其人为可知矣。
释有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朋。
金华人。
自号牧庵。
一家教文。
背诵几半尽。
得车溪之道。
主仙潭。
徙能仁。
讲道日盛。
晚主延庆
于方丈扁一室曰。
六经堂。
中设一几。
而初无文字。
士大夫怪其诞。
众至寺欲屈之。
师令侍者先语之曰。
诸贤欲何。
相见若宾礼。
则对坐。
商略若请益。
则侍立。
发问若索难。
则客先伸三问。
咸曰。
乞从宾礼。
及对语。
援引不已。
乃知六经在胸中也。
每临讲不预观文。
尝曰。
我七番讲止观。
于正修中。
未尝道著一字。
又曰。
大部中。
欲作一难。
如片纸大。
亦不成。
所谓文字性离。
皆解脱也。
或问。
十境十乘。
方成观法。
荆溪何云不待观境。
方名修观。
师曰。
向伊道。
摄事成理了也。
又问。
圆顿教中。
为立阴否。
师高声一喝云。
阴入重担。
尝自现前。
何更问立不立。
且御众厉。
而简左右。
或欲师白堂整众者。
师曰。
吾所以不数数告众者。
是有意也。
不见道频雷天失威。
乾道四年十二月。
坐青玉轩。
集众念佛。
端坐而逝。
禀法弟子甚众。
师自博强记。
不畜科策。
尝谓同学竹庵曰。
天下只一个半座主。
老兄秪半个。
问何为半个。
师曰。
不合多几个纸策也。
在仙潭日。
竹庵来访。
为上讲。
师读大科竟。
即收帙曰。
宗师在座。
不敢文文。
其对尊宿之礼。
尚谦如此。
二师(可观、有朋)为学时。
车溪夜坐方丈。
闻廊庑有天乐声。
遣人迹之。
声出师房。
车溪附壁隙窥之。
见二师。
于灯前相戏。
举手作无声乐。
车溪益奇之。
故临终。
以法道相寄。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有朋,字牧庵,金华人。性强记,谒车溪卿法师,昼夜叩谒,尽得其道。主仙潭讲止观,时天衣持法师分卫至境,入寺就听,竦然曰:“我所未闻。”设礼而去。湖人薜氏妇早死,时见怪于室,其家为斋,千僧诵《金刚般若》,请朋演说经旨。妇凭语曰:“谢翁姑一卷经,今乃解脱矣。”翁曰:“千僧同诵,何言一卷?”曰:“朋法师所诵者是。”乾道四年十二月三日,坐青玉轩,请行人讽《观经》至真法身观,令大众唱佛名,留偈坐逝。
共 3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