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晋安帝

相关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生相之周氏。高齐之季。出家。从耶舍三藏。学梵书语。且听采大乘经论于邺下。开皇间。诏与翻译。住京师之大兴善寺。仁寿诏葬舍利于同州大兴国寺。寺即文帝生地也。帝生魏之大统七年六月十三日。赤光紫气。充庭溢室。状如楼阁。色染人衣。姆以其热而扇之。帝噤至不能啼。忽有一尼。至自外。谓太祖曰。儿来处甚高。佛天所祐。非汝俗家所可育也。我当为公育之。太祖因割宅之偏为寺。通小门往来。以帝委之。尼遂以那罗延名帝。而抚字惟谨。尼蒲坂刘氏女。名智仙。七岁出家。一日禅坐。屋极上入定。其师遍求不可得。率以为溺井死矣。自是有所云为辄神验。及周废教。尼依帝家。终不徙寺以寖大。舍利瑞应。见别传。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道密。
姓周氏。
相州人。
初投耶舍三藏。
师习方艺。
又从邺下博听大乘。
神思既开理致通衍。
至于西梵文言继迹前烈。
异术胜能闻诸齐世。
隋运兴法翻译为初。
敕召入京住大兴善。
师资道成复弘梵语。
因循法本留意传持。
会仁寿塔兴铨衡德望。
寻下敕召。
送舍利于同州大兴国寺。
寺即文帝所生之地。
其处本基般若尼寺也。
帝以后魏大统七年六月十三日。
生于此寺中。
于时赤光照室流溢外户。
紫气满庭状如楼阙。
色染人衣。
内外惊禁。
奶母以时炎热就而扇之。
寒甚几绝。
困不能啼。
有神尼者名曰智仙。
河东蒲坂刘氏女也。
少出家有戒行。
和上失之。
恐其堕井。
见在佛屋。
俨然坐定。
时年七岁。
遂以禅观为业。
及帝诞日。
无因而至。
语太祖曰。
儿天佛所祐。
勿忧也。
尼遂名帝为那罗延。
言如金刚不可坏也。
又曰。
此儿来处异伦。
俗家秽杂。
自为养之。
太祖乃割宅为寺。
内通小门。
以儿委尼。
不敢名问。
后皇妣来抱。
忽见化而为龙。
惊遑堕地。
尼曰。
何因妄触我儿。
遂令晚得天下。
及年七岁告帝曰。
儿当大贵从东国来。
佛法当灭由儿兴之。
而尼沈静寡言。
时道成败吉凶。
莫不符验。
初在寺养帝。
年十三方始还家。
积三十馀岁略不出门。
及周灭二教。
尼隐皇家。
内著法衣。
戒行不改。
帝后果自山东入为天子。
重兴佛法。
皆如尼言。
及登祚后。
每顾群臣。
追念阿阇梨以为口实。
又云。
我兴由佛法。
而好食麻豆。
前身似从道人里来。
由小时在寺。
至今乐闻钟声。
乃命史官王劭。
为尼作传。
其龙潜所经四十五州。
皆悉同时为大兴国寺。
因改般若为其一焉。
仁寿元年。
帝及后宫。
同感舍利。
并放光明。
砧磓试之宛然无损。
遂散于州部。
前后建塔百有馀所。
随有塔下皆图神尼。
多有灵相。
故其铭云。
维年月。
菩萨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坚。
敬白十方三世一切三宝弟子。
蒙三宝福祐。
为苍生君父。
思与民庶共建菩提。
今故分布舍利。
诸州供养。
欲使普修善业同登妙果。
仍为弟子。
法界幽显。
三涂八难。
忏悔行道。
奉请十方常住三宝。
愿起慈悲。
受弟子等请。
降赴道场證明弟子。
为诸众生发露忏悔。
文多不载。
密以洽闻之誉。
送此寺中。
初下塔时。
一院之内光明充塞。
黄白相间兼赤班气。
旋绕朗彻。
久而乃灭。
道俗内外咸同一见。
寺有四门。
门立一碑。
殿塔廊庑及以生地。
庄严绮丽晃发城邑。
仁寿之末。
又敕送于郑州黄鹄山晋安寺。
掘基至水。
获金像一躯。
高尺许。
仪制特异。
正下塔时。
野鸟群飞旋绕塔上。
事了便散。
又见金花三枚腾空久之下没。
基内又放萤光。
后遂广大。
绕塔三匝。
寺本高显素无泉水。
洎便下汲。
一夕之间去塔五步。
飞泉自涌有同浪井。
广如王劭所纪。
及大业伊始。
从治雒阳。
上林园中置翻经馆。
因以传译。
遂卒于彼所出诸经如费氏录。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周。
相州人。
初投耶舍三藏师。
习方艺。
又从邺下听大乘。
通衍西梵文言。
隋运兴法。
翻译为任。
敕召入京。
住大兴善寺。
师资道成。
复弘梵语。
会仁寿塔兴。
下敕召。
送舍利于同州大兴国寺。
寺即文帝所生之地。
其处本基。
般若尼寺也。
帝以后魏大统七年。
六月十三日。
生于此寺中。
于时赤光照室。
流溢外户。
紫气满庭。
状如楼阁。
色染人衣。
内外惊禁。
奶母以时炎热。
就而扇之。
寒甚几绝。
困不能啼。
有神尼者。
名曰智仙。
河东蒲坂刘氏女也。
少出家。
有戒行。
以禅观为业。
及帝诞日。
无因而至。
语太祖曰。
儿天物所祐。
勿忧也。
尼遂名帝为那罗延。
言如金刚。
不可坏也。
又曰。
此儿来处异伦。
俗家秽杂。
自为养之。
太祖乃割宅为寺。
内通小门。
以儿委尼。
不敢名问。
后皇妃来抱。
忽见化而为龙。
惊惶堕地。
尼曰。
何因妄触我儿。
遂令晚得天下及年七岁。
告帝曰。
儿当大贵。
从东国来。
佛法当灭。
由儿兴之。
而尼沉静寡言。
时道成败吉凶。
莫不符验。
初在寺养。
帝年至十三。
方始还家。
积三十馀岁。
略不出门。
及周灭二教。
尼隐皇家。
内著法衣。
戒行不改。
帝后果自山东。
入为天子。
重兴佛法。
皆如尼言。
及登位后。
每顾群臣。
追念阿阇梨。
以为口实。
又云。
我兴由佛法。
而好食麻豆。
前身以从道人里来。
由小时在寺。
至今乐闻钟声。
乃命史官王劭。
为尼作传。
其龙潜所经。
四十五州。
皆悉同时为大兴国寺。
因改般若为其一焉。
仁寿元年。
帝及后宫。
同感舍利。
并放光明。
砧锤试之。
宛然无损。
遂散于州郡。
前后建塔。
百有馀所。
随有塔下。
皆图神尼。
多有灵相。
密以洽闻之举。
送此寺中。
初下塔时。
一院之内。
光明充塞。
黄白相间。
兼赤斑气。
旋绕朗彻。
久而乃灭。
仁寿之末。
又敕密送于鄂州黄鹄山晋安寺。
掘基至水。
获金像一躯。
高尺许。
仪制特异。
正下塔时。
野鸟群飞。
旋绕塔上。
事了便散。
又见金花三枚腾空。
久之下没。
基内又放萤光。
后遂广大。
绕塔三匝。
寺本高显。
素无泉水。
须便下汲。
一夕之间。
去塔五步。
飞泉自涌。
有同浪井。
及大业伊始。
密徙雒阳上林园中。
置翻经馆。
因以传译。
遂卒于彼所。
僧幽玄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27后 【介绍】: 唐僧。幽州人,俗姓刘。弱冠投并州贤禅师出家。宪宗元和二年,游方至江左,住会稽大云寺。移居湖心龟山妙喜古寺。九年,观察使孟简为构大院。十二年,登南岳。十三年,洪州刺史殷祐请住洪州东明寺。敬宗宝历中,置戒坛度僧。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刘姓幽州人。弱冠礼并州贤禅师落䰂。久之遂得心法。元和二年。振锡江左。见会稽大云寺鼓寂钟喑。食轮不转。叹曰。此独不可以行化耶。乃持一钵走阛阓。而施者响应。因使寺主开堂接众。如诸方法。未几。徙居湖心龟山之妙喜废寺。九年平昌孟简来镇斯郡。为大其寺之规模。而一新之。十二年。去游南岳结庵绝顶以居。豫章太守商祐尤加敬慕。十九年迎住东明寺。寺建于晋安帝时。玄侣之集。至今犹盛宝历中奏。易额世福。且置戒坛其内。复诏度僧。凡寺之像设。皆玄所致云。大和元年。沈中丞傅伽信向。又造佛阁五层于寺之南。既而逝。第二漆布其全身。奉之阁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幽玄。
俗姓刘。
幽州人也。
夙怀出俗之愿。
年及弱冠方遂前心。
投并州贤禅师而了玄契。
元和二年振锡江左。
至会稽大云寺见三学僧柅定食轮资缘都阙玄言发响应檀越供赡。
未几移居湖心龟山妙喜古寺。
九年属平昌孟简镇于越。
枉驾问道。
遂构成大院。
十二载复登南岳栖止绝顶。
十三年豫章太守商祐笃重其道。
命住东明寺。
东晋安帝世之所造。
僧数繁凑。
宝历中为奏改为世福。
兼置戒坛续敕改为度僧寺。
其间形像皆玄之化导。
大和元年沈傅中丞又加信向。
玄于院南别造佛阁五层功就。
谓弟子曰。
福事无尽生涯有期。
物有阙然后人庀具。
吾终后可将尸漆布安阁下。
言讫而化。
门人特旁立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
鸿字子羽,福清人。
洪武初以荐授将乐训导,擢礼部员外郎。
有《鸣盛集》四卷。
(《艺苑卮言》:浦长源、林子羽如小乘法中作论师,生天则可,成佛甚遥。
诗薮》:子羽诸体皆工,五言律尤胜。
合处置唐钱、刘不复辨别。
七言律如「珠林积雪明山殿,玉涧飞流带苑墙」。
「诸天日月环龙衮,九域山河拱象筵」,「衲经雁宕千峰雪,定入蛾眉半夜钟」,「云边夜火悬沙驿,海上寒山出郡楼」。
皆气色高华,风骨遒爽。
《国雅》:林员外才思藻丽,如游鱼潜水,翔鸢薄天,高下各适性情。
庐陵刘子高序其集云。
「已窥陈拾遗之奥,大有开元之风。
」馀所选五言,全佳者如《芙蓉峰》、《出塞送高郎中《、《读书台》,其句有「苦雾沈旗影,飞霜湿鼓声」,似「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又「灯影秋云里,书声晚磐中」,似「塔影挂青汉,钟声扣白云」,并称警绝,信不在大历下也。
陈衍《槎上老舌》:子羽诗文,一洗元人纤弱之习,为开国宗派第一。
万层初,袁太守景从、马参军用船,同选十才子诗,虽复精勤,不无挂漏。
如「人分沧海色,江转白云痕」,「山钟知寺远,海月忆家贫」,「落日扁舟去,秋风万里心」,「重关逢雪度,走马见星移」,「郢树侵吴近,淮流入海长」,「古柳垂青蔓,沙河急暮流」,「三军随虎竹,万里度龙沙」,「古戍冰成垒,春湟雪作花」,「溪桥寒吐月,驿树晚藏烟」,「关云遮越断,海雨入吴深」,皆五言佳境,何以去之?
又七言如「云边夜犬鸣沙驿,海上寒山出郡城」,「残烟野戍闻寒笛,落日枫林见驿梅」,「南粤云来螺渚北,东瓯天接虎门苍」,「苏小门前人散后,灞陵桥上燕来时」,「江田未熟晴芜晓,馆树新凉夕鸟喧」,「淮南落木南天尽,江上寒云北雁飞」,「寒山月落青枫晚,野戍霜空白雁晴」,「疏砧旧馆空江上,远火人家积雨中」,「乱山背水孤城晚,独树临关一叶秋」,如此苍辣警策,亦在所删,何也?
《少洲诗话》:林鸿寓郡城,洪武中荐授训导,起拜膳部员外郎。
尝为僧吟《白莲》云:「淡月瑶池夜,微风太华阴。
翠翻擎露盖,玉冷坠波簪。
一洗有为法,应同不染身。
谁能招惠远,结社向东林。
」又《赠行脚僧》诗云:「朝衡暮复嵩,那识白云踪。
度碛逢驯象,浮河抗毒龙。
衲经何限雪,山过几多峰?
年老无筋力,方怀故院松。
」闽当国初,诗法尚沿宋、元之故,至鸿始以唐人音调倡鸣乡党,遂为一时风雅之宗。
朱彝尊《曝书亭集》:闽中善诗者,数十才子,鸿为之冠。
十才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柄、王恭、陈亮,永福王称及鸿弟子周玄、黄玄。
鸿之论诗大指,谓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但务春华,少秋实,惟唐作者可谓大成。
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
开元、天宝间,声律大备。
学者当以是为楷式,闽人言诗者,率本之鸿。
《明诗别裁》:闽中诗派以子羽为首,宗法唐人,绳趋尺步。
众论以唐临晋帖少之,然终是正派。
田按:子羽诗以盛唐为宗,诸体并工。
论者谓晋安一派,有诗必律,有律必七言,引为口实,亦蹈袭者之过也。
刘子高序《鸣盛集》云:「子羽诗若殷璠所论神来气来情来者,莫不兼备,天姿卓绝,心会神融。
」子高诗流,其言亦可为定论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福建闽县人,字朝宗。元季以学行称,因世乱绝意仕进。洪武初守臣欲荐诸朝,力辞免。既而征诣史局,亦辞。尝著《书祸》,谓杨、墨、释、老、管、商、申、韩及稗官野乘、支词艳说,均宜禁绝。又有《闻过斋集》。
元诗选
海字朝宗,闽县人。
博学负气节,为宣城贡尚书师泰、晋安林学士泉生所推重。
性不悦流俗,慕邹鲁之风,徙居不克,因自号鲁客。
世遭丧乱,家益贫甚,扁其斋曰「闻过」,学者称曰闻过先生。
洪武初,部使者欲荐于朝,力辞不出。
素与永福王翰友善,翰死节后,为经纪其家,抚孤称教之。
所著有命本录,其为文严整雅奥而归诸理。
殁后,称为编次曰《闻过斋集》,邑人邵铜重为刊行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45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寓居上元。字华玉,号东桥居士。弘治九年进士。授广平知县。正德间为开封知府,忤太监廖堂,逮下锦衣狱,谪知全州。后累迁至南京刑部尚书,罢归。少负才名,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又添朱应登并称四大家。诗以风调胜。晚岁家居,治息园,筑幸舍,延接胜流,江左名士推为领袖。有《息园》、《浮湘》、《山中集》、《凭几集》及《息园存稿诗》、《息园存稿文》、《国宝新编》、《近言》等。
黄鹤楼志·人物篇
顾璘(1476~1545) 明代官员、诗人、藏书家。字华玉,号东桥。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寓居上元(南京)。弘治九年(1496)进士,曾任吏部郎中、开封知府、都御史巡抚湖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遭谤罢官归。与陈沂、王韦、朱应登并称“金陵四大家”,“弘治十才子”之一。诗以风调胜,江左名士推为领袖。有七律《秋日同总镇二公饮黄鹤楼》三首及《黄鹤楼野望》。黄鹤楼诗碑廊录存其《题黄鹤楼》。其评崔颢《黄鹤楼》诗曰“一气浑成,太白所以见屈”,为学者熟知。
明诗纪事·丁签·卷五
璘字华玉,先世吴人,徙上元。
弘治丙辰进士,授广平知县。
入为南吏部主事,进郎中,出知开封府,降全州知州。
历台州知府,断江左参政,山西、江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乞终养,忤旨落职。
寻起巡抚湖广,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再改工部,晋尚书,督显陵,工竣还朝,改南刑部尚书。
有《浮湘》、《山中》、《凭几》、《归田》、《息园》、《缓恸》诸集。
(《四库总目》:璘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不失为第二流之首也。
甫田集》:东桥居士诗矩矱唐人,而刂芟陈烂,时出奇峭。
《艺苑卮言》:顾华玉诗如春原尽花,𦬎蘼不少。
四友斋丛说》:顾尚书东桥好客,其坐上常满,又喜谈诗。
余尝在坐,闻其言曰:「李空同言作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矩矣。
此空同之过言也。
夫规矩方圆之至,故匠者皆用之,杜亦在规矩中耳。
若说必要学社,则是学某匠,何得就以子美为规矩耶!
何大复所谓舍筏登岸,亦是欺人。
」 《金陵琐事》:顾东桥公镇楚,三司请游黄鹤楼,先磨一石,饮后乞公留诗。
东桥在舆中,已得「云荒赤壁」二句,遂援笔书石上云:「黄鹤仙人身姓随,空传崔颢旧题诗。
云荒赤壁周瑜垒,江绕青山夏禹祠。
浮世古今堪洒泪,高楼今古几衔卮。
天寒月白孤鸿远,徙倚阑干送目迟。
」三司皆服其工。
《国雅》:顾司寇体裁变创,工于发端,斐然盛明之羽翼也。
如「经旬谢宾客,春草当门生」,「鹿饮红泉细,猿啼翠壁重」,「缘树邀行骑,青山拥寺门」,足使文通变色,彦升失步。
《明诗选》:陈卧子曰:「华玉才调警丽,但风格未高。
」 《列朝诗集》:华玉少负才名,举进士,即自免归,与陈侍讲沂、王太仆韦肆力为诗文,时称金陵三俊。
官留曹六年,学益行闻,所与游若李献吉、何大复、徐昌谷相与颉颃上下,声名藉甚。
诗才情烂然,格不必尽古,而以风调胜。
延接胜流,如恐不及。
诏修承天大志,聘楚名士屏弃者王廷陈、王格、额木分任之。
书成不称旨,士论以此益附之。
晚岁家居,文誉藉盛,又居都会之地,希风问业者户屦恒满。
构息园,治幸舍数十间,以待四方之客。
客至如归,命觞染翰,留连浃岁无倦色。
即寸长曲技,必兴周旋款曲,意尽而后去。
喜设客,每张必用教坊乐工以筝琶佐觞,最喜小乐工杨彬。
常诧客曰:「蒋南冷诗昕谓『消得杨郎一曲歌』者也。
」正奏乐时,每发一谈,则乐声中阕,谈竟乐复作。
议论英发,音吐如钟每一发端,听者倾坐,咸以为一代之伟人。
处承平全盘之世,享园林钟鼓之乐。
江左风流,迄今犹称为领袖也。)
维基
顾璘(1476年—1545年—Gu顾璘),字华玉,号东桥,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应天府上元县(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匠籍。弘治丙辰进士,嘉靖朝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祖籍苏州吴县,高祖顾通在洪武年间由苏州迁上元。少有才名,与同里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又与宝应的朱应登称为四大家,亦是十才子之一。弘治八年(1495年),顾璘以附学生易经中式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应天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联捷丙辰科进士。弘治十二年(1499年)授直隶广平县知县,十五年徵入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进稽勋司郎中,正德四年(1509年)知开封府,与镇守太监廖堂、王宏忤不和,正德八年(1513年)被逮下锦衣狱,谪全州知州。秩满,十一年(1516年)迁浙江台州府知府,升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嘉靖改元,奉表入贺,半道升山西按察使,以亲老辞,不允,寻以病免。嘉靖七年(1528年)起为江西按察使,未上任,升浙江右布政使,转左布政,九年召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上疏乞终养,忤旨,以布政使致仕。十六年(1537年)再起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十八年升刑部右侍郎,不久迁吏部右侍郎,又改工部左侍郎,督修明显陵,进工部尚书,工程竣工,改南京刑部尚书。晚年致仕归里,筑息园,大治亭舍,好宾客,座无虚席。世称东桥先生。钱谦益称之:“处承平全盛之世,享园林钟鼓之乐,江左风流,迄今犹称为领袖也。”卒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年七十。
王恩汾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起文,一字冠唐,号彦门,润生三子。
上海东游预备日语法政学校毕业。
历任常熟、晋安、崇德等小学和无锡县二小学以及长泾中学、崇真中学、龙砂中学教师,及旧制二年华澄高等小学校长。
抗日沦陷期间为南庄等塾师。
光绪甲申年生,民国三十三年卒。
著有《守拙轩吟草》一卷。
共 36 首上一页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