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树梅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卢若腾(1600~1664),字闲之,福建金门人,因金门为唐代时监牧地,故号牧洲。
〖参考林树梅〈明自许先生传〉,《?云山人文钞》,福州:福建师范大学馆藏。
〗明崇祯庚辰十三年(1640)进士,尝官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兵备道。
居官洁己惠民,士民建祠以奉,有「卢菩萨」之称。
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禦史,后加兵部尚书。
清军南下,若腾守平阳,力战,腰臂中矢,遇水师救出。
闻闽败,隆武帝被俘,痛愤赴水,?同僚救起。
寻入舟山,辗转至闽海,偕王忠孝、徐孚远等居浯洲屿,自号「留庵(庵)」,一意著述。
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
1663),清兵攻下金门、厦门。
次年,遂与沈佺期等东渡,寓澎湖。
病亟,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
  卢氏风情豪迈,喜六书之学,于文学创作主张需有真实情感,最忌无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气」,以直抒心志。
尝自述:「丧乱以来,惊心骇目之事,层见?出,其足供诗料者多矣。
」因此其诗颇能反映郑成功复台之艰难,披露郑军纪律不严,至骚扰掳掠百姓之事,以「诗史」观之,未尝不可。
此外,卢氏闲退金门时,亦写下品茗、歌咏当地风土之诗篇,清新可诵。
著作甚丰,惜多已佚。
1959年于金门鲁王冢发掘《留庵文集》、《留庵诗集》、《岛噫诗》等。
不过诗集中与台湾有关之作不多,或存于《岛噫诗》,或存于《留庵诗文集》内,前者目前可见版本有:(1)旧钞本八世胞侄孙卢德资重录(2)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四五种,1968年。
(3)台北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1984年。
(4)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历史文献丛刊‧诗文集类。
第二种系根据旧钞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选》一卷(序十、书二、疏十、露布一、传一);而第三、四种又悉据第二种版本。
《留庵诗文集》系1969年由金门县文献委员会出版,依据林策勋抄寄作品二十馀首及其他书籍著录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岛噫诗》所无。
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鸡晓霞〉三首诗应为钱琦之作。
(许俊雅、黄美娥撰)
岛噫诗·弁言
若腾字闲之,一字海运,号牧洲;福建同安金门岛贤聚人。明崇祯丙子(九年)举人,庚辰(十三年)进士;御试召对称旨,授兵部主事,旋升本部郎中兼总京卫武学。 后外迁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兵备道;在任遗爱于民,士民建祠以奉,有「卢菩萨」之称。福王立,召为佥都御史;唐王立,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温、处、宁、台,后加兵部尚书。清军南下,若腾守平阳,力战中矢,遇水师救出。闻闽变,痛愤赴水,为同官拯起。寻潜入滃州,辗转入闽海,偕王忠孝、诸葛倬、沈宸荃、曾樱、许吉燝、辜朝荐、徐孚远、郭贞一、纪许国、沈光文等居浯洲屿,自号「留庵」。永历十八年(清康熙三年,西历一六六四年),与沈佺期、许吉燝东渡,寓澎湖。病亟,值崇祯当年殉难之日,一恸而绝,享年六十有六;遗命题其墓曰「自许先生」。 若腾风情豪迈,当时士大夫俱幸愿一识。晚年一意著述,上自天文地理,下逮虫鱼花草,无不宏通博雅。遗著达十数种,惟多已佚。「岛噫诗」之幸存,实为珍贵;尚望读者勿以等閒之作视之!书后,今加「留庵文选」若干篇,皆关当年史事(陈汉光)。
岛噫诗·小引
诗之多,莫今日之岛上若也。忧愁之诗、痛悼之诗、愤怨激烈之诗,无所不有,无所不工。试问其所以工此之故?虽当极愁、极痛、极愤激之时,有不自禁其哑然失笑者,余窃耻之!岛居以来,虽屡有感触吟咏,未尝作诗观,未尝作工诗想;如痛者之呻、哀者之哭,噫气而已。录之赫蹄,寄之同志。异日有能谅余者曰;「此当日岛上之病人哀人也」!余其慰已。 牧洲自序。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瑚(1875~1922),字沧玉,号枕山,一号趣园、趣园处士。
苗栗苑里人。
曾任苑里区长、台中台湾新闻社汉文部编辑记者。
明治三十五年(1902),参加雾峰诗人林朝崧倡设之「栎社」,三十九年(1906),「栎社」正式组织化,陈瑚为九名发起人之一。
与林痴仙、林幼春、赖绍尧、傅锡祺、庄云从等诗友,往来极为频繁。
同年(1906)因与「南社」诗人连雅堂、陈瘦云等人,对击钵吟看法不同,于《台南新报》、《台湾新闻》打笔战。
大正七年(1918),以栎社为主的「台湾文社」成立,陈瑚、陈贯兄弟列名十二位理事之中。
大正十一年(1922)七月陈瑚出席「栎社二十年题名碑落成典礼」先期准备会议后不久,即卧病不起,是年十一月十九日去世,得年四十八。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谢国文(1887~1938)字星楼,号省庐、醒庐、醒如,又号稻门老汉、旭斋主人、彧斋、蕉园。
笔名柳裳君、谢耶华、赤崁畅仙、空庵、小阮、江户野灰、新羿、小畅仙。
台湾台南人。
少有诗名,为邑庠生谢友我之长子。
明治三十九年(1906)与其叔父谢维岩及台南文人赵云石、陈瘦云等共同创设「南社」。
大正四年(1915)赴日本东京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部。
大正十年(1921)参与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著有〈台湾议会设置请愿歌〉。
大正十二年(1923)撰写白话小说〈犬羊祸〉讽刺台湾的御用士绅,刊载于《台湾》杂志,颇受瞩目。
昭和七年(1932)任《台湾新民报》学艺部客员,为台湾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有力人士。
曾多次前往中国,遍游名山大川。
昭和十三年(1938)病卒。
  谢氏雅好文艺,多诗古文辞之作,尤擅于灯谜。
台南诗人王开运谓其诗文不拘一格,每匠心独运,出语惊人;往往于酒酣耳热时,发为悲歌慷慨之论;而莳花煮茗时,则喜作冷眼傍观语。
近人王国璠曾总论其诗风曰:「细窥所作,典而不佻,婉而善讽,深得温柔敦厚之旨。
晚年趋于雄迈,凌轹今古,颇有高青丘、李空同风格。
」生平作品经其哲嗣谢汝川蒐集,共得诗约三百首、灯谜数百条、文五篇。
共分诗钞、吟馀、唱和、文稿、灯谜等五集,前冠诸家序、题词,后附谢友我亲友唱和集,总为《省庐遗稿》,于民国四十三年(1954)排印出版。
(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