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庄士哲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施菼(1848~1909),原名藻修,字悦秋,一字采生。
清彰化鹿港人。
光绪十二年(1886)因清丈田亩事,违逆知县李嘉棠;适逢施九缎起事抗官,受株连,被刘铭传革去廪生身份,并遭通缉,遂逃往泉州,改名菼。
光绪十九年(1893)中举。
乙未(1895)割台时,曾与士绅施仁思、庄士哲、吴德功于彰化白沙书院设筹防局,事败内渡。
于晋江衙口兴建「?玉山庄」。
曾兴洋学,参与创建泉州府立中学;办洋务,捐资漳厦铁路,并担任铁路协理之职。
生平颇有诗名,诗作大多已散佚。
近年施氏后裔施性山整理《?玉山庄联珠集》、《?玉山庄唱酬集》,收录施菼、施缉亭、施介予祖孙三代的楹联、诗稿,及与诗友间的唱和之作。
兹以《?玉山庄联珠集》所收施菼《慕慕庐庐集稿》诗八十首为底本,并参照洪繻《披晞集》、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编校。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学潜(1868~1927),字卿淇,号畏庵。
台中清水三块厝人。
祖籍福建安溪,其祖先王植瑚于乾隆年间渡台。
二十岁补台湾县廪生,与堂兄王文章、王卿敏俱有声于时。
乙未(1895)日军侵台,与林文钦、施仁思、庄士哲、许肇清、林朝选、吴鸿藻等地方绅士轮流负责彰化地区防务。
明治卅年(1897)被任为庄长,未几辞职。
曾旅居北平,戊戌(1898)维新失败,返归台湾。
明治卅四年(1901)受任台中地方法院嘱托,调查旧惯;次年(1902)八月获授绅章;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栎社。
大正十年(1921)「台湾文化协会」成立后,被推为评议员。
曾与蔡惠如、林瑞腾等创协和制糖株式会社,也曾组织竹材会社,并创立牛骂头信用组合。
工书法,草书、隶书皆挺拔劲秀,尤精八分书,台中不少题匾皆出其手。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丹青忆旧:台湾早期先贤书画展》,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2003年12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64。
〗有《卿淇诗草》六首收入《栎社第一集》,其他诗作散见《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鸟松阁集》、《寿星集》、《东宁击钵吟后集》等报刊诗集中,兹据以辑录编校。
〖王学潜之生年有二说:一说1854年(见赖子清《台海诗珠》),一说1868年(见《台湾列绅传》)。
因王氏有〈敬步则修宗兄六十自寿原韵〉诗,据诗题知王则修年纪长于王学潜,王则修生于1867年,因推知王学潜生年为1868年。

人物简介

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
字槐庭,又字心水,号沁园,彰化鹿港人,生员。
光绪三年六月十四日(1877年7月24日)生。
祖克劝,以拓垦贸易起家,系开发台湾中部钜贾。
父为廪生宗华,早世。
兄弟四人,怀澄居末,赖母吴氏抚养成人。
性聪敏,喜读书,善诗词古文,复工小楷,知音律,能篆刻,对摄影亦颇有兴趣,可谓多才多艺。
弱冠交游江湖名士及海内诸大家。
其早期诗作浮靡艳丽,情意缠绵;迨割台后,因阅历兴亡,感怀家国,一变为激楚凄苍。
1902年与台中士绅林痴仙(朝崧)、林幼春(资修)、赖悔之(绍尧)等诗友组织栎社,以琴书诗酒自娱,被社中推为巨擘。
同时为鹿苑吟社、鹿江诗会、大冶吟社主要社员,骚坛咸称健将。
平居喜奖掖后进,且深研阳明学,于学界著有劳绩。
1919年九月,继庄士哲之后为鹿港区长,翌年十月转任街长及台中州协议会会员,先后主持街政十二年,对于维护汉学,校勘文字,解决乞丐问题,改良婚丧社会风俗,筹建公会堂,创办学校,开设道路,计画「市区改正」等地方建设与公益事业,莫不悉力以赴。
然为建公会堂而拆除万春宫,为「市区改正」而拆三山国王庙,造成文物莫大损失。
1932年九月,街长任期届满退职。
三年后宿疾复发,辗转至1940年七月十九日去世,年六十四。
著有《沁园诗草》(1921),又选七言绝句成《媪解集》(1934)等。
(张子文)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庄太岳(1880~1938),族谱排行垂训,名嵩,字伊若,号太岳,又号松陵,清乾隆年间祖先自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青阳市渡台,徙居彰化鹿港。
出身书香世家,父亲庄士哲为廪生,叔父庄士勋中举人,弟庄垂胜亦有文名。
九岁能诗文,人呼神童。
日治以后就读台中师范学校,毕业后执公学校校六年。
常与谢颂臣、林幼春、蒋渭水、庄垂胜相聚图复兴。
与林痴仙交莫逆,从游入「栎社」,先后担任雾峰林家西席,组织读书会、创「革新青年会」、「一新会」、「一新义塾」,讲授国学垂三十馀年。
大正六年(1917)并与施家本、丁宝濂等人于鹿港创设「大冶吟社」,继施家本为第二任社长。
昭和十三年(1938)元月病殁,遗有诗文稿藏家。
  民国五十七年(1968)十月,三子庄幼岳编校二百一十八首诗作,排印《太岳诗草》。
民国六十七年(1978),庄幼岳复集乃父早年诗作六百首及诗钟六十首,编成《太岳诗草补遗》。
民国八十一年(1992)六月,高志彬再重印两书,并景印其亲笔手稿,编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二辑,而庄氏文稿则经庄幼岳辑钞,藏家未刊。
彭国栋评其诗:「多眷怀宗国之句。
」五言诗亦「深得韦、柳遗意。
」李渔叔云:「清健沉郁,风调类南宋人,怨悱之情,一一传诸篇什,初若无可遏抑,终则深制凝敛,如微风度箫,而忠愤耿耿,悉在耳目,使人低徊往复,挹之无尽。
」方子丹推崇其诗与陆游相较,「盖今古爱国诗人之作为,一辙也。
」〖收入庄太岳著,庄幼岳编校,《太岳诗草补遗》(台北:自刊本,1978年),序文。
〗编者所据底本即是庄幼岳编校《太岳诗草》、《太岳诗草补遗》排印本。
并自谢颂臣《科山生圹诗集》录出施氏诗作一首。
(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