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弘历

相关人物:共 162 位
共 16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陈澄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澄,贵州平坝人,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陈法弟。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登极丁巳恩科进士,三甲一百八十一名,官江苏溧水县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7—1763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养仲,号芗林。梁文濂子。雍正八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任《皇清文颖》馆副总裁、《文献通考》总裁。体例多其所定。卒谥文庄。有《矢音集》。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七
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人。雍正庚戌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壮。有《矢音集》。
维基
梁诗正(1697年—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
浙江钱塘县人。
清代大臣、书法家。
雍正庚戌进士,乾隆时官至东阁大学士。
卒谥文庄。
梁诗正五岁始能言,长于文学,同杭世骏、陈兆等六人结“月课诗社”。
雍正八年(1730年)中式庚戌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累迁侍讲学士。
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母丧丁忧归里。
乾隆帝即位,召梁诗正为南书房行走。
乾隆三年(1738年),补侍读学士,累迁户部侍郎。
十年,擢升户部尚书。
十三年,调兵部尚书。
次年加太子少师,兼任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
十五年,调任吏部尚书。
十六年,随乾隆帝南巡。
十七年,上疏乞求终养。
二十三年,父丧丁忧,召署工部尚书。
二十四年,调署兵部尚书。
二十五年,守丧结束,仍任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二十八年(1763年),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
不久病卒,谥文庄。
清史稿》有传。
胡汧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胡汧,贵州黎平人,同进士出身。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登极丁巳恩科进士,三甲二百十八名,后事不详。
胡之楚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胡之楚,贵州黎平人,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胡洴子。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登极丁巳恩科进士,三甲一百七十七名,官广东感恩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孙维,字子四,号灵峰,贵州威宁人,清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登极丁巳恩科进士,三甲一百七十六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主事,官至吏部考功司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7—1760 【介绍】: 清福建宁化人,字贯一,一字翠庭。
雍正十一年进士。
高宗初,命直上书房,官至左副都御史。
学宗程朱。
有《经笥堂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八
雷鋐,字贯一,号翠庭,宁化人。雍正癸丑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左副都御史。有《翠庭诗草》。
维基
雷鋐(1697年—1760年),字贯一,号翠庭,室名经笥堂,福建宁化人,进士出身。雍正十一年(1733年)登癸丑科进士,担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兆崙(1700年—1771年),字星斋,号句山,浙江钱塘县(今属杭州市)人。
经学家,工诗文。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进士,福建即用知县。
举博学鸿词,赴京师试,授内阁中书。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入直军机处,任汉军机章京。
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宏词,廷试二等,授翰林院检讨。
历任左中允、侍讲学士、顺天府府尹。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迁太常寺卿。
乾隆帝谒陵时同官迎驾失仪,左迁太仆寺少卿。
再迁太仆寺卿。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卒。
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9—1773 【介绍】: 清山东诸城人,字延清,号尔钝。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多次奉命察看黄河、运河河工。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四任会试正考官。卒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六
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诸城人。雍正甲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赠太傅,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刘统勋(1699—1773) 清朝官员。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是著名宰相刘墉之父。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至宰相,历任刑工吏诸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卒授太傅,谥文正。有《刘文正集》。曾与湖北学政凌如焕(字啄成,一作琢臣)同登黄鹤楼,作七律《凌琢臣学使招登黄鹤楼四首》。
维基
刘统勋(1700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县(今属于高密)逄戈庄村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
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之后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寿73岁。
刘统勋为人正直,以能谏著称,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都有显著政绩,为官四十多年,身兼数职,始终清廉,不曾贪污受贿。
乾隆帝评价:「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谥号「文正」。
乾隆后期重臣刘墉即刘统勋之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1—1754 【介绍】: 清江苏吴江人,字慎思。有《松岩公行述》、《柳唐诗集》。
清诗别裁集
字慎思,江南吴江人。贡生。著有《柳塘诗》。○柳塘为高才生,友教远近,张损持、陈起雷、周汉荀诸公皆门下士也。诗尚才情,议论不主蕴含,能成一家言者。
维基
吴祖修(1714年12月24日—1766年8月21日,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字慎思,号雪轩。
江南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官至知州。
早年为监生。
雍正十年(1732年),中式壬子科乡试举人。
十一年(173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四名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年仅二十岁,与时任编修的父亲吴龙应同时在翰林院任职。
在馆期间,请假至浙江迎娶浙江粮储道刘复之女。
乾隆元年(1736年)四月,散馆,以知县即用。
二年(1737年),授直隶保定府唐县知县,受直隶总督李卫器重。
三年(1738年),充戊午科顺天乡试同考官。
调任大名府南乐县知县。
十年(1745年),调任河间府任邱县知县。
十三年(1748年),大计获评卓异,升调广东惠州府连平州知州,赴任前丁父忧归乡。
服阙,十七年(1752年),选授山东武定府滨州知州。
后调任济南府德州知州。
乾隆帝特旨命督抚大臣举荐州县官才能胜任知府者,吴祖修受山东巡抚鹤年举荐,取咨文赴北京之际,受人牵连革职。
居家读书侍母数年,后循例捐复原官,拣发湖北,署理武昌府嘉鱼县知县,后改署汉阳府沔阳州知州,借补襄阳府襄阳县知县。
三十年(1765年),充任乙酉科湖北乡试同考官。
敕授文林郎,例授奉直大夫。
因捕盗有功,奉旨回京吏部引见,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六日,未及启程而卒,年五十三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1—1782 【介绍】: 清僧。直隶新河人,俗姓赵,字达天。年十九出家。雍正、乾隆间于嘉兴寺居讲法授徒,戒传十四期,说法三十余会,成就甚众。旋出任拈花寺等寺庙住持。清廷开清字(满文)译馆翻《大藏》诸经,通理率众僧日于馆所讲解佛教经义,封阐教禅师。有《法华指掌疏》、《楞严指掌疏》、《圆觉新义疏》、《金刚新眼》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通理,字达天,姓赵氏,新河人也。
父士公,母白氏。
生性端慧,不随俗嚣,方在龀龄,便解超善。
投妙音铎师薙染,依显如珍,始肄经论。
年二十,礼潭柘山岫云寺德彰受具,研精律部,津津以讲习为念。
因负笈都门,初听《弥陀》于善应,微有开省。
复依衍法听《楞严》,别见会心。
雍正三年甲辰,不二老人于京北香岩寺讲《法华》,理参之,每于难解释处,辄有新悟,老人屡印可焉。
退而隐居妙峰山下石草精舍,有志注释《法华》诸经,尝于《方便品》初双叹二智之文,顿发疑情,至视听罔觉,食不知味,十馀日不能措一词,凝然深究,苦无所得。
偶读经至如是相处,忽然了解,自是遍阅诸经,泮若冰释矣。
已而复至岫云,参洞翁律主,探四分止作之宗,研五篇轻重之谊,水乳交融,乃受南山之传。
又入京师,参永祥有祖,深得秘要,遂发明十宗五教之旨,不遗馀力,为清代中兴贤首一人。
后为万善教授二载,辞居遗光,老屋败椽,讲诵不辍。
移主嘉兴、善应、香界、拈花诸山,讲经三十馀会。
每逢举拂,万指环绕。
弘戒十四期,造就新学不可胜计。
理尝阅清凉《大疏》,识台山为菩萨住处,遂发心往礼,止万缘庵,讲《报恩经》,为台山供养。
一日至北台,霁日光风,倏忽白云叆叇,山谷中有光芒,若一道银汉,但天色向晚,罔识归途,因默祝曰:“菩萨示我。
”遂拜而起,俄顷之间,已及庵门。
欢喜而入,谓众曰:“菩萨送我来。
”因作礼赞偈曰:“菩萨慈悲,不可思议。
六十馀里,顷刻而至。
”乾隆癸酉,奉命管理僧录司印务,圆明园佛楼行走,并赐紫衣。
庚子秋,高宗七旬万寿,西藏班禅厄尔德尼来京祝嘏,理与其会,诵赞之馀,畅论佛法大义奥旨,莫不推勘深致。
班禅称善,因赠理以香帛、曼答诸物。
未几,复荷圣恩,敕封为“阐教禅师”。
敕曰:“通理三乘说妙,布花雨于诸天;四谛观空,现鬘云于初地。
悬法门之宝炬,必通定慧之关;结愿海之真香,已 入声闻之座。
宜申渥典,用奖清修。
尔通理不昧前因,克参正觉。
皇畿毓秀,绍尊宿之薪传;禁籞承恩,受都纲之印录。
侍佛楼而合掌,曾依丹地之班;直经馆以斋心,旋荷紫衣之赐。
自溯真如于临济,月镜澄源;近皈胜果于须弥,风幡契旨。
深嘉梵行,特予褒封。
兹以尔为阐教禅师,锡之敕印。
尔其勉阐宗风,勤宣法教。
驻祥轮于腊度,耆龄符老寿之名;示慈筏于春浮,净业注维摩之字。
永曼国庆,益懋僧祇。
”(释通理)弟子心兴,字隆法,继席香界,操履端严,宅心妙要。
著有《山居撰要》、《五经会要》、《八识规矩摘要》,都三卷,名曰《翠微三要》。
通理于雍正癸丑之春,奉旨入圆明园,校对《宗镜录》及教乘诸书。
精心研雔,时契圣览。
及宪庙宾天,始还旧所。
更寻前绪,穷年匑匑,老不遑宁。
所著有《楞严指掌疏》十一卷、《法华指掌疏》十卷、《心经合释》一卷、《金刚新眼》二卷、《盂兰摘要》一卷、《圆觉新义疏》四卷、《普门品别行疏》一卷、《五教仪增注》五卷行世。
乾隆壬寅六月十三日,谓弟子曰:“予八十馀年,未离佛法,且道即今是有佛法?
是无佛法?
”众未之应,理视之微笑而逝,春秋八十有二。
共 16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