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东昶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无碍。信阳人。有至行。持一钵入南岳天柱峰狮子崖。崖中仅容木榻。无碍。坐木榻。啖野菜。不谷食者七年。邑人闻而造焉见之。为之吐舌。乃谋所居。共力新南台寺以处之。弘治间。太崖李公游衡山。所称有僧崖居食生菜。衣百结如粟穗。见人嘿嘿者。即无碍也。野云孤鹤。飘飘然无与于斯世。一时名公多重之。瘳道南太守乔瑛。御史刘旸等诸公。皆有诗赠。脊梁直脚跟稳。三师高风。居然可想而见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释无碍者,信阳人也,而遗其姓字,一衲百结如粟穗。
明宏治初来衡岳,坐天柱峰下狮子岩,日啖苦菜,不谷食者三十年。
坚苦动众,为建寺居之。
明刘阳有《无碍山房记》,略云:南台者荒址也,因无碍而再辟,乃今开阁依崖壁,穹林幽舍,为南山一胜矣。
南轩、晦庵二先生,尝倡和雪中,其诗曰相望几兰若,胜处是南台。
斯南台之胜,宋乾道间见之矣。
无碍持一钵,至天柱峰下狮子岩,岩中仅容木榻,无碍坐木榻,啖野菜,不谷食者七年。
邑中人苦之,乃谋所以居之者。
宏治间,大崖李世卿《游衡山记》所称有僧岩居,食生菜,见人嘿嘿者,即无碍也。
野云孤鹤,飘飘然无与于斯世者,似其人也。
昔卧山房,千崖冰雪,雪芝挂崖石,乃无碍赤脚踏悬崖取之饟余,余为赋雪芝以答之,倏三十年冰雪如昨也。
兹与诸君对床上方,乃于斯人至激余衷,彼其所求何坚苦刻励也。
其徒明通欲传无碍坚苦之行,谓余三度寒腊于兹山房,当有留于山房者,兹漫识之。
释本心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本心,字法忍,姓郭氏,蔚人也。
童年好道,不昧夙因,年及弱冠,礼本州朝阳寺明月得度。
月尚苦行,躬亲田牧,不授一经。
心力作逾人,少倦辄遭棒喝,安然受之,不以为苦,历六寒暑。
一日,自念“别母出家,乃为种田求生计耶?
”因于残编中得《般若经》一卷,读之皆心中所欲言者,及闻僧诵《法华经》至《学无学品》,砉然有省,遂潜入都,从西域寺圆通受具。
贫不能购经,乃以直缀一袭,易得《法华》全部,披读一周,洞见诸佛出世本怀,深入法华三昧。
适金山常静自五台回,与心一见,论宗乘如旧识。
同治十一年,践常静之约,南游至金山,见观心慧,观以向上键锤接之,遂蒙印可,如永嘉之遇曹溪也。
心深自韬晦,结茅终南,常于老虎穴习定,坐数日如弹指。
后为金山、高旻两寺首座,学者咨厥心要,所至云从。
惟赋性严正,稍见非法,即拂衣去。
光绪戊子,过句容赤山,喜其地幽阒,诛茅覆庵,为休息处。
四方衲子闻风,来者至屋不能容,乃伐柯结宇,垒石为墙,领众立规,俨如百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尝示众云:“诸方浩浩,说禅说教。
赤山祇斸石锄土,设有问西来意,便与锄一柄觅生活。
”心古道自处,不徇世情,呵斥诸方,罕可其意。
盖其时,三关、四句、六步禅之说炽行。
心常曰:“古人三关四句,乃大死大活后,勘验学者,一时方便,岂可认为实法有传授耶?
今人业谶茫茫,无本可据,不教看死䛡头,何能敌生死得生悟?
”又言:“末法之世,浅尝末道,专用邪智,穿凿古人言句,盲笺混释,自炫多闻。
无知之徒,奉为秘典,此《楞严》所谓断送佛祖慧命者,莫此为甚。
”其痛心宗教如此。
心虽秉拈花之旨,而深契如来一代时教,每禅馀,为众讲解大乘要义,通彻骨髓。
楚北归元寺请讲《楞严》、《法华》者再。
平日机辩纵横,如疾雷迅电,不可摸捉。
及诱掖后进,恒谆谆不倦,务使人人因指见月,得意妄诠而后已。
尤善《楞伽》、《唯识》诸部,语学者曰:“修行不能掀翻,入八识窠臼,纵有妙语,皆识神耳。
”乙巳秋,方讲《观楞伽笔记》,忽焉示疾,乃辞众曰:“吾化缘已毕,将长行矣。
”有弟子问曰:“此去依止何地?
”曰:“一切无依,唯依般若。
”语毕潜然。
次日黎明,右胁吉祥而逝,时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月十六日也。
世寿六十有一,僧腊四十有二。
明年四月,门人奉全身塔于兹山
起龛之日,千众围绕,声音动地,香花塞途。
释敬安寄禅,于光绪纪元,相与结夏金山。
明年丙子,又于西湖龙井汲泉煮茗,坐石上论宗门事,叹为极生平法喜,因追怀良契,哀述善逝,为之铭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广福,字永寿,阜城人也。
生性质鲁,习俗难移。
独厌尘浊,怀出家志。
因礼天齐庙明天祝发,日持半偈。
复事田畴,勤苦自甘,异于惰食。
乾隆四十八年,禀尸罗于潭柘静海,复愿习劳,执役爨下,朝汲夕薪,忻然无倦。
供佛养僧,必精必洁,寺众翕然。
然不懈真修,虽当浙粒淘砂,运斤采樵,而六时念佛,在心在口,故十方啧啧,谓之菩萨再来。
一日行礼五台,中途遇一老僧,扶杖翛然,向之诘所自来。
福具以答,老僧曰:“天色将瞑,荒庵一宿,何如?
”福欣然从之。
底一山寺,茅屋数椽,亦甚清洁,相对宴语。
老僧因谓之曰:“观师福相,光明温润。
当有大因缘至,为期不远,即在中山,莫外求,徒费草屩也,宜急返锡。
”瞬息别去,重寻旧路,行不数武,寺僧皆失所在。
福惊叹不已,及复还寺,执役如故。
未几,住持日朗寂,依次应阇黎继席,以目疾未痊,逊之。
教授又以才德未备,莫振祖风。
彼此相让,一寺无主。
傍有一僧,挺然出曰:“二师不居,此宜位选贤者,傥权宜不达,固执成规,则提倡无人,焚修奚赖。
厨典作再来人也,才虽未裕,德实有馀,足以仰继前型,俯开后学,何不请證尊位,以为山门主?
”众从其论,于是备香花,鸣钟鼓,齐集灶下,请之继位。
福方惊愕,不知所以,众以情告。
福默念老僧所言,因缘至矣,乃允所请。
盖行门之下,内秘外显,不至其时,则人不知。
故曹溪负舂,雪峰司饭,沩山典食,径山洗筹,百丈不作不食,寿昌终身力耕,往哲遗徽,《传镫》备载。
学者习焉不察,遂以执役服劳为分外事,岂不悖哉。
福莅寺事,佛心为心,不以善知识自居。
居恒日中一食,戒行清净,皎若冰雪。
依期弘戒,随时念佛,引诱诸子,盖二十馀年如一日。
忽染微疴,自知时至,端坐握珠,默然而化。
阇维后,取舍利多粒,弟子奉灵骨塔于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