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俊

相关人物:共 32 位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4—1520 【介绍】: 明福建邵武人,字懋恭。师事吴与弼,以学行称。成化八年进士,出督漕运,按河南、广西,并著风节。弘治中迁山东副使,属吏闻声敛职。吏部举为天下治行卓异六人之一。正德时巡抚山东,疏劾刘瑾,被斥为民。
维基
朱钦(1444年—1520年),字懋恭,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邵武府邵武县(今福建省邵武县)人,官至山东巡抚。
朱钦从师于吴与弼,以学行著称。
成化八年(1472年)登进士,授宁波府推官。
因政绩卓著,征为监察御史。
出督漕运、巡按河南、清军广西,均有政绩。
弘治年间,升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历任浙江按察使。
弘治十五年入觐,吏部举荐天下治行卓异者六人,其中就有朱钦。
佥都御史林俊亦举荐朱钦继任其职。
后升湖广左布政使。
明武宗继位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后得罪刘瑾。
当时,朱钦治理山东各地吏治,因事连坐致仕。
刘瑾被诛后,恢复官职。
正德十五年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4—1814 【介绍】: 清四川遂宁人,字仲冶,号船山、药庵退守,又自号蜀山老猿、老船。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检讨,改御史,再改吏部郎中,出知山东莱州府。以忤上官,称病去职。卒于苏州。诗称一代名家,沈郁空灵,能自出新意。亦工画。有《船山诗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
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遂宁人。乾隆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莱州知府。有《船山诗草》。
词学图录
张问陶(1764-1814) 字仲治,以遂宁城西有船山,故号"船山",亦称"老船",又因貌似猿,乃自称"蜀山老猿"。晚年辞莱州知府,留虎丘养病,自号"药庵退守"。四川遂宁人。乾隆进士,授检讨,官莱州知府。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反对模拟,所作为袁枚所赞。一生忧国忧民,风节高尚。能书画。有《船山诗草》。
维基
张问陶(1764年—1814年),字仲冶,号船山。
四川遂宁县(今蓬溪县)人,汉开国功臣张良后裔,清代诗人、书画家、官员。
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教习庶吉士、国史馆总纂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掌贵州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巡城御史(巡视南城)、会试同考官、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等,官至山东省莱州府知府。
妻清代女诗人林佩环,其父四川布政使林俊曾是福康安家人。
清末民初,张问陶曾被红学界认定为高鹗姐夫。
张问陶任知府时审理一宗大伯强奸弟媳被杀案,在2009年湖北邓玉娇案发生后引起关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9—1498 【介绍】: 明浙江黄岩人,字存敬,号南廓。成化十一年进士。除溧水知县,入为刑部主事,出任兴化知府,郡中大治。卒于官。早有诗名,才思豪逸,后师山谷,故多拗句,造思甚苦。
明诗纪事·丙签·卷七
弼字存敬,黄岩人。
成化乙未进士,除溧水知县。
迁刑部郎中,出为兴化知府。
有《南郭集》。
林俊见素》:南郭逸才横发,壮思雄飞,出入韦、柳、苏、黄,宋筋唐响,通其正变。
《三台诗录》:南郭诗才思豪逸,后师山谷,多拗句,造思颇苦。
自谓不如是,不足以远甜俗一派。
田按:南郭治兴化称循吏。
诗如回甘谏果,正味森森。)
维基
王弼(1449年—1498年),字存敬,号南廓,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黄岩县(今浙江黄岩市)人。早年出身府学增广生,中式浙江乡试第四十二名举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会试第二百四十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四名。授溧水县知县,迁户部主事,晋员外郎,出任兴化府知府,卒于任内。
袁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1 【介绍】: 明四川南江人。
有勇名。
正德中,受巡抚林俊命参与镇压方四等起事,被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君玉。家贫力学,读书至夜间,与其徒吸水噀面,醒则又读。弘治十二年进士。任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多所平反。出为兴化知府,升本司右参政致仕。归二十年而卒。刻意攻诗,力去陈言,虽一草一木,必远出象外乃已。有《白斋集》。
甬上耆旧诗·卷七
先生字君玉少负异才年十二即能赋诗常手古人诗一卷其父见之投诸雪淖中先生徐徐取出暴日下夜读之家贫为诸生时出游吴楚间授经以所上束脩归养亲能备甘脆每读书至夜分稍倦则与其徒取水交噀面使神气复立乃更读其励志若此年及艾始中进士授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副前后所治狱凡二万七千馀人论驳务得其平有三人以造伪章论死无所置辨先生视其章乃以篾布四边中画字遂判曰篾作与私铸不同减死一等司狱官落职贫甚将鬻其女归先生以月俸为治行得免在南都九年吏部再荐为督学使不报出知福建兴化府为政尚简易务正风俗与诸生说经喜以儒术饰治有古良二千石风郡中林见素先生海内宿望日与先生以文义往来每共登临辄题名山壁人称为文章太守奏治行第一然先生性嗜林壑数乞骸骨归老辞义确苦乃进本省左参政致仕先生操行廉白家无遗财人号曰白斋先生里居十六年惟以撰述为事于诗律益工弥造高妙日怡神于林泉云鸟间尝自赞曰辞让太早似乎失利木石无虞何谓不智末年遗教曰抱病怀残喘寄身属杪秋爱山一舆乐水一舟未死微躯巳卜荒丘永谢之日不烦饰脩生也既顺死复何求卒年八十有一子嘉庆亦奇士为诗殊有父风余常读先生集其自述曰予生平好学诗志慕古人然多从实地生变化不敢为望空语今所梓行仅十之三四耳自颠发黑且苍且白四方知音相遭如皮陆固不可得晚遇见素林先生相知为独深尝曰梦魂相接多在雪苍雨碧之下谷答风响相和应亦微哉续藁出耄言觉尤有味未知获入梓否文字亦有可取回首顾之度不能举矣人以为实录又论诗曰自高杨张徐诸人学唐尽有好者后李西涯谢方石张亨父及沈石田律诗甚多生意循唐人绳墨自能杰然今盛世必有妙手不能尽知行且求之先生官南大理在弘正之间时北地信阳名巳极盛先生仍盛推西涯而置李何于不论之列且云必更求妙手此其立意卓荦不回能自异于流俗隐然可见今所传白斋集即梓行之十三四者也竹里馆集则其耄言也合一千馀首余为选三百二十八首序之序曰余少从家乘读诸先辈赠先楝塘先生诗惟喜张白斋先生琦一绝句复从戴氏书肆见白斋集四本诗极可喜时方习制举业未即购以归且意谓先辈诗文如此类必多异时当得读之未几余学为诗求向所见白斋集巳绝不可得偶见王凤洲诗评于张琦下曰如夜蛙鸣露不离泥中架上旧有李腾鹏诗统所选白斋诗亦注曰王凤洲云云并欲唾之及读诸先辈选里中诗俱甚推重先生其论良是然南江所录凡二十八首东沙所录二十二首与余向所喜颇不类后之论诗者有称先生呕心刻肾务去陈言品目甚当而所录又只二首使就诸家所选即凤洲所言尚非甚过意中不平久之至前岁始从释悟留所得所谓白斋集四本如身客万里外遇故乡良友惊喜交集释于石又示其竹里馆诗二本赠先人绝句亦在其中而后先生之诗尽出矣余适在患气中且喘且读手录三百馀首窃谓先生诗发源忠孝俱本于性情之正无愧风雅至其为兴为比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间尝于诸体尽相题目乐府最为高手惜不多作古诗歌行别有苍然之色可方山阴徐文长而徐稍不及若五七言律诗则妙矣至于五七言绝句则神矣今先生自编其诗先绝句次律诗次乐府古诗即一诠次间甲乙巳定此可谓寸心自知者且先生历官大理时北地信阳方树赤帜一时靡然风偃而先生高唱单行不阡不陌是诚不可无一者也余因念先生生平为诗惟晚遇林见素先生一人耳身殁以后久应论定然其不知我者既横相訾诟其知我者亦使与众人为伍略无高下其蔽反甚于毁之今先生二集遗板俱坏遍询里中所藏仅存三四册事固有不可知傥更数十年此三四册亦复散去将使世间第一种文字遂化为脉望荡为飘风野火忽焉尽灭天下宁有是理耶此后起者所以不得辞其责也余既录成日为里中诸君诵之必尽一卷方已适梨洲黄先生过访草堂急取共读相与狂呼大叫声声相接余更起浮白一斗谓黄先生曰请于数百年中取一词家足当我白斋者邺嗣愿尽此斗先生亦笑谓余言不狂次日黄先生归舟中语万生允诚曰白斋诗诚不易得但袁中郎以士大夫身负海内之望表章一山阴布衣世始知有徐渭今杲堂乃以东海老布衣思表章士大夫不益难耶余闻其语为怅然久之夫余既杜门渐老不与海内词人一通名纸况悠悠千载亦谁为知我者乃独此爱异赏奇若不容口遂顿忘其身之老且废也虽然余不足传而倘以传白斋之诗遂得并传是终以士大夫身后之力引一布衣也余固藉白斋先生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君玉,鄞县人。弘治己未进士,除南大理评事历官福建布政司左参政有白斋竹里馆二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四
琦字君玉,鄞人。
弘治己未进士,除南大理评事。
历寺副、寺正,出为兴化知府,进参政致仕。
有《白斋》、《竹里馆》二集。
(《见素》:白斋诗疏宕孤绝,如峻峰激流,景出象外。
虽杂备众体,而收功实由山谷。
宁川一派,今流明川矣。
《艺苑卮言》:张君玉诗如夜蛙鸣露,自极声致,然不脱淤泥中。
《甬上耆旧集》:先生诗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
《田按:白斋诗如饮苦酒、食谏果,森森自有正味在。
李、何盛行时,不可无此一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1—1527 【介绍】: 明湖广景陵人,字振之。弘治十五年进士。授编修。闭门自守,不妄交人。正德时,累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寻改北。教士务实学而不专章句。以病归。嘉靖初,交荐不起。卒谥文恪。有《莲北集》、《东厢集》。
沧海遗珠
鲁铎(1461-1527)字振之,号莲北,湖广景陵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卒谥文恪。著有《鲁文恪公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振之,景陵人。弘治壬戌会试第一改庶吉士以编修使安南累官南国子监祭酒赠礼部侍郎谥文恪有莲北使交东厢诸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九
铎字振之,景陵人。弘治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司业,进祭酒。谧文恪。有集十卷。 田按:文洛清节名德,为六馆师范。诗存朴质而时有风趣,譬之老树著花,亦饶姿致。
维基
鲁铎(1458年—1524年),字振之,湖广沔阳州景陵县(今湖北天门市)人。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湖广乡试第九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会试第一,殿试位居二甲第二名。
选庶吉士,历官翰林院编修。
他闭门自守,不妄交人。
武宗即位,鲁铎代替丁忧的伦文叙出使安南,谢绝馈赠。
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迁国子监司业。
丁忧服阕,五年九月复除原职。
十年四月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十一年九月改北祭酒。
十二年八月称病归返。
嘉靖初年,经刑部尚书林俊推荐,用孝宗朝谢铎旧例,重新起用为南祭酒。
逾年,又申请停职。
累征不起,卒谥文恪。
明史》有传,称其“以德望重于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与严仁、严参并有才名,时称“三严”。精于论诗,推崇盛唐,反对宋诗散文化、议论化,对苏轼、黄庭坚及江湖派诗风均表不满。创以禅喻诗之说,强调“妙悟”与“兴趣”,对后代诗论颇有影响。有《沧浪集》、《沧浪诗话》。
全宋诗
严羽(一一九二?
~一二四五?
),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
一生隐居不仕,曾浪迹江、楚等地,为戴复古所奖重。
以《沧浪诗话》著称于世。
诗多散逸,邑人李南叙收录其诗及诗话为《沧浪吟》,度宗咸淳间黄公绍序而传之。
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行世。
事见本集,参王士博《严羽的生平》(载《文学遗产》一九八五年第四期),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四有传。
 严羽诗,以《适园丛书·沧浪严先生吟卷》为底本。
校以明正德丙子林俊序本(简称林序本)、正德庚辰尹嗣忠刻本(简称尹本)、正德胡重器覆刻本(简称胡本)、怡兰堂藏夏大夏重校本(简称夏校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明嘉靖清省堂本、清鲍廷博据元本手校本(简称鲍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严羽,字丹邱,一字仪卿,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与戴复古游,属江湖诗人。崇盛唐,主妙悟,倡兴趣。有《沧浪诗话》,存词二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终身不仕,隐居乡里。绍定三年避乱至江楚,五年返乡,与邵武军学教授戴复古多所唱酬。继游吴越,多感时伤乱之作。羽为南宋著名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沧浪诗集》。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朱霞《严羽传》(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沧浪诗话校笺》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宁夏人,本姓邹,字宗大。弘治十二年进士。骁捷善骑射,知兵。武宗时官四川佥事,屡败起义军方四、曹甫、廖麻子等部,进副都御史。又镇压边民普法恶起事,再进右都御史。后茂州、松潘等地边民怨恨起事,昊作战屡败,被劾。嘉靖初,削籍归。
维基
马昊(1465年—1534年),本名邹昊,字宗大,致仕定居西安后,因自号“东溪居士”。
陕西都指挥使司宁夏卫(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明朝右都御史四川巡抚。
墓志载其先世随宋高宗南渡,定居句容县来苏乡。
曾祖保保,洪武二十三年解马长,受军丁于宁夏,不能归,遂从马姓。
祖马豫,父马俊。
生母杨氏。
弘治乙卯乡试举人,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授行人,三年任满改江西道监察御史,巡按山西。
正德初年,升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因事连坐谪真定推官,之后在因事连坐贬开州通判,因真定百姓伏阙请留,遂被免谪。
之后,复升为四川按察司佥事,任期内训练部队,并跟从巡抚林俊击退贼乱。
升四川兵备副使,与总兵官杨宏击败曹甫义军。
此后代替巡抚高崇熙,升佥都御史、四川巡抚,平定民变,因功进右副都御史。
正德十年,马昊督参将张杰等修筑墙栅抵抗亦不剌进犯。
正德十二年,其督指挥曹昱等平定乌蒙、芒部府等番民暴乱,因功升右都御史。
正德十四年,因民变势力扩大,南京给事中孙懋与巡按御史卢雍、黎龙先后弹劾马昊。
正德十四年,明武宗遣官逮捕,行至河南时,其上疏称疾笃,留于家中。
明世宗即位后,方才逮捕,寻削籍归还。
杨一清、胡世宁等均举荐,但为桂萼所驳回。
其在家久之去世。
嘉靖七年(1528年),马昊上疏请求复姓邹氏,得到允许。
嘉靖十三年卒,享年七十。
夫人陈氏,有子三人:邹梦鹤、邹梦龙、邹梦阳。
吴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1 【介绍】: 明四川南陵人,字伯阳。弘治九年进士。正德中历官四川佥事,守江津。重庆人曹弼起事川南,攻江津。景率典史张俊迎战,被执死。
维基
吴景(1466年—1511年),字伯阳,直隶宁国府南陵县人,民籍。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应天府乡试第七十二名举人。
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第一百十名,三甲第七十四名进士。
授浙江缙云县知县,正德元年(1506年)任江西安福县知县,历任台州府同知,四年十月升四川按察司佥事。
正德六年(1511年),重庆人曹弼匪军攻江津,时值御史俞缁行部,听闻贼报,欲逃,士民强留不得,嘱吴景及都指挥庞凤防禦。
城陷,吴景被俘身死。
巡抚林俊上奏其事,诏赠吴景副使,赐祭葬,立祠于江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希渊,号我斋。王守仁弟子。正德十二年进士,以教授奉母,孤介不为当道所喜,辄思弃去。因守仁劝阻而止。官至四川提学佥事。有《蔡氏律同》、《寓莆集》。
维基
蔡宗兖(1474年—?
),字希渊,又说字希颜,号我斋,浙江山阴人。
明朝官员、学者。
是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和徐爱、蔡宗衮被王守仁称作三子。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第十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二百十二名,廷试三甲十三名进士,工部观政,授兴化府学教授,孤介不为当道所喜,辄弃去。
已而教授莆田,移教南康,升国子监丞,改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官至四川提学佥事,养病回籍。
林见素谓希渊中有馀养,故能壁立千刃。
蔡宗兖曾任白鹿洞书院山长,他与王守仁为同乡,一日王守仁在庐山游玩,宗兖邀请王守仁到白鹿洞书院讲学。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