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祁钰

相关人物:共 82 位
共 8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汪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北京人。
汪泉子。
正统十年,其女册为□王(景帝)妃,授中城兵马司指挥,食禄不视事。
十四年冬,景帝即位,册其女为皇后,与父泉并擢左都督。
英宗复辟后,为锦衣指挥佥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7—1485 【介绍】: 明顺天府东安人,字希正。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矫抗有直声。景泰初迁都给事中。时以军兴减学校师儒廪禄,侃奏复之。又上疏请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天顺间擢山西巡抚,力振风纪,贪墨屏迹。以母丧归,军民拥泣不得行。
维基
李侃(1407年—1485年),字希正,号归庵,顺天府东安县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山西巡抚。
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科顺天乡试举人,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
明景帝监国期间,李侃陈「简将才、募民壮、用战车」三事。
瓦剌也先逼京师,有议者欲焚城外粮草,李侃以敌军无持久战心而反对,得准。
明英宗从瓦剌手中归还时,李侃请求厚礼迎接,忤景帝旨,经由礼部尚书胡濙劝解方得无事。
升户科都给事中。
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徵租,为李侃弹劾;之后亦弹劾石亨从子石彪侵民业。
当时给事中敢言者中,林聪称首,李侃亦因矫抗有名声。
随后升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1461年),任太常寺丞,改任太仆寺丞,升太仆寺卿。
二年(1462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期间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一百六十人,诏不许。
同年冬母丧归乡,军民拥泣,以致其不得行走。
服除后,不再出仕,家居十馀年。
成化二十一年(1457年)九月卒,年七十九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缙云人,字宗楷。宣德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尚书魏源器重。金濂代源,以刚严慑下,棠与辩论是非,谴诃不为动。濂亦敬之。进员外郎,录囚南畿,多所平反。景帝时巡抚广西,谢病归,不携岭表一物,以清廉闻名。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棠字宗楷,缙云人。
宣德庚戌进士,授刑部主事。
历员外、郎中,超擢本部侍郎,巡抚广西,有《蒙斋集》。
田按:宗楷在刑部以善听断名于时,超拜侍郎,巡抚广西,有惠政。
以思明土知府黄冈为庶兄厷所杀,宗楷廉得其实,狱已具。
厷使人走京师,请景帝废太子立己子。
大喜,立擢厷都督同知。
遂不得竟其狱,谢病归。
诗有陶、韦遗韵。
维基
李棠,字宗楷,浙江缙云人。
明朝官吏、进士出身。
宣德五年(1430年),李棠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刑部尚书魏源、金濂所器用。
晋升为刑部员外郎,多所平反,进郎中。
景泰年间,升为侍郎。
随后巡抚广西,提督军务。
景泰三年,思明土知府黄钧嗣位,为庶兄黄矰使人杀灭家族,并以盗乱诬告。
李棠率右参政曾翚、副使刘仁宅捉捕。
黄矰则派人进入京师,上书请明景帝废太子,立己子。
明景帝大喜,则立升黄矰为都督同知,免除其罪。
李棠得知后郁郁,累疏请求借病归乡,却不领岭表一物,以示清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1466 【介绍】: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贤字原德,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进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寻复官,进太子太保。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达。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贤《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皆去,惟贤独留。人以为兆。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贤约开时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贤遂设燕以赏之。时贤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谏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谏足以当之。贤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纳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则金城黄谏,詹事则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则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则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则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则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则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则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文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谏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赋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赏芍药用东、冬、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谥文达。
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
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
明英宗不听。
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
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
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
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
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
不久,进升吏部尚书。
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
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与李贤商议。
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
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
当时,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
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
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
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
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
石亨知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
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
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
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
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
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
」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
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
」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
」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
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
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
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
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
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
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
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
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
」英宗大悟并赞同。
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
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和兴济伯杨宗。
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
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受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
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
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
」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
朱祁镇派宦官裴当监视。
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
」门达这才罢休。
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
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
」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
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
杨埙论斩。
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
天顺七年,李贤请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太平府芜湖人,字用逊。景泰五年进士,正统间为御史,坐言事谪知安岳县,有善政。迁中府都事,以挞锦衣卫隶,为门达所谮,戍广西。赦还,贫甚,课耕自给。
维基
黄让,芜湖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
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
景泰六年,恰逢当时多灾难,倪敬与同为监察御史的倪敬、罗俊、杜宥、汪清、盛昶六人一同上书请求皇帝廉政并减免营造浪费。
明景帝不悦,下书至礼部。
而礼部官员称赞六人忠爱。
景帝听后仍然不宽恕。
不久,诏令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命罢免这些人。
受牵连的十六位御史均被贬为典史。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诏命此等人均为知县。
之后,黄让任安岳县知县。
后因得罪锦衣卫,戍广西。
随后赦免归还,恢复官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北京人。
世为金吾指挥使。
孙女为□王(景帝)妃。
景帝即位,妃正位中宫,进其为都指挥同知府军卫,又进左都督。
英宗复位后,还旧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9—1469 【介绍】: 明江西永新人,字主静,号呆斋。刘髦子。正统元年进士,授编修。景帝即位,上言兵事形势。旋迁洗马。成化二年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请停征灾区租课。四年迁礼部左侍郎,卒于官,谥文安。学问渊博,善文工诗。有《周易图释》、《否泰录》、《呆斋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主静,永新人。正统丙辰会试第一廷试第三入翰林成化初以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内阁进侍郎谥文安有呆斋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定之字主静,永新人,举人髦子。正统丙辰第三人及第,授编修。迁春坊、洗马,再迁右庶子。英宗复辟,改通政司参议,寻改翰林学士,进太常少卿。成化初,兼侍讲学士,入内阁,预机务,擢工部侍郎,改礼部。卒赠尚书,谥文安。有《呆斋集》四十五卷。 (《水东日记》:刘洗马定之与兵部侍郎王伟遇于朝,伟戏刘曰:「吾太仆马多,公须二洗之。」刘应声曰:「何止太仆,诸司马不洁,我固当洗之。」闻者快之。 《翰林记》:刘井,学士刘定之所浚,在公署后堂之左。 《麓堂诗话》,刘文安公不甚喜为诗,纵其学力往往有出语奇崛用事精当者。如《英庙挽歌》、《石钟山歌》等篇,皆可传诵。《殿阁词林记》:成化中,学士刘定之应制赋元夕》诗绝句百首,顷刻而成。)
维基
刘定之(1409年—1469年),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县人,正统丙辰探花,成化初年累官至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刘定之自幼聪颖,由其父授其读书。
正统元年(1436年)会试高中第一名(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正统十三年(1448年)因其弟刘寅之与同乡相奸,牵连到刘定之,下狱后得冤。
之后,晋升为翰林院侍讲。
景泰三年(1452年)升为洗马,并劝服明代宗接受也先使者乞遣报使。
之后,再迁右庶子。
天顺元年(1457年)调通政使司左参议,仍兼侍讲。
之后进翰林学士。
明宪宗时,进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负责经筵。
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
成化四年(1468年)进礼部左侍郎。
次年卒于官,朝廷追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永新人,字周器。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御史练纲以敢言名,鼎则以善写章奏著称,京师有“左鼎手,练纲口”之语。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维基
左鼎(1409年—1458年),字周器,号立齐,江西吉安府永新县怀忠镇岭上自然村人,民籍。
明朝官员。
进士出身。
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次年都御史王文、吏部尚书王直考核选举,授监察御史,左鼎初赴任南京,后改北京,巡按山西。
之后改视察赈灾山东、河南饥荒。
景泰四年(1453年),上疏劝精简官员,得到景帝赞赏。
之后担任广东右参政。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召为左佥都御史。
再过一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
景帝初以善书为中书舍人。
景泰二年劾尚书王直,语侵中贵,下诏狱,谪九溪卫经历,转象山知县。
致仕归,隐居古元山中。
善草书。

人物简介

维基
罗俊,江西安福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
曾为御史,直言忤明景帝,遭贬。
明英宗复辟后又启用。
终官南雄知府。
正统十三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景泰六年,恰逢当时多灾难,倪敬与同为监察御史的倪敬、杜宥、黄让、汪清、盛昶六人一同上书请求皇帝廉政并减免营造浪费。
明景帝不悦,下书礼部,命追究。
而礼部官员称赞六人忠爱。
景帝听后仍然不宽恕。
不久,诏令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命罢免这些人。
受牵连的十六位御史均被贬为典史,倪敬被派往广西宜山。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诏命此等人均为知县。
之后,罗俊尝巡按四川,担任南雄知府。
共 8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