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袁桷

相关人物:共 23 位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南康人,字可玉,号松瀑,又号狷叟。少多疾,父母强使为道士,所居室多唐宋杂迹。善诗。有《松瀑集》。
元诗选
石翁,字可玉,号松瀑,南康人。
世儒,家居庐山下。
少多疾,父母强使为道士。
所居室多唐、宋杂迹。
间疾作,闭户反复在手。
疾止危坐若思。
客至驰辩荣辱,石翁闭目不复答,人多咎之,因自号曰「狷叟」。
年几六十而死,常自作墓铭。
邓善之谓其学典丽该洽,贯儒名老而同归。
文章由古训诫,诚若拟金石而奏《韶濩》。
袁伯长称其静而不驰,溢于哀忿,砥砺志节,有古逸民之风焉。
姚应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庆元慈溪人,字时和。
为文喜驰骤,词锋横逸。
袁桷告以法度不可废,自是务为庄重简严。
尝赋龙虎台,时以为秦汉之文。
有《纳轩稿》。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震孙(一一九七~?),字长卿(《文溪集》卷二《寿安院记》作长翁),号朔斋。挚六世孙。寓蜀。曾知宛陵县。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湖州。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提举广东常平(清乾隆《广东通志》卷二六),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提举江东常平。官至宗正少卿兼中书舍人。事见《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师友渊源录》。
全宋文·卷七七八五
刘震孙(一一九七——一二六八),字长卿(一作长翁),号朔斋,祖籍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刘挚六世孙,魏了翁之婿。
端平初召自蜀,嘉熙元年知安吉州,历知建州、宁国府、福建提刑。
宝祐三年为广东提举常平。
入为宗正少卿。
景定二年除直宝谟阁、江东提举。
三年,入为太常少卿、权直舍人院。
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
咸淳二年除秘阁修撰,出为福建提举、转运使,终礼部侍郎。
咸淳四年卒。
见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三《铁壁堂记》,李昴英《文溪集》卷二《寿安院记》,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五《诸侄约至黄檗》诗注,《癸辛杂识》别集上,《宋史》卷四七四《丁大全传》,《清容居士》卷三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4—1344 【介绍】: 元龙兴富州人,字曼硕。家贫力学,贯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钜夫、卢挚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时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帝恒以字呼之而不名。与修《经世大典》。顺帝元统初,迁翰林待制,升集贤学士。及开经筵,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诏修辽、金、元三史,为总裁官。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谥文安。傒斯平生清俭,文章严整简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有《揭文安公集》。
元诗选
傒斯,字曼硕。
龙兴富州人。
幼贫,读书刻苦。
大德间,稍出游湘汉。
湖南帅赵淇素号知人,谓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
」程钜夫、卢挚先后为宪长,亦皆器重之。
钜夫因妻以从妹焉。
延祐初,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
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与修经世大典。
累进翰林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
至正初,诏修宋、辽、金三史,与为总裁官。
卒年七十一,追封豫章郡公,谥曰文安。
曼硕初入史馆,平章李文忠公孟读其所撰《功臣传》,叹曰:「是方可名史笔。
若他人,直誊吏牍耳。
」既复受知于王枢密约、赵承旨孟頫、元学士明善。
东南文望如四明袁桷、巴西邓文原、蜀郡虞集,有盛名公卿间。
曼硕与清江范梈、浦城杨载继至,翰墨往复,更相酬唱。
曼硕在诸贤中,叙事严整,语简而当。
一时朝廷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
殊方绝域,共慕其名。
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
善楷法,尤工行草。
诗长于古乐府选体,而律诗长句伟然有唐人风。
所著曰《秋宜集》。
虞学士评其诗,谓「如三日新妇」,又谓「如美女簪花」,殆即史所称清婉丽密者欤!
黄鹤楼志·人物篇
揭傒斯(1274—1344) 元代文学家。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县)人。由布衣经举荐而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参与纂修《皇朝经世大典》等,卒后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善散文,又能诗。山阴程巨夫为湖北宪使,奇其才,曾妻以从妹使其久客武昌。多次游赏黄鹤楼(或黄鹤楼故址),留有《别武昌》《梦武昌》等诗。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曼硕,龙兴富州人。以荐授翰林国史编修官迁翰林应奉累进侍讲学士同知经筵至正初诏修宋辽金三史充总裁官卒谥文安所著有秋宜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40 【介绍】: 元回回人,自雁门徙河间,答失蛮氏。字天锡,号直斋。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江北道经历。文词雄健,诗清新流丽,名冠一时。晚年居杭州,每风日晴好,辄肩一杖,挂瓢笠,踏芒蹻,凡深岩邃壑,无不穷其幽胜。兴至,则发为诗歌。有《雁门集》。
元诗选
萨都剌,字天锡,别号直斋。
本答失蛮氏,祖父以勋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
「萨都剌」者,犹汉言「济善」也。
弱冠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应奉翰林文字。
出为燕南经历,擢御史于南台。
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历闽海廉访司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
尚书干文传序其诗曰:天锡陟官闽宪幕,往还吴中,出所作《雁门集》见示。
其豪放若天风海涛,鱼龙出没。
险劲如泰、华、云门,苍翠孤耸。
其刚健清丽,则如淮阴出师,百战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霁月之㛹娟也。
明成化间,吴人张习企翱书其刻集后曰:「元诗之盛,倡自遗山,而赵子昂、袁伯长辈附和之。
继而虞、杨、范、揭者出,号为大家。
间有奇才天授,开阖变怪,莫可测度,以骇人之视听者。
初则贯云石、冯子振、陈刚中,后则杨廉夫,而萨天锡亦其人也。
观天锡《燕姬曲》、《过嘉兴》、《织锦图》等篇,婉而丽,切而畅,虽云石、廉夫莫能道。
他如《赠刘云江》、《越台怀古》、《题烂柯山》、《石桥》诸律,又和雅典重,置诸松雪、道园之间,孰可疑异。
」要而论之,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
涵养既深,异才并出。
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锡继之,清而不佻,丽而不缛,真能于袁、赵、虞、杨之外,别开生面者也。
于是雅正卿、达兼善、乃易之、余廷心诸人,各逞才华,标奇竞秀。
亦可谓极一时之盛者欤!
(徐兴公曰:《萨天锡集》,成化乙巳兖州守关中赵兰刻于郡斋。
得之仁和沈文进家藏旧本。
弘治癸亥,东昌守雁门李举又刻之。
今二本互有异同,并传于世。
一题曰《雁门集》,一题曰《萨天锡集》云。
然《雁门集》所载如《车簇簇行》一首,《元文类》作马祖常,今见祖常《石田集》中。
《凌波曲》一首,《元音》作无名氏。
乾坤清气》作李溉之,《舞姬脱鞋吟》,欧阳元功有和李溉之韵,当不误也。
又如《明日城东看杏花》一首,见虞伯生《在朝稿》,《岁云暮矣》三章,二本并载。
而偶武孟《乾坤清气》作张仲举,武孟,元末人,必有所见。
今悉为改正。
他如《次韵送虞先生入蜀》一首,亦见《石田集》,而诸选本俱作天锡。
《山中怀友》及《和吴赞府斋中十咏》见黄晋卿集。
而胡元瑞《诗薮》所称天锡诗有:「故庐南雪下,短褐北风前」之句。
徐兴公序亦引及此语,似各有所据,未可尽以为误也。
至如卢希韩之半摭萨集,出于后人掇拾之馀,所当亟为改正。
《凌波曲》、《鹤骨笛》之误入龙子高,此在《元音》本属无名氏。
而潘曹选本失于考较,牵连而误及之耳。
按钱牧斋《列朝诗集》称庆元方氏盛时,招延天下文士。
天锡与林彬、朱右辈,皆往依焉。
今其集中并无浙东往还之作,又干寿道《雁门集序》谓有七言律《巧题》百首,今亦不存。
乃知昔人卷帙散逸已多,补缀蒐罗,更有混淆错出之弊,故略因所见而釐正之。
词学图录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其族属有蒙古、汉、回、维吾尔诸说,未知孰是。祖、父以世勋镇云、代(今山西大同、代县一带),遂为雁门(今代县一带)人。好游佳山水,穷幽微,徘徊终日不去。尝登司空山太白台,叹曰:"此老真山水精也!"遂结庐其下。卒年八十馀。诗清新流丽,词长于怀古,笔力雄健。有《雁门集》,词在集中。
维基百科
萨都剌(1272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蒙古化的色目人(一说回回人)。先世可能为突厥人。 出身将门,但据其《溪行中秋玩月》诗自序,幼年家贫。早年科举不顺,以经商为业。到泰定四年(1327年)才中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卑微的官职,包括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等。为官清廉,有政绩,不趋炎附势,因得罪权贵而被贬。据说晚年曾入方国珍幕。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天锡,雁门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
磊落负隽才。
工诗。
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
益肆力于词章。
有《此山集》。
元诗选
权字衡之,别号此山,处州人。
磊落负隽才,不得志,一旦束书走京师,见袁伯长伯长大异之,谓其诗意度简远,而议论雄深,可以选预馆职,力荐诸朝,弗就。
乃益肆力于词章,欧阳原功亦盛称之。
陈众仲复为选其最佳者,题曰《周此山诗集》。
原功见之,以为益倍神采。
原功尝为之序云:「宋金之季诗人,宋之习近骫骳,金之习尚号呼,南北混一之初,犹或守其故习,今则皆自刮劘而不为矣。
世道其日趋于盛矣乎!
」有元之诗,每变而上,伯长、原功、众仲,皆文章钜公,善于持论,特借此山诗发之耳。
揭曼硕谓诗之正,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
而其变,如风云雷雹、龙腾虎踯。
要在尽其常,通其变而已。
惜不得与衡之共论之。
衡之句法,实多可观,如《荷亭》云:「风细晨气润,月澄夜香寒。
」《村溪即事》云:「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倦游》云:「断猿明月曙,疏雨碧梧秋。
」《村行》云:「桥断春堤多积雨,溪深野碓自舂云。
」《访陈子高》云:「竹深四壁生虚籁,山近半村无夕阳。
」又如:「芳朮旋收同茗煮,落花閒拾和香烧。
」「鸠雨欲晴桑叶晚,燕泥新湿杏花馀。
」即众仲所谓简淡和平,而语多奇隽者也。
词学图录
周权(1295-1307) 字衡之,号此山。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人。有《此山集》,词在集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8 【介绍】: 元僧。庆元奉化人,字古鼎,俗姓应。年五十四始出主隆教寺,迁杭州径山,赐号慧性宏觉普济大师。有《古鼎外集》。
元诗选
祖铭,字古鼎,奉花应氏子。
年十八,从金峨横山锡公学出世法,二十五得度。
竺西坦公主天童,使掌书记,后遍参诸尊宿,闻元叟在灵隐,往谒焉。
言下豁然开悟,元统元年,始自径山出住昌国之隆教,迁普陀,复迁中天竺。
至正七年,还主径山,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
十七年,退居妙明庵。
十九年书偈而逝,有《四会语录》暨外集若干卷,古鼎洞彻玄微,踔厉纵横,袁伯长、胡汲仲、黄晋卿、虞伯生、欧阳原功皆称慕之。
原功赠诗,有「上人能举龙文鼎,坐断淩霄第一关」之句。
初在中竺时,有童子仇姓者,从师荷包笠。
夜宿苏之承天寺,见空中有一宝鼎。
左右翼卫皆天神,曰:「天帝以此鼎还赐径山。
」诘旦以事质其僧,曰:「此必古鼎师还迁径山也。
」俄而径山命下,闻者异之。
皇明名僧辑略
师讳铭。临济十五世孙。四坐道场。将示寂。谓其徒曰。观世音持莲华至矣。安坐而逝。火化。舌根齿牙数珠不坏。五色舍利无数。国史危先生为之碑。有四会语录行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祖铭。
字古鼎。
奉化应氏子。
幼颖悟。
不近荤食。
稍长学通百氏书。
而尤嗜佛典。
年十八厌处尘俗。
从金峨锡公。
学出世法。
二十五得度受具戒。
出游诸方。
首依竺西坦公。
掌记室。
复走闽浙。
多所参访。
莫有契者。
时元叟在灵隐。
师往谒焉。
一语之下。
遂坦然无疑滞。
久之。
臻其阃奥。
一时德誉蔼著。
所与交游。
皆雅望之士。
去留为丛林重轻。
而师愈谦抑自持。
有以舆从为相迎者。
悉谢绝之。
唯杖履而已。
顺帝元统元年。
师五十有四。
始自径山出。
住昌国之隆教。
学者不惮步险。
争愿趋往座下。
后八年。
迁普陀。
浙东都元帅完者都公。
威震海上。
而于师至礼甚恭。
日本商航。
数奉国命。
盛赍金币来聘。
师每避去。
未几。
迁中天竺。
至正七年。
还主径山。
师在中竺时。
有童子仇姓者。
从师荷包笠。
夜宿苏之承天寺。
见空中有一宝鼎。
左右翼卫皆天神。
若有所告曰。
天帝以此鼎。
还赐径山。
诘旦以事质。
其僧曰。
此必古鼎师。
还迁径山也。
因与之俱来。
为求给役。
俄而径山命下。
闻者异之。
朝廷以师法席之盛。
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
十一年。
颖豪乱作。
师治妙明庵于放生池上。
曰。
吾将老于是。
十七年。
杭再受兵。
师退而庵居。
又数月。
苗獠焚掠径山。
丞相达识帖木迩。
延师入云居庵。
暇则诣师问道。
请礼弥笃。
一日请看经次。
师惟默坐。
公问。
长老何不看经。
师云。
寻行数墨为看经耶。
公无语。
师翻经云。
老僧看经。
看经去也。
公以手覆经云。
请与说破。
师云。
伊尹周公阿谁做。
公遂领悟。
已而示微疾。
更衣危坐。
致书丞相。
嘱以外护佛法之意。
俄而指语其徒曰。
观世音金台至矣。
吾平生兼修之功。
有验也。
乃大书偈曰。
生死纯真。
太虚纯满。
七十九年。
摇篮绳断。
书已掷笔而逝。
留七日。
颜貌如生。
行院概郡府官僚。
设俎奠于道。
茶毗。
舌根数珠不坏。
得五色光舍利无算。
建塔于径山及隆教普陀青山。
有四会语录。
暨外集若干卷。
传于世。
师意度直率。
不为缘饰。
居处物用。
清苦淡泊。
晨兴盥颒以至浣濯。
未尝役童仆。
自幼至耆年。
未尝少休。
修净业礼观音像。
日必千拜。
而于大法。
洞彻玄微。
开示直截。
踔厉纵横。
应变无穷。
虽门庭峻拔。
若不可少杀。
随其夙器。
慈悲诱掖成就为多。
至于文学。
乃师之世业。
里中袁文清公桷
金华胡公长孺。
黄公溍。
蜀郡虞文靖公集。
长沙欧阳公玄。
咸称慕之。
见诸文字者。
举可徵已。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古鼎禅师。讳祖铭。出于四明应氏。风骨轩昂。谈论超人意表。得道于元叟端公。出世。谈禅之会有四。皆名山广泽之中。四众围绕。其升堂入室之鼓。日不停声。当是时。六宗之徒。互相犯诤。铭著书千百言以解之。声达朝廷。朝廷赐铭号。曰慧性文敏弘学普济禅师。丛林共美其功。楚石琦有语曰。具眼宗师。超方哲匠。传列祖之灯。息六宗之抗。身非身相非相。天教擎在千峰上。盖铭初与楚石。同参元叟端。端公喜怒不测。所举者皆流俗鄙事。所诃者皆贤圣章句。铭大疑之。乃诣端公之室。端呵呵大笑。铭曰。自远趋风。师何谑耶。端公蓦起顿足曰。山僧罪过不少。铭瞠愕而却。会书记寮虚职。林首座知铭。欲举铭补之。端曰。见弹而求鸮炙。不亦早乎。林曰。何谓也。曰。待渠识得西来意方可耳。不然流成文字蠹鱼。何益哉。铭闻大惭陨涕。自誓求决大事。一日参罢。铭复进曰。黄龙南倾心。请益于慈明。慈明屡诟骂之。何也。端曰。赵州道。台山婆子。被我勘破。与慈明笑曰。是骂耶。为复肝胆相似。为复鼻孔不同。铭曰。一对无孔铁锤。曰。南立悟去。又且如何。铭曰。病眼见空花。端曰。金沙混杂。政未得在。铭又拟进语。端震声喝之。铭失声笑曰。祖铭此回做得书记也。端公亦笑而许之。住后僧问。如何是佛。铭曰。秤锤蘸醋。又曰。如何是佛向上事。铭曰。仰面不见天。僧曰。云门乾矢橛。又作么生。曰。不是好心。僧曰。乾矢橛与秤锤蘸醋。相去多少。曰。镬汤里𨁝跳。僧又拟问。铭便喝。铭言行平易。不以绳墨制学者。尝曰。沧海有择流之心。则成牛迹。春日有偏炤之意。仍似萤光。所以大冶烹金。不须九转。众生成佛。只在刹那。分之别之。远之弃之。岂大慈长者之心哉。晚住径山。禅流益心归之。恕中愠。早受业于元叟。既出游方。闻铭继径山之席。乃归访铭。铭请愠归蒙堂。间与商确古今。于是二公互相肯可焉。及愠出世灵岩。法嗣紫箨道公。铭复称之。或曰。愠公向亲先老人。今其背德承绍无名老衲。师反奖之。何也。铭曰。不然。当今吾老人之望。故重天下矣。裨贩之徒。往往承虚接响。愠公得意于紫箨。不以声名而忘其本。节操如此。岂可及哉。铭年垂耄。爱携衲子山游。不计远近。意得即到。归便高枕。鼻息如雷。一日命侍者遍插香。声钟告寂。众趋绕之。铭则宴然侧身长往矣。有遗偈曰。生死纯真。太虚纯满。七十九年。摇篮绳断。其门下继居径山者。象源淑也。居径山。百尔躬先率之。勤奋乃言。先老人。弗以絮务劳贤者。淑曰。安有贤者。而弗劳乎。于是。冰风四峻。廉士大集。一日趋出门。大叫曰。杀来了。杀来了。众惊集。淑乃庄立蜕去。其次门人力金者。主持天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东平人,字继学。王构子。善画山水。英宗时为翰林待制。泰定帝时历官治书侍御史,中书参知政事。泰定帝死,被燕铁儿流远州。后为文宗起用,任江东廉访使,以南台御史中丞卒。
元诗选
士熙,字继学,东平人。
翰林学士承旨构子,以文学世其家。
尝师事蜀郡邓文原,博学工文,声名日振。
累升中书省参知政事,官南台御史中丞卒。
继学为诗,长于乐府歌行,与袁伯长、马伯庸、虞伯生、揭曼硕、宋诚夫辈唱和馆阁,雕章丽句,脍炙人口。
如杜、王、岑、贾之在唐,杨、刘、钱、李之在宋,论者以为有元盛世之音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3—1350 【介绍】: 元杭州钱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子。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元诗选
雨字伯雨,一名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
宋崇国公九成之后也。
年二十,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
弃家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经箓》。
开元宫王真人偕之入京,玺书赐驿传,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来华阳云石间。
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富,世称「句曲外史」。
至正间,卒于开元宫斋舍。
外史风裁凝峻,赵文敏公一见而异之,授以李北海书法。
范德机以能诗名,外史造焉。
范适他出,有诗集在几上,外史取笔书其后,为四韵诗,守者大怒,走白范。
范惊曰:我闻若人不得见,今来,天畀我友也。
即日诣外史,结交而去,由是外史名震京师。
一时袁伯长、马伯庸、杨仲弘、揭曼硕、黄晋卿诸人,皆争与为友。
他日谒虞伯生,虞问能作几家符篆乎?
答曰未也,虞连书七十二家示之。
外史下拜曰:真吾师也。
自后与虞手札,必执弟子礼。
晚年尤为杨廉夫所推重。
吴郡徐良夫序其诗曰:虞范诸君子,以英伟之才,谐鸣于馆阁。
而流风馀韵,播诸丘壑之间。
外史以豪迈之气,孤鸣于丘壑,而清声雅调,闻诸馆阁之上。
虽出处不同,其为词章之宗匠一也。
夫以方外诗人,而与馆阁词臣相颉颃,宁非一代之盛欤。
词学图录
张雨(1283-1350) 初名泽之,字伯雨,一字天雨,号嗣真,又号贞居子、句曲外史、山泽臞者、幻仙等。钱塘人。与赵孟頫、杨载、虞集等为文字交。工书画。有《句曲外史集》、《贞居词》。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一名天雨字伯雨别号贞居子钱唐人弃家为道士晚居开元宫有句曲外史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4—1344 【介绍】: 元僧。江州人,徙南昌,俗姓陈,号笑隐。九岁出家。博通经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说。居杭州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文宗天历初,被召赴阙,特赐三品文阶,授太中大夫。顺帝时受命校正《禅林清规》。有《蒲室集》。
元诗选
大䜣,字笑隐,南昌陈氏子。
家世业儒,去而学佛,得法于晦机熙公。
卓锡杭之凤山,迁中天竺。
文宗自金陵入正大统,命以潜邸之旧,为龙翔集庆寺。
召䜣于杭州,授太中大夫,主寺事,设官隶之。
所著有《蒲室集》十五卷,虞邵庵序之,谓䜣公以说法之馀事为文,莫之能禦。
吸江海于砚席,肆风云于笔端,一坐十年,以应四方来者之求,殆无虚日。
铿宏轩昂,感厉奋激,老于文者,不能过也。
欧阳圭斋之序蒲庵复公也,亦曰:由唐至宋,大觉琏公、明教嵩公、觉范洪公,以雄词妙论,大弘其道于江海之间。
一时老师宿儒,莫不敛衽叹服。
皇元开国,若天隐至公、晦机熙公,倡斯文于东南,一洗咸淳之陋。
赵孟頫、袁桷诸先辈,委心而纳交焉。
晦机之徒,笑隐䜣公尤为雄杰。
其文,太史虞集尝序之矣。
䜣公既寂,丛林莫不为斯文之慨豫章见心复公以敏悟之资,发为辞章,溯而上之,卓然并驱于嵩琏诸师无愧也。
圭斋次论诸禅老之文,最为明悉,而推重䜣公如此。
明洪武初,复公与蒲室之徒全室泐公,同以高僧见召。
已见于钱牧斋《列朝诗集》,故不具载。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
禅师大诉者。字笑隐。世籍江州。为唐尚书陈操之裔。后徙居南昌。故为南昌陈氏也。母萧氏。孕感异徵。日者谶曰。生子当为法中龙文中虎。及娩。地为震动。父殁。母盛年修净业。䜣为童时。见佛相好。则恋慕如慈亲。年九岁。得依水陆院伯父云阇黎为大僧。遍阅大藏经文。欲扣明己躬。愿尽形寿以法为檀。时一山万禅师开化匡庐之开先寺。诉竟走依之。不发。然诉常于此切万指。往百丈。遂彻證于熙禅师拂下。熙曰。昔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方及见慈明。气索汗下。你道过在甚处。诉对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熙以为类己。大然之。熙迁杭之净慈。命䜣分座。诉以书记自任。盖䜣博学广知。加之辩才转变无方。尝题曹操读碑图。其略曰。碑阴八字非隐语。德祖有智如滑稽。岂是阿瞒不解此。感愧上马归路迷。一时名辈称之。又访中峰本禅师于天目山。坐语。夜半风雨大作。崖石欲裂。左右皆辟易。诉不少动。中峰曰。诉公慧定之力。俱足他日必大可观。至大四年。出住湖之乌回。次住杭城报国。又住中竺报国。中竺俱经火之馀。诉至任缘鼓舞。大厦俱成。僧徒相从者垂千辈。首以竹篦子付之觉原昙。而妙喜门风又一振矣。天历元年。朝旨改金陵潜邸。为大龙翔集庆寺。以诉为开山第一代。明年诏入奎章阁。设高座。阐扬大法。出貂裘金衲赐之。䜣终不以示人。然自奉俭薄。衾衣常十数载不易也。频躬烧香。浴以给众。身外之役。不以劳人。至于名教节义。则感励奋激。不知有己。明宗嘉其风范。亲书广智庵额赐。诉退居处。至顺二年。疏谢。归林下。不报。又辞。文宗敕台臣慰䜣。安居龙翔终老。兼命较订百丈清规。为缁门定式。盖百丈建立以来。年代数百。法久成毙。诸方丛席各杜绳规。俾律仪大典易式无闻。䜣以百丈旧文。订列条章若干门。互换主宾。令法久住。书成。进上。敕诸丛林。遵而一之。于是天下缁流。礼乐铿锵。进止有节。大智之风。俨然在矣。嗣后朝赐益隆。梵侣益众。其禅席之盛。自秀法云以来。未之有也。会中龙象。则有愚庵智及季潭宗泐清远怀渭辈。激扬旨要。尝问僧。青州布衫重七斤。古人道了也毕竟一归何处。僧曰。东廊头西廊下。曰。甚么处见赵州。僧拟对。䜣曰。棒上不成龙。又问。竖拂拈椎。古佛榜样。擎杈舞剑。列祖条章。衲僧下一句。作么生道。僧珍重便行。䜣曰。不消一劄。又问。释迦弥勒文殊普贤从你脚下过去也。僧顾左右。䜣喝之。又问。无位真人落在甚处。僧便作礼。䜣曰。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至正四年五月朔日。退居广智庵。复与御史脱欢公话。别凡熟知。悉致辞。柬命弟子。以两朝所赐资帛。营万佛阁。俾群生得所瞻仰。从容书偈。顺寂焉。阅世六十一。坐夏四十六。学士虞集为蒲室叙。叙状䜣生平甚详。盖䜣之母。精修净业。感地生白连。䜣移居报国。时其母西往。䜣常愧慕陈尊宿编蒲。以故志所居处。皆曰蒲室。四会语录。外文集若干卷。名蒲室集云。 赞曰。语云。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若仰山父子之为人。庶其全矣。熙公至殁。犹教诫弟子。整其家法。䜣公于殁前一日。召宗泐辈。孜孜以妙喜门庭为属。较二公之心。而往返阎浮百千次。尚未足其愿也。呜呼大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大䜣,字笑隐,姓陈氏,九江人也。初谒开先一山了万。万尝经神祠,见纸灰随风旋起,脱然忘所證,以白东叟,叟诘之无滞,遂主开先。䜣叩之,未深契也。乃遣参净慈晦机熙,熙器重之,问:“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方,及见慈明,气索汗下,过在何处?”䜣抗声云:“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一日,又举百丈野狐语,诘之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堕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脱野狐身,利害甚处?”䜣拟答,机喝之,生平疑滞,涣然冰释。䜣博学多通,于《涅槃》、《法华》、《大品般若》,靡不穷究,故三谛圆融,观法入妙,尤擅词翰。黄溍虞集品其文,奇彩烂然,铿鋐磊落,名重一时。元文宗、顺帝时,屡承恩顾,命坐咨问,授三品文阶,赐赉甚厚,尽用以建閤。元至正四年五月,诣御史大夫脱欢为别,复留书与交游之善者,二十四日书偈趺逝。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