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苏大年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咸宁人,字士奇。
正德九年进士。
嘉靖中,历湖广右布政使,户部右侍郎。
刚直有治才,仕至户部尚书。
二十七年,推兵部尚书,以忤旨罢官。
有《西坡》。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士奇,咸宁人。正德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户部侍郎,进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泰斋先生文集卷之四·行状
先生讳方善。
字子继。
柳氏初贯文化。
高丽名臣讳车达。
其鼻祖也。
奕世圭簪。
谱不绝书。
九世而至领议政讳成涧。
赐封瑞宁。
子孙遂为瑞宁人。
高祖讳成桂。
官至太常卿。
曾祖讳淑。
艺文馆大提学瑞宁君谥文僖公。
自号思庵。
有文章节行。
后人立祠瑞山以祀之。
祖讳厚。
文科观察使。
考讳沂。
亦登第策勋。
为瑞宁府院君。
妣韩山郡夫人李氏。
牧隐先生孙女也。
洪武戊辰夏。
先生生于松都之坊第。
幼有特质。
稍长嗜读书。
日诵千言。
十二岁。
随长老选胜于冠山之灵通寺。
遇题放墨。
神思泉涌。
往往有惊人语。
见者目之为神童。
时卞春亭季良以文章耆造。
负世重望。
权文忠公近退居阳村。
大开明理之门。
先生欣然负笈而往。
讲问经旨。
授受论量之际。
多有开发处。
二公倾心奖与。
不以后生遇之。
一时英俊。
亦自以为不及也。
献陵乙酉。
中国子司马选。
始游泮宫。
自此声闻益蔼蔚。
己丑。
罹文网。
编管于西原。
先生怡然上途。
不以祸福动一发。
人有来唁者。
但曰命也。
惟杜门看书。
若将终身。
明年。
移配永阳。
永之西山。
素称佳绝处。
先生就其下松谷。
筑室数楹以居之。
扁其楣曰泰斋。
日吟哦自适。
悠然有閒泰意思。
病遐堧文教未振。
聚邑中子弟而训之。
随才设科。
娓娓不倦。
四方闻风坌集。
户外屦常满矣。
先生曾与李西坡安柔相善。
至是。
李老亦以论事谪押梁。
同郡名流又有曹学士尚治,李迂斋就,郑尚书举,崔谏议元道,尹侍郎统。
互相推先。
激昂风猷。
盖岭海之间不落莫也。
乙未。
宥还原州。
俄为修郤者所龁。
更寻前路。
庄宪王丁未。
特原之。
放归田里。
在谴凡十有九年。
流离羁危。
备常无限辛辣。
而随遇而安。
无几微见于色辞。
既归亦无纤毫喜。
人以谓稽古力也。
法泉旧墅。
在鸣凤山麓。
又有招提可幽静可游。
先生讲学之暇。
时携冠童六七。
访寺吟诗。
超然若浴沂者气像。
于进取名利事。
泊如也。
朝廷以幽逸荐为主簿。
先生自废不肯起。
庄宪王敬重之。
命集贤殿学士等往复质问。
待以师礼。
盖致礼貌于畎亩。
唐虞以下所未有也。
士林荣之。
望若星斗焉。
上益知先生有经济才将大用。
不幸罹风疾。
以正统癸亥春卒。
春秋才五十六。
娶铁城君李原女。
生二男。
长允庚。
进士。
是生秀宗。
司直。
是生世蕃。
是生汉文。
奉常寺。
奉事是生梦瑞。
是生根晦。
有孝行。
乡人愿表门闾。
是生垷。
是生二子。
振泰挺泰。
振泰有三子。
长种德。
武科。
亦有三子。
曰瀹曰湜曰浡。
仲种学生七男。
皆夭。
只馀二。
季种仁有三子。
曰澳曰濈曰涉。
挺泰以种学为后。
次子允谦。
卒官大司谏。
是生惠仝。
登乙未文科。
官辅德。
瀹有子琼枝。
从我游。
年少喜文雅。
是将世其家者乎。
先生天姿英敏。
志器不凡。
早服家庭之训。
又多师友之益。
其文章皆本之经教。
典雅有体。
不尚诸家险僻语。
为诗尤冲澹高古。
清而不苦。
温而不迫。
优入唐宋阃域。
非得之性情之正。
风雅之法。
能乎。
本朝继胜国衰乱之末。
文治未遑。
词学久废。
至英庙戊午。
始设进士科。
中场用词赋。
自是诗学大盛。
论者谓先生训诲之力有以致之。
然此特先生土苴耳。
先生晚喜点易曰。
易之理。
一本达万殊也。
形容圣人心事则曰。
安土乐天能事在。
圣心无处不春风。
后来文章家。
虽终身弄墨。
安能说得此等说耶。
尝语学者曰。
为学在于穷理。
穷理在于存心。
非存心无以穷理。
非穷理。
其为学皆苟。
故学者之初。
须当敬以存心。
精以读书。
昼诵而夜思之。
因其所知而益求其精。
及其真积力久而有得焉。
则人欲日消。
天理日明。
与圣贤同其归。
彼以词章而已者。
陋矣。
又曰。
行藏。
士君子大节。
不可出而出。
则忘义以循禄。
非知命者。
可出而不出。
则洁身以乱伦。
非知道者。
又曰。
孰不恶死。
君子乐死于义。
孰不欲生。
丈夫且耻其苟容。
盖其学文精深。
见识卓越。
言论易以动人。
故当世及门之士如李大田甫钦。
以节义著。
徐四佳居正蔚然为文学领袖。
其馀名公钜匠。
接武辈出。
贲饰王猷。
大鸣国家之盛者。
实先生鼓之也。
前辈以东汉名流之多归功于严处士。
至曰一丝扶汉鼎。
今先生以布衣。
为朝中贤士大夫所矜式。
以至累百年而文教愈久愈兴。
虽谓柳先生扶我鼎。
恐非夸语也。
然非光武不能成子陵之高。
苟非圣朝礼遇之殷。
亦安能使先生振作人才至于此哉。
先生于书无不通。
虽岐黄龟策阴阳圭臬之说。
亦皆旁搜无馀。
如天地之运化。
物理之消息。
人事之得失。
一于诗发之。
故先生之诗。
非为吟哢而作也。
而一句才成。
举国传诵。
内而圻湖。
外而峤关。
凡名园胜馆。
不得先生诗如无馆。
以至秘书省所藏舆地录中。
先生诗文。
居十六七。
吁亦盛矣。
景泰成化间。
先生遗集。
始入剞劂。
天启中。
旅轩张文康公议所以尸祝者。
而寝以迟。
至英烈王壬午。
庙宇始成。
祠曰景贤。
院曰松谷。
每以春秋二丁。
报祀不忒。
夫以国初之贤。
遗风馀韵。
至今不坠于地。
当日先生所尝藏修处。
更见蛾子时述。
先生嘉惠后学之深。
至此而尤可验矣。
倘有右文筵臣白上而表奖之。
宣号赐田。
一如白鹿故事。
则岂非斯文之幸而圣朝之美典哉。
惜其先生既没。
而薇垣公竟无后。
上舍公落南不复返。
阅六世而一遗孤廑廑如线。
则言行之失其录。
巾舄之不记藏。
何足怪哉。
一日。
先生后孙湜赍诗集系牒等若而帙。
访余普贤山下谓曰。
在昔斯集之成也。
子之先祖吏部公实跋之。
建祠也而子之叔祖鹤岩公左袒焉。
子又裒稡遗事者。
请复记之。
以终乃家责也。
葵阳再拜而避。
瞿然而辞曰。
不佞不惟非其人。
惟久远难详是虑。
今若强其所不知以为知。
其如得罪先生何既。
而遍读诗文讫。
寻绎诸贤序跋等语。
又考笔苑杂记胜览等语。
于是先生事迹。
稍稍备矣。
窃复思之。
昔南轩张先生生诸葛武侯千百载之后。
记其事。
不以为嫌。
苟有可传者。
亦何以世代绵邈为诿哉。
况又不佞在外裔之末。
尤不可辞逊。
故谨叙列如右。
以备能言君子考据云。
崇祯再辛丑仲秋上浣。
后学乌川郑葵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