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天然秀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君胄。玄宗天宝十五载进士。代宗宝应初,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左拾遗,出为郢州刺史。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齐名,并称“钱郎”。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0? 字君胄,排行四。中山(今河北定州)人。玄宗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避安史之乱,羁滞江南。代宗宝应元年(762)九月授渭南尉,大历元年(766)前后擢为拾遗,四年前后迁员外郎,复转郎中,德宗建中初(780)出为郢州刺史,并持节治军,卒于官。事迹见《极玄集》卷上、《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三。今人刘初棠有《郎士元考》。士元工诗,与钱起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达官贵人出使作牧而无二人诗祖饯者,时论鄙之。其诗多为送别应酬之作,擅长五律,工于发端,风格闲雅,时人以为近于谢灵运。《盩厔县郑𥐟宅送钱大》、《送李将军赴定州》、《宿杜判官江楼》等为集中佳作,“去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题刘相公三湘图》)、“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送杨中丞和蕃》)等亦堪称佳句。其七律亦多可诵,如《赠韦司直》、《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诸诗均雅洁纯熟。江邻几《嘉祐杂志》、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卷一八均将士元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而据《极玄集》卷上、《新唐书·文艺传下》,士元不在其列。《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诗1卷。《全唐诗》存诗70余首,编为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5首,断句若干。
唐诗汇评
郎士元,生年年不详,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选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代宗时,登朝为左拾遗。大历末,自员外郎出为郢州刺史。士元工诗,与饯起齐名,时人谓“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朝官出使作牧,如无二人诗祖饯,时论鄙之。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以士元为下卷之首,谓其诗较钱起“稍更闲雅,近于康乐”。有《郎士元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员外,河岳英奇,人伦秀异,自家形国,遂拥大名。右丞以往,与钱更长。自丞相以下,更出作牧,二公无诗祖饯,时论鄙之。两君体调,大抵欲同。就中,郎公稍更闲雅,近于康乐。如“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去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又“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向秋月”,可以齐衡古人,掩映时辈。又“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古谓谢朓工于发端,比之于今,有惭沮矣。
唐语林
郎士元诗句清绝,轻薄好为剧语。
对床夜语
李、杜之后,五言当学刘长卿、郎士元,下此则十才子。
《唐诗品》
员外诗天然秀颖,复谐音节,大率以兴致为先,而济以流美,虽篇章错杂,酬应层出,而语多闲雅,不落俗韵,其取重时流,不徒然尔。
惜无大作以齐曩代高手,将非尺寸短长之恨耶!
唐音癸签
引刘辰翁语:士元诸诗,殊洗炼有味。虽自浓景,别有淡意。
《唐诗评选》
高仲武云:“郎公近于康乐。”既不知谢,亦不知郎。郎诗自从潘、陆来,变为七言,风旨固在。七岂之从谢出者,唯杜陵耳。一出笔有三留三折,他人不能尔,亦不尔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郎君胄诗,不能高岸,而有谈言微中之妙。刘须溪谓其“浓景中别有澹意”,余则谓其澹语中饶有腴味。如“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河来当塞曲,山远与沙平”、“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虽萧寂而不入寒苦。至若“月到上方诸品净,心持半偈万缘空”,读之真躁心欲消,妄心欲熄矣。
说诗晬语
高仲武以郎士元“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谓工于发端。然“暮蝉”、“落叶”,有两景乎?“不可听”、“岂堪闻”,有两意乎?此诗论未当处。
《大历诗略》
君胄诸诗,意境闲逸,大历高品,卢、韩、司空辈为稍逊之。
《秋窗随笔》
高仲武论郎士元诗云:“……古人谓谢肌工于发端,比之下今,有惭沮矣。”然“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君胄岂能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9—1664 【介绍】: 名或作眉。明末清初江南上元人,字眉生,一字眉庄,号横波,又号智珠,亦号梅生。名妓,后为龚鼎孳妾,改姓徐,世又称徐夫人。善音律,工诗画,尤善画兰。入清后封为夫人。有《柳花阁集》。
词学图录
顾湄(1619-1664)本名顾媚,字眉生、眉庄、梅生,号横波、智珠、善才君,人称"横波夫人",嫁龚鼎孳为妾后改名徐眉。
上元(今南京)人。
板桥杂记》:"庄妍靓雅,风度超群。
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
居眉楼,"绮窗绣,牙签玉轴,堆列几案;瑶琴锦瑟,陈设左右,香烟缭绕,檐马丁当",时人称"迷楼"。
通文史,工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善画兰。
十八岁与李香君、王月等人参加扬州名士郑元勋在南京所结 "兰社",时人以其画风追步马守真,而姿容胜之,推为南曲第一。
又精音律,尝反串小生与董小宛合演《西楼记》、《教子》。
闺秀词钞·卷九
又名眉,字眉生,号横波,上元人,合肥龚鼎孳副室。有《柳花阁集》。
众香词
眉生,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通文史,善画兰。家有梅楼,绮窗绣帘,牙签玉轴,瑶琴锦瑟,宝鼎博山,罗列左右。归合肥龚尚书芝麓,尚书豪雄,盖代视金玉如泥沙,得眉娘佐之,益轻财好客,怜才下士,名誉盛于往时。客有求尚书诗文及乞画兰者,画款所书“横波夫人”是也。
妇人集
顾夫人识局朗拔,尤擅画蕙兰,萧散落拓,畦径都绝,固当是精神所寄。
南州草堂词话
龚芝麓尚书与横波夫人夜泛舟西湖,作《丑奴儿令》四阕,自序云“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艇子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酒语情恬,因口占四调,以纪其事。子瞻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词云“一湖风漾当楼月,凉满人间。我与青山。冷淡相看不等闲。 藕花社榜疏狂约,绿酒朱颜。放进婵娟。今夜纱窗可忍关。”又云“木兰掀荡波光碎,人是乘潮。何处吹箫。轻逐流萤度画桥。 白鸥睡熟金铃悄,好是萧条。多谢双高。折简明宵不用招。”又云“情痴每与银蟾约,见了销魂。尔许温存。领受姮娥一笑恩。 戏拈梅子横波打,越样心疼。和月须吞。省得浓香不闭门。”又云“清辉依约云鬟绿,水作菱花。苏小夭斜。不见留人驻晚车。 湖山符牒谁能管,让与天涯。如此豪华。除却芳樽一味赊。” 双高谓南北高峰也。
闺秀正始续集
横波,工画兰竹,龚尚书以为亚妻,改性陈,其元佩童氏在前明受孺人封。尚书仕国朝,当得封典,童氏高尚,不入京,曰“我已受前朝封,今让顾氏,可也。”横波遂得受封一品夫人。
画徵录
眉生,工墨兰,独出己意,不袭前人法。眉生本金陵伎女,芝麓纳为妾后改徐氏,故世又称徐夫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8—638 【介绍】: 唐越州馀姚人,字伯施。虞世基弟。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学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仕隋为起居舍人。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迁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世南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卒谥文懿。有《北堂书钞》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排行七。文章婉缛类徐陵。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任秘书郎、起居舍人等职。入唐,历官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书监等职。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尝学书于浮屠智永,得其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原集早佚,《全唐诗》存虞世南诗1卷。
唐诗汇评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受学于顾野王。为文祖述徐陵,陵以为类己;又师沙门智永书,妙得其体,故声名籍甚。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亡,为窦建德黄门侍郎。李世民灭建德,引为秦王府参军,转记室,掌文翰。贞观中,转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封永兴县公。太宗有失,世南必犯颜谏,甚得亲礼,谓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今存;著《虞世南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人。历官陈隋。复事窦建德。入唐为秦府参军。累转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年八十一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图像淩烟阁。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世南)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陈灭,与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
《唐诗品》
虞监师资野王,嗜慕徐,庾。
髫卯之年,婉缛已著;琨玙之美,绮藻并丰。
虽隋皇忌人之主,贞观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爱,身存乱国,准伦之誉,竟列名臣,骈美二陆,不信知言矣乎?
其诗在隋则洗濯浮夸,兴寄巳远;在唐则藻思萦纡,不乏雅道。
殆所谓圆融整丽,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兴者也。
至如“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燃”、“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天然秀颖,不烦痕削。
又《长春宫应令》云“民瘼谅斯求”,《江都应诏》云“顺动悦来苏”,其视宫体之规,同归雅正。
石渠、东观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扬休下后世哉!
《诗源辨体》
武德、贞观间,太宗及虞世南、魏徵诸公五言,声尽入律,语多绮靡,即梁、陈旧习也。……按《唐书》:“世南文章婉缛,慕徐陵。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门:‘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也奉诏。’帝曰:‘朕试卿耳。’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耶?’敕褚遂良即其灵座焚之。”今观世南诗,犹不免绮靡之习,何也?盖世南虽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且世南所慕徐陵,而谓之雅正,可手?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丹阳人,祖籍安陆,字用晦,一作仲晦。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太和六年进士。历当涂、太平县令,以病免。久之,起为润州司马。宣宗大中中拜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后抱病退居润州丁卯桥村舍。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工律诗,多登高怀古之作,为晚唐名家。有《丁卯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8?—858,—说791—858 字用晦,一字仲晦,排行七,郡望安陆(今属湖北),籍贯洛阳(今属河南)。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文宗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历任当涂、太平县令,虞部员外郎,监察御史,润州司马,郢、睦二州刺史等职。事迹散见《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七等。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后人于此毁誉悬殊。明胡应麟云:“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铮铮者。”(《诗薮》外编卷四)其“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为历代传诵之名联。清何焯评《灞东题司马郊园》诗为“不减王右丞”(《唐贤三体诗句法》卷六)。而宋陈师道则云:“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盖诗坛时代风尚兴替使然。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许集通行者有续古逸丛书本《许用晦文集》、四部丛刊本《丁卯集》。注本有清许培荣《丁卯集笺注》,今人罗时进《丁卯集笺證》。《全唐诗》编为11卷,多混入他人作品。《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许浑(?-约858),字用晦,一云字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武后时宰相许圉师六世孙。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开成中,任当涂尉,摄当涂、太平二县令。后佐岭南幕,大中初,入朝为监察御史。三年,谢病东归润州丁卯桥别墅。起为润州司马,以虞部员外郎分司东都,官终睦、郢二州刺史。浑工诗,尤长律体,属对精切,声律谐婉,以整密称。大中四年居丁卯桥时,曾自编诗为《丁卯集》。今有《丁卯集》二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十一卷,尚有部分诗作混入杜牧诗中,本集反失收。
全唐诗补逸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国圉师之后。登太和六年李圭榜进士第。补诗二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圉师之后。太和六年进士第。当涂太平二县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升堂四人:卢频、陈羽、许浑、张萧远。
韦庄《题许浑诗卷》
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尽,惠休虚作碧云词。
唐音癸签
引孙光宪语:世言许浑诗不如不做,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
陆游《跋许用晦<丁卯集>》
许用晦居于丹阳之丁卯桥,故其诗名《丁卯集》,在大中以后亦可为杰作。自是而后,唐之诗益衰矣,悲夫!
对床夜语
七言律诗极不易,唐人以诗名家者,集中十仅一二,且未见其可传。盖语长气短者易流于卑,而事实意虚者又几乎塞,用物时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尚学者许浑而已。
对床夜语
许浑绝句亦佳,但句法与律诗相似,是其所短耳。
后村诗话
其诗如天孙之织,巧匠之斫,尤善用古事以发新意。
后村诗话
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浑则不然……律切丽密或过牧,而抑扬顿挫不及也。
瀛奎律髓
诗出于元、白之后,体格太卑,对偶太切。
瀛奎律髓
浑句联多重用,其诗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为联者,所以无自然真味。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许用晦工为七言。
唐才子传
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其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
麓堂诗话
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如许浑诗,前联是景,后联又说,殊乏意致耳!
《唐诗品》
元和以后,专事声偶,文藻疏薄而神气委靡,无足取者。
许浑之在当时,独以精密俊丽见称。
今观其集,旨趣物理,研穷意象,天然秀出,不可变动。
如“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如“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如“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为世传诵,不但披沙见宝而已。
后来时作,往往祖尚郢州,虽未登于圭璋之列,而烟云风鸟之思,形容揉弄殆已尽其华态,亦何可少耶!
升庵诗话
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至今不废。高柄编《唐诗品汇》,取至百馀首,甚矣,柄之无月也!柄不足言,而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浑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极多。忡弘之赏鉴,亦羊质而虎皮乎?陈后山云:“近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斯卓识矣。孙光宪“许浑诗,李远赋,不如不做。”当时已有公论,惜乎伯谦辈之僧子此也!
少室山房笔丛
丁卯诗,浅陋诚有之,时俊语亦自不减,在晚唐较铮铮。
《诗源辨体》
晚唐诸子体格虽卑,然亦是一种精神所注。浑五七言律工巧衬贴,便是其精神所注也。
《诗源辨体》
许浑五七言律体格渐卑者,特以情浅而词胜,工巧衬贴,而多见斧凿痕耳。
王夫之《古诗评选》
取景从人取之,自然生动。许浑唯不如此,是以费尽巧心,终得恶诗之誉。
《近体秋阳》
许浑以才情赡迈,雄视晚朝,每拈一题,如泉浦云蒸,视张、郑辈儿区区不屑,而不知一种不受烟火之气,飘萧遥越,虽行浑身,要不能得矣。
围炉诗话
许浑诗有力量,而当时以为“不如不作”,无比兴,说死句也。
载酒园诗话
许诗情好景好,持意少事少。愚意西昆过于征实,丁卯迹于空虚,俱是一病。若节取之,则秦绨赵毅,均可适体。必弘人帛之风,咸归并黜,好尚虽端,亦有目胶离朱、指捩工倕之叹。
《贞一斋诗说》
许丁卯格甚凝炼,气未深厚。
一瓢诗话
许丁卯思正气清,诗中君子,但苦声调低哑有之,在当时韦端己、杜牧之皆有诗推许可证。杨诚斋诋其浅陋,竞似道听途说,不曾亲读此公诗者。
《唐诗笺要》
丁卯集多选声设色工作,如“风吹药蔓迷樵役,水暗芦花大约船”,“一樽酒尽青山暮,干里书回碧树秋”,皆律度可仿,胜枯木湿鼓之音远矣。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丁卯诗格律匀称,工夫极细,而天分稍庸,较之玉溪、牧之,仙凡判矣。
陈文述《书许丁卯诗后》
余于三唐诸家,李、杜外,古诗嗜岑嘉州,近体嗜许丁卯,以神清骨秀也。丁卯佳句,色韵尤胜……五雀六燕,铢两悉称,金篇何尝不浑成!学者于此种究心,必无浮滑粗豪之病。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用晦五律胜七律,然终是意境浅狭,如老于世故人,言动衣冠毫无圭角,而有一种说不出可厌处……用晦之病在格意凡近,不尽在句法也。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用晦诗丰润有馀,清瘦不足,故格少降。然韵远情长,工于近物,撰力不在朱庆馀下,或起结少逊耳。其宗水部,虽无明文,而渊源可寻。……特著为升堂第二,以为学古先路。
石洲诗话
许丁卯五律,在杜牧之下、温岐之上,固知此事不尽关涂泽也。七律亦较温清迥矣。
养一斋诗话
大抵浑之绝句、五律,绰有家法;若必推重其七律,则久将以熟套为诗,而无独得之妙。
《唐七律隽》
浑七律工稳流丽,但出之流便,故数见不鲜,若汰去熟调,存其精英,不在李义山、温飞卿、杜牧之诸人下,亦晚唐一大作手,未必如升庵所云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柳恽。新隽有馀,浑坚不足,颉颃中、盛,弥近晚街。五律清腴,特饶风韵。“残云太华”、“疏雨中条”、“山开殿响”、“水卷帘寒”,俱一时之隽。
《诗学渊源》
(浑)思致清切典雅,有大历风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0—1454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全粤诗·卷七一
陈琏(一三七〇 — 一四五四),字廷器,号琴轩。东莞人。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〇)举人,选授广西桂林府学教授。惠帝建文三年(一四〇一),秩满迁国子监助教。成祖永乐元年(一四〇三),廷臣荐琏有治才,召试列优等,擢知许州。三年,改知滁州。七年,擢扬州知府,仍掌滁州事。复擢四川按察使。宣宗宣德元年(一四二六),召还,改任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英宗正统元年(一四三六),调升南京礼部左侍郎。六年,致仕。历仕五朝,卒年八十五。琏官滁州时,均徭役,时征敛,禁奸戢暴,滁人感其德,并欧阳修、王禹偁而祀之,称三贤祠。有《琴轩集》三十卷、《归田稿》若干卷等。事见明罗亨信撰行状,明戴璟修嘉靖十四年刻本《广东通志初稿》卷一二、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一四有传。陈琏诗,《归田稿》已佚,《琴轩集》明刻本二种(正统六年初刊本、万历四十五年重刊本)亦已佚;今以香港学海书楼所藏(孤本)清康熙六十年万卷堂陈氏后人重刊本为底本(简称康熙本),该刊本前十二卷为诗。参校民国十八年东莞陈伯陶聚德堂刊本《琴轩集》十卷本(简称民国本,为康熙本之简编本,前三卷为诗)、清温汝能嘉庆十八年刊本《粤东诗海》、民国张其淦民国十三年刊本《东莞诗录》等选本。所辑佚诗,参考《莞水丛书·琴轩集》附杨宝霖辑佚部分,校以原版,并他本辑得者,另作一卷附后。
明诗纪事·乙签·卷五
琏字廷器,东莞人。
洪武丁卯举人,除桂林教授,迁国子助教。
永乐初,知许州,改滁州。
寻以扬州知府摄州事,擢四川按察使,入为南通政使,掌国子监事,终礼部侍郎。
有琴轩稿》三十卷。
《抑庵集》:陈公文词典重,人爱之如拱璧。
梁崇善《广东诗粹》:黄才伯云:「琴轩当永乐初,铺张朝廷盛德,为《平安南》、《巡狩》、《平羌》三颂,及《铙歌鼓吹曲》十二首以献,文皇览之,大加称异,以滁州守超擢西蜀宪使。
文人遇主之隆,论者以比相如奏赋,殆有过之云。
」 屈大均《广东新语》:明兴,东莞有凤台、南园二诗社,其诗颇得源流之正。
琴轩陈公尝录自宋、元以至国初,为《保安诗录》。
田按:侍郎诗,词格俱精,天然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