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回回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
幼从成吉思汗攻回回、河西诸国,俱有战功。
又从拖雷西征。
世祖尤爱之,军旅田猎,常在左右。
其妻为皇子乳母,皇太后待以家人之礼。
匣答儿密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哈(匣)剌鲁人。
也罕的斤祖。
率哈剌鲁军降成吉思汗。
以千户从征回回诸国,又从拖雷谕降河西诸城。
后从攻临洮,死于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回回人,赛夷氏。
火者为职衔。
雄勇善骑射。
从成吉思汗甚早。
曾为蒙古使金,识居庸关形势。
后引蒙古兵从林中间道入塞。
授黄河以北铁门以南天下都达鲁花赤。
传卒年一百一十八。
谥武定。
直脱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蒙古人。
从太宗攻钦察、康里、回回等部,又从收河南、关西诸路。
授涿州路达鲁花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40 【介绍】: 元回回人,自雁门徙河间,答失蛮氏。
字天锡,号直斋。
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
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
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江北道经历。
文词雄健,诗清新流丽,名冠一时。
晚年居杭州,每风日晴好,辄肩一杖,挂瓢笠,踏芒蹻,凡深岩邃壑,无不穷其幽胜。
兴至,则发为诗歌。
有《雁门集》。
元诗选
萨都剌,字天锡,别号直斋。本答失蛮氏,祖父以勋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萨都剌」者,犹汉言「济善」也。弱冠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应奉翰林文字。出为燕南经历,擢御史于南台。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历闽海廉访司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尚书干文传序其诗曰:天锡陟官闽宪幕,往还吴中,出所作《雁门集》见示。其豪放若天风海涛,鱼龙出没。险劲如泰、华、云门,苍翠孤耸。其刚健清丽,则如淮阴出师,百战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霁月之㛹娟也。明成化间,吴人张习企翱书其刻集后曰:「元诗之盛,倡自遗山,而赵子昂、袁伯长辈附和之。继而虞、杨、范、揭者出,号为大家。间有奇才天授,开阖变怪,莫可测度,以骇人之视听者。初则贯云石、冯子振、陈刚中,后则杨廉夫,而萨天锡亦其人也。观天锡《燕姬曲》、《过嘉兴》、《织锦图》等篇,婉而丽,切而畅,虽云石、廉夫莫能道。他如《赠刘云江》、《越台怀古》、《题烂柯山》、《石桥》诸律,又和雅典重,置诸松雪、道园之间,孰可疑异。」要而论之,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涵养既深,异才并出。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锡继之,清而不佻,丽而不缛,真能于袁、赵、虞、杨之外,别开生面者也。于是雅正卿、达兼善、乃易之、余廷心诸人,各逞才华,标奇竞秀。亦可谓极一时之盛者欤!(徐兴公曰:《萨天锡集》,成化乙巳兖州守关中赵兰刻于郡斋。得之仁和沈文进家藏旧本。弘治癸亥,东昌守雁门李举又刻之。今二本互有异同,并传于世。一题曰《雁门集》,一题曰《萨天锡集》云。然《雁门集》所载如《车簇簇行》一首,《元文类》作马祖常,今见祖常《石田集》中。《凌波曲》一首,《元音》作无名氏。《乾坤清气》作李溉之,《舞姬脱鞋吟》,欧阳元功有和李溉之韵,当不误也。又如《明日城东看杏花》一首,见虞伯生《在朝稿》,《岁云暮矣》三章,二本并载。而偶武孟《乾坤清气》作张仲举,武孟,元末人,必有所见。今悉为改正。他如《次韵送虞先生入蜀》一首,亦见《石田集》,而诸选本俱作天锡。《山中怀友》及《和吴赞府斋中十咏》见黄晋卿集。而胡元瑞《诗薮》所称天锡诗有:「故庐南雪下,短褐北风前」之句。徐兴公序亦引及此语,似各有所据,未可尽以为误也。至如卢希韩之半摭萨集,出于后人掇拾之馀,所当亟为改正。《凌波曲》、《鹤骨笛》之误入龙子高,此在《元音》本属无名氏。而潘曹选本失于考较,牵连而误及之耳。按钱牧斋《列朝诗集》称庆元方氏盛时,招延天下文士。天锡与林彬、朱右辈,皆往依焉。今其集中并无浙东往还之作,又干寿道《雁门集序》谓有七言律《巧题》百首,今亦不存。乃知昔人卷帙散逸已多,补缀蒐罗,更有混淆错出之弊,故略因所见而釐正之。
词学图录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其族属有蒙古、汉、回、维吾尔诸说,未知孰是。祖、父以世勋镇云、代(今山西大同、代县一带),遂为雁门(今代县一带)人。好游佳山水,穷幽微,徘徊终日不去。尝登司空山太白台,叹曰:"此老真山水精也!"遂结庐其下。卒年八十馀。诗清新流丽,词长于怀古,笔力雄健。有《雁门集》,词在集中。
维基百科
萨都剌(1272年?
—1355年?
),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
蒙古化的色目人(一说回回人)。
先世可能为突厥人。
出身将门,但据其《溪行中秋玩月》诗自序,幼年家贫。
早年科举不顺,以经商为业。
到泰定四年(1327年)才中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卑微的官职,包括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等。
为官清廉,有政绩,不趋炎附势,因得罪权贵而被贬。
据说晚年曾入方国珍幕。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天锡,雁门人。
忽斯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和斯辉。
元回回人。
仁宗延祐间选充饮膳太医。
尝取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常所用谷肉果菜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名《饮膳正要》。
书成于文宗天历三年。
获独步丁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回回人。
以进士累官佥广东廉访司事。
闲居,寓福州。
明兵至,投井死。
维基
获独步丁(?—1368年),元朝末年官员,回回人。天历三年(1330年)获独步丁中进士,官至佥广东廉访司事;元末和江西行省左右司都事吕复,都是闲居,寓居福州。吕复以行省命,摄长乐县尹。福州被明朝军队攻下,获独步丁说:“吾兄弟三人,都忝居进士,受国恩四十年,今虽无官守,但是大节所在,其可能辱没!”用石头系到自己的腰上,投井而死。吕复说:“吾世食君禄,今虽摄官,若不以死报国,则无以见先人于地下。”用绳子自缢而死。获独步丁的哥哥穆鲁丁,在建康府为官;海鲁丁,在信州为官。之前都死于国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7—?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号见海。
嘉靖十七年进士。
屡起屡谪。
隆庆二年命督河道,三年河大决于淮徐间。
大立乃上疏言治河事,言朱衡所开新河运道之利,并请增浚回回墓至鸿沟,引昭阳湖水沿鸿沟出留城之水道。
又痛言民间愁苦之状,且绘图以献。
次年,大立主持之各项工程次第告成,升工部侍郎。
而山东诸水复涨,河道复淤,被劾罢。
万历初起复,历南京兵部尚书。
致仕归。
维基
翁大立(1517年—1597年),字元本,又字儒参、道生,号见海,浙江余姚(今宁波)人,进士出身。嘉靖十三年甲午科浙江乡试第六十五名举人,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会试第七十八名,二甲二十八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升刑部广东司郎中,二十五年正月恤刑江西。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升河南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升湖广督粮参政,三十三年十一月其职务被裁革,令赴部别用,三十六年升江西按察使,十二月升广东右布政使,累官至山东左布政使。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五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成为封疆大吏,三十九年三月被礼科给事中曾濂弹劾,被令回籍听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起复为巡抚山东兼理营田,因母丧丁忧去官。服阕,隆庆二年(1568年)九月翁大立奉旨接替朱衡,担任总理河道都御史。次年七月,黄河在沛县大决口。京杭大运河中有二千多艘粮船,在台庄以南的邳州河段受阻。翁大立上疏言:“臣按行徐州,循子房山,过梁山,至境山,入地浜沟,直趋马家桥,上下八十里间,可别开一河以漕。”即所谓的泇河。朝中廷议准奏,但不久黄河水退,京杭运河得以顺畅通行,翁大立的奏折建议就束之高阁彻底搁浅了。隆庆四年(1571年)六月,鸿沟、境山、淮河疏浚等水利工程竣工。明穆宗非常高兴,想要擢升翁大立。但此时黄河、淮河同时发水灾,引发决口,不少河道被淤塞。更严重的是,泰山庙到七里沟,十多里淮河被淤塞,淮河水从朱家沟满溢而出,居然改道至清河县河南镇,与黄河合流。此时翁大立正在京师担任工部右侍郎一职。隆庆皇帝下令让新上任的河道总督都御史潘季驯总管水利工程,负责防洪治灾。不料,黄河在邳州大决口,睢宁水道被淤塞长达一百余里。翁大立马上上奏,建议开泇口、萧县二河道。翁大立并配合潘季驯的工作,重新筑造堤坝,弥补决口。水灾不久消退,漕运得以再次畅通。但事后翁大立、孔昭等人仍因“迟误漕粮”遭削籍。隆庆六年(1572年)锦衣卫指挥使周世臣在自己家中被杀,把总张国维前来捕盗,惟有死者的婢妾荷花儿及家奴王奎在,遂声称二人通奸弑主。狱成,刑部郎中潘志伊对此怀疑,许久未结案。及翁大立以侍郎署部事,愤怒荷花儿弑主,强迫潘志伊尽快处决凶手。潘志伊依然存疑,翁大立就委命郎中王三锡、徐一忠同谳。两人竟无所平反,被置极刑。数年之后,真凶被捕获。京城人竞称荷花儿冤死。明神宗大怒,欲重谴翁大立等。给事中周良寅、萧彦复劾之,乃追夺翁大立职,调王一忠、王三锡于外。潘志伊已升九江府知府,亦贬为陈州知府。万历二年(1574年)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次年担任刑部右侍郎,不久升任南京兵部尚书。万历六年(1578年)致仕归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0—1370 【介绍】: 即妥欢贴睦尔。元朝皇帝。明宗长子。文宗至顺元年,徙居高丽大青岛,一年后,徙广西静江。三年,文宗、宁宗相继去世后,文宗后不答失里召之入京,为燕铁木儿所阻,久不得立。四年,燕铁木儿死,乃即位于上都,时年十三岁,改元元统。右丞相伯颜专权,元统三年,以谋逆罪杀唐其势(燕铁木儿子)及皇后(燕铁木儿女),使侄脱脱领宿卫。罢科举取士之制。以祖述世祖为理由,改当年为至元元年,是为后至元。时各地民众起事频繁,乃禁汉人、南人执兵器及养马,不准学习蒙古、色目文字。至元六年,帝得脱脱之助,罢黜伯颜。以脱脱为中书右丞相。恢复科举制度。次年,改元至正。十一年,爆发红巾军大起义。朝廷内部亦矛盾重重。脱脱被谗贬死。顺帝与皇太子争权,各结外援,发生内战。朱元璋乘间囊括南方,进行北伐。二十八年,明军进迫大都,顺帝北走应昌。两年后病卒。庙号惠宗。明朝加号顺帝。
元诗纪事
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在位三十六年,改元元统、至元、至正。
明太祖灭之,奔沙漠,元亡。
《北平录》:以元主不战而奔,克顺天命,今殂,特谥曰顺帝。
庚申外史》:瀛国公初为僧,居白塔寺中。
已而奉诏居甘州山寺。
有赵王者,嬉游至寺,怜其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
延祐七年四月十六夜生一子,明宗适自北方来,早行见寺上有龙文五采气,即物色得之,因求为子,并载其母以归。
菽园杂记》:「皇宋第十六飞龙,元朝降封瀛国公。
元君召公尚公主,时承锡宴明光宫。
酒酲伸手扒金柱 〖「酒酲」《菽园杂记(墨海金壶本)·卷五》作「酒酣」,叶盛《水东日记·卷三十七》录此诗,亦作「酣」。
〗,化为龙爪惊天容。
元君含笑语群臣,凤雏宁与凡禽同!
侍臣献谋将见除,公主泣泪沾酥胸。
幸脱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
是时明宗在沙漠,缔交合尊情颇浓。
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帐闻笙镛。
乞归行宫养为嗣,皇考崩时年甫童。
元君降诏移南海,五年乃归居九重。
忆昔宋祖受周禅,仁义绰有三代风。
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赵氏何其隆!
」此诗为闽人俞应所作。
「至今儿孙」句,言元君避归沙漠后事。
迭里弥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3—1368 【介绍】: 元回回人,字子初。
性刚介,事母至孝。
授行宣政院崇教,三迁漳州路达鲁花赤,民甚安之。
明兵至,遣使招谕,不从,自刎死。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