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惠宗

相关人物:共 50 位
共 5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字彦声。永乐十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博通经史百家,仁宗称其为人质实无伪。每翰林学士、国子祭酒有公务出,皆命铎摄其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彦声,长乐人。永乐壬辰赐进士第一,除翰林修撰有玉岩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
铎字彦声,长乐人。永乐壬辰第一人及第,除修撰。有《玉岩集》。
维基
马铎(1366年—1423年),字彦声,号梅岩,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永乐年间状元。
初授翰林院修撰。
官至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
元惠宗元统二十六年(1366年),马铎生于商人家庭。
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深得明成祖信任,被命辅佐太子朱高炽。
官至国子监祭酒。
马铎生性耿直,爱读书、鼓琴。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病卒,葬于长乐县岱西龙台山。
杨士奇作墓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陕西咸宁人,字植夫,号玉峰。
中经元会试,以疾还,隐居教授三十余年。
顺帝朝以隐逸征,拜修撰,授经郎,辅导储嗣。
累迁侍御史、陕西行台。
卒谥文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5—1336 【介绍】: 元易州定兴人,字仪伯。
从太史董朴受经,深研性命道德之学。
成宗时充爱育黎拔力八达宿卫。
后历侍武宗、仁宗朝。
屡陈时政,为帝所嘉纳。
顺帝初累官为翰林学士,知制诰。
参修国史,拜中书左丞。
有诗文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仪伯,易州定兴人。徙中山。以荐充宿卫。至治初,累拜吏部尚书。泰定间,以集贤侍读学士出为辽阳参政。元统初,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进中书左丞。卒谥文忠。有文集十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3 【介绍】: 铁又译作帖。
元钦察人。
床兀儿子。
初为海山(武宗)宿卫,从镇朔方,特受爱幸。
及即位,拜同知宣徽院事。
仁宗皇庆元年,袭左卫亲军都指挥使。
泰定帝时,累迁佥书枢密院事。
泰定帝崩,在大都定策立武宗子文宗,时丞相倒刺沙在上都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为帝,出兵南下。
燕铁木儿击败之。
封太平王,拜中书右丞相。
而初议本拟立文宗兄明宗,文宗以路近先至得立,明宗至和林以北即位,以文宗为皇太子。
燕铁木儿遂与文宗毒杀明宗。
文宗即位后,拜为右丞相,独揽大权,沉溺酒色。
文宗死,立明宗子(宁宗),宁宗旋死。
文宗后定议立妥欢帖睦尔(顺帝)。
燕铁木儿意不自安,溺血死,谥忠武。
弘吉剌皇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0 【介绍】: 元人,名卜答失里。
文宗后。
雕阿不剌女。
文宗即位,立为后。
帝卒,后立宁宗,尊为皇太后,受朝贺。
宁宗卒,后迎立顺帝,尊为太皇太后,仍称制临朝。
至元末,去尊号,安置东安州。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林。
别号了幻。
台宁海黄氏子。
依太虚同公出家。
看睦州语有省。
参元叟于中竺。
洞彻底蕴。
东屿在净慈。
招分半座。
谈说耸震。
有古大老之风。
竺原在浮山。
得师提唱语。
称誉不置。
寻美以偈。
有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天人师之句。
居蒙堂不出户者九年。
行省脱欢公。
请主万素。
迁中竺。
至元四年。
主灵隐。
顺帝锡以金襕法衣。
时寂炤在径山。
父子同时唱道。
五山人以为盛事。
大能翔席虚。
行院致币焉。
师固辞。
使者往返不已。
师避于会稽山中。
行院知不可强。
仍请领灵隐。
无何退居了幻庵。
至正十五年春。
感疾。
集诸徒叙平生本末。
且诫之曰。
佛法下衰。
无甚于今。
宜各努力。
吾世缘止于斯矣。
书偈曰。
七十二年。
虚空打橛。
末后一句。
不说不说。
奄然而化。
龛留十日。
颜色不变。
窆全身于松源塔西。
塔前古桂。
当春吐花。
清香满路。
见者叹异。
侍讲学士黄晋卿。
目见其事。
书塔铭中。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法林,字竹泉,别号了幻,姓黄氏,宁海人也。
依法庵太虚出家。
因看睦州语有省,白太虚曰:“从生至死,祗是者个,不由别人也。
”时东屿海在净慈,招分半座,居蒙堂不出户者九年。
行省左丞相脱欢请主万寿,还中竺。
元至元间,复迁灵隐,宗风大振。
顺帝闻之,赐以金襕法衣。
时龙翔虚席,累召不赴,遂避会稽山中。
至正十五年二月二日,索笔书偈云:”七十二年,虚空打撅。
末后一句,不说不说。
”遂奄然而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温州乐清人,字季和,号五峰。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顺帝至正初,以秘书监著作郎召,进《孝经图说》,升秘书监丞。以文名,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卒年五十二。有《五峰集》。
元诗选
孝光,字季和,温州乐清人。
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教授,白野泰不华常师事之。
行台御史屡荐居馆阁,至正七年,诏徵隐士,以秘书监著作郎召,与完者图、执礼哈琅、董立同应诏赴京。
召见于宣文阁,进《孝经图说》,顺帝大悦,赐上尊。
明年,升文林郎秘书监丞,卒于官,年五十二。
所著诗文曰《五峰集》。
季和为人,美髯伟干,茅山张伯雨赠诗,有:「孰与言诗李髯叟,载闻新作过黄初」之句。
居雁荡山五峰下,自号五峰狂客。
尝曰:余家距雁山五里近,四方客游者,或舍止吾家,岁率三四至山中。
一日与张子约、陈叔夏从家僮两,持衾绸杖屦,时落日射山,归鸟相呼,殆不类人世,灯下相顾,苍然无语。
夜半,取酒沾醉,设榻对卧,不知岩下宿也。
有《雁山十记》。
词学图录
李孝光(1285-1350) 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人。时人语云:"前有虞(集)范(椁),后有李(孝光)杨(维桢)。"维桢举本朝作者四人,亦以孝光与姚燧。吴澄、虞集并称。有《五峰集》、《五峰词》。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季和,温州乐清人。至正中以隐士徵授秘书监著作郎迁文林郎秘书监丞有五峰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6—1368 【介绍】: 元宗室。
世祖孙,镇南王脱欢第四子。
嗣为镇南王,进封淮王。
明兵逼京师,顺帝北奔,诏监国,城破被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285~1373)元末临济宗僧。浙江慈溪人,俗姓王。字梦堂,号酉庵。六岁丧父,奉母命习儒。及长志求出世间法,礼奉化广法院良公为师。二十三岁,礼谒长芦之雪庭传公,剃发受具足戒。后闻元叟行端自中天竺寺移住灵隐寺,前往参谒,大悟,嗣其法,司内记,任径山之书记。至元五年(1339)驻锡于四明咸圣寺,后移住慈溪开寿寺。帝赐号“佛真文懿”。至正十七年(1357),师为瑞光院之开山。八十二岁,编集六学僧传三十卷。洪武二年(1369),以高僧敕住国清,奉号“佛真文懿大师”。洪武三年(1370),帝召见众僧时,师为众僧之首,住天界寺。洪武六年示寂于国清寺,世寿八十九。(六学僧传序、南宋元明僧宝传卷十、增续传灯录卷四、佛祖纲目卷四十一、五灯严统卷二十二、宋学士集卷三十三)p6239。《元无见睹和尚塔铭》:“天台山景德国清禅寺住持佛真文懿大师昙噩撰文”。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昙噩。字无梦。自号酉庵。慈溪王氏子。祖申。举进士于宋。父禄。任于元。母周夫人。师生六岁而丧父。夫人命从乡校。师游气岸高。骞有一日千里之意。无书不探。学文于胡长孺。藻思浚发。纵横逆顺。随意之所欲言。声名顿出诸老生上。已而心有所感。叹曰。攻书修辞。此世间相尔。曷若求出世法乎。遂别夫人。走长芦礼雪庭传公。薙发为僧。春秋二十有三矣。具戒后。游心于教。复弃教而即禅。及雪庭迁灵隐。师往侍焉。雪庭示寂。元叟端公。来补其处。元叟。风规严峻。非宿学之士。莫敢闯其门。师直前咨叩。了无畏惧。机锋交触。情想路绝。自一转至于六七。语愈朗烈。元叟欣然颔之。延佑初。诏建水陆大会于金山。名浮屠贤士大夫毕集。师佐元叟。敷陈法要。及与群公辩论。义趣英发。莫不推敬。镇南王闻之。延至广陵。尊礼备至。弥年方遣重纪。至元五年。浙东帅阃。合府公邑令。请师出世庆元之保圣。再迁慈溪之开寿。三转于国清。师所至。皆以荷担大法为己任。煅炼学徒。孳孳如不及。多有开悟之者。瑞龙院。易甲乙住持为禅刹。师为开山。院因赖以增重。直与名伽蓝相齐。海上飓风发。骤雨如注。层楼修廊俱仆。师所居亦就压。人意师齑粉矣。亟撤其覆索之。一钜木横支榻上。师危坐其下。若神物为之护者。师凡四坐道场。去留信缘。皆略无凝滞。不久引退。丛林慕其名德之高。每辟室以居之。师教戒诸徒曰。吾与尔等。研究空宗。当外形骸忘寝食。以消累劫宿习。然后心地光明耳。自是日唯一食。终夜凝坐。以达于旦。洪武二年。就有道徵。馆于天界寺。既奏对。上悯其年耄。放令还山。越四年。无疾而终。年八十有九矣。遗言云。三界空华。如风捲烟。六尘幻影。如汤浇雪。亘古亘今。唯一性独存。吾之幻躯。今将入灭。灭后阇维。煅骨为尘。不可建塔以累后世。师修身广颡。昂然如鹤峙鸡群。文思泉涌。有持卷轴求诗文者。积如束笋。当风日晴美。从容就席。纵笔疾挥。须臾皆尽。长短精觕。无不合作。袁文清公。尝指师谓人曰。此阿罗汉中人也。观其为文。骎骎逼古作者。渡江以来。诸贤蹈袭苏李。以雄快直致为誇。相帅成风。积弊几二百年。不意山林枯槁之士。乃能自奋至于斯也。翰林学士张公翥曰。噩师。仪观伟而重。戒行严而洁。文章简而古。禅海尊宿。今一人耳。其为缙绅所推许。类若此。师平生著作甚富。悉不存稿。晚年重修历代高僧传。笔力遒劲。识者谓。有得于太史迁。日本国王。虽僻在东夷。亦慕师道行。屡发疏迎致之。师坚不往。王与左右谋。欲劫以归。浙江宣慰使完者都。藏之获免。自是厥后。凡遇师手迹。必重购之而去。且诧其能放异光云。其为海外所钦重如此。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梦堂。
名昙噩。
与楚石琦。
同籍明州。
琦出象山朱氏。
噩出慈溪王氏。
同出元叟之门。
同赴明君之诏。
噩之祖父。
以仕显家。
贵且富。
罗绮交错。
噩生其间。
为童时。
喜衣布裘。
喜餐蔬食。
喜坐静舍。
目不遍眨。
如在定僧伽。
然与世交。
谈吐风云。
变幻莫状也。
于诸子史。
一阅不再。
因游郡城延庆讲堂。
见六祖坛经。
遂窃怀归翻读。
连日夕不释手。
乃至忘餐寝。
竟辞脱发。
父兄莫能阻之。
具戒。
遍历禅丛。
乃罢参于径山。
噩事径山既久。
名知林下。
深圣禅寺请噩。
噩则欣然肯来。
居无何迁开寿。
谙熟典故。
师僧皆从之。
噩画一规曰。
僧堂内外有阅经书者。
罚油若干。
一僧每逢朔望。
纳油库司。
读梵网经。
一僧纳油。
读传灯录。
一僧纳油读易。
噩笑而怜之曰。
立法之弊。
宁至此乎。
及移居天台国清寺。
年垂七十矣。
耳聪目察。
敷扬宗旨。
有道衲子趋焉。
元顺帝赐号佛真文懿禅师。
年八十有八。
赴明天子之诏。
馆南都天界。
天界金白庵。
名驰当世。
学冠诸老。
与噩夜话。
词气尽索。
退而雅称曰。
此翁齿牙带戟。
不可与争衡也。
噩南归。
虚其名位。
而规训门人。
复说偈曰。
吾有一物。
无头无尾。
要得分明。
涅槃后看。
泊然示化。
时洪武辛亥。
其年八十九矣。
赞曰。
楚石愚庵梦堂行道。
际遇于离乱之秋。
俱持风采。
称为狂澜砥柱。
暮年感有国者与交游。
光鲜元叟家声。
虽三公一时之方便。
于法门则有力焉。
经云。
但以假名字而引导之。
此之谓也。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昙噩,字无梦,亦号梦堂,晚题所居曰“西庵”。姓王氏,慈溪人也。依净慈雪庭传薙发受具。台衡贤首慈恩诸文,昼夜研磨,不知有饥渴寒暑。及雪庭迁灵隐,仍侍左右。雪庭寂后,元叟端来补其处。风规严峻,非宿学莫故闯其门。噩值前咨叩,自一转至于六七转语,机锋交触无畏,端颔之,命掌内记。与群侣辩论,莫不推敬。元至元初,出主庆元宝圣,迁鄞之开寿、台之国清,后居瑞龙。一日飓风骤雨,殿宇俱仆,噩所居亦就压。人意其齑粉矣,掘覆索之,一巨木横支榻上,噩危坐其下,若有神物为之呵护者。噩凡四坐道场,不久即退。尝游越中,诗人刘梦熙、唐处敬辈集曹娥祠。噩敝衣坐船尾,众方分韵赋诗,殊不相顾。俄而作礼曰:“有剩韵乞布施一字。”拈蕉字与之。噩即应声赋诗云:“平明饭罢促高梢,撑出五云门外桥。离越王城一百里,到曹娥渡十分潮。白翻睛雪浪花舞,绿弄晚风蒲叶摇。西北阴沈天欲雨,卧听篷韵学芭蕉。”众惊曰:“公非噩梦堂乎?”遂邀入社。明洪武三年,诏徵奏封,闵其年耄,敕令还山。日本国王慕其道行,屡发疏请,欲迎致之,噩坚不往。凡遇噩手写经论,必重购之而去,且诧其放异光云。越四年,谓其徒曰:“吾有一物,无头无面。要得分明,涅槃后看。”言讫歛目,趺坐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7—1364 【介绍】: 元汤阴人,字可用。许熙载子。善笔札,工辞章。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禁胥隶扰民。冤狱虽有成案,皆为平反。至治间,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顺帝元统间,为中书参知政事。彻里帖木儿奏罢进士科,廷争甚苦而不能夺,遂称病不出。帝强起之,拜侍御史。廷议欲行劓刑,禁汉人、南人学蒙古、畏兀儿文字,皆争止之。顺帝至元间,以忌者太多,辞官。后仍为参知政事,不久,称病归。至正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改枢密副使,拜中书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元诗选
有壬,字可用,彰德路汤阴人。年二十,畼师文荐入翰林,不报。授开宁路学正,登延祐二年进士第,累官参议中书省事。元统二年九月,拜参知政事。至正初,转中书左丞。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改御史中丞,以病归。起河南行省左丞。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复拜中书左丞,寻兼太子左谕德。十七年,致仕,给俸赐终其身,越七年卒,年七十八,谥曰文忠。可用历事七朝,垂五十年。有元词人由科举而登政府者,可用一人而已。当权臣恣睢,稍忤意则诛窜随之,可用绝不为巧避计。善笔札,工辞章,欧阳元功序其文,以为雄浑闳隽,涌如层澜。迫而求之,则渊靓深实。其深许之如此。揭曼硕云:「相下许公文章誉望,矫然为当世名臣。而扈从上京,凡志有所不得施,言有所不得行,忧愁感愤,一寓之于酬倡。」晚年得康氏旧圃,出所赐金买之,名曰圭塘别墅。昆弟翁季宾客,留连觞咏其间,酒酣赋诗,顷刻成什,传于四方,所著《至正集》百卷。其弟有孚,别辑其诗为《圭塘小稿》。序之曰:《至正集》卷轴浩繁,以犹子桢起遣南行,仓卒不及收拾,有孚为辑小稿,并平生倡酬纪行诸作,为别集以传于世。
维基
许有壬(1287年—1364年),元朝河南汤阴人。
字可用。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进士。
担任同知辽州事。
延祐六年(1319年)许有壬为山北廉访司经历。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升吏部主事。
至治二年,以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行部广东,弹劾治理不法官僚豪绅,拜监察御史。
元泰定帝即位,许有壬陈时事十条,请勿以大臣兼兵权,减轻民赋、节制浮费。
泰定元年(1324年)担任中书左司员外郎。
京师饥荒,他请求开仓放粮,用粮食四十万斛救助灾民。
泰定三年(1326年)担任右司郎中、左司郎中。
元文宗即位,担任两淮都转运盐司使,整顿盐法。
至顺二年(1331年),担任参议中书省事。
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担任治书侍御史。
转任中书参知政事、侍御史,反对废除进士科。
当时廷议想要恢复古代劓刑,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文和畏兀儿字书。
他都上书反对。
至元年间被人忌恨,于是归居彰德府(今河南省安阳市)。
至元六年(1340年),起复为中书参知政事。
至正元年(1341年),担任中书左丞。
被南台监察御史木八剌沙,至正二年(1342年),称病归乡,召为翰林学士承旨,知经筵事。
至正七年(1347年),为御史中丞,再次称病归乡。
至正十三年(1353年),担任河南行省左丞,负责筹措镇压河南反元军队的元军粮饷。
至正十五年(1355年),官至集贤殿大学士、中书左丞,建议招抚各地变民军。
历任自元仁宗至顺帝七朝,将近五十年。
至正十七年(1357年)致仕。
有文集《至正集》《圭塘小稿》人。
共 5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