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师范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僧某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僧某,释师范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梵思,号讷堂,俗姓朱,苏台(今江苏苏州)人。
年二十一祝发受具,往来佛鉴、佛眼会下。
晚依圆悟。
住衢州天宁寺。
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十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号石田,赐号佛海,俗姓彭,眉山(今属四川)人。年十六出家,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年二十二薙发受具戒。南游湖湘,江西疏山柏庭文、怀衲裢皆延留之。未几至浙见无用全于天童,见秀岩瑞、空叟印于鄮峰。往依吴门穹窿破庵禅师,破庵迁吴兴凤山资福,使为知藏。资福散席,又遍谒灵隐松源岳、净慈肯堂充、华藏遁翁演。后往霅川道场,即挽以分座。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入平江府高峰寺出世,八年,住平江府枫桥普明寺。十六年,住建康府太平兴国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景德灵隐寺。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释法薰诗,依《语录》卷次辑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七二
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号石田,俗姓彭,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年十六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出家,后随破庵祖先禅师学,遂得其法。历住高峰、枫桥、钟山、净慈、灵隐诸刹。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其讲法之语、题跋偈颂,由门弟子辑为《石田法薰禅师语录》。见《语录》后所附《行状》,《补续高僧传》卷一一。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薰。
号石田。
眉公彭氏子也。
生而慧敏。
三四岁时。
见僧即喜。
年十六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出家。
二十二薙发受具戒。
游方至石霜。
礼雷迁塔。
述偈曰。
一念慈容元不隔。
何须特地肆乖张。
平高就下婆心切。
恼得雷公一夜忙。
薰名因是大著。
闻吴门穹窿破庵先禅师道望。
遂往依焉。
一见知为法器。
室中举世尊拈华迦叶微笑。
薰云。
焦砖打著连底冻。
赤眼撞著火柴头。
破庵阴奇之。
每于日用语默。
故起其疑。
薰于是决志。
依栖随时咨询。
无准范
日相激励。
后见松源岳。
肯堂充。
遁庵演。
咸谓。
其从作家炉韛中来。
自不同也。
初住苏州之高峰。
次迁枫桥。
钟山虚席。
亦补其处。
宝庆初。
迁净慈。
端平二年。
迁灵隐。
淳祐甲辰三月望。
示徒云。
但得本莫愁末。
唤甚么作本。
唤甚么作末。
松柏千年青。
不入时人意。
牡丹一日红。
满城公子醉。
山僧恁么道。
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参。
弟子绘像求赞。
有云。
末后一句。
分付厨山。
众讶之。
明日示疾而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惠(一一九八~一二六二),蓬州蓬池(今四川仪陇南)人。
年十九出家受具,初谒坏庵照于昭觉,后出三峡,由湖湘至江浙,谒浙翁琰、高原泉、无准范、石田董、妙峰善诸禅师。
历住平江府定慧、温州雁山能仁、江州东林、庆元府天童景德、瑞岩山开善诸禅寺。
理宗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五。
有《西岩了惠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释了惠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二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九八二
了惠,宝祐间为天童景德禅寺住持。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别山祖智禅师者。
蜀人也。
其先杨姓。
世有显任。
智既生正信之家。
幼绝世缘。
七岁绍印沙门化为行童。
授以圭峰圆觉叙。
脱口成诵。
宋嘉定癸酉。
试所习得度。
其年十四矣。
又五年。
参[仁-二+幻]牛全于昭觉。
经二载苦。
制话头。
不敢展衾。
每至后夜。
或假寐而已。
偶闻姑苏僧诵杀六岩法语。
字字皆点著自己禅病。
时岩住姑苏之穹窿山。
智径走见。
以古德因缘求指。
岩惟瞑目端坐。
展掌示之。
不决请益。
岩如前无它语。
于此又二载。
智所求益哀。
岩竟不换机智。
乃拟简藏经。
融会本参。
因阅华严。
善财入弥勒楼阁。
见阁中有无量不可思议诸佛境界。
有省。
默举祖师公案。
皆会节目。
举似于岩。
岩方启齿曰。
灵云见桃意在甚处。
对曰。
万绿丛中红一点。
几人欢喜几人嗔。
岩以为然。
乃可之。
智复遍历名席。
俱获美誉。
渡钱塘。
游天台。
友断桥伦。
无准范禅师于雪窦。
棒喝风驰。
智结舌不能仰对。
每受参垂问。
智每拟当机。
瞻视范公
不能进措一辞。
乃私叹曰。
我生平所参所悟底。
皆死法也死法何济哉。
乃尽捐宿负。
坚依范公
久之于范公棒喝中。
大通妙旨。
遂呈偈曰。
用尽工夫夜欲阑。
东挑西拨见还难。
无端豆爆寒灰里。
便把柴头作火看。
范公迁育王。
径山。
智皆负包与俱。
径山燬。
知事者多惧。
劝范弃之。
智曰。
不可。
昔南禅师住归宗。
归宗被火。
有司责其咎。
南尚顺而居之。
以故南公之名大重。
今径山虽火。
而时清道泰。
且堂头和尚以咎自归。
无弃去之心。
我辈为人子臣。
当仰体君父之心。
父子君臣道合。
反废为新。
庸何虑焉。
智于是自充化主。
而殿阁楼台。
从鼓舞中。
涌起五峰矣。
嘉熙二年。
出住洞庭之天王寺。
以真言实践。
接纳方来。
然好贬剥诸方。
江湖以智天王哂之。
痴绝冲尝问。
洞庭来僧曾见智天王否。
对曰。
学人适从天王来。
曰寻常有何言句。
僧举天王示众语曰。
带锁担枷招罪犯。
安禅入定坐深坑。
两头踢脱无依倚。
一个閒人天地间。
冲笑曰。
恁么则智天王罪过不少。
丞相游公侣以西余虚席。
请智补之。
未久智自西余。
荷策迁金陵之蒋山。
参徒蚁聚。
名满淮南。
悦堂訚道者。
初游吴。
闻智寻常怒气噀人不减。
居天王时。
乃谒智。
智问曰。
是何法讳。
对曰。
祖訚。
近离何处。
对曰。
江西曰马大师安否。
对曰。
起居和尚。
智拽杖便起。
訚蹑履便行。
侍僧问曰。
适来者僧未知留否。
智笑曰。
是必去也。
侍僧出访。
旦过堂。
果去矣。
訚住后乃曰。
我当时只肯别山收。
不肯别山放。
宝祐四年。
天童火。
无少剩。
州帅吴公潜以疏闻上。
上以智居天童智。
曰携。
吾白骨以伴。
青山足矣。
兴复之事。
岂吾望也。
遂于瓦砾堆中。
搆草庐。
以安众。
三载之间。
松关尽处青山。
捧出梵宫。
而壮甲东南焉。
智处众。
能耐小节。
深得衲子之心。
衲子互相颂曰。
吾师讳祖智。
即弘智再来也。
景定改元九月朔。
示众曰。
云淡月华新。
木脱山露骨。
有天有地来。
个个眼睛活。
乃掩室。
复令传语曰。
不及相见。
各自努力。
越十日。
珍嘱后事。
叉手捐世。
寿六十一。
坐四十七夏。
塔于中峰。
赞曰。
我师翁悟老人。
新天童时。
修辑历祖。
石塔。
余得见智公之塔。
圮于荆棘丛中。
及考天童中兴图志。
惟公大有功于天童者也。
公初事无准
居径山。
以大义鼓舞。
遽成五峰楼阁。
后公居天童。
不三载而重兴莫大之精蓝。
亦座下有其人。
而鼓舞之。
嗟乎非忠于事上。
诚以接下。
曷克有此哉。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祖智,字别山。
姓杨氏,顺庆人也。
年十四得度,初闻僧诵六岩语悦之。
时岩住苏之穹窿,亟往从焉,因阅《华严经》“弥勒楼阁……入已还闭”之语,恍如梦觉。
越二年,遍叩浙翁琰、无际派、高原泉、淳庵净、妙峰善,最后见无准范于雪窦,知是法器,待之弥峻。
时或棒喝,交并语不少贷,智欲拟答,禁不能发。
由是知解,都丧久之,作而言曰:“吾生平皆守死法,今始行活路。
”既而移径山,命智分座。
嘉熙戊戌,洞庭天王虚迎智主之。
宝祐丙辰,天童寺燬,制相吴公潜判州事,奏智道行,被旨携一钵一囊至缚茅以居。
时州地久旱,祈祷辄应,人情奔凑,不三载,百废具举,天童乃复旧观。
庚辰九月朔旦,忽示众云:“云淡月华新,木脱山露骨。
有天有地来,几个眼睛活。
”越十日,夜分重别大众,叉手而逝。
世寿六十有一,坐四十七夏,塔于中峰密庵禅师之右,玉局文复之为之铭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妙伦(一二○一~一二六一),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年十八,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即剃发投礼。不满一年行脚,首见谷源道于瑞岩,次年谒灵隐。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十年(一二五○),迁瑞岩净土禅寺。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宝等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 释妙伦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依原卷次编为二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妙伦。
天台黄岩徐氏子。
母刘。
梦月而娠。
年十八依永嘉广慈院落发。
见谷源道于瑞岩。
闻麻三斤语发疑。
遍叩诸方。
机语未契。
自谓。
吾口讷耳聩。
何能究此。
不若务实修行。
日以诵经为业。
因阅楞伽于云居见山堂。
至蚊虫蝼蚁。
无有言说。
而能办事。
顿然有省。
曰。
赵州柏树子话。
可煞直捷。
然不以语人。
径走雪窦。
无准范禅师
无准诘之。
连下语三十转。
不契。
哀恳曰。
可无方便乎无。
以真净颂答之。
竦然良久。
闻板声。
通身汗下。
于是始脱焉。
无碍矣。
准移育王双径。
皆以师从俾分座。
寻出世祇园。
迁瑞岩国清。
至净慈说法。
简直具格。
外机上识者得之。
而劣器不能凑泊。
有时上堂。
举达观颖禅师示众云。
七佛是性隶。
万法是心奴。
且道。
主人翁在何处。
自喝云。
七佛以下出头。
又自诺云。
各自祇候。
云唤七佛为性𨽻。
指万法是心奴。
达观自谓有出身路及乎。
自喝自诺。
又是奴隶边事。
主人翁何曾梦。
见在大众要见么。
拂子一拂云。
晓来一阵春风动。
开遍园林一样花。
举扬超醒大略如此。
将终。
与众入室。
罢。
索笔作诗。
辞诸山及魏国公。
公馈药不受。
又使人问曰。
师生天台因甚死净慈。
答曰。
日出东方夜落西。
遂嗒焉而逝或云。
初参无
问从何处来。
答曰。
天台。
曰。
还见石桥么。
答曰。
我一脚踏断也。
自是丛林。
称师为断桥伦公云。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断桥和尚。
名妙伦。
姓徐氏。
台之黄岩人也。
弱冠欲入瑞岩。
邻寺出家。
其父兄不许。
强伦治生产。
伦不乐业。
乃遁永嘉。
圆顶于广慈寺。
受戒归省。
得问道于瑞岩谷源禅师。
源以麻三斤话示伦。
伦大疑之。
如面千尺铁墙。
因邻僧读楞伽经曰。
蚊虫蝼蚁无有言说。
而能辨事。
伦有省。
无准范公中兴雪窦。
雪窦风峻。
禅者不易上谒。
伦下包。
直趋方丈。
左右莫能止。
范公怒曰。
甚处来底。
对曰。
瑞岩。
曰。
到此何为唐突若是耶。
伦从容进曰。
实为己躬事切。
来呈似耳。
曰。
有甚驴事马事。
试举看。
伦乃陈其所得。
曰。
狗子因何有业识。
伦进语。
不顾。
如是滚滚不住。
连进三十语。
俱不顾。
拟再进语。
无可凑泊者。
乃跪泣请曰。
师宁无方便乎。
范公怜之。
以古颂示曰。
言有业识在。
谁云意不深。
海枯终见底。
人死不知心。
伦悚慄沉吟。
忽闻板响。
通身汗下。
连拜范公足下。
笑曰。
我不汝欺也。
伦弗吐一词而出。
范公移居育王径山。
伦皆从而相之。
是时出公门者。
雪岩钦别山智等。
各化一方。
称有道焉。
伦亦领祗园小刹。
据室烧香。
甚有大体。
一时名衲。
趋其座下。
院窄无所容。
移居瑞岩。
又移国清。
伦为人径直无讳。
好釆群言。
评量古今。
议论既出。
如束湿薪。
然皆援经据史。
如披晓镜。
人以为博物宗匠。
若智若愚。
争识一面而后已。
晚居净慈。
尝谓众曰。
荆山有玉。
获得者不在荆山。
赤水有珠。
拾得者不在赤水。
衲僧有无位真人。
證得者出入不在面门。
横按拄杖曰。
会么幽州江口石人蹲。
又曰。
德山低头。
夹山点头。
俱脂竖起手指头。
玄沙筑破脚指头。
拈拄杖云。
都来不出山僧拄杖头。
何以见得。
卓一卓曰。
一叶落天下秋。
又曰。
达观。
颖云。
七佛是性隶。
万法是心奴。
且道主人翁在甚么。
处自喝云。
七佛以下出头。
又自喏云。
各自祇候唤七佛作性。
𨽻指万法为心奴。
达观自谓。
有出身路。
及其自喝自。
喏又是奴𨽻边。
事主人翁。
何曾梦见。
在要会么。
挥拂云。
晓来一陈春风起。
开遍园林百树花。
伦晚年罢上堂。
一日忽挂牌入室。
已而谓众曰。
斯乃老僧末后一场搬弄也。
复问訚上人曰。
临济三遭黄檗痛棒是否。
对曰是。
曰。
因甚大愚肋下筑三拳。
对曰。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伦怡然抚几曰。
后当有人据此。
为你證明在(訚号悦堂。
后嗣介石朋)。
遂以后事分付门人方山宝竹屋。
简又裁书。
别诸方知己。
魏国公阅伦书。
大惊。
即遣使问曰。
师生天台。
为甚死在杭州。
伦微笑。
以手指左右曰。
日出东方。
夜落西。
其使拟拜。
伦已化去。
赞曰。
断桥和尚以英伟之姿。
入雪窦范公之门。
始知肘。
后灵符不从人得。
及出世而簸扬淘汰。
可谓精于得人矣。
以故方山宝辈数传而世其家。
诸方称之曰。
断桥一脉有以也。
不然。
则如世暴流。
朝盈夕涸。
而断桥一派嘉声何从而挹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一(一二○二~一二八一),号环溪,俗姓贾,资州(今四川资中)人。
少习举业,弱冠弃所学祝发,受具戒于成都甘露寺。
年二十二游大慈讲筵,继谒晦庵光于正法寺、讷堂辨于六祖寺、土庵圭于东林寺。
后出峡,首抵公安二圣,又游南岳、庐山,经苏、湖至杭。
佛鉴禅师于育王寺,被命侍香。
佛鉴迁径山,复命知藏。
寻游金陵,依痴绝冲于钟山二年。
复归径山,被命首众。
理宗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初住建宁府瑞岩禅寺。
后历住临江军瑞篁山惠力禅寺、隆兴府泐潭山宝峰禅寺、黄龙山崇恩禅寺、建昌军资圣禅寺、瑞州黄檗山报恩光孝禅寺。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入住袁州仰山太平兴国禅寺。
五年,入住福州雪峰崇圣禅寺。
九年,入住庆元府太白名山天童景德禅寺。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卒,年八十。
有参学编《环溪惟一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觉此撰《行状》。
 释惟一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之诗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七九五八
惟一(一二○二——一二八一),号环溪,资州(治今四川资中)人。墨池贾氏子。少年入道,以敏慧闻,长受具于成都甘露寺,入大慈讲筵。历主建宁瑞岩、仰山、雪峰、天童,焦山等刹。宋亡,抗节不屈。至元十八年九月卒,年八十。今存《环溪惟一禅师语录》二卷。见该书所附《行状》,参《释氏疑年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可湘(一二○六~一二九○),号绝岸,俗姓葛,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
无准师范禅师得旨。
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嘉兴府流虹兴圣寺。
历住温州雁山能仁寺、越州九岩慧云寺、天台护国广恩寺、临安府崇恩演福寺、温州江心龙翔兴庆寺。
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住福州雪峰崇圣寺,十年,客南山太清(《语录·示宗度禅者法语》)。
后再住崇圣寺凡十年,谢院事,退居杭州宝寿寺。
元世祖至元(原误作正,据原校改)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五。
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
有《绝岸可湘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继灯录》卷三有传。
 释可湘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七九八六
可湘(一二○六——一二九○),号绝岸,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葛氏子。
无准师范禅师,嗣为南岳第二十世。
历嘉兴府、温州、越州、临安府诸禅寺讲席,后驻锡福州雪峰崇圣禅寺。
至元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五。
其弟子编有《绝岸可湘禅师语录》十卷,今存。
见《绝岸可湘禅师语录》,《释氏疑年录》卷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子益(?
~一二六七),号剑关,剑州(今四川剑阁)人。
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初住隆兴府兴化寺。
移住隆兴府云岩寿宁寺。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入住福州西禅怡山长庆寺。
三年卒。
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
有《剑关子益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林希逸所撰序。
 释子益诗,以辑自《语录》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5—1287 【介绍】: 宋僧。婺州人,号雪岩。嗣径山。历住潭州龙兴、湘西道林等寺。度宗咸淳五年主袁州仰山寺,名益彰。入元,年腊俱尊,元世祖优礼殷隆。
全宋诗
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
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
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
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
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
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
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
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
 释祖钦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三卷。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一二三
祖钦(一二一五——一二八七),号雪岩,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一云漳州(今福建漳州)人。
少出家,后师径山师范
出世历住潭州龙兴、湘西道林等寺。
咸淳五年主袁州仰山,名益彰。
入元,世祖优礼之。
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三。
见比丘明复编《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中华书局一九八八年版),参陈垣《释氏疑年录》卷九。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