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韩缜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
韩缜子。
第进士。
徽宗即位,为秘书丞。
哲宗祔祭将行,中旨索省中书画甚急,宗武疏言先帝祔庙,今皇帝正宜哀慕,而丹青之玩取索不已有损圣德。
太后闻而奖叹。
寻除都官员外郎,出为淮南转运判官,坐奏事贬秩罢归。
卒年八十二。
全宋文·卷二二七六
韩宗武,字文若,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缜次子。
第进士,为河间令。
徽宗即位,迁秘书丞,寻除都官员外郎,改开封府推官。
乞外,为淮南转运判官,坐奏状忤旨,贬秩罢归。
久之,遂致仕,官终太中大夫,卒年八十二。
宋史》卷三一五《韩缜传》有附传。
江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83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饶州德兴,字邦直,学者称玉汝先生。
少习二程书,受学于徐存。
尝官进贤县令,有惠政,改知永兴县。
转四川总领司主管文字,虽不预民事,而请赈民饥,当世号称循吏。
后通判恭州卒。
有《玉汝堂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98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持国。韩绛弟。以父辅政,不试进士,父没,闭门不仕。以荐入官。英宗朝,迁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神宗即位,除龙图阁直学士,直言敢谏。历知汝州、开封府、许州。熙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力言新法之弊。以兄入相,出知河阳。哲宗元祐初,参与详定更革役法,然以为王安石《三经新义》可与先儒之说并行。拜门下侍郎,为忌者所谗,分司南京。久之,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中,坐元祐党,安置均州。有《南阳集》。
全宋诗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
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
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
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
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
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
绍圣二年(一○九五)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
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
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为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
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
《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绛弟。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历知太常礼院,颍王府记室参军。英宗时召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即位,除龙图阁直学士,历知汝州、开封府、襄州。熙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学士,知制诰、知通进封驳事。出知河阳、许州,加资政殿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元祐初拜门下侍郎。二年,出知邓州、颍昌府,后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中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均州安置。元符元年,复左朝议大夫,卒,年八十二。后封南阳郡公,所著有《南阳集》。事迹详《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七《韩侍郎维传》,《宋史》卷三一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3 【介绍】: 宋成都人,字元钧,号净德。
仁宗皇祐间进士。
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
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党蔡确、韩缜、张璪、章惇等。
累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
哲宗亲政,知陈州。
坐元祐党夺职,责衡州居住。
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
有《净德集》。
全宋诗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八九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皇祐五年进士,调铜梁令,知太原寿阳县,府帅唐介辟为签书判官。熙宁三年应制举,对策枚数新法之过,虽入等,才通判蜀州。改知彭州。十年,屡上书言禁榷蜀茶之弊,责监怀州商税。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元祐元年,擢殿中侍御史。二年,因与苏轼兄弟同贾易、朱光庭等争论,被目为蜀党。后出任梓州、成都府路转运副使。七年,回朝任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进给事中。绍圣初,出知陈州,移潞州、梓州。后夺职分司、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崇宁元年致仕。是年秋被列入元祐党人碑。三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净德集》。《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又参本集《乞别给致仕状》及戴扬本《关于吕陶生卒年岁的辨误》(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普州安岳人,字叔明。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任晋原令,累官知梓州。
神宗熙宁末,范纯仁帅怀庆,有讼纯仁不法者,诏系宁州,命如晦往讯之,力辨其诬。
富弼、韩缜有诗称述其事。
全宋诗
冯如晦,字叔明,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鹤山大全集》卷三九《绵州通判厅二贤祠堂记》)。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清道光《安岳县志》卷九)。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为陕西提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为永兴军路提刑(同上书卷四一一、四一五)。六年,为左朝议大夫、户部郎中(同上书卷四五七)。七年,为集贤校理、知梓州(同上书卷四七四)。
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冯如晦,字叔明,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庆历中举进士,治平中为晋原令,迁中都外郎。熙宁末、元丰初,为御史台推直官。元祐中,历永兴军路提刑、夔州路转运使、户部郎中。七年,以集贤校理知梓州。见文同《丹渊集》卷三九《秘书丞冯君墓志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四一一、四五七、四七四、四八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灵州回乐人,字肃之。
周美孙。
庞籍言其忠勇,加閤门祗候。
历知德顺军,与西夏兵战,屡获胜。
徙知代州。
契丹求地,命永清副韩缜前往分画,入对言疆境不可轻与人,不愿往。
固遣之,复上章陈利害,且以母病辞。
官终东上閤门使。
张靓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张靓,熙宁三年六月以韩缜荐,由大理寺丞为殿中丕、审官西院主簿,十二月管勾两浙路常平等事。
熙宁七年,由权发遣淮南东路转运副使徙两浙路,历转运使。
熙宁十年被劾。
元祐初,罢平江军节度行军司马、监南岳庙,入监当差遣。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八、二五三、二六九、二八○、三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降,字从善,又字仲光。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知无锡县,以治绩闻。神宗元丰中入为监察御史,哲宗元祐初迁国子司业,力排王安石《三经新义》学说。徽宗崇宁元年贬管句灵仙观,入元祐党籍,寻卒。
全宋文·卷二○○五
黄降,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治平四年,以第四人及进士第。
元丰五年,以奉议郎为监察御史里行。
八年五月,御史中丞黄履荐其「行谊端方,文学该赡」,除殿中侍御史。
上言宰臣韩缜「不堪大用」,乞罢之,为所忌,擢国子司业,而实夺其言事之权。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二、三五六、三六三、三九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歙州黟县人,徙居润州丹徒,字之彦。
以荫补官。
为潮阳主簿。
迁杭州观察推官,范仲淹为守,以政事委之。
累官通判睦州,所至均有惠政,秩满奉祠。
韩缜知钱塘时,与康直友善,及为相,数以书招之,康直皆谢辞。
卒年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