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蔡卞

相关人物:共 23 位
共 2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2—1105 【介绍】: 宋广安军人,字处厚。
上舍及第。
调成都府教授。
擢监察御史。
哲宗绍圣初为谏议大夫。
与蔡京治章惇、蔡卞所构同文院谤狱,诬司马光、刘挚、梁焘等人将谋废立。
迁御史中丞。
审阅元祐诸臣陈说新法不便书牍,被祸者七八百人。
徽宗时,以宝文阁待制知潭州,寻放归田里。
蔡京为相,复任工部侍郎、兵部尚书。
崇宁二年,同知枢密院事。
平生数陷忠良,人目为奸佞。
全宋诗
安惇(一○四二~一一○四),字处厚,广安军(今四川广安)人。上舍及第,调成都府教授。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擢监察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八)。哲宗初政,罢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历夔州、湖北、江东三路。绍圣初召为国子司业,改右司员外郎。四年(一○九七),权吏部侍郎,迁右谏议大夫(同上书卷四八九、四九二)。元符元年(一○九八)为御史中丞(同上书卷四九七)。三年出知潭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三○),寻放归故里。以郊赦复官,提举太平观。起知滁州,召为兵部尚书。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拜同知枢密院事。三年,卒(《宋大臣年表》),年六十三。事见《东都事略》卷九七,《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二一二
安惇(一○四二——一一○四),字处厚,广安军(治今四川广安)人。上舍及第,调成都府教授,擢监察御史。绍圣初,迁谏议大夫,诬司马光等大逆不道,再迁御史中丞。又鞫邹浩事,被祸者七八百人,天下怨疾。徽宗恶之,乃以宝文阁待制知潭州,寻放归田里。蔡京为相,复拜工部侍郎、兵部尚书。崇宁二年除同知枢密院事,次年卒,年六十三,赠特进。见《宋史》卷四七一,《东都事略》卷九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5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调叶县尉。
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
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
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
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
擅长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全宋诗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𧦬《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系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迹、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赞、颂(其中多为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为第四十九卷。
词学图录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宗主。宋宋四大书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为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贬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别驾,处世泊然不以迂谪为意。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有《山谷集》《豫章黄先生词》等。元祐年间(1086—1094),多次游览黄鹤楼及南楼,曾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等。其中“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为黄鹄山南楼自宋以来见称于世的名句。黄鹤楼古碑廊现存诸可权集黄庭坚墨迹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联语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举进士第,调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等。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党谓其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庭坚工诗,主学杜甫,开创江西诗派。善草书、行书,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迹见黄㽦《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19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当时。
神宗熙宁六年进士。
以荐为监察御史。
哲宗立,察访江湖,举劾蹇周辅父子所经画江右盐法为民害,建言除额外上供及定役法。
绍圣中为殿中侍御史,累章劾章惇、蔡卞,得罪,谪监南安军酒税。
徽宗立,召为侍御史,复极论惇、、曾布、蔡京之恶。
迁右谏议大夫。
崇宁间入党籍,累降职,除名编管循州。
政和中复旧职卒。
全宋诗
陈次升(一○四四~一一一九),字当时,仙游(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宝祐仙溪志》卷四)。历知安丘县,累迁监察御史。哲宗立,提点淮南、河东刑狱。绍圣中,复为监察御史,进左司谏,谪南安军。徽宗立,召为侍御史,迁右谏议大夫。崇宁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颍昌府,继除名编管循州。政和中,复旧职。宣和元年卒,年七十六(同上书)。《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二四○
陈次升(一○四四——一一一九),字当时,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六年进士,知安丘县,为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绍圣中为殿中侍御史,进左司谏,得罪谪监南安军酒税。徽宗立,召为侍御史,迁右谏议大夫。崇宁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颍昌府,降集贤殿修撰,继又除名徙建昌,编管循州。政和中复旧职。重和二年卒,年七十六,有《谠论集》。见《宋史》卷三四六《陈次升传》,元陈则中《待制陈公行实》(载《谠论集》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19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德翁。
任孜子。
登进士第。
累官左正言,上章弹击章惇、蔡卞
徽宗建中靖国初,反对调和元祐、绍圣两党,言君子、小人不能并进。
又论弃湟、鄯州,以安边息民。
居谏省半岁,凡上一百零八疏。
大臣畏其多言,改权给事中。
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
崇宁间,编管通州,移昌化。
谥忠敏。
有《春秋绎圣新传》等。
全宋诗
任伯雨(一○四七?
~一一一九?
),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孜子。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鹤山集》卷六○《跋任谏议伯雨帖》)。
徽宗初政,条疏章惇、蔡卞罪状,章、蔡贬官。
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
崇宁元年(一一○二),以党事编管通州(同上书),徙昌化军、道州。
宣和初卒,年七十三。
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东都事略》卷一○○、《宋史》卷三四五有传。
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二三四二
任伯雨(一○四七——一一一九),字德翁,号得得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孜子。元丰五年进士及第,调施州清江主簿,知雍丘县。有善政,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建中靖国元年,擢左正言。居谏省半岁,凡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使权给事中。伯雨抗论愈力,忤曾布,徙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初列奸党,削籍编管通州,徙昌化。宣和初卒,年七十三。绍兴中特赠直龙图阁、右谏议大夫,淳熙中赐谥忠敏。所著有《春秋绎圣新传》十二卷、《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东都事略》卷一○○、《宋史》卷三四五有传。
檀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池州建德人,字以忠。
神宗熙宁三年进士。
哲宗绍圣间官尚书,极言朝廷罢吕大防、苏辙、范纯仁,用章惇、曾布、蔡卞之失,书奏免官。
及蔡京用事,遂不复用。
全宋文·卷二一○七
檀固,字以忠,睦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人。登熙宁三年进士第,历官至尚书。绍圣时悉改元祐政事,固上书言朝政阙失,坐罢。及蔡京相,遂不复起用。见《万姓统谱》卷二五,宣统《建德县志》卷一二、一五。
鞠杲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吴川人。
哲宗元祐间进士。
元符中入汴京上书,陈章惇、蔡卞等罪,辞极抗直。
章惇怒,以之隶党籍。
林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人,字疑独。
神宗元丰五年上舍及第。
哲宗绍圣元年,以蔡卞荐为太学博士。
尝毁国子监胡瑗祠。
又议毁司马光《资治通鉴》板,以陈瓘阻罢。
迁著作佐郎,与方天若谋欲诛元祐大臣,并自论奏,为哲宗所恶,遂不复用,转宣德郎以终。
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林自,字疑独,兴化军兴化县(今福建莆田西北)人。
元丰八年由国子上舍生赐释褐。
绍圣元年蔡卞荐为太常博士。
三年二月除秘书省正字,次年迁著作佐郎。
自力诋元祐诸臣,议毁司马光《资治通鉴》板。
方天若上书欲诛元祐大臣,自预其谋,已而论奏,哲宗恶之,遂不复用,转宣德郎以终。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五、四九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宋史翼》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7或1060—1124 【介绍】: 宋南剑州沙县人,字莹中,号了翁,又号了斋、了堂。
陈世卿孙。
神宗元丰二年进士。
哲宗绍圣初为太学博士。
蔡卞等毁《资治通鉴》板。
迁校书郎,反对绍述之说,出判沧州。
徽宗立,擢左司谏,极论蔡卞、章惇等罪,进《国用须知》、《日录辨》。
崇宁中,以党籍除名,窜袁、廉、郴州。
卒谥忠肃。
有《尊尧集》,《了斋易说》等。
全宋诗
陈瓘(一○五七~一一二四),字莹中,号了翁,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
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招庆军掌书记,湖州州学教授。
七年,知濠州定远县。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签书越州判官,通判明州。
绍圣元年(一○九四),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校书郎。
四年,出通判沧州。
元符二年(一○九九),知卫州。
徽宗继位,召拜右正言,迁左司谏。
以弹劾蔡京,罢监扬州粮料院,寻改知无为军。
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召为右司员外郎,兼权给事中。
以忤曾布,出知泰州。
崇宁中,坐党籍除名勒停送袁州、廉州编管,以赦移郴州。
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又因上《尊尧集》事,再徙台州。
居台五年,由于被蔡京、蔡卞等忌恨,获自便后仍不断流徙。
宣和六年卒于楚州,年六十八。
著有《了斋集》四十二卷、《约论》十七卷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大多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收有《了斋诗集》一卷。
事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三《陈了翁年谱》、《闽中理学渊源考》七,《宋史》卷三四五有传。
陈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与从他书辑得瓘诗若干,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二七八二
陈瓘(一○五七——一一二四),字莹中,号了翁,又号了斋,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
元丰二年登进士第。
历濠州定远令,礼部贡院点检官。
绍圣初,章惇荐为太学博士。
三年,除秘书省校书郎。
四年,出为沧州通判。
元符二年,移知卫州。
三年,徽宗即位,召拜左正言,又除右司谏。
累上章反对绍述之说,极论「二蔡二惇」(蔡卞、蔡京、章惇、安惇)之罪。
以言外戚向宗良交通侍从,出知无为军。
次年,建中靖国元年,复召除右司员外郎、兼权给事中。
崇宁中,入元祐党籍,除名窜袁州、廉州、郴州。
五年,得自便,居明州。
著《四明尊尧集》,谓王安石《日录》伪造神宗言论,变乱是非。
大观四年又谪通州。
政和元年,缴呈《尊尧集》,被徽宗斥为「语言无绪,尽系诋诬」,敕送台州羁管。
六年,遇赦叙复自便。
宣和六年卒于楚州,年六十八(《宋史》本传作六十五,误)。
绍兴中赐谥忠肃。
著作有《了斋集》四十卷、《谏垣集》三卷,均佚;今存《四明尊尧集》十卷、《了斋易说》一卷、《了斋词》一卷。
见本人所撰《责沈文贻知默侄》(《皇朝文鉴》卷一二七),《宋史》卷三四五本传及《艺文志》,元陈宣子《陈了翁年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郑州阳武人,字和叔。
登进士第。
曾从程颢学。
以荐为崇文院校书,因非议新法,被贬七年。
后复官,历著作佐郎、职方员外郎。
哲宗绍圣初,累官御史中丞,助章惇、蔡卞,诬谤宣仁太后,排斥元祐诸人。
蔡京入相,为泾原经略安抚使,所谋皆迂诞,夺职。
久之,复显谟阁待制。
卒年七十。
全宋诗
邢恕,字和叔,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人。早年从二程学,举进士,补永安主簿。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为崇文院校书,忤王安石,出知延陵县;十年,复为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元丰二年(一○七九),为馆阁校勘(同上书卷二九八)。谄事蔡确,累迁职方员外郎。哲宗即位,除起居舍人。元祐四年(一○八九),蔡确败,贬永州监仓(《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哲宗亲政,知青州,召为刑部侍郎,累迁御史中丞。元符中出知汝州。徽宗即位,贬少府少监分司西京,居均州。崇宁三年(一一○四)蔡京当国,起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一○)。以谋略乖方,徙知太原等州府,未几夺职。卒年七十。《东都事略》卷九九、《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一八二一
邢恕,字和叔,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西)人。从程颢学,登进士第,补永安主簿,以吕公著荐,得崇文院校书。因语新法不便,出知延陵县,浮湛七年,复为校书。历馆阁校勘、史馆检讨、著作佐郎,进职方员外郎,趋附宰相蔡确,交结章惇、黄履,人目之为四凶。哲宗立,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黜知随州,改汝襄、河阳,责监永州酒。绍圣初,擢宝文阁待制、知青州,累迁至御史中丞,诬宣仁后有废立谋,历诋梁焘、刘挚,将陷诸人于族罪。与章惇相互攻讦,终为惇所陷,出知汝州。徽宗时蔡京当国,起为鄜延经略安抚使,改泾原,擢至龙图阁学士,以处置迂诞,连徙并夺职。久之,复显谟阁待制,卒,年七十。天资反覆,为司马光客即背光,附章惇即背惇,至与蔡京等为腹心则之死弗替。《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仙井人,字纯益。
第进士。
哲宗元符末,以吏部员外郎拜右正言,时徽宗已即位,令祐论韩忠彦援引元祐臣僚事,上疏力言不可。
迁右司谏。
以论章惇、蔡京、蔡卞等忤旨,通判滁州,编管澧州、归州。
复承议郎,卒。
全宋文·卷二八六二
陈祐,字纯益,仙井(今四川仁寿)人。
熙宁六年第进士。
元符末,以吏部员外郎拜右正言。
迁右司谏。
上疏谓不可去元祐之臣。
又论章惇、蔡京、蔡卞等,忤旨,通判滁州。
蔡卞论劾,编管澧州,徙归州。
复承议郎,卒。
著有《陈司谏集》二卷。
见《宋史》卷三四六本传,衢本《郡斋读书志》卷一九。
共 2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