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卫宏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6 首
稹启:今月十二日,州吏回,伏受相公书,示知小生所献《和慈竹》等诗,关达鉴览(关达:用文书告知。鉴览:审阅。),不蒙罪退。而又赐诗一十韵,并首序一百二十三言。废名位之常数,比朋友以字之(字:用表字称呼。表字即在本名之外所取与本名意义相关之另一名字。),饰扬涓埃(饰扬:赞美称扬。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不足道之渺小人物,此为元稹自谦之辞。),投掷珠玉,幸甚!幸甚!至于《庙议》末学(《庙议》:指元稹《迁庙议状》,见卷34。),《江花》陋词(《江花》:指元稹《使东川·江花落》,见卷17。),无不记在雅章,以备光宠,不胜惶骇惊惭之至。昔楚人始交,必有乘车戴笠不忘相揖之誓,诚以为贵富不相忘之难也(“昔楚”三句:《初学记》卷一八引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因指友谊深厚,不因贫富贵贱而态度改变。),况贵贱之隔不啻于车笠之相悬!而相公投贶珍重(贶:赐予,赠予。《尔雅·释诂》:“贶,赐也。”),又岂唯一揖之容易哉!稹独何人,享是嘉惠,辄复牵课拙劣(牵课拙劣:勉强写作而成之粗劣作品,为元稹自称己作之谦辞。),酬献所赐,是犹百兽与凤凰同舞于《箫韶》之中([10]《箫韶》:见卷7《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注。),各极其欢心耳,又何暇自审其形容之不类哉!庆岁专人封用上献(庆岁:指元和十二年。因本年朝廷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故云。),死罪!死罪!谨启。
引用典故:骇鸡宝
昔附赤霄羽,葳蕤游紫垣
斗班香案上,奏语玉晨尊
戆直撩忌讳,科仪惩傲顽
自从真籍除,弃置勿复论。
前时共游者,日夕黄金轩(黄金轩:犹黄阁。汉卫宏《汉旧仪》卷上:“丞相车黑两幡……听事阁曰黄阁,无钟铃。”《宋书·礼志二》(卷一五):“三公黄阁,前史无其义。史臣按……夫朱门洞启,当阳之正色也。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阁,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汉来制也。”此泛指高官显宦。)
请帝下巫觋(巫觋:见卷1《赛神》注。),八荒求我魂(八荒:见卷3《竞渡》注。)
鸾凤屡鸣顾,燕雀尚篱藩(燕雀:元稹自称之谦辞。)
徒令霄汉外,往往尘念存。
存念岂虚设,并投琼与璠
弹珠古所讶,此用何太敦。
邹律寒气变郑琴祥景奔
灵芝绕身出,左右光彩繁。
碾玉无俗色,蕊珠非世言
重惭前日句,陋若莸并荪
腊月巴地雨,瘴江愁浪翻。
因持骇鸡宝,一照浊水昏
⑴ 赤霄羽:大鹏之翅羽。《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此藉以称美李逢吉。
⑵ 紫垣:即紫微垣,星官名。紫微垣有星十五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藩屏状。此借指朝廷。
⑶ 斗班:唐制,皇帝御殿日,天将微明,宰相及两省官等斗班于香案前,俟开扇,同时赞拜。朝班分左右侍立,合时称斗班。
⑷ 玉晨:道观名,在大明宫紫宸殿后。
⑸ 科仪:犹科式。此处指用相应律条加以惩处。
⑹ 真籍除:指被贬为地方官江陵士曹参军。真籍,本指仙人或仙家之花名册,此借指朝籍,即在朝官员之花名册。
⑺ 鸾凤:鸾鸟与凤凰,吉祥之鸟,此借美李逢吉。
⑻ 琼与璠:琼,赤色玉,一说美玉。《说文·玉部》:“琼,赤玉也。”王筠句读:“赤当依《诗传》作美。”璠,宝玉。《说文·玉部》:“璠,玙璠,鲁之宝玉也。”此处借美李逢吉之诗文。
⑼ 弹珠:《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比喻轻重倒置,得不偿失。
⑽ “邹律”句:相传战国齐人邹衍,精于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列子·汤问》:“微矣子之殚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张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生也。”
⑾ “郑琴”句:《列子·汤问》载,郑国乐师师文琴技高超,“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凤翔,庆云浮,甘露降,沣(醴)泉涌。”
⑿ 碾玉:经磨治之玉。碾,车磨玉石。
⒀ 蕊珠:指《蕊珠经》,道教经籍名。唐鲍溶《寄峨嵋山杨炼师》:“道士夜诵《蕊珠经》,白鹤下绕香烟听。”
⒁ 莸并荪:臭草与香草。莸,参卷2《阳城驿》注。荪,香草名。《说文新附·草部》:“荪,香草也。”
⒂ “因持”二句:《抱朴子》内篇卷四《登涉》:“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以此犀角著谷积上,百鸟不敢集;大雾重露之夜,以置中庭,终不沾濡也。此犀兽在深山中,晦冥之夕,其光正赫然如炬火也。”《埤雅》卷三《犀》:“骇鸡,盖犀之美者,有光,故鸡见影而惊。”
得士比初盛唐,缅黄阁清猷,储才早辟弘文馆;
传经若大小戴,数华林故事,历劫难忘问礼亭。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问礼亭在南京考试院前,系戴氏所建。
戴季陶,见【挽联10.挽戴院长季陶】。
得士:泛指获得贤士。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上命如鹤龄言,改用十五日为首场,是科更称得士。”
黄阁:汉代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阁:黄色,以区别于天子。汉卫宏《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唐时门下省亦称黄阁。唐杜甫《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也借指宰相。唐钱起《送张员外出牧岳州》诗:“自怜黄阁知音在,不厌彤幨出守频。”
清猷:清明的谋划。南朝梁沉约《齐安陆昭王碑文》:“爰始濯缨,清猷浚发。”
弘文馆:官署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
大小戴:指西汉今文经学家戴德与其侄戴圣。二人同受《礼》于后苍,德传《礼》八十五篇,称《大戴礼》;圣传《礼》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见《汉书·儒林传》。此处兼切姓。
华林:华林园:南朝时期著名的宫苑,故址位于今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脚下。民国期间,华林园为国民政府的考试院所在地。
问礼亭:国民政府考试院孔子问礼图碑及问礼亭。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西大院有一座《孔子问礼图碑》和问礼亭。亭红柱筒瓦,飞檐翘角,顶为两层的四角古亭。1933年戴季陶曾在河南洛阳的碑刻中,寻得一块南朝古碑刻,即《孔子问礼图》碑,运至南京,立于考试院,刻石筑亭保护时,正值第二次高等文官考试,还发起“以礼运篇分韵证诗”活动。
岱顶秦篆残拓本(己未) 清 · 翁方纲
秦篆今剩琅邪存,尚逊岱顶雄嶟嶟。
琅邪字八岱十二,行行图谱犹可论。
会稽邹绎字尤钜,彼皆重勒谁手扪。
之罘过肥壮蛟鳄,斤权最细腾鼯鼲。
摹形渐失去渐远,此独河海从昆崙。
依然相斯笔画在,一弯一直穷本根。
秦政不纲篆则古,刘跂所以搜霾昏。
刘君拓在欧宋后,手量石顶肩背臀。
董逌书跋虽考异,甲秀堂帖仍重翻
其石由南转东北,梦蹑参井经躔垣。
吾尝胸罗陟盘磴,松涛夹路排天门。
夜披层云祷神听,冀叩厓壁通真源。
鸾飘凤泊渺何有,如探南岳窜舞奔。
依稀似记隶题语,北平许名失考援。
六十年前石既燬(此刻乾隆庚申六月燬于火。),廿九字势笺徒烦。
中间回环断与续,摹者赝迹争嚣喧。
呜呼此本不易得,籀鼓而后追胚浑。
符书虫篆别八体,爰历博学空芟繁。
说文不独攸省水,相承互證亲与言。
徐家袪妄有伯仲,阳冰衍说其儿孙。
史书大篆久不作,周秦刻释知谁尊。
焉得卫宏考并注,更订马史施于昆。
寥寥𡙇画二千载,古苔尚想风雨痕。
小指圆镌石笋迹,洪钟劲弩鲲鹏骞。
近人论篆岂识此,但取细瘦撑篱樊。
吾闻右军法秦篆,古今书势称鲁璠。
安得此本拓千纸,窗光日日摹朝暾。
以为篆师定圭臬,何减爻画寻羲轩。
庚庚挂壁棱起立,墨涛响荅云吐吞。
茶烟袅缕一元气,蜃涌大海山厓村。
⑴ 《甲秀堂帖》所存字与刘斯立谱合,而广川所记字数有异。
颂寅公诗过先生故居(癸巳) 当代 · 林英男
七言律诗
辩亡曹社梦痕赊,荆棘铜驼彻暮笳。
马角乌头非幻影,元蹄宋戟未沈沙。
坑灰遍地无声处,风雨孤灯廿载家。
昔日牛衣为谁隐,忍听衮衮说坑瓜
注:曹社梦痕:《左传·哀公七年》: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指亡国之兆。陈诗,史家之诗,诗史也。陈公一生几经沧桑易代,常赋『读史早知今日事』,『世变早知原尔尔』,『使公(指蒋介石)至此早皆知』。
马角乌头:燕太子丹质于秦,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喻不可能之事。陈公于抗战初期认为中国积弱,不可能战胜日本,诗中常用此典喻之。故主和求偏安,以徐图最后胜利。但陈公也反对不战不和,认为一旦开战,必苦战到底。因陈公矢言:国可亡,史不可灭。遂搁下中亚、魏晋东方史研究,专攻大唐史。呜呼!华夏以史为宗教。国亡乎?未亡乎?史灭耶?未灭耶?难起陈公于地下,唯其遗诗可證也。『国魂销沈史亦亡』,『兴亡今古郁孤怀,一放悲歌仰天吼。』
金元句:陈公用宋史之金、元、宋鼎立局势类比抗战时期中国局面,俄与延安如元,汪日类金,美蒋似宋,其结果,宋先联元灭金,后灭于元。
说坑瓜:《史记正义》引颜师古云: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云: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也。
⑴ 寅公故居已抹去『对泣牛衣』劫史。
答王侍郎和紫极宫诗(1245年) 南宋 · 刘克庄
侍郎如苍官,岁寒友梅竹。
步行以当车,瓢饮不如掬。
旧人存者少,灵光岿然独。
朝野推意新,州闾敬齿宿。
嗟余诗学浅,未敢窥卫卜(自注:卫宏、卜商)
朱弦才一倡,白圭费三复。
共谈端平事,前局尚堪覆。
愿言介眉寿,江乡秫田熟。
聚讼兰台各异同,纷纶麇拾欠精工。
三家已自无专说,小序何须辨卫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