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章惇

相关人物:共 83 位
共 83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石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邕州人,字大观。
举进士。
仁宗至和初为余靖部吏,侬智高攻邕州,鉴说谕诸洞酋长,使不附智高,以功授大理评事。
神宗熙宁五年,历广南西路安抚都监兼知钦州,寻为湖北钤辖兼知辰州,助章惇经制南江诸蛮地。
九年,自宣州知桂州,次年知邕州。
全宋文·卷一六三三
石鉴,邕州(治今广西南宁)人。至和初为邕州司户参军,以平侬智高功擢大理评事。熙宁中以东作坊使为广南西路安抚都监,兼知钦州。五年,改荆湖北路钤辖,知辰州。七年八月为贺辽国主生辰副使。使还,转卫尉少卿、直昭文馆。历知宣、桂、虞、邕州。措置广南诸族有方,多著勋绩。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二三三、二三六、二五五、二六二、二七一、二七七、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一四、蕃夷五之六四、蕃夷五之八五,《宋史》卷四九三《蛮夷传》一、卷四九五《蛮夷传》三,《北宋经抚年表》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0或1032—1103 【介绍】: 宋僧。
归安人,俗姓丘,字明表,号安闲和尚。
通经史,善诗书。
肄业吴山解空讲院,参龙华齐岳禅师,得悟,因翻身作狻猊状,世称端狮子。
后住湖州西余山,佯狂不羁,而辩才猛锐,名动四远,章惇等皆与之游。
有《吴山集》。
全宋诗
释净端(一○三二~一一○三),俗姓邱,字表明,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肄业吴山解空讲院,顿契心法,乃从仁岳法师受公《楞严》要旨。参宝觉齐岳禅师得悟。见弄狮子者,丛林号为端师子,自号安闲和尚。徽宗崇宁二年趺坐而化,年七十二。有《吴山集》,已佚。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一、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四三、《吴兴诗存》卷一四。今录诗四十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净端(一○三二——一一○三),字明表,俗姓丘,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肄业吴山解空讲院,参龙华齐岳禅师得悟。丛林号称端师子,自号安閒和尚。崇宁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有《吴山集》。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九
端师子者。
吴兴人也。
始见弄师子者。
发明心要。
则以䌽帛像其皮。
时时著之。
因以为号。
住西余山。
嗣姑苏翠峰月禅师。
西余去湖州密迩。
每雪朝著䌽衣入城。
小儿争哗逐之。
从人乞钱。
得即以散饥寒者。
钱穆父赴官浙东。
见之约明日饭。
端黎明独往。
避雨入道旁人家。
幼妇出迎。
俄其夫至诟逐。
竟为逻卒所收。
穆父吏速客。
见之问故。
曰。
烦寄声钱公。
本来赴斋中。
涂奸情事发。
请自饭。
穆父闻之惊。
且笑顾客曰。
此僧胸中无一点疑事。
又尝见持死鸡疾行者。
挽衣问何之。
曰鸡为狸害。
法不可食。
将弃水中。
端苦求之。
道路聚观讽。
曰。
当得偈乃可与。
端跪作祭文曰。
维灵生有鹰鸦之厄。
死有汤镬之灾。
生时要汝报晓。
死后无人收埋。
奉为转化檀施。
施肚为汝作棺材(一本云。
阇梨无可布施。
施肚为汝作棺材)。
言卒携鸡去。
以施饥者。
能诵法华经。
湖人争延之。
必得钱五百乃开秩。
目诵数句。
即持钱地坐去。
缺薄者易之而去。
好歌渔父词。
月夕必歌之达旦。
有狂僧号回头和尚。
以左道鼓动流俗。
士大夫亦安其妄。
方对丹阳守吕公肉食。
端竟至指曰。
正当与么时。
如何是佛。
回头不能遽对。
端捶其头。
推倒乃行。
又有妖人号不托。
掘秀州城外地。
有佛像。
建塔其上。
倾城信敬。
端见揕住曰。
如何是佛。
不托拟议。
端趯之而去。
章丞相子厚请升座。
使俞秀老撰疏。
叙其事。
曰。
推倒回头。
趯翻不托。
七轴之莲经未诵。
一声之渔父先闻。
端听僧官宣至。
此以手耶揄曰止。
乃坐引声吟曰。
本是潇湘一钓客。
自东自西自南北。
大众杂然称善。
端顾笑曰。
我观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下座。
子厚留饭。
端瞋说偈曰。
章惇章惇
请我看坟。
我却吃素。
汝却吃荤。
子厚为大笑。
时吕太尉吉甫。
亦留丹阳。
三人者日过从。
吉甫诵禅定功德。
诸般若中第一。
曰惠卿修之十年。
子厚独称。
锻可忘忧。
稽康得仙。
竟作剑解。
端说偈曰。
章公好学仙。
吕公好坐禅徐六喻担板。
各自见一边闻者传以为笑乐元祐初。
圆照禅师自京师慧林。
退归姑苏见端于甘露曰汝非端师子乎曰是圆照戏之曰。
村里师子耳端应声曰。
村里师子村里弄眉毛与眼一齐动开却口。
肚里直徿㣚不爱人取奉直饶弄到帝王宫也是一场乾打鬨圆照粹美。
不悟其讥也端客无锡。
欲归湖且行江上问。
有湖秀便舡乎篙师曰。
我行常润舡也端欣然曰。
亦可。
乃附船尾。
高邮秦观少游闻其高道。
请升座于广慧端以手自指曰天上无双月。
人间只一僧一堂风冷淡。
千古意分明少游首肯之端高自称誉。
吐语奇怪。
逸人也病牙久不愈谓众曰。
明日迁化去。
众以为戏语。
请说偈。
端索笔大书曰。
端师子。
太慵懒。
未死牙齿先坏烂。
二时伴众赴堂。
粥饭都赶不办。
如今得死是便宜。
长眠百事皆不管。
第一不著看官。
第二不著吃粥饭。
五更遂化。
阅世七十二。
东吴祠之。
以为散圣。
赞曰。
予窜海外三年而还。
丛林顿衰。
耆年物故无馀。
所至雏道人成阡陌。
皆饱食游谈。
无根而已。
喟然长想。
如政黄牛端师子辈。
皆三十年前。
少丛林者。
然高风逸韵。
且尔。
况其传法度生者乎。
因载两士平生大槩。
使后之俊流。
得以览观焉。
乔执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095 【介绍】: 宋高邮军人,字希圣。
第进士。
调须城主簿。
王安石为政时,参与编修《熙宁条例》,选提举湖南常平。
章惇伐五溪,奉檄取大田、离子二峒,遣军校走谕峒主,使相率归顺。
累迁京西北路提点刑狱。
哲宗元祐初,擢吏部郎中,历中书舍人、给事中、刑部侍郎。
绍圣元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
为官多善政,屡典刑狱,昭雪全活甚众。
全宋文·卷一七六五
乔执中(一○三三——一○九五),字希圣,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擢进士,调须城主簿。熙宁三年试秘书省校书郎,寻徙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元祐初为吏部郎中,兼徐王府侍讲。六年三月除秘阁校理,八月兼徐王府翊善。七年正月为起居舍人,六月进起居郎,十月除中书舍人。八年四月迁给事中,又为刑部侍郎。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二年卒,年六十三。所著有《易说》十卷、《讲义》十卷、《中庸义》一卷、《古律诗赋》十五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4—1108 【介绍】: 宋开封人,字厚卿。
登进士第。
历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提举常平等事。
时推行王安石新法,焘平心奉法,然列其弊端上奏。
累拜门下侍郎。
因疏救谏官常安民,又与章惇有隙,罢知郑州。
徽宗立,复知枢密院,寻出知河南。
崇宁元年,论其议弃湟州之罪,安置建昌军。
全宋诗
安焘,字厚卿,开封(今属河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五),为检正中书孔目房、修起居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八)。十年,为河北路体量安抚使(同上书卷二八四)。元丰元年(一○七八),使高丽(《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一)。历知审刑院、权三司使。六年,同知枢密院。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进知院事。后出入中外。徽宗立,复知枢密院。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观文殿学士知河南(同上书职官七八之三○)。崇宁元年(一一○二),坐弃湟州,贬宁国军节度副使,汉阳军安置,再贬祁州团练副使、移建昌军。阅再岁,还洛,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九八
安焘(一○三一——一一○五),字厚卿,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登嘉祐四年进士第,授两使幕职官。
熙宁二年,以策论优等授秘阁校理。
元丰二年,奉使高丽称旨,授左谏议大夫,兼直学士院,知审刑院。
历官龙图阁直学士、判军器监、权三司使、户部尚书。
元丰六年,同知枢密院。
元祐二年,进知院事。
以母忧去位,终丧,拜观文殿学士、知郑州,徙颍昌及河南府,入为门下侍郎。
以议事屡忤相臣章惇,遂为所谮,复出知郑州。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复以焘知枢院,职如故,兼侍读。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河南。
崇宁初,复以他事,屡遭贬谪。
四年卒,年七十五。
有文集四十卷、奏议十卷。
见《宋史》卷三二八本传、卷二○八《艺文志》七,《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三、选举二之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4—1097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字穆父。
钱彦远子。
以荫知尉氏县。
神宗召对称旨,以不附王安石,命权盐铁判官。
历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
奉使吊高丽,凡馈饩非旧例所有者皆不纳。
归拜中书舍人。
哲宗元祐初,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为宗室、贵戚所憾,出知越州,徙瀛州。
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进尚书。
复知开封府,临事益精。
哲宗莅政,补翰林学士,为章惇诽诋,罢知池州。
藏书甚富,工行草书。
全宋诗
钱协(一○三四~一○九七),字穆父,行四(《东坡诗集注》卷二《和钱四寄其弟和》题注),吴越王后裔,惟演从孙。以荫为将作监主簿。仁宗皇祐三年(一○五二),监陈州粮料院。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知尉氏县,擢流内铨主簿,除三司盐铁判官。历京西、河北、京东提刑。元丰三年(一○八○),除陕西都转运使。六年,奉使高丽,还,拜中书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给事中,除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三年,知越州。四年,徙瀛州。七年,权户部尚书。八年,加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开封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四)。绍圣元年(一○九四),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罢知池州。四年卒,年六十四。后入元祐党籍。事见《梁溪集》卷一六七《钱公墓志铭》及《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东都事略》卷四八有传。今录诗二十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二
钱协(一○三四——一○九七),字穆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彦远子。熙宁三年,中秘阁选,廷对已入等,以王安石罢其科,遂不得第。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命权盐铁判官,历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元祐初,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三年,知越州;五年,徙瀛州;七年,徙青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进尚书,加龙图阁直学士,复知开封。罢知池州。绍圣四年卒,年六十四,谥文肃。协藏书甚富,工行草书,文章得西汉体。《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人,字中济。
范雍孙。
以荫为签书并州判官。
神宗时授户部判官,为湖南转运副使,建言梅山蛮恃险为边患,宜拓取之。
章惇开五溪,议由此起。
哲宗元祐间,权户部侍郎,删酒户苛禁及奴婢告主给赏法。
寻出知庆州,广储蓄,缮城栅,严守备,羁黠羌,推诚待下,人乐为其用。
官终吏部侍郎。
卒年六十三。
全宋诗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雍孙。以荫为签书并州判官。神宗熙宁初,授户部判官,为湖南转运副使。迁河东、陕西、河北、京东四路转运使。哲宗元祐初,除将作监、司农卿。出知晋州(《彭城集》卷二一《提举西京崇福宫范子奇知晋州制》)、郑州、河阳、庆州。绍圣元年(一○九四),除宝文阁待制。四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宋史》卷二八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宗杰子。以祖雍荫,签书并州判官。熙宁中,历户部判官,湖南转运副使、判将作监、河东、陕西转运使。元丰中,历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龙图阁、河北转运使。元祐初,为将作监、司农少卿,复为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除集贤殿修撰,召权户部侍郎,出知庆州。入为吏部侍郎,加宝文阁待制。绍圣四年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八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九。
张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辰州沅陵人。
神宗时章惇经略湖北,翘上书言南北江利害。
及知为所忌恨,犹言:苟利于人,死不恶也。
晚居山中,以文史自娱,杜门不出几二十年,为乡人所敬重。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张翘,熙宁时辰州(治今湖南沅陵)布衣,见《宋史》卷四九三《蛮夷传》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平州当涂人,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
少有诗名,极为梅尧臣所赏叹。
举进士。
神宗熙宁中,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
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计专听安石处画,神宗异之,安石耻为小臣所荐,极口陈其无行。
时祥正方从章惇辟,以军功为殿中丞,闻安石语,遂以本官致仕去。
后复出通判汀州,元丰七年坐事勒停。
知端州,又弃去,隐于县青山卒。
能诗。
有《青山集》。
全宋诗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为德化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禦判官。六年,为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为桐城令。后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后,通判汀州。五年,摄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为“真太白后身”。有《青山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祥正诗,以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年影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南宋初刊本为底本。校以清道光刊本(简称道光本),参校清影印宋抄本(简称影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傅增湘校道光本(简称傅校本)等。《四库全书》尚有《青山续集》七卷,其中卷一、卷二诗均见《青山集》,卷三至卷七诗均见孔平仲《朝散集》,故不录。另从道光本及《无为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三十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太平州当涂(今安徽当涂)人。少有诗声,梅尧臣以比李太白。庆历中举进士,熙宁中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以殿中丞致仕。后复出,元丰中通判汀州,元祐三年知端州。弃去,隐于青山县,政和三年卒,年七十九。有《青山集》三十卷、《续集》七卷(存),《钱塘西湖百咏》一卷(存)。《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有传,又见本集卷二三《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嘉靖《太平府志》卷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敦夫。
仁宗皇祐五年进士。
累迁提举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仕至荆湖南路转运判官。
时役法方行,师厚言四方风俗不同,复有劳逸轻重,不宜概赋。
章惇以溪洞蛮扰辰、沅二州,议输常平粟以备边,师厚谓当使边卒广屯田为便,朝议称是。
全宋诗
周师厚,字敦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为衢州西安令。后由制置条例司即提举湖北常平、迁转运判官,改湖南,又通判保州(《道乡集》卷三七《高平县太君范氏墓志铭》)。官至朝散郎。哲宗元祐初卒(《范忠宣集》卷二《祭周朝散文》)。事见《延祐四明志》卷四。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周师厚,字敦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皇祐五年进士,为西安令。历提举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及保州,仕至朝散郎、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时役法方行,师厚言四方风俗不同,不宜概赋,朝议是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延祐《四明志》卷四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 【介绍】: 宋澶州清丰人,字美叔。
晁端禀弟。
登进士第。
章惇同年生,同榜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
哲宗绍圣初章惇为相,倡“绍述”之说,端彦力谏,黜为陕守。
历秘书少监、开府仪同三司。
文章书法,为朝野所崇尚。
全宋诗
晁端彦(一○三五~一○九五)(生平据《曲洧旧闻》卷五),字美叔,其先清丰(今属河南)人,后徙彭城(宋王圭《华阳集》卷五○《晁君墓志铭》)。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曲洧旧闻》)。一说嘉祐二年进士(《东坡全集》卷七《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开封府推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七年,以都官员外郎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徙两浙路(同上书卷二五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司勋郎中为贺辽国正旦使(同上书卷三八五),后又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四四二)。绍圣初以秘府少监黜知陕州(《曲洧旧闻》)。二年卒(《鸡肋集》卷六○《祭陕州二叔父文》)。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晁端彦(一○三五——一○九五),字美叔,清丰(今河南清丰)人。
章惇同生于乙亥,同于嘉祐四年进士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
熙宁四年权发遣开封府推官,七年自淮南东路刑狱徙两浙路。
元丰五年为金部郎中。
元祐四年知苏州,五年为右司郎中、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
绍圣初,章惇入相,见其设施,极力谏之,怒,黜为陕守,因谓其亲曰:「三同今日不同矣。
」与苏轼相友善,文章书法,为时所宗。
见盛陶《晁端彦墓志铭》(残文)、晁补之《祭陕州二叔父文》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二三二、二五三、二六五、二八○、四四○、四八三等。
共 83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