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度正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7—1267 【介绍】: 宋合州巴川人,初名昌朝,字宗骥,一字正父,号字溪。理宗淳祐元年赐进士出身。历昌州监酒税、大宁理掾,绍庆学官。尝从□渊游,人称大阳先生。有《易说》、《字溪集》。
全宋诗
阳枋(一一八七~一二六七),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巴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学。
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冠乡选。
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因蜀乱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四年,监昌州酒税。
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
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有诗词、讲义等十二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字溪集》十二卷。
事见本集附录《纪年录》、《字溪先生阳公行状》。
 阳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七七
阳枋(一一八七——一二六七),初名昌朝,字宗骥,易名枋,字正父,自号字溪居士,合州巴川(今四川铜梁东南)人。端平元年冠乡选,淳祐元年赐同进士出身,历官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绍庆学官。晚以子炎卯贵加官至朝散大夫。咸淳三年十月卒,年八十一。枋为㬊渊弟子,人称大阳先生。有《易说》、《字溪集》。见《有宋朝散大夫字溪先生阳公行状》,《纪年录》(《字溪集》卷一二),《宋元学案》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永昌卫人,字愈光。正德中举人。少与杨慎同学,至老互相唱酬。尝师事李梦阳,友何昌友。工诗。有《禺山诗选》、《禺山七言律钞》、《禺山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愈光,永昌卫人。正德丁卯举人有禺山诗选
明诗纪事·戊签·卷八
含字愈光,永昌卫人。
正德丁卯举人。
有《禺山诗集》六卷。
(《四库总目》:含学出于李梦阳,又与杨慎最契,故诗文皆慎所评定。
慎序有曰:张子文必弓左,字必苍雅。
」其推挹甚至。
然其病正坐此,故襞绩字句而乏铸变化之功。
明人别有雕镂堆砌一派,含其先声欤!
升庵集》:愈光未卯能诗,有惊人句。
及长,博极群书,条入叶贯,雄辩邃古,神搜霆击。
上猎汉、魏,下汲李、杜。
寝歌途鄂,鞠明究曛,弗工弗庸,弗们弗止。
《艺苑卮言》:张愈光诗,如拙匠琢山骨,斧凿宛然,又如束铜锢腹,满中外遗。
《国雅》:张愈光如「阑津天矫腾,逸浮空张之」,「鸿雁不传云外字,芙蓉空照水中花」,「铜柱蒹葭鸿雁响,铁城烟雨鹧胡啼」,此例数篇,非雕饰曼语。
田按:升庵谪滇,滇人杨给事士云、王佥事廷表、胡副使廷禄、李荆州元阳、唐佥事锜、张举人含、与升庵游。
同时吴高河懋品题为「杨门六学士」。
六人中以十云及含为杰出。
含集中诗与升庵者弥望皆是。
升庵序《禺山集》,所谓「于困穷节义之交,万言不竭」者是也。
升庵赠含诗云:「迢迢禺氏山,珠壁交晶英。
两美必相台,谁言容易并?
」怀禺山云:「一刻一折扎,一日一款襟。
」《禺山歌》云:「张子生长禺山野,苍髫开口爱风雅。
翩翩欲度正始前,栖栖不肯开元下。
平生眼中人,谁为爱才者?
申台何大复,梁园李空同。
结交折行辈,声价腾烟鸿。
」寿张《禺山歌》云:「寿君十载前,合樽促席在连然。
寿君十载后,问月停遥举酒。
」《暇日检海内交游》诗云:「高河长句禺山律,怀我好音三百篇。
」海内绝句云:「张含秀句满天下。
」二人襟契不浅,诗格亦略相似,惟才逮不逮升庵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于潜人,字德父,号星渚。少勤学,与朱熹门人叶味道等人往来。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历知台州,以化民成俗为先务,约束官吏扰民五事,平重刑,治豪横,浚河道,筑堤路,节浮费。不图仕进,每进秩,必固辞。累官显文阁待制。卒谥文安。
全宋文·卷八○二四
赵景纬,字德父,号星渚,临安于潜(今浙江临安西)人。
少勤学,从朱熹门人叶味道、度正游,研索益精。
登淳祐元年进士第,授江阴教授。
丁母忧,累辞官不许,差主管佑神观兼史馆校勘。
后知台州,以化民成俗为务。
为崇政殿说书,以《》进讲。
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拜太府少卿。
咸淳初出知嘉兴府。
拜宗正少卿、兼权工部侍郎、中书舍人,进权礼部侍郎兼修玉牒。
以提举玉隆万寿宫卒,谥文安。
宋史》卷四二五有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祖渊。
字天泉。
雨庵其号也。
庐陵杨氏之子。
生有异质。
永乐癸未。
具戒于青原山。
上金陵谒幻居戒公。
多所启发。
号入室弟子。
尝对众称之。
师不以小得自满。
然臂香。
笃志求道。
至废寝食者五年。
始得微悟。
若开云雾行虚空。
无所留阂。
遂振锡观方。
遍礼祖塔。
所至丛林畏敬之。
声称隐然。
起同辈间。
壬寅。
还天界。
刺血书杂华经。
宣德改元。
住山阐教。
月山公嘉其行。
延置座端。
为龙象表率。
寻为僧录司。
举住雪峰。
未几。
天童虚席。
移师居之。
百废具兴。
化道大行。
甲寅。
被召入京。
命为左觉义。
时敕建大功德寺成。
住持难其人。
命师兼之。
僧众闻之。
皆乐从展钵如云。
上悦。
赐田四百馀顷。
以赡焉。
师念禅讲教三宗。
名不可不正。
奏以大功德。
大慈恩。
大隆善三寺为之。
繇是。
三宗弟子。
各有依归。
传道受业。
而纲绪始无紊乱矣。
又以天下寺多废。
繇学徒未广。
于尝度正额外。
增其数五之一。
一时受度者。
如川汇云委。
其徒之繁昌。
废刹多繇是而兴。
升右善世。
发上所赐物。
建大刹于江宁之凤翔山。
赐额曰普宁禅寺。
万善戒坛成。
命师为传戒宗师。
天下学者。
闻师戒。
皆知所守。
而行不离道。
寺左道。
北山阻。
沟水泥淖。
往来者苦之。
师同太监兴安。
拓地三百亩。
甃石作安和桥。
筑庵桥侧。
命僧守之。
以济众。
于是。
寒不病涉。
暑则供茗饮。
人归德焉。
师气宇弘深。
制行洁白。
盖湛然渊澄。
浩然海蓄。
凡诸世缘。
无一可以动其意。
其为国家祝釐。
则洞洞然尽其诚。
为诸弟子说法。
则恳恳然发其趣。
盖忠于事上。
勤以接下。
一时尊而仰之。
如泰山北斗云。
所度弟子。
以万计。
嗣兴教事。
及主名山。
住大刹者又若干人。
生于洪武己巳二月四日。
化于正统己巳三月七日。
寿六十一。
僧腊四十七。
卒之时。
沐浴更衣而坐。
索笔书偈曰。
观世间六十一。
一即是三三即一。
团团烁破去来踪。
白日虚空轰霹雳。
书毕瞑目而逝。
异香满室者数日。
太上皇闻之。
遣太监吴弼。
赐以白金香币钞万缗。
又遣礼部主事林璧赐祭。
朝之公卿大夫。
莫不致祭。
茶毗于都城之西山。
贵贱耄耋送者万馀人。
得舍利盈掬。
藏于功德院。
灵骨。
奏还南京普宁。
建大窣堵波藏焉。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祖渊,字天泉,号雨庵。姓杨氏,庐陵人也。明永乐癸未,受具青原山,谒幻居戒,多所启发,称入室弟子。然 臂明心,笃志求道,至忘寝食,孜孜五载,尘妄俱空。始出游参,遍礼丛林。壬寅还天界,刺血书经。宣德改元,声誉远畅,四方学者,视作表率,寻为僧录司举住灵峰。值天童虚席,乃移居之。甲寅应召入京,命为左觉义,时敕建大功德寺成,命渊兼之。僧徒云集,复赐田四百馀顷。渊念禅讲教三宗,名不可不正,奏以大功德、大慈恩、大隆善三寺为之,由是三宗弟子,受业各有依归。又以天下寺废,多由学徒未广,请于常度正额外,增五分之一,废刹多因是而兴。未几,迁右善世,发上所赐物,建大刹于江宁凤翔山,赐额曰“普宁禅寺”,万善戒坛成,命为传戒宗师。又以寺左行道阻沟,往来苦之,乃拓地甃石,作桥建庵,其傍施茗利济,行者德焉。以正统己巳三月七日示寂,临化书偈,掷笔悠然,异香满室。上闻,遣太监吴弼,以金钞香币赐吊,又遣礼部主事林莹致奠。茶毗得舍利盈掬,藏于大功德寺,奏请灵骨归塔南都普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