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述尧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相了。
义州宋氏子。
生有奇瑞。
儿时。
行必直视。
坐必跏趺。
一日。
闻祖父诵赋。
至秦皇汉武不死何归。
亟问死归何处。
祖异之。
语其父曰。
此子非尘俗中人。
可令出家。
遂从师落发。
游讲。
通华严圆觉等经。
机思明敏。
阐发精当。
颇为同学宗仰。
因读圆觉。
至修多罗教如标月指处。
忽尔动疑曰。
经既为标。
月何所在。
吾将问之诸方知识也。
乃腰包。
见清安月公。
又访咸平定公。
复走绵州。
谒大明诱公。
皆不契。
诱公曰。
汝缘不在此。
懿州崇福超公。
汝师也。
必为子发其奥。
遽谒超公。
公一见处以首职。
虽殷众务。
而究研益力。
至寝食都废。
一日。
因居士请益超公。
俱胝一指公案。
师立座隅。
忽问曰。
俱胝一指头禅。
受用不尽。
未审。
和尚禅有多少。
公与一喝。
师于喝下领旨。
身心脱空。
如处琉璃宝月间。
快爽不自胜。
呈偈云。
窥破浮云月色寒。
偶然顿歇髑髅乾。
通身光透威音外。
普应群机作大缘。
公为弹指印之。
未几。
公以老而退。
师受命补其处。
迁松林。
徙惠安。
又移潭柘。
转主竹林。
师性恬退。
虽屡踞大刹。
皆迫于不得已。
松林潭柘。
至弃众而逃。
人物色得之拥而去。
师竟不得自主也。
居恒自叹古人藏身无迹。
己不能如之。
进道之累。
且禀性贞纯。
慈不忤物。
平生未尝略起嗔恚。
纵遇呵毁。
而容色不易。
所至唯信缘甘分。
不务营饰。
非理道之要。
行之有益于性命身心者。
勿自处。
亦勿以处人。
此皆昭著可言者。
如其潜德密行。
殆非人所能知之。
以泰和三年。
书偈危坐而化。
寿七十。
腊六十二。
茶毗。
有百千蝴蝶。
自烈𦦨中飞出。
化祥云五色。
现于空界。
牙齿不坏。
附遗骨而瘗于龙泉古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六
释相了,原名行录,姓宋氏,义州弘政里人。生性质直,举止端重,行必正视,坐即跏趺。髫年闻祖父诵赋,至秦皇汉武不死何归,相了便问:“死归何处?”祖异之。语其父日:“此子非尘俗中人。”令依郡之大嘉福寺祚师落发,九岁得度,习《华严》、《圆觉》诸经,神机颖悟,发于妙龄。历诸讲肆,同学相钦。咸平石城继请讲授,开诱不倦。一日,忽念:“经云脩多罗教,如标月指,经既为标,月何所在?”寻闻辽阳禅刹有大导师,单传佛心,不立文字,乃罢讲席,径往清安访月公,不契。遂造咸平见定公,复往锦州大明参诱公,命掌记室,久之亦无所得。诱曰:“汝缘不在此,懿州崇福超老人,明州嫡嗣也,可往依之,必为子发其奥耳。”乃拜辞,遽谒超公。一见曰:“丛林主来何暮?”命掌维那。一日,问:“俱胝一指头禅受用不尽,未审和上有多少?”超应声一吹,相了忽然有省,如披云见月,欣跃无量,呈颂曰:“窥破浮云月色寒,狂心顿歇髑髅乾。通身光透威音外,普应群机作大缘。”超印可,乃更名相了。自是,机峰超逸,缁素倾仰,因更遁去,隐云峰间,禅悦自乐。然令名振飞,德芬远播,懿州连帅敦讲开法崇福,北京留司具疏迁住松林,龙象云归,人天感慕。东京留守曹王向其道风,请居大惠安六稔,规范肃清。但性乐闲寂,倦于应对,遂夜遁闾山宁国寺,枕石眠云,作终焉之计。金明昌时,会潭柘虚席,功德主岐国大长公主恭请住持,四年又晦迹天王小刹。冀国公抑居竹林,相了尝愧名为道累,息影无计,未经岁,退居城隈古寺。龙泉闻知复迎颐老,乃欣然从之曰:“吾将终老此山。”泰和三年十月终,忽示疾,至期索笔书偈曰:“三十馀年说法弄巧成拙,临岐更为诸人重重漏泄,本来无法与人,依旧清风明月。”偈毕,右胁而寂,寿七十,腊五十二。荼毗日,有百千蝴蝶自烈焰中出,祥云五色遍见空中,牙齿不毁,门人收灵骨树石塔焉。相了禀性纯净,加之慈恕,心不忤物,一生未尝略起瞋恚,纵遇呵毁,容色不易,盖心如大地,八风不能动也。嗣法者三人,道积、相崇、善惠各行道一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