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挚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章公弼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右夫。
哲宗绍圣初进士。
授建宁主簿,闻朝廷废刘挚、范纯仁,托疾不起。
徽宗宣和间官至礼部侍郎,引疾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震孙(一一九七~?),字长卿(《文溪集》卷二《寿安院记》作长翁),号朔斋。挚六世孙。寓蜀。曾知宛陵县。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湖州。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提举广东常平(清乾隆《广东通志》卷二六),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提举江东常平。官至宗正少卿兼中书舍人。事见《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师友渊源录》。
全宋文·卷七七八五
刘震孙(一一九七——一二六八),字长卿(一作长翁),号朔斋,祖籍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刘挚六世孙,魏了翁之婿。
端平初召自蜀,嘉熙元年知安吉州,历知建州、宁国府、福建提刑。
宝祐三年为广东提举常平。
入为宗正少卿。
景定二年除直宝谟阁、江东提举。
三年,入为太常少卿、权直舍人院。
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
咸淳二年除秘阁修撰,出为福建提举、转运使,终礼部侍郎。
咸淳四年卒。
见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三《铁壁堂记》,李昴英《文溪集》卷二《寿安院记》,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五《诸侄约至黄檗》诗注,《癸辛杂识》别集上,《宋史》卷四七四《丁大全传》,《清容居士集》卷三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9 【介绍】: 宋江陵人,字子方。仁宗天圣八年进士。为武陵尉,调平江令。皇祐中,迁殿中侍御史,诤谏不避权贵,劾宰相文彦博诸人,被贬英州别驾。召还复官,出知扬州,改江东转运使。嘉祐四年,入知谏院,言事如故,又出知数州。英宗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神宗熙宁元年,拜参知政事。反对重用王安石,及安石执政,数与争论。卒谥质肃。有文集、奏议等。
全宋诗
唐介(一○一○~一○六九),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鼎州武陵尉。
皇祐二年(一○五○)召为监察御史里行。
三年,因弹劾文彦博贬春州别驾。
五年,复御史。
至和元年(一○五四)知扬州,历江东、河东转运使,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知洪州、瀛州。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为御史中丞。
二年,知太原。
神宗即位,迁给事中,除三司使。
熙宁元年(一○六八)拜参知政事。
二年,卒,年六十。
谥质肃。
有文集、奏议等,皆佚。
事见宋刘挚忠肃集》卷一一《唐质肃神道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九三二
唐介(一○一○——一○六九),字子方,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天圣进士,皇祐中为殿中侍御史,因劾宰相文彦博,贬荆州别驾。召还,复为殿中侍御史,除直集贤院,为开封府判官。嘉祐三年,自江浙荆湖发运使入为度支副使。次年知谏院,以论罢陈升之出知洪州。治平元年入为御史中丞。神宗即位为三司使,熙宁元年除参知政事,数与王安石争论。二年四月卒,年六十,谥质肃。介屡在台谏,以抗直闻。有文集若干卷,奏议二十卷。见王圭《唐质肃公墓志铭》(《华阳集》卷三七),《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87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字辅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初为平阴簿,后历知州县。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转吏、礼二部郎中。尝请汰滥官冗兵,禁奢靡,又屡上疏劝皇太后还政英宗。论大事无所顾忌,然词气平和,多被采纳。后出知应天府,徙江宁。神宗朝,累官判太常寺,留守南京。后知青州提举宫观,以正议大夫致仕。有《东原录》、《周易补注》等。
全宋诗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
嘉祐六年(一○六一),同知谏院,出为淮南路体量安抚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应天府(同上书卷二○四),徙江宁。
神宗时历知兖州、青州。
元丰八年(一○八五)致仕(同上书卷三六一)。
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
有《东原集》五十卷,已佚。
今存《东原录》一卷。
事见宋刘挚忠肃集》卷一三《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全宋文·卷九三一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景祐元年第进士,为平阴县主簿,历知莱芜、濛阳县、渠州。
召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寻判登闻鼓院,拜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改集贤修撰、知应天府,徙江宁府。
拜谏议大夫、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
以正议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
著有《东原集》五十卷,《谏草》三卷,《周易补注》三卷,《中说注》三卷,《编年官制图》一卷。
刘挚《正议大夫致仕龚公墓志铭》(《忠肃集》卷一三),《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78 【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字诚之。举进士。擢广西提点刑狱,摄帅事。善抚土著,招降侬智高子宗旦,边民呼为“桂州李大夫”。神宗时,累官至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反对王韶开熙河。上书极论时政得失,乞召用司马光、苏轼等。遭吕惠卿劾,贬和州团练副使。有《珠溪诗集》。
全宋诗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举进士,调并州推官。应鄜延经略使庞籍辟,知洛川县。庞籍为枢密副使,移知延州敷政县、兴元府褒城县,改管干鄜延路经略机宜事。仁宗祐三年(一○五八),迁提点广西刑狱、权经略事。七年,改知济州,历知兖州、凤翔府。神宗熙宁初,擢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西夏事起,改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坐与王韶战守意异,王安石主韶,遂降知舒州,徒知洪、登、齐、瀛州。又因上书言事忤执政,贬和州团练副使,稍徙单州。复右司郎中,分司南京。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已佚。今存《珠溪集》一卷。事见《忠肃集》卷一二《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有师中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七《珠溪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三○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本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
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由是知名。
举进士,庞籍辟知洛川县,又荐为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文字。
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边人化听,称李大夫,不敢名。
还知济、兖二州,迁直使馆,知凤翔府。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知秦州,为政持重总大体,乞召司马光、苏轼等置左右,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
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虽屡黜,气未尝稍衰。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
事见刘挚《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忠肃集》卷一二),《宋史》卷三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人。真宗天禧中曾官翰林学士。有《春秋通义》、《春秋异义》、《春秋皇纲论》。
全宋诗
王晰,字微之(《刘忠肃集》卷一九《九月十日赵韩王园同舍饯送王微之晰出守汝州即席次春韵》),太原(今属山西)人(《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以著作佐郎知耀州富平县(《金石萃编》卷一三三《唐李太尉祠堂记》)。至和中为太常博士(《玉海》卷四○)。尝知汝州(《刘忠肃集》卷一九)、卫州(《东坡外制集》卷上《王晰知卫州制》)、池州(《舆地纪胜》卷二二)。为江南东路转运使,迁刑部郎中(《韩南阳集》卷一七《江南东路转运使尚书祠部郎中充集贤校理王晰可尚书刑部郎中制》)。神宗熙宁中转兵部郎中,提点醴泉观(《续会稽掇英集》卷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七),判登闻检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一)。有《春秋皇纲论》五卷传世。又有《春秋通义》十二卷、《异义》十二卷(《玉海》)、《孙子注》三卷(袁本《郡斋读书志》卷三下),皆佚。
全宋文·卷九三○
王晰,皇祐间为著作佐郎、知富平县事,参见《金石萃编》卷一三三,光绪《富平县志稿》卷七。
又按苏颂、梅尧臣、刘挚、韩维、范祖禹、王安石、苏轼等人集中有王晰,字微之,历仕真、仁、英、神诸朝,官至龙图阁学士,年九十卒。
又有太常博士王晰,至和中著《春秋通义》,又著《春秋皇纲论》(今存)。
未知是否为同一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6 【介绍】: 宋陕州夏县人,字君实。
司马池子。
少聪颖好学,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累官知谏院、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复为翰林兼侍读学士。
极力反对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数与安石、吕惠卿等辩论,因出知永兴军。
神宗熙宁四年,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十五年,专修史书,绝口不论时事。
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起为门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
起用刘挚、范纯仁、范祖禹、吕大防等,悉除新法,恢复旧制。
在相位八月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初编撰战国至秦二世历史为《通志》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改书名为《资治通鉴》,元丰七年成书。
另有《温国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全宋诗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为并州通判。召还为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著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为底本,参校清乾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存词三首,见《苕溪渔隐丛话》及《阳春白雪》。
全宋文·卷一一七二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甲科。历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累迁开封府推官,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时仁宗未立嗣,数上疏谏言。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判吏部流内铨。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除御史中丞,权知审官院。王安石行新政,光持异议,与安石数论辩于帝前。由是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凡十五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召为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废新政。是年九月卒,年六十八,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文集八十卷,《资治通鉴》三百二十四卷,《考异》三十卷,《通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涑水纪闻》十卷等,并注释《》、《孝经》、《老子》、《法言》、《太玄》等。见苏轼《司马文正公光行状》(《东坡集》卷三六),《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7 【介绍】: 宋阆州人,字子骏。
仁宗景祐五年进士。
为江陵右司理参军。
神宗熙宁初,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升副使兼提举常平。
时行新法,拒不散青苗钱,且捕械贪吏,不私姻戚。
苏轼称其“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
徙京东西路转运使,所荐刘挚、李常等,多旧党知名者。
元丰中知扬州,坐事罢。
哲宗立,起为京东路转运使。
后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卒。
精于经术,尤长于《楚辞》。
有《诗传》、《易断》等。
全宋诗
鲜于侁(一○一九~一○八七),字子骏,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调京兆府栎阳县主簿。庆历中迁秘书丞、通判绵州。神宗熙宁初,除利州路转运判官、转运副使。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右谏议大夫(《宋史》本传作左谏议大夫),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元祐二年卒,年六十九。有文集二十卷、《刀笔集》三卷等,均佚。事见《淮海集》卷三六《鲜于子骏行状》,《宋史》卷三四四有传。今录诗五十八首,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一一六
鲜于侁(一○一九——一○八七),字子骏,阆州(治今四川阆中)人。景祐五年进士及第,为江陵右司理参军。庆历中,调黟令,摄治婺源。通判绵州,签书永兴军判官。神宗时言事称旨,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寻擢副使,兼提举常平。元丰元年徙知扬州。四年,降授朝散大夫。八年,再除京东西路转运使。元祐元年四月,召为太常少卿。七月,除大理卿。九月拜左谏议大夫。在职三月,以疾求去,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诏满岁进待制。元祐二年五月卒,年六十九。绍圣四年,以入党籍追官。绍兴十一年特追复。著有文集二十卷、《诗传》六十卷、《周易圣断》七卷、《典说》一卷、《治世谠言》七卷、《谏垣奏稿》二卷、《刀笔集》三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14 【介绍】: 宋衢州龙游人,字师文。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宁宗开禧二年除知兴元府,未至,吴曦叛,甲拒伪命,遣兵返临安告变,朝中始得确讯。后拜宝谟阁学士,再知兴元府,权四川制置司事,有德政。卒谥清惠。
全宋诗
刘甲(一一四二~一二一四),字师文,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使金还,除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移知庐州。迁知兴元府兼利东安抚使,未至镇,金立吴曦为蜀王,上书告变。曦诛,进宝谟阁学士、权四川制置司事。宁宗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全宋文·卷六二六九
刘甲(一一四二——一二一四),字师文,其先永静军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刘挚之后。
父著为成都漕幕,葬龙游(今四川乐山),因家焉。
淳熙二年第进士。
累官至度支郎中,迁枢密院检详、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嘉泰四年使金还,除司农少卿,进太常,擢权工部侍郎,除宝谟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
开禧中改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
吴曦之叛,甲上书告变。
嘉定元年移知潼川府。
六年,进宝谟阁学士、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使、权四川制置司事。
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谥曰清惠。
有《奏议》十卷。
见《宋史》卷三九七本传,《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下。
刘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永静军东光人,徙家清江,字子卿。
刘挚曾孙。
尝从胡寅、张九成游,录二人绪言名《思问记》。
孝宗淳熙中知馀干县,以周必大荐改判德安,知盱眙军。
有《政规》、《文源》、《痴儿录》、《都梁记问》、《边防指掌图》等。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