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衍

相关人物:共 239 位
共 296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南史曰:陈之将亡。有鸟一足。集其殿庭。以觜画地成文曰云云。解者以为独足盖指后主独行无众。茂草言荒秽也。隋承火运。草得火而后灰。及后主至长安。馆于都水台。所谓上高台当水开者。其言皆验。
独足上高台,茂草变为灰。
欲知我家处,朱门当水开
⑴ ○南史陈后主纪。诗话总龟四十七。《诗纪外集》四。
枯枝策策鸦如叶,老树萧萧雀噪雪。
小掩柴门半不开,欲落未落更清绝。
痴云堕地天乍低,朔吹号空树欲折。
遥山积雾半霏微,忽地残阳漏明灭。
银海微茫天半枯,素旗隐约云中掣。
十分暝色入篱落,一片寒光压衣缬。
雀舌待烹陶谷茶,麈尾思霏王衍屑。
伫看飞絮竞颠狂,莫使空花太飘瞥。
祈麦定生野老欢,戏玉要听山童说。
会当出作探梅游,板桥倒跨驴鞍铁。
宦寺新颁建节符,天雄进得美人无。
牙兵龙虎飞章到,为献秦州花木图。
注:《通鉴纪事本末》,初唐僖昭之世,宦官虽盛,未有建节者。蜀安重霸劝王承休求秦州节度使,承休言于蜀主曰:“秦州多美妇人,请为陛下采撰以献”。蜀王许之,以承休为天雄节度使,封鲁国公,以龙武军为承休牙兵。《旧五代史》,承休欲求旄钺,乃以陇西花木入献,又称秦州山水之美,人物之盛,请后主临幸。而韩昭赞成之。《王氏见闻录》,承休拣选官军,号龙武军,自乞秦州节度使,且云愿与陛下于秦州采掇美丽,仍请幸天水。少主甚悦,即遣仗节赴镇,应所选龙武精锐并充牙队从行。
典章文物继唐初,九国龙争总不如。
李昊王锴尽才士,绝怜低首写降书。
注:《通鉴纪事本末》,蜀主虽目不知书,好与书生谈论,粗晓其理。是时唐衣冠之族,避难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遗风。《四川通志》,王锴乾德中为宰相,每趋朝于白藤担子内钞书,书法绝工。后主降唐表,则李昊自为之,而锴之书也。
龙衮分明帝像尊,谁来法驾召唐魂。
元元皇帝青牛去,剩有铜羊一角蹲。
注:《青箱杂记》,衍造上清宫成,塑元元皇帝及唐诸帝像。《北梦琐言》,衍以唐袭宅。造上清宫于老君尊像,殿中列唐朝十八帝,乃备法驾谒之,识者以为拜唐,乃归命先兆也。《五国故事》,蜀人以为朝唐之列圣,盖归中原之兆。后主躬自荐享,城中士女游观阗闉,谓之召唐魂。《新五代史》,起上清宫,塑王子晋像,尊为圣祖至道至宸皇帝。又塑建及像,侍立于左右。又于正殿塑元元皇帝及唐诸帝,备法驾朝之。按青羊宫铜羊,有藏梅阁珍玩五字,乃张文端公故物也,见《船山诗草》。王蜀时,青羊宫皆在宣华苑内。今唐高祖像犹存,老子像侧有冕旒者,即父子侍立故址耳。后人鲜有知者。
满地杨花暮雨时,无人复唱柳枝词。
秋坟古木宣华苑,夜月楼台鬼唱诗。
注:《全唐诗话》,王衍五年,宴饮无度。自唱韩琮柳枝词曰:“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何须思想千年事,惟见杨花入汉宫”。内侍宋光溥咏胡曾诗:“吴王恃霸逞雄才,贪向姑苏醉绿醅。不见钱塘江上月,一宵夜雨越兵来”。怒而罢宴。《闻见后录》,李西美帅成都,士人陈甲馆于便斋。月夜有危髻古衣裳妇人数辈,笑语花圃中。有甚丽者,诵诗云:“旧时衣服画云霞,不到迎仙不是家。今日楼台浑不识,只馀古木记宣华”。“小雨廉纤梅子黄,晚云收尽月侵廊。树阴把酒不成醉,何处无情枉断肠”。忽不见。今府第,故蜀宫,岂当时宫女犹有鬼耶?
金锁重门歇绮罗,凄凉一阕洞仙歌。
老尼闲说宫中事,故苑月明池上多。
注:《词品》,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漫叟诗话》,杨元素作本事曲,记洞仙歌云云,钱塘有一老尼,能诵后主诗首章两句,后人为足其言,以填此词。《词选》,苏子瞻洞仙歌自序云:“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馀,自言曾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王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能诵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独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澹,玉蟾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一箭曾无东向发,沙弥原本不知兵。
祭文凄绝将军庙,江岸回头尽哭声。
注:《新五代史》,昶叹曰:“吾与先君,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吾东向放一箭!虽欲坚壁,谁与吾守者耶”?乃命李昊草表以降。《蜀梼杌》,王昭远依东郭院僧,为小沙弥。又昶母谓昶曰:“王昭远素不知兵”。又昶之行,万民拥道,哭声动地。昶以袂掩面哭。自二江至眉州,沿途百姓,恸绝者数百人。盖与王衍不同耳。《闻见前录》,嘉州之西,有花将军庙。将军英武,见于杜子美诗。庙史以匣藏唐至德元年十月郑丞相告文,及本朝乾德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伪蜀王孟昶以降入朝,舟过庙下祭文,二纸墨色如新。
贺新郎 现当代 · 萧劳
虎踞龙蟠地。
旧曾闻、东南坐断,紫髯吴帝。
钟阜凿穿秦淮泻,犹有金陵王气。
数六代兴亡相继。
阅历繁华台城在,剩残红、宫井胭脂腻。
虫自泣,傍苔砌。

烟波也似知人意。
莫愁湖湔愁几许,满湖愁思。
千顷荷花无客赏,俱付渔家艇子。
眼中少齐梁朝士。
后主当年多少恨,念悠悠恰似春江水。
流不尽,古今泪。
牛女岁一会,讵云隔天汉。
崦嵫虽下舂,扶桑复明旦。
人生赴壑蛇,去势谁能绊。
永惟王衍言,言笑忆晏晏。
更虑汉武事,空贻后人案。
双双梁上燕,队队滩头雁。
时或失乳巢,亦或别沙岸。
况曾赋抱裯,尝经陪曲宴。
忧农予悒郁,强慰予之畔。
频进徐妃箴,未怨班姬扇。
廿年如一日,谁料沉疴臶。
嘱我为君难,不作徒背面。
悼淑励不伤,亏盈月规半。
徘徊虚堂襟,小星三五烂。
有愧庄叟达,匪学陈王叹。
共 296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