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玄朗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里贯、俗姓皆不详。幼出家为僧,住越州大禹寺。代宗宝应初,谒左溪玄朗,习天台三观,颇得其旨。能诗文,辞笔宏赡,为时所称。《宋高僧传》卷二九有传。《全唐诗》存断句2,小传则据《续高僧传》卷一五,误为太宗贞观间同名之僧。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俗姓田。冯翊临晋人。弱龄舍俗问道四方。虽广融三藏而以大论著名。尤善辞章。既序引注解群经。且有文集四十馀卷。行世。每于春首放浪丘壑。夏则结制京寺禁足不出。殊怀简傲亦季世之僧杰也。故时人为之谚曰。大论主释迦回。法界多罗一时领。以其竖义之际。须英俊三五辈别难。然后迥总领而通之。隋大业十年。召住禅定寺。贞观初。诏入鸿胪以大论训诲三韩僧。三年遂拥锡游蜀化偃风草。四年七月一日迁神于法聚寺阇维于升仙桥南。弟子玄察收其馀烬。与同学玄究缮塔于终南山之仙游寺究为文以铭究颇才藻未立而终。
续高僧传·卷第十三 义解篇九
释神迥。姓田氏。冯翊临晋人。弱龄挺悟。辞恩出俗。远怀匠硕备历艰虞。问道海西包括幽奥。博采三藏研寻百氏。年未及冠郁为鸿彩。虽广融经论。而以大衍著名。至于所撰序引注解群经篇章铭论合四十馀卷。每于春初三月放浪岩阿。迄于夏首方还京邑。渔猎子史讽味名篇逸调横驰。颇以此而怀简傲也。兼以嘲谑豪杰辩调中外。陵轹伦右誇尚矜庄。京邑所推侯王揖仰。又以旬暇馀隙游历省台。预是文雄。通名谒对。或谈叙儒史。或开悟玄宗。优游自任。亦季世纵达之高僧也。故华壤英俊谓之谚曰。大论主释迦迥法界多罗一时领。以其竖论之时必令五三人别难后乃总领通之故。怀斯目矣。大业十年召入禅定。寻又应诏请入鸿胪。为敷大论。训开三韩诸方士也。贞观三年。以正道所归通务为则。遂拥锡庸蜀流化岷峨。道俗虔虔靡若风草。法流亹亹所至汪濊。以四年七日一日迁神于法聚寺。春秋六十五矣。四众哀恸。悲其为法来仪未几而终素怀莫展。益州官庶士俗。及以同舟列道。争趋奔于葬所。素幢竟野香烟蔽空。万计哀号声动天地。于升迁桥南焚之。遵遗令也。弟子玄察收其馀柩。以约秦中与同学玄究等。于终南山仙游寺北。而缮塔焉。究为其文铭于塔所。空情贞抱。素志乐林泉。颇工篇什。时会精越学文。惊其藻锐也。未立而终。哀伤才府。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神迥。
未详何许人也。
幼入法流齐庄自任。
节高行峭不恶而严。
晚年慕称心寺大义律师。
同习三观于天台宗。
得旨于左溪禅师
即宝应年中也。
加以辞笔宏赡华藻纷纭。
为朗师真影赞法华经文句序。
冠绝于时为世所贵。
不详厥终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婺州东阳人,俗姓留。总角之岁,即祝发受具。师事天台六祖智威,勤修三观法门,涉猎百家,道业日进,时称小威。初住京都天宫寺,奉为天宫尊者。后归止东阳,深居山谷,罕交人事。登门求道者不知其数。后人尊为天台宗七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慧威姓留氏东阳人。
尽得缙云威公之学。
时谓小威。
每山居罕与世接。
且于学者少许可时于教门诸子。
独以左溪玄朗可承继。
真有所知哉。
释智威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0 【介绍】: 唐僧。处州缙云人。俗姓蒋。家世业儒,年十八出家,投天台山国清寺章安为师。受具足戒。高宗上元元年,居轩辕炼丹山法华寺传教,号“法华尊者”。昼讲夜禅,手写藏典,习禅者三百,听讲者七百余。以法传慧威,时称智威为大威,慧威为小威。富有辞藻,有《桃岩寺碑》、《头陀寺碑》。为天台宗六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缙云蒋氏子。少出家千轩辕黄帝鍊丹山。未几。负笈往依灌顶禅师于沃州石城寺。受天台止观之学。然才藻富丽。作桃岩寺头陀寺二碑。为文人所传诵。识者以为徐陵后身云。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智威。
姓蒋氏。
缙云人也。
颖脱尘蒙心游物表。
少事师于轩辕氏鍊丹山。
闻天台宗教盛。
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
亲灌顶禅师求请心要。
既而得一融道体二居宗。
定慧方均寂照相半。
虽云自了急在利他。
天与多能富有辞藻。
著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
气度相表。
后以法眼付授慧威焉。
时传威是徐陵后身。
其利智雄才断可知矣。
又释慧威。
姓留氏。
东阳人也。
总角之年露其旧习。
抉开爱网。
径入空门。
不滞一方仍参三益。
闻缙云大威禅师盛行禅法。
裹足造焉。
刻志忘劳睹威墙奥。
一日千里罔不推称。
至有成业时谓小威。
然其乐静居山罕交人事。
指教门人不少。
杰出者左溪玄朗矣威常修止观匪弃光阴。
说与行而并驰。
语将默而齐贯。
落落然汪汪然。
人无得名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7—727 【介绍】: 唐僧。安州安陆人,俗姓曹。幼于安州明福院出家,习《法华》、《维摩》二经。后依北宗神秀,从侍数年,传其学。后辞观方,居上党寒岭,从者甚众。郓帅吴文涣请住郓州安国院,传法化徒。后入五台山,历二十余载,卒于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曹氏。
安陆人。
弱龄禀朗禅师
隶业于州治之明福院。
始诵法华维摩二经。
受具已。
遍扣南宗。
复造北宗。
秀公所。
秀问曰。
白云散处如何。
曰不昧。
曰到此后如何。
曰正见一华开五叶。
既佩密印。
乃辞之。
上党卜寒岭而居焉。
学徒激扬日至。
郓帅侍中吴文焕慕其风。
遣使迎归府供养。
俄为建安国寺。
尝问曰。
今日后如何。
答曰。
地布金沙。
人安宝刹。
吴加敬信。
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示寂。
于所居寺。
寿八十一。
建塔葬全身。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巨方。
姓曹氏。
安陆人也弱龄干节立身从师。
禀业于州治明福院朗禅师
而听诵法华维摩二经。
功毕受具。
讲述南宗论数席。
即拂衣而起。
禅会必参。
后造北宗秀公所锐精稽考。
一见默许之。
秀问曰。
白云散处如何。
曰不昧也。
又。
问。
到此间后如何。
曰正见一枝生五叶。
秀颔之。
数载之间入室侍对。
庶几真道罕有伦儗。
乃辞观方至上党寒岭而居积稔之间学徒数百。
求请无阻。
凡所提唱真妄同源迟速异剂。
得心助道在乎修治。
大较如此。
郓帅吴文涣侍中。
钦慕其风遣使请归。
府建安国院传法化徒。
尚祖风者不离于席。
顿悟多矣。
郓帅问曰。
今日后如何。
答云。
地布金沙人安宝刹。
吴帅信伏。
因兹一府军民咸加宗仰。
吴氏家无少长。
重若神明。
檀施丰厚。
方后于五台山道化。
涉二十馀载入灭。
时告众曰。
吾齿尽于此矣。
言讫长逝。
春秋八十一。
以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全身入塔云。
次河中府安国院释智封。
姓吴氏。
怀安人也。
中年学道励操谨躬。
行头陀之行。
卯食之后水浆不度齿焉。
于本州清静寺恒法师下落发受具。
综习唯识论。
或人所诘责之以滞于名相。
愤发罢讲。
游行登武当山见秀师会。
疑冰解泮。
思养圣胎。
倏辞出蒲津安峰山。
禁足十年。
木食涧饮。
属州牧卫文升请归城内建新安国院居之。
因兹奔走毳衣。
蔚然繁盛。
使君问曰。
某今日后如何。
对曰。
日从濛泛出照树全无影。
使君初不喻旨。
拱叶而退。
少选开晓充诎于怀。
封来往中条山二十馀年。
俭薄不充。
得其道者不可胜纪。
入灭后门人于州北三十步建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6—714 【介绍】: 唐僧。永嘉人,字明道。俗姓戴。住温州龙兴寺。尝谒六祖慧能,问答相契,便欲辞去,慧能留住一宿,谓之一宿觉。卒谥真觉大师。有《永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5或675—713 字明道,俗姓戴,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出家,初学天台止观之说。后至韶州谒禅宗六祖慧能,留宿一夜而悟禅法,时称一宿觉和尚。后仍归温州,住龙兴寺。卒谥无相大师。《宋高僧传》卷八、《祖堂集》卷三、《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玄觉遗作10篇,由庆州刺史魏靖辑为《永嘉集》1卷,有《大正藏》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等。其中收《永嘉證道歌》,文字通俗,多用杂言,阐说禅宗学说,在唐宋两代流传甚广。《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玄觉俗姓戴氏。永嘉人。先天元年卒。赐谥无相大师。著有永嘉集十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明道。
姓戴氏。
永嘉人也。
其兄宣。
有名教庠中并与其二侄出家。
居龙兴寺。
素业定。
乃于所居之寺侧。
立禅室以进脩。
既而因左溪朗禅师激励。
与东阳策禅师同谒曹溪六祖。
初到𢹂瓶锡。
绕祖三匝。
祖云。
夫沙门者。
具三千威仪。
八万细行。
大德自行方来。
生大我慢。
觉曰。
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祖曰。
何不体取无生。
了无速乎。
觉曰。
体即无生。
了本无速。
祖曰。
如是如是。
觉乃具威仪参礼。
须臾即辞。
祖曰。
返太速乎。
觉曰。
本自非动。
岂有速耶。
祖曰。
谁知非动。
觉曰。
仁者自生分别。
祖曰。
汝甚得无生之意。
觉曰。
无生岂有意耶。
祖曰。
无意谁当分别。
觉曰。
分别亦无意。
祖叹曰。
善哉善哉。
少留一病。
时谓一宿觉。
自是学者辐辏。
化被天下。
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终。
端坐如入定。
寿四十九。
以其年之十一月十三日。
葬于西山之阳。
弟子慧操慧持等慈玄寂等。
嗣其化。
括州刺史李邕撰文勒石。
以纪行业。
庆州刺史魏靖为集平生著述。
以行世。
后谥无相。
塔号净光。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玄觉。
字明道。
俗姓戴氏。
汉末祖侃公第五燕公九代孙。
讳烈。
渡江乃为永嘉人也。
总角出家龆年剃发。
心源本净智印全文。
测不可思解甚深义。
我与无我恒常固知。
空与不空具足皆见。
既离四病亦服三衣。
德水沐其身。
所以清净。
良药治其眼。
所以光明。
兄宣法师者。
亦名僧也。
并犹子二人并预缁伍觉本住龙兴寺。
一门归信连影精勤定根确乎不移。
疑树忽焉自坏都捐我相不污客尘睹其寺旁别有胜境。
遂于岩下自构禅庵。
沧海荡其胸。
青山拱其背。
蓬莱仙客岁月往还。
华盖烟云晨昏交集。
粤若功德成就佛宝郁兴。
神钟震来妙屋化出。
觉居其间也。
丝不以衣耕不以食。
岂伊庄子大布为裳。
自有阿难甘露作饭。
觉以独学孤陋三人有师。
与东阳策禅师肩随游方询道。
谒韶阳能禅师而得旨焉。
或曰。
觉振锡绕庵答对。
语在别录。
至若神秀门庭遐征问法。
然终得心于曹溪耳。
既决所疑能留一宿。
号曰一宿觉。
犹半遍清也。
以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
于龙兴别院端坐入定。
怡然不动僧侣悲号。
以其年十一月十三日殡于西山之阳。
春秋四十九。
初觉未亡前禁足于西岩。
望所住寺喟然叹曰。
人物骈阗花舆蓊蔚。
何用之为。
其门人吴兴兴师新罗国宣师。
数人同闻皆莫测之。
寻而述之曰。
昔有一禅师将诸弟子游赏之次。
远望一山忽而唱曰。
人物多矣。
弟子亦不测。
后匪久此师舍寿。
殡所望地也。
西山去寺里有馀程。
送殡繁拥人物沸腾。
其感动也若此。
又未终前有舒雁千馀飞于寺西。
侍人曰。
此将何来。
空中有声云。
为师墓所故从海出也。
弟子惠操惠特等慈玄寂。
皆传师之法为时所推。
后李北海邕为守括州。
遂列觉行录为碑号神道焉。
觉唱道著明修證悟入。
庆州刺史魏靖都缉缀之号永嘉集是也。
初觉与左溪朗公为道契。
贻书招觉山栖。
觉由是念朗之滞见于山。
拘情于讲。
回书激劝。
其辞婉靡其理明白。
俾其山世一如喧静互用。
趣入之意暗诠于是。
达者韪之。
终敕谥号无相。
塔曰净光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2—767 【介绍】: 唐僧。
永嘉人,俗姓吴。
初出家于温州永定山宝寿院。
后游学诸方,终至江陵谒朗禅师而悟法。
后住寿州紫金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2—767 俗姓吴,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初出家于温州永定山宝寿院。
后游学诸方,至江陵谒朗禅师而悟法。
后住寿州紫金山。
宋高僧传》卷二〇有传。
存诗2首,见乾隆《温州府志》,《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永嘉人也。
蚤年依乡里永定山宝寿寺之常静师出家。
禀具之后。
游学遍诸方。
受法印于江陵词朗禅师室中。
复移锡紫金山。
结宇以习智观。
且以淑群众。
先是其山多虎暴。
自宗之来。
暴遂绝。
一日方拥徒说法。
忽一老父趋进拜跪如礼。
宗问为谁岂误耶。
何素未尝交接。
而见敬如此。
其必有说焉。
老父曰。
予前生以罪业。
堕身虎中。
苟非禅师教化。
则愈益啖噬物类。
报地狱矣。
兹幸获遂天趣。
宁不知所自而忘。
忽其致谢哉。
语讫隐去。
大历二年宗告灭。
春秋八十六。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玄宗。
姓吴氏。
永嘉人也。
少时出尘气度宽裕于本部永定山宝寿院。
依常静为师照。
得戒已还诸方游学。
抵江陵词朗禅师门。
若真金之就冶焉。
决了疑贰。
复振锡他行见紫金山悦可自心。
留行禅观。
此山先多虎暴。
或噬行商。
或伤樵子。
避苛政者哭妇堪哀。
从宗卜居哮㘚绝迹。
自迩入山者无惮矣。
一日禅徒拥集。
见一老父趋及座前。
拜跪勤恪。
宗问。
子何人耶答云。
我本虎也。
在此山中食啖众生。
因大师化此冥回我心得脱业躯。
已生天道故来报谢。
折旋之顷了无所见。
以大历二年嘱别门徒溘然化矣。
春秋八十六。
二月入塔。
立碑存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玄宗。
俗姓吴氏。
永嘉人也。
少时出尘气度宽裕。
于本部永定山宝寿院。
依常静为师。
既得戒已还诸方游学。
抵江陵诣朗禅师门决了疑贰。
复振锡他行。
见紫金山悦可自心。
留行禅观。
此山先多虎暴。
或噬行商。
或伤樵子。
从宗卜居哮㘚绝迹。
入山者无惮焉。
一日禅从拥集。
见一老父趋及座前。
拜跪勤恪。
宗问子何人耶答云。
我本虎也。
在此山中食啖众生。
因大师化此。
冥回我心得脱业躯。
已生天道故来报谢。
折旋之顷了无所见。
以大历二年嘱别门徒溘然而化。
春秋八十六。
二月入塔立碑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0—788 【介绍】: 唐僧。
暨阳人,字道恭。
俗姓蔡。
年十二请业于法华寺俊师,每览儒佛典籍,一读能诵。
后依玄俨,通《四分律钞》,从左溪玄朗习《天台止观》等经论。
值安禄山之乱,东归故乡,与皇甫曾等赋诗往复。
移居越州焦山大历寺,为开山始祖。
有《破倒翻迷论》及诗集等。
全唐文·卷九百五
道恭。苏州法师。贞观中以高行召至京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道恭。
姓蔡氏。
东晋太尉谟十五代孙也。
寓居于会稽之暨阳。
母宣氏之娠。
尤多瑞徵。
襁褓中。
闻经呗音。
必有凝神侧听之态。
丱角聪寤。
每览孔释二典。
辄得其理要。
年十二辞亲。
请业于法华寺俊法师。
开元二十六年。
以诏恩获度。
隶乡里之香严寺。
仍依法华玄俨师。
习四分律钞。
俨出辅律篇。
邕独哜其隽永。
而无所遗轶。
俨谓人曰。
此子学者之司南也。
又从左溪玄朗师。
研究止观禅门。
昉五夏而遽能开演證入。
天宝中。
邑人郭密。
首众请处法乐寺之西坊。
栋宇为之完壮。
俄游京师。
止安国寺。
公卿日填拥。
会禄山反。
乃东还。
过襄阳。
时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
滞留数月。
给事中窦绍。
中书舍人苑咸。
钻仰坚高。
俱受心要。
著作郎韦子春。
一时之盛名也。
与之詶抗。
而折其角。
苑舍人叹曰。
阇梨可谓世外摩尼。
论中师子。
旋乡里。
仍居法华。
殿中侍御史皇甫曾。
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
兵曹吕渭诸暨长丘丹。
校书郎陈允初。
赋诗往来。
以继文许之游。
卢士式为之序引。
以传永远。
乃登坛以度释子。
建寺以憩行旅。
则其功德之被物弘矣。
先是中岳道士吴筠。
造论数篇见斥。
而或者信之。
观察使陈少游。
请决焉。
于是邕小施韬略。
尽献俘囚。
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
贞元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以疾卒于大历寺之法堂焉。
寺即檀越骑都尉陈绍钦者所建也。
后以乡贵徐浩白。
廉使皇甫温。
奏此额。
而邕获葬其地。
岂非命欤。
寿七十九。
腊五十。
有文集十卷。
皇甫曾序。
而铭则校书郎陆淮。
碑则户部员外郎丘上卿。
皆雄笔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神邕。
字道恭。
姓蔡氏。
东晋太尉谟即度江祖十五代孙也。
因官居于暨阳。
邕生于是邑。
母宣氏始娠之际。
率多徵异。
襁褓中闻唱经声。
必有凝神侧听之貌。
丱角聪䎸过人。
年十二辞亲学道。
请业于法华寺俊师。
每览孔释二典。
一读能诵。
同辈者罕不欣慕。
开元二十六年敕度。
隶诸暨香严寺名藉。
依法华寺玄俨师通四分律钞。
俨识其志气。
谓人曰。
此子数年后。
卒为学者之司南矣。
尔其勉之。
俨新出辅篇律记。
邕抉其膏腴穷彼衢术。
一宗学者少能与其联鏕方轨焉。
性非局促。
又从左溪玄朗师习天台止观禅门法华玄疏梵网经等四教三观等义。
秘犍载启观性知空。
爰至五夏果精敷演。
吴会问学者从之。
天宝中本邑郭密之请居法乐寺西坊。
恢拓佛舍层阁摩霄。
半澄江影廊宇完备。
后乃游问长安居安国寺。
公卿藉其风宇。
迫慕者结辙而至。
方欲大阐禅律。
倏遇禄山兵乱。
东归江湖经历襄阳。
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
邀留数月时给事中窦绍中书舍人苑咸。
钻仰弥高俱受心要。
著作郎韦子春。
有唐之外臣也。
刚气而赡学与之詶抗。
子春折角满座惊服。
苑舍人叹曰。
阇梨可谓尘外摩尼论中师子。
时人以为能言矣。
旋居故乡法华寺。
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兵曹吕渭诸暨长丘丹校书陈允。
初赋诗往复。
卢士式为之序引以继支许之游。
为邑中故事。
邕修念之外。
时缀文句有集十卷。
皇甫曾为序。
自至德迄大历中。
频受请登坛度戒。
起丹阳洎乎金华。
其间释子皆命为亲教师也。
又以县南路通衢婺其中百馀里殊无伽蓝释侣往来宴息无所邕。
愿布法桥接憩行旅。
遂于焦山可以为梵场也。
得邑人骑都尉陈绍钦等。
率群信搆净刹。
一纪方乃集事焉。
前吏部侍郎徐浩出佐明州。
以邦国聚落乃白廉使皇甫温。
奏赐额曰大历焉。
先是中岳道士吴筠造邪论数篇斥毁释教。
昏蒙者惑之。
本道观察使陈少游请邕决释老二教孰为至道。
乃袭世尊之摄邪见复宝琳之破魔文。
爰据城堑以正制狂。
旗鼓才临吴筠覆辙。
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
东方佛法再兴。
实邕之力欤。
末游天台又纂地志两卷。
并附于新论矣。
邕廞颐丰角风韵拔。
前后廉问。
皆延置别榻请为僧统。
以加崇揖之礼。
贞元四年戊辰岁十一月十四日遇疾。
遗教门人。
趺坐端相而归寂于大历法堂焉。
以十二月十四日奉灵仪于寺北原。
遵僧制也。
报龄七十九。
法岁五十。
明年冬十一月方建塔矣。
秘书省校书郎陆淮为其铭。
上首弟子智昂灵澈进明慧照等。
咸露锋颖。
禅律互传。
至十一年户部员外郎丘上卿为碑纪德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782 【介绍】: 唐僧。
天台宗九祖。
常州人,世居晋陵荆溪,称荆溪大师,又称妙乐大师。
俗姓戚。
原为儒家子弟,二十岁入左溪玄朗之门,三十八岁于宜兴净乐寺出家,后在吴郡开元寺讲止观。
玄朗卒,住天台山国清寺。
有《法华玄义释签》、《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止观大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毗陵之荆溪戚氏子也。
家世儒素。
年二十。
以处士。
左溪玄朗师。
而受经焉。
异日谓之曰。
汝何梦矣。
曰畴昔之夜梦。
著僧伽黎。
挟两轮。
游大河中。
曰。
嘻汝其以止观二法。
度众生于生死渊乎。
天宝初。
始缁薙。
寻从越州昙一律师。
究毗尼藏。
复于吴之开元寺大阐所学。
无几何师捐世。
乃叹曰。
道之难行也。
我知之矣。
古之至人。
静以观其本。
动以应乎物。
二俱不住。
而后庶几以蹈大全。
今之人或荡于空。
或胶于有。
舍予其谁足取正哉。
于是祖述所传章句。
凡十数万言。
以贻诸后。
诏书屡徵。
卒辞疾不起。
虽当大兵大饥之际。
归趋愈盛。
而道迪愈勤。
布衣草座。
以身率物。
耆艾不息。
建中三年二月五日。
示疾于佛陇道场。
语其徒曰。
夫一念无相。
谓之空。
无法不备。
谓之假。
不一不异。
谓之中。
在凡为三因。
在圣为三德。
爇炷则初后同相。
涉海则浅深异流。
自利利人。
在此而已。
尔曹其毋忽。
因隐几泊然而化。
寿七十二。
腊三十四。
起塔祔全身于智者大师莹兆之西南隅。
嗣其法者。
吴门沙门元皓也。
平日著述有法华释签。
法华疏记。
各十卷。
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
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
方等忏补阙仪二卷。
略维摩疏十卷。
维摩疏记三卷。
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
金錍论一卷。
止观义例大意。
止观文句。
十妙不二门等。
行于世。
搢绅先生之得其道者。
学士梁肃其尤也。
故摛鸿笔。
以发大师之蕴。
而勒之金石诚无愧。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湛然。
俗姓戚氏。
世居晋陵之荆溪。
则常州人也。
昔佛灭度后。
十有三世至龙树。
始用文字广第一义谛。
嗣其学者号法性宗。
元魏高齐间有释慧文。
默而识之。
授南岳思大师。
由是有三观之学。
洎智者大师蔚然兴于天台。
而其道益大。
以教言之则然乃龙树之裔孙也。
智者之五世孙也。
左溪朗公之法子也。
家本儒墨。
我独有迈俗之志。
童丱邈焉异于常伦。
年二十馀受经于左溪
与之言大骇。
异日谓然曰。
汝何梦乎。
然曰。
畴昔夜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之中。
左溪曰。
嘻汝当以止观二法度群生于生死渊乎。
乃授以本师所传止观。
然德宇凝精神锋爽拔。
其密识深行冲气慧用。
方寸之间合于天倪。
至是始以处士传道。
学者悦随。
如群流之趣于大川也。
天宝初年解逢掖而登僧籍。
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集。
广寻持犯开制之律范焉。
复于吴郡开元寺敷行止观。
无何师捐代。
挈密藏独运于东南。
谓门人曰。
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
古先至人。
静以观其本。
动以应乎物。
二俱不住。
乃蹈于大方。
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
自病病他道用不振。
将欲取正舍予谁归。
于是大启上法旁罗万行。
尽摄诸相入于无间。
即文字以达观。
导语默以还源。
乃祖述所传章句凡十数万言。
心度诸禅身不踰矩。
三学俱炽群疑日溃。
求珠问影之类。
稍见罔象之功行。
止观之盛始然之力也。
天宝末。
大历初。
诏书连徵。
辞疾不就。
当大兵大饥之际。
揭厉法流学徒愈繁。
瞻望堂室以为依怙。
然慈以接之谨以守之。
大布而衣一床而居。
以身诲人耆艾不息。
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示疾佛陇道场。
顾语学徒曰。
道无方性无体。
生欤死欤其旨一贯。
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
要与汝辈谈道而诀。
夫一念无相谓之空。
无法不备谓之假。
不一不异谓之中。
在凡为三因。
在圣为三德。
爇炷则初后同相。
涉海则浅深异流。
自利利人在此而已。
尔其志之。
言讫隐几泊然而化。
春秋七十二。
法腊三十四。
门人号咽。
奉全身起塔。
袝于智者大师茔兆西南隅焉。
入室弟子吴门元浩。
可谓迩其人近其室矣。
然平日辑纂教法。
明决前疑开发后滞。
则有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
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
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
方等忏补阙仪二卷。
略维摩疏十卷。
维摩疏记三卷。
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
金[镙-糸+拱]论一卷。
及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止观文句十妙不二门等。
盛行于世。
详其然师始天宝终建中。
以自證之心说未闻之法。
经不云乎。
云何于少时大作佛事。
然师有焉。
其朝达得其道者。
唯梁肃学士。
故摛鸿笔成绝妙之辞。
彼题目云。
尝试论之。
圣人不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
自智者以法传灌顶。
顶再世至于左溪
明道若昧。
待公而发乘此宝。
乘焕然中兴。
盖受业身通者三十有九僧。
搢绅先生高位崇名。
屈体承教者又数十人。
师严道尊遐迩归仁。
向非命世而生则何以臻此。
观夫梁学士之论儗议偕齐。
非此人何以动鸿儒。
非此笔何以铭哲匠。
盖洞入门室见宗庙之富。
故以是研论矣。
吁吾徒往往有不知然之道。
诗云。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梁公深入佛之理窟之谓欤。
有会稽法华山神邕作真赞。
至大宋开宝中。
吴越国王钱氏。
追重而诔之。
号圆通尊者焉。
可不是欤。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幼入法流。
节行孤峻。
宝应间。
偕称心寺大义律师。
习三观于左溪朗禅师殊得天台之旨。
且辞章宏赡字画遒妍。
真影赞。
法华经文句序。
为世所贵。
后不详其终。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18 俗姓徐,衢州须江(今浙江江山)人。嗣马祖道一。后住信州鹅湖,世称鹅湖和尚。德宗、顺宗、宪宗三朝皆曾应诏入内问对。卒谥慧觉大师。《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祖堂集》、《缁门警训》卷二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元贞。
姓徐氏。
会稽萧山人。
生而秀朗。
甫七岁。
父以经典训之。
日可忆数千言。
年十二。
投山阴灵隐寺。
习内法。
开卷辄通。
见者叹赏。
属中宗以龙飞。
恩度天山僧道。
都督胡元礼。
考试经。
义格第一。
获剃染。
配贯昭玄寺。
自兹听习尤勤至。
开元初。
从吴郡圆律师受具。
复就乡里开元寺深律师。
究四分学。
深公既亡。
乃游京师。
法华玄俨律师。
爱其俊迈。
谓之曰。
于今传法。
非子而谁。
未几。
乡里称心寺超律师。
请任寺职。
开元中。
以亲丧。
转藏经于天台佛陇山。
天宝中。
筑室于故支遁沃州之地。
以居。
俗称为北坞者。
始梦。
二梵僧告曰。
汝于此有二十日缘。
宝应初。
复梦前僧曰。
本期二十日。
今过矣。
魔贼且至。
不宜更住。
既而袁晁。
据剡丹丘。
被害滋甚。
义因与大禹回律师。
左溪朗禅师所。
练治止观。
于是朝野士大夫。
归心焉。
相国杜鸿渐。
尚书薛兼训。
中丞独孤峻。
洺州刺史徐峤。
其子浩。
皆厚善。
大历己未岁。
五月终于称心。
寿八十九。
腊六十二。
殡于北坞旧居。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大义。
字元贞。
俗姓徐氏。
会稽萧山人也。
以天授二年五月五日。
特禀神异生而秀朗。
七岁父训之以经典。
日可诵数千言。
年十二请诣山阴灵隐寺求师。
因习内法开卷必通。
人咸叹之。
属中宗正位恩制度人。
都督胡元礼考试经义。
格中第一。
削染配昭玄寺。
自兹听习旁赡玄儒。
开元初从吴郡圆律师受具。
复依本州开元寺深律师学四分律指训。
义因游长安。
深公已亡。
乃抠衣法华寺玄俨律师。
其俊迈出伦。
俨云。
于今传法非子而谁。
及称心本寺超律师请为寺任。
开元中丧亲。
誓入天台佛陇转藏经。
答劬劳也。
天宝中遂筑北坞之室。
即支遁沃州之地也。
初梦二梵僧曰。
汝居此与二十日。
至宝应初复梦。
曰本期二十日今满矣。
魔贼将至不宜更处。
无何海贼袁晁窃据剡邑至于丹丘。
义因与大禹寺迥律师同诣左溪朗禅师所学止观。
而多精达。
前后朝贵归心者相国杜鸿渐。
尚书薛兼训中丞独孤峻。
洺州刺史徐峤次徐浩皆宗人也。
以大历己未岁五月终于本院。
春秋八十九。
僧腊六十三。
殡于寺之北坞旧居。
因造塔焉。
义前后戒坛计二十七登。
受戒弟子三万馀人。
终时室中闻天乐声验乎生。
诵法华经大涅槃经小大乘戒本。
以为口业德行非归兜率。
不往净土未可议其生处也。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