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骘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致尧,号适斋。
李骘子。
徽宗崇宁间,与米芾同为书学博士,能声过之。
官至承议郎、殿中丞。
善用襟袖濡墨走笔作大字,敕以绛纱封臂,非被旨不许辄书。
亦工绘墨竹,与文同齐名。
全宋诗
李时雍,字致尧,号适斋,成都(今属四川)人。擅书画,喜作诗。徽宗崇宁中为书学博士。官至承议郎、殿中丞。事见《宣和画谱》卷一二。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误作若水。
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僧。
李骘于文宗大和五年(831)住寺肄业时,与其结识。
卒于懿宗咸通十年(869)李骘重游惠山寺以前。
工书能诗。
有诗集,已佚。
事迹见《元无锡县志》卷四。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郑州新郑人,祖籍河南偃师,字义声,或字秋卿。徐有功五世孙。文宗大和五年进士。历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宣宗大中时,拜河中节度使,绥定突厥,置备征军千人,襞纸为铠,劲矢不能入。徙节山南东道,入为御史大夫。懿宗咸通初,加刑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四年,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六年,罢相,出为荆南节度使。累授太子太保,卒。有《徐氏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义声,又字秋卿,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人。
徐彦若父。
文宗大和五年(831)登进士第,累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三年(843),充翰林学士,历礼部郎中知制诰、兵部郎中,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迁尚书左丞。
奉宣宗诏为巡边使,归奏称旨。
大中八年(854)拜河中节度使,改镇山南东道。
懿宗咸通六年(865),累迁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年,罢为荆南节度使。
后入为吏部尚书,迁太子太保,卒。
生平事迹散见李骘《徐襄州碑》、《旧唐书·徐彦若传》、《新唐书·徐有功传》、《唐诗纪事》卷四八。
新唐书·艺文志二》著录其《徐氏谱》1卷,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1首、断句1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福清人,字辅之。懿宗咸通中第进士。始为团练巡官,又辟为团练判官。后调大理司直,除太常博士,迁水部郎中。有《角麟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辅之(一作辅文),福州福唐(今福建福清)人。懿宗咸通三年(862)登进士第。辟福建团练判官,不就。九年为江西团练判官。复以平判入等,授大理司直。旋除太常博士,迁水部郎中。僖宗广明初,奔淮南依高骈,历任右司马、盐铁出使巡官、知丹阳监事。相传后归终于乡里。事迹见《麟角集》卷首《王郎中传》、《桂苑笔耕集》卷一三。王棨长于词赋。著有《麟角集》1卷,收律赋45篇。至南宋时,其裔孙将其省试诗21首附于集末。该集于清代曾数次刊刻,以《天壤阁丛书》本为佳。《全唐诗外编》收省试诗21首。
全唐诗补逸
王棨字辅之,福唐人。咸通三年郑侍郎从谠下进士及第,试《倒载干戈赋》、《天骥呈材诗》,词尚清婉,托意奇巧。李公骘时擅重名,自内翰林出为江西观察使,辟为团练判官。未几,除太常博士,入省为水部郎中。乡人李颜,累举进士,郁有声芳,赠诗云:「蓬瀛上客颜如玉,手探月窟如夜烛。笑顾姮娥玉兔言,谓折一枝情未足。」辅之十九年内连三捷,其于盛美,盖七闽之罕有也。黄巢义师入京,棨于乱离之中,不知所之,或云归终于乡里。诗二十一首。(小传据《麟角集》唐乡贡进士黄璞所撰《王郎中传》删节而成。《全唐诗》无王棨诗)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九
棨字辅之。
福清人。
咸通三年进士。
杜宣猷镇山南。
请为团练巡官。
李骘为江西观察使。
辟为团练判官。
调大理司直。
除太常博士。
迁水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高安人。
僖宗乾符中,屡举不第。
李骘廉察江西,见其诗大加赏叹,特免乡里杂役。
有援例论列者,判曰:“江西境内,凡为诗得及涛者,即与免役。
”未几,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
累举进士不第。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与张乔、许棠等人试于京兆府。
时诗人李频主试,以等第荐举之,然复落第。
后返乡。
江西观察使李骘颇称赏其诗才,特免其乡里杂役。
时乡民为此议论纷纭,乃判云:“江西境内,凡为诗得及涛者,即与放色役,不止一任涛耳!
”不久卒。
生平事迹见《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七〇、《唐才子传》卷九。
涛早有诗名,与张乔、许棠、郑谷等齐名,合称“咸通十哲”。
尤以“露团沙鹤起,人卧钓船流”句为时人所激赏。
全唐诗》存断句1联。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误作胡玢。
唐末处士,隐居庐山,苦心于五言诗。
懿宗咸通九年(868),李骘为江西观察使,未予征辟,汾亦不阿附。
胡汾又曾居洪州西山。
与贯休、曹松唱和甚频。
约卒于昭宗时,曹松有诗哭之。
生平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〇,《禅月集》卷一〇、卷一一、卷一三,《曹松诗集》。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1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