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景让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1—853 【介绍】: 唐僧。福州长溪人,俗姓赵。依本郡法恒律师出家,受具足戒,学大小乘经律。年二十三往江西参拜怀海,为上首弟子。宪宗元和末,至潭州沩山,独栖七年。后建同庆寺,受相国裴休尊崇,世称“沩山灵祐”。卒谥大圆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1—853 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冠年出家。后至江西,嗣百丈怀海而得禅机。宪宗元和末,卜居潭州大沩山,建寺传学,历40余年,受学者甚众。世称沩山和尚。卒谥大圆禅师。其禅法后由仰山慧寂承传,开沩仰一宗,为唐季禅门五宗之一。《全唐文》卷八二〇收郑愚撰碑铭。《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灵祐俗姓赵氏。福州长溪人。从本郡法恒禅师出家。入天台遇寒山子。造国清寺遇拾得。元和末至长沙。住大沩山同庆寺。大中七年卒。年八十三。诏谥大圆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赵。
福州长溪人。
童稚时嬉戏庭中。
俄有云气盘礴。
天乐清亮。
神圣仙真之状。
出没空际。
顷焉一叟貌类罽宾。
挹其父而谓曰。
汝子来处高胜。
必当重光佛运。
此群灵所以标异也。
且弹指作声数四而去。
祐执役于法恒律师。
弱冠薙落。
越三年具戒。
学毗尼于钱唐沙门义宾。
游天台之国清寺。
遇寒山拾得。
为说偈曰。
千山万水。
遇潭即止。
获无价宝。
赈恤穷子。
遂谒江西百丈大智禅师。
一日侍立次。
百丈云。
汝拨炉中。
有火否。
祐拨云无。
丈躬起深拨得小火。
举以示之云。
者个聻。
祐有省。
礼谢呈所解。
丈云此是暂时岐路耳。
经云欲见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时节既至。
方知己物不从他得。
故祖师云。
悟了同未悟。
无心得无法。
但除虚妄凡圣等心而已。
若是心法。
元自备是。
汝今既尔。
善自护持。
时司马头陀。
自湖南来。
百丈谓之曰。
老僧可往沩山否。
答云沩山奇绝。
可聚千五百众。
和尚是骨人。
彼是肉山。
然非和尚所可住也。
丈云吾众中。
莫有人住得否。
答云待历观之。
丈乃令侍者请首座。
唤典座来。
头陀见首座不许。
见典座云。
此正是沩山主也。
首座有愠色。
丈即指净瓶。
问云。
不得唤作净瓶。
你二人唤作什么。
首座云。
不得唤作木𣔻。
典座踢倒净瓶。
丈笑曰。
首座输却山子也。
首座即华林。
典座即祐也。
丈遂遣祐住沩山。
既营梵宇。
连帅李景让
奏寺额号同庆。
相国裴公休。
亦尝咨询玄奥。
由是天下学者辐辏焉。
示众云。
夫道人之心。
质直无伪。
无背无面。
无诈妄心行。
一切时中。
视听寻常。
更无委曲。
但情不附物即得。
从上诸圣。
只是说浊边过患。
若无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
便唤作无事道人。
有何不可。
时有僧问。
顿悟之人更有脩否。
答云。
若真悟得本。
脩与不脩。
是两头语。
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个入处。
犹有无始以来习气。
未能顿净。
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
即是脩也。
不道别有法。
教渠脩行。
从闻入理。
闻理深妙。
心自圆明。
不居惑地。
纵有百千妙义。
抑扬皆当。
此乃得座披衣。
自作活计时也。
以要言之。
则实际理地。
不受一尘。
万行门中。
不舍一法。
若也单刀趣入。
凡圣情尽。
体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祐问仰山。
从何处归。
仰云田中。
祐云。
禾好刈也未。
仰云。
好刈也。
祐云。
作青见。
作黄见。
作不青不黄见。
仰云。
和尚背后是什么。
祐云子还见么。
仰拈起一穗禾云。
和尚何曾问著者个。
祐云此是鹅王择乳。
祐睡次。
仰山问讯。
祐面向壁。
仰云。
和尚何得如此。
祐转身云。
我适来得一梦。
试与我原看。
仰山取一盆水。
与祐洗面。
少顷香严来问讯。
祐云。
我适来得一梦。
寂子原了。
汝更原看。
香严点一碗茶来。
祐云。
二子见解。
过于鹙子。
大中癸酉正月九日。
盥漱毕。
趺坐而灭。
寿八十三。
腊五十九。
葬于山之栀子园。
四镇比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求撰碑。
进士李商隐题额。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灵祐。
俗姓赵。
祖父俱福州长溪人也。
祐丱年戏于前庭。
仰见瑞气祥云徘徊盘郁。
又如天乐清奏真身降灵。
衢巷谛观耆艾莫测。
俄有华巅之叟。
状类罽宾之人。
谓家老曰。
此群灵众圣标异此童佛之真子也。
必当重光佛法。
久之弹指数四而去。
祐以椎髻短褐依本郡法恒律师。
执劳每倍于役。
冠年剃发三年具戒。
时有钱塘上士义宾。
授其律科。
及入天台遇寒山子于途中。
乃谓祐曰。
千山万水遇潭即止。
获无价宝赈恤诸子祐顺途而念。
危坐以思。
旋造国清寺遇异人拾得。
申系前意信若合符。
遂诣泐潭谒大智师。
顿了祖意。
元和末随缘长沙。
因过大沩山遂欲栖止。
山与郡郭十舍而遥。
夐无人烟比为兽窟。
乃杂猿猱之间。
橡栗充食。
浃旬有山民见之群信共营梵宇。
时襄阳连率李景让统摄湘潭。
愿预良缘乃奏请山门号同庆寺。
后相国裴公相亲道合。
祐为遭会昌之澄汰。
又遇相国崔公慎由。
崇重加礼。
以大中癸酉岁正月九日盥漱毕。
敷座瞑目而归灭焉。
享年八十三。
僧腊五十九。
迁葬于山之右栀子园也。
四镇北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
求为碑。
李商隐题额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栯,《全唐诗》云“一作郁”,误。
宣宗大中时,曾为弘文馆学士,又任监察御史,为御史大夫李景让劾罢。
大中中,于兴宗任绵州刺史,赋诗寄朝中知友,朝士和者甚众,栯亦有和诗。
大中末,为祠部员外郎。
事迹散见《新唐书·李景让》、《唐诗纪事》卷五三、岑仲勉《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
全唐诗》存诗1首。
李景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太原文水人。
李景让弟。
登进士第。
懿宗咸通中,历考功郎中。
僖宗乾符元年,为谏议大夫。
迁尚书右丞。
五年,官刑部侍郎。
李景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太原文水人,字德己。
李景让弟。
历谏议大夫、福建观察使,徙华州刺史,以美政闻,累迁尚书右丞。
弟隐由博士迁水部员外郎,材下资浅。
景温不徇私情,不许其赴省。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广祯,字瑞庵,姓孙氏,金台人也。
性奇谲,不齿群儿,见者异之。
心喜念佛,时喃喃作讽经语。
龙华荣庵茂居僧录左阐教,有重行,偶过从孙氏,祯甫七岁,见而奇之,因乞为沙弥,遂命与上足玺为弟子。
少长,即喜以声音为佛事,调练三业,精修六时。
年三十,登坛受具,大通法师教化昌隆,祯事之多闻法要。
隆庆改元,大宗伯举为龙华住持,祯大开法社,延禅讲宗师,集四方学侣,披阅大藏,阐少室、天台两宗。
后来诸方师匠,中兴曹洞,若大千润者,多发迹于斯。
妙峰登微时,以大藏因缘谒祯,祯为引重公卿间,道风大著,妙峰为法门推崇,亦藉资焉。
神宗登极,尤尚法化,海内名蓝知识多出其门。
丁丑春,妙峰与憨山隐居清凉,祯倾心慕之,游五顶搜访于冰雪中。
居无何,杖锡南游,礼普陀,入天台,隐于通玄峰顶,鸟栖鷇食,于焉三载,专精一行三昧,有所发悟。
寻谢去,回策东吴,礼长干舍利。
溯长江,陟九华,登匡庐,驯黄龙白鹿,揖五老,而望香炉,绕文殊经台三匝,涤除玄览以休,过黄梅求印證焉。
复游天目、武当,抵南岳求悟法华三昧处,回入伏牛,练磨众中。
居三月,乃归。
万历九年辛巳春,妙峰与憨山建大会于清凉,祯与双林平、无遮允齐入法社。
壬午春,会罢,复与憨山结隐太行。
冬初,始还故居。
甲申奉慈圣命,同妙峰饭僧秦晋伊洛诸名山。
因出关走芦芽,渡河登华岳,览长安,阅雁塔留影,寻草堂罗什翻经处。
结夏圭峰,望太白太乙,略崤函而东,再入伏牛,访嵩少,参鼻祖单传,哭润公,扣白马以归。
居顷之,复奉慈旨,赍大藏往天台庐岳,复之清凉还报。
祯喟然叹曰:“一介微僧,数叨慈命,抚心顾德,愧何以当。
”乃引疾独居,屏绝人迹,居常自足,无意于世。
生平后己先人,不以物为事,戒珠心月,秋露空寒,貌古神清,长松孤鹤,瞹然可亲,凛然可敬。
达观尝称之曰吾门之龙华,犹如秦镜真能照人肝胆。
其赏鉴如此。
祯抱疾期年,一日召诸弟子曰:“吾赖为佛子,愧无补法门,但耿耿此心,不敢辜负佛恩耳。
生谓我不足,死当我有馀。
尔其勉之,予行矣。
”言讫而逝,时万历十有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也。
寿六十有二,腊三十有奇,葬于京西北海之隆禧寺左,憨山为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