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郭威

相关人物:共 76 位
共 7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2 【介绍】: 五代时妫州人,祖籍幽州,字尚质。
高思继子。
李克用诛思继兄弟,行周仅十余岁,刘仁恭收于帐下。
后唐庄宗灭梁,以功领端州刺史,迁振武军节度使,历镇彰武、昭义。
后晋高祖时,为西京留守,安从进叛,以襄州行营都部署讨平之。
后汉高祖入汴,加中书令,为招讨使平杜重威于邺,封齐王。
后周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
卒于位,谥武懿。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六
行周字尚质。幽州人。后唐庄宗灭梁。以功领端州刺史。同光末出守绛州。天成中迁颍州团练使。长兴初改振武军节度使。历镇彰武昭义。晋祖时加同平章事。为西京留守。镇天雄。徙镇归德。出帝时加兼侍中。汉祖入立。加守太傅兼中书令。代李守贞为天平节度使。改邺都留守。加守太尉。封临清王。乾祐中加守太师。进封邺王。周祖入立。改封齐王。广顺二年卒。赠尚书令。追封秦王。谥武懿。
常思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954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字克恭。
应募于后唐庄宗,累从戎役,为捧圣军使。
后晋初,迁六军都虞候。
后汉高祖即位,历武胜军、昭义军节度使。
无誉可称,唯以聚敛为务,性且鄙吝。
尝济后周太祖于微时,及即位,加兼侍中,后改平卢军节度使,寻卒。
扈彦珂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960 【介绍】: 五代时代州雁门人。
幼事王建立。
后汉建号,擢镇国军节度。
高祖乾祐初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叛,时郭威为枢密使,用彦珂言先击李守贞,平之。
以功迁护国军节度。
后周太祖广顺初,就加同平章事,移镇滑州。
世宗显德三年,以太子太师致仕。
宋太祖即位,遣使就赐器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86—926 【介绍】: 五代时前蜀主王建妃。亦称小徐妃。王建时,进位淑妃。光天元年,进位皇太妃。王衍咸康元年,随前蜀后主王衍降后唐。次年,送入洛,途中与其姊大徐妃赋诗,凄惋动人。至秦川,与其姊及王衍同时被杀。有《花蕊夫人宫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据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九二,名号为花蕊夫人者共有3人:一为南唐后主李煜妃,南唐亡没入宋宫,后为赵光义(晋王)所杀,无诗传世。
二为前蜀主王建妃、王衍母,因其姊亦为王建妃,故史称小徐妃。
姊娣倍受宠幸,纵引王衍污乱失国,后母子均为唐庄宗所杀。
三为后蜀主孟昶妃,一说姓徐,一说姓费,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人,能文,蜀亡入宋宫,为太祖所宠,口诵国亡诗。
世传《花蕊夫人宫词》,《全唐诗》编为1卷,系于孟昶妃名下,而浦江清则以为系王建小徐妃所作,见《花蕊夫人宫词考證》。
《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花蕊夫人(?-926),姓徐。父耕,为唐眉州刺史,二女皆国色。长女为前蜀王建贤妃,称大徐妃,次女为王建淑妃,称小徐妃,宫中号花蕊夫人。王衍继位,尊为皇太妃。蜀亡,随王衍降唐,被杀。又,后蜀孟昶妃费氏(一说姓徐),亦号花蕊夫人,青城(今四川都江堰西)人,昶降宋后,宋太祖召入宫中,有宠。《全唐诗》中小徐妃存诗八首。另世传花蕊夫人《宫词》百首,《全唐诗》归入后蜀孟昶妃名下,浦江清考定为王建小徐妃所作,内中且羼入诗人王建等人作品。

作品评论

竹坡诗话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庭户悄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不道流年暗中换世传此诗为花蕊夫人作,东坡尝用此诗作《洞仙歌》曲。或谓东坡托花蕊以自解耳,不可不知也。
《诗源辨体》
蜀王孟昶花蕊夫人有七言绝《宫词》一百首,其词本于王建。大约以全集观,王语不雅驯,而花蕊时近浅稚。
五代诗话
世传其(按指花蕊夫人)宫词百首,清斯艳丽,足夺王建、张籍之席。盖外间摹写,自多泛设,终是看人富贵语,固不若内家本色,天然流丽也。
拜经楼诗话
宋岳倦翁有《宫词》百首……其自叙略云:“诗发乎情,止乎礼义,当有以寓讽谏而美音容。若王建世托近幸,花蕊自处宫闺,言多涉于亵俚。”
张允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950 【介绍】: 五代时镇州束鹿人。
少为张文礼参军。
降后唐,历监察御史、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后晋高祖天福中,献《驳赦论》,帝嘉之,累官翰林学士承旨。
入后汉,官吏部侍郎。
郭威入京师,匿佛殿藻井上,坠而卒。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允。镇州束鹿人。后唐同光中累迁宏文馆直学士水部员外郎知制诰。清泰初改给事中。转左散骑常侍。晋天福五年迁礼部侍郎。改御史中丞。转兵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承旨。汉乾祐初授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五。
李业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 【介绍】: 五代时晋阳人。
后汉高祖李皇后幼弟。
累迁为武德使。
隐帝即位,以皇太后故,益用事,无顾惮。
时宣徽使阙,业欲得之,大臣杨邠等以为不可。
业遂谋杀邠等。
又以诏书杀郭威于魏州,不受诏,遂反。
业取内库金宝,怀之以奔。
至绛州境,为盗所杀。
何福进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54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字善长。
少从军,以骁勇闻。
为后唐庄宗宿卫军校。
末帝清泰中从范延光平邺,以功历郑、陇二州防御使。
后晋出帝开运中拜左骁卫大将军,与李筠等力战拒契丹。
后汉高祖时为曹州防御使,检校太保。
后周太祖入平内难,以辅佐功拜忠武军节度使,移领镇州。
数年之间,北鄙无事。
聂文进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 【介绍】: 五代时并州人。
善书算。
刘知远镇太原,以为押司官。
及知远建后汉,拜枢密院承旨。
郭威镇邺,文进居中用事,谋杀杨邠等,指挥杀戮。
入京师,隐帝遇弑,文进亦见杀。
僧道丕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55 【介绍】: 五代时僧。京兆长安人。唐宗室后裔。七岁出家,九岁善梵音礼赞。昭宗奔石门,曾往迎驾。遇乱,负母退居华山。二十七岁时,入住洛阳福先寺。天祐间赐紫。后唐庄宗时署广智大师。后梁、后唐间,数入内应制谈论。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诏入汴京,副录左街僧事。出帝开运中为左街僧录。后汉末,避乱逃归洛阳。后周太祖广顺初,复诏入汴为僧录。世宗初欲沙汰僧尼,因其谏而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长安贵胄里宗室子也。父从晏。寔昭宗昆季五院之长。母许氏。以无嗣息。尝躬诵莲经普门品而妊。及生。秀整可爱。甫周晬。父以王事。没于霍山军中。而丕辍乳哺。有戚容。七岁绝荤膻。每游佛寺。辄忘返。而保寿继能法师尝相往来。因白母。从之出家。未几。昭宗幸石门。而丕九岁尔。及驾回已能偕其师。迎驾如礼。十九岁。徇众请讲金刚般若经。听者悦服。既而朱晃逼驾。迁洛阳。长安焚荡。丕独负其母。东征华阴。会刘道开乱。遂入华山。居岩穴中。谷麦翔涌。斗万钱。然丕素得咽气术。卒赖以济。而日巡丐以奉母。无小乏。母或问食未。则跪曰。有施主。于戏可谓孝矣。年二十。母命之曰。汝亦知汝父之死所乎。霍山草木长矣。汝能收其遗馀以归葬。则吾庶几无憾。于是丕含悲茹苦。即其地。昼夜呗梵。聚群骸以祷之曰。诚吾父者。则必动转以自异。阅数日。果有枯髅。跃而出至丕前。起仆再三。丕大恸擗踊良久。乃迎以葬之华阴。先是母梦。从晏尉抚。如平生云。既而曜州牧。娄继英。招住洛阳福先弥勒院。盖晋道安。翻经设浴之地也。天祐三年。诏赐紫衣。梁唐之兴。皆被宠署。晋天福间。诏入梁苑副录左街僧事。开运初。升左街僧录。汉乾祐之季。谢病乞自便。不许。周广顺初。诏充左街僧录。日下即赴任。仍不许陈让。时世宗以晋王尹京。议沙汰。以丕职所系。召问可否。丕曰。今天下初定。疮痍未起。而有所去取。则徒以见其不镇静耳。未见所以澄清也。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苟稍动则縻烂矣。故愿大王缓其事。以须后举。幸甚。世宗以为然。议遂寝。丕后每谓其徒曰。上久有志于汝辈。汝辈宜自谨。勿犯也。乞解职归洛阳。 周显德二年。诏毁僧寺。且立帐以限僧。然不至于酷甚。则丕之力也。 其年六月八日。示微疾。十日早作。命弟子营粥云。有首楞严菩萨相迎。趣令鸣乾稚。俄而化。寿六十七。腊四十七。立石塔葬之龙门广化寺左。 丕平生脩杜多行。若法华金刚仁王上生经等。皆一字一礼。佛名经则遍礼。未灭之二年。犹礼首楞严经。故其瞑目之际。或能致首楞严菩萨。则其精进如此。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道丕。
长安贵胄里人也。
唐之宗室。
父从晏襄宗沿堂五院之首。
母许氏。
为求其息常持观音普门品。
忽梦神光烛身。
因尔妊焉。
及其诞生挺然岐嶷。
端雅其质。
属籍诸亲异而爱之如天童子。
年始周晬。
父将命汾晋。
会军至于霍山没王事。
丕虽童稚聚戏终鲜笑容。
七岁忽绝荤膻。
每游精舍怡然忘返。
遂白母往保寿寺礼继能法师。
尊为轨范。
九岁善梵音礼赞。
是岁襄宗幸石门随师往迎驾。
十九岁学通金刚经义。
便行讲贯。
又驾迁洛京。
长安焚荡。
遂背负其母东征华阴。
刘开道作乱。
复荷母入华山安止岩穴。
时谷麦勇贵每斗万钱。
丕巡村乞食。
自专胎息唯供母食。
母问还食未。
丕对曰。
向外斋了。
恐伤母意。
至孝如此。
年二十岁母曰。
汝父霍山亡没战场之地。
骨曝霜露。
汝能收取归葬。
不亦孝乎。
遂辞老亲往霍邑。
立草庵鸠工。
集聚白骨昼夜诵经。
咒之曰。
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
我今志为孝子。
岂无灵验者乎。
傥群骨中有动转者。
即我父之遗骸也。
如是一心注想目未轻舍。
数日间果有枯髅。
从骨聚中跃出。
竞骛丕前。
摇曳良久。
丕即躄踊抱持如复生在。
赍归华阴。
是夜其母梦夫归舍。
明辰骨至。
其孝感声誉日高。
至二十七岁遇曜州牧娄继英招丕住洛阳福先弥勒院。
即晋道安翻经创浴之地也。
天祐三年丙寅济阴王赐紫衣。
后唐庄宗署大师曰广智。
丕于梁朝后主后唐庄宗明宗。
凡内建香坛。
应制谈论多居元席。
及晋迁都今东京天福三年诏入梁苑。
副录左街僧事。
与传法阿阇梨昭信大师俱道貌童颜号二菩萨。
是故朝贵士庶多请养生之术。
丕精勤不懈一佛一礼。
佛名经法华金刚仁王上生四经逐一字礼。
然其守杜多之行。
分卫时至二弟子随行。
开运甲辰岁为左街僧录。
虽临僧务日课修持。
相国李公涛西枢密太傅王公朴翰林承旨陶公谷等无不倾心归重。
至汉乾祐中谢病乞西归。
未允之际。
属汉室凌夷。
兵火连作恣行剽掠。
丕于廊庑之下倚壁诵念二日纷拿一无见者。
时京城见闻益加钦尚逃归洛邑。
周太祖潜隐所重。
广顺元年敕召为左街僧录。
不容陈让还赴东京居于僧任。
世宗尹釐府政。
嫌空门繁杂。
欲奏沙汰。
召丕同议时问难交发开喻其情。
且曰。
僧之清尚必不露于人前。
僧或凶顽而偏游于世上。
必恐正施藨𮐀草和兰茞而芟。
方事淘澄金逐沙泥而荡。
大王储明欲照蓄智当行。
为益皇帝邪。
为损君亲邪。
若益君乎不令一物失所。
若损亲也是坏六和福田。
况以天下初平疮痍未合。
乞待后时搜扬未晚。
故老子云。
治大国如烹小鲜。
虑其动则麋烂矣。
世宗深然其言。
且从停寝。
及世宗登极。
丕谓僧曰。
吾皇宿昔有志。
汝当相警护持。
坚乞解归洛阳。
又立礼首楞严经。
二年果敕并毁僧寺并立僧帐。
盖限之也。
毁教不深。
乃丕之力也。
以显德二年乙卯六月八日微疾。
十日令弟子早营粥食云。
有首楞严菩萨众多相迎。
令鸣椎俄然而化。
春秋六十七。
僧腊四十七。
缁素号哭诸寺具仪送葬于龙门广化寺之左立石塔焉。
未终之前寺钟无故嘶嗄。
表刹龙首忽焉陨坠。
僧澄清梦寺佛殿梁折。
极多异兆焉。
系曰。
周武灭佛法。
隋开皇辛亥岁太府丞赵文昌入冥见邕受对。
寄语文帝拔救。
周世宗澄汰毁私邑勒立僧帐。
故说大渐招其恶报。
或有入冥见之。
并赞成厥事者同居负处。
略同周武。
未知是乎。
论曰。
九重所以成深严。
七礼其能捍忧患。
高墉峻垒加校尉而守之。
犀革兕皮介将军而战者。
君既安所臣亦建功。
犹释门之外侮忽来得法将之中权斯敌。
使其大道丧而重复玄刚绝而又张。
我有仲由恶言不入。
外禦其侮不可暂亡也。
嗟乎真教东传累更年纪。
受其艰否屈指可寻。
法系有为四相以之迁贸。
明虽无损。
一轮以之蚀侵桓楚无端。
效奔得时而变法。
德舆伊始欺孤馀力而责僧。
赖远公之致书。
因朝达之抗疏。
只成暴政空鲠人情。
元魏怀邪周邕尚辩。
昙始乃呈其诡迹。
道安盛奋其辞锋。
是待秦坑能逃汉律。
始安二德疑其住寿应真。
出没其形扶危拯溺者矣。
秀也钟其厄运愤此反常。
上笺若攻垒之先登。
为法偶犯颜而不死。
复礼答权文学难词蔚成解判。
惠立斥吕奉御图注免横窥𨵦。
两面俱通。
玄嶷造乎甄正。
一场贾勇。
法明定其化胡。
答孔老于李华。
名儒慑伏。
挫是非于韦氏。
辩势酋强。
邕也掩徐独记于天台。
俨也令李成书于复性。
其或角史华之术。
因蹑刀梯。
谏德宗之非。
乃停沙汰。
申答而惊李潡。
作谣而占衡山。
破邪之论可宗。
鉴灯之颂归我。
以前诸德超世卓然。
式遏寇雠阋墙禦侮。
言其薄者则发愤忘食。
殊弗防其反汗。
其如皋原纵火。
兰艾之臭同焚。
树木摧风。
鸾鸱之巢共覆者。
其唯会昌灭虐我法之谓乎。
从汉至唐凡经数厄。
钟厄爰甚莫甚武宗焉。
初有道士赵归真者。
授帝留年之术。
宠遇无比。
每一对扬。
排毁释氏。
宜尽除之。
盖以归真曾于敬宗朝出入宫掖势若探汤。
及其祸缠暴弑自然事体如浆。
京邑诸僧竞生诮谤。
归真痛切心骨何日忘之。
还遇武皇因缘狎昵署为两街教授先生。
时谏官抗疏宰臣李德裕屡言。
归真惧其动摇。
奏迎罗浮邓元起南岳刘玄靖入。
帝谓神仙坐致由是共为椅角同毁释门。
意报僧讥诮之雠耳。
众轻覆车群噪惊蛰。
须弥𦤞𭺠困其劫尽之风。
有顶低摧。
倚其宿舂之杵。
讵云终否。
当有复时。
大中行废教之诛。
会昌非后天之老。
吁咄哉。
归真奇秘之术今古所无。
何邪。
能寄喜怒于天子之心。
虽王晋安期俱弗如也。
尔时玄畅法宝大师也。
纳两街之请操一割之刀。
纂辑古今搜扬经史。
成其别录上其表笺逆龙鳞之手已伸。
探虎穴之心且勇。
膏盲之疾。
圭刀之散何施。
混浊之河。
铢两之胶谩解。
如皆畏震所谓坐看。
畅公手拓不周山。
不免共工之触折也。
凡今缁伍无纵毁讥。
毁讥小人也。
及罹祸毒君子受之。
亦犹城门火而池鱼死也。
傥云周武不落于阿鼻归真自登于仙籍。
宣宗诛之已塞责矣。
是故比丘但自观身行。
莫伺玄门。
非干己事。
又以空门染习如然无斗四支而伤具体。
各是圣人设教无相夺伦。
如此行时名真护法也。
老氏云。
六亲不和则有孝子。
如无孝子之名。
信六亲大和也。
已上诸公皆家中有竞号咷谏乎。
因得善父母之名欤。
今我传家止劝将来。
二教和同弗望后生。
学其讦直。
险在其中矣。
为君不取。
然则临机可用相事当行。
必任弛张勿为胶柱。
然后知时名为大法师也。
传又云乎。
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其斯之谓欤。
苏逢吉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 【介绍】: 五代时京兆长安人。
事刘知远为河东节度判官,甚得信任。
知远建后汉,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人贪诈无行,纳贿赂。
隐帝乾祐二年,加拜司空。
郭威入汴,自杀。
共 7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