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义存

相关人物:共 34 位
共 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僧行修 朝代:吴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吴越僧。泉州人,俗姓陈,号法真。两耳垂肩。吴越钱镠宝大元年至杭州法相院,依石为室,禅定其中。乾祐初,跏趺而化。赐号宗慧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出泉州陈氏。
少依北岩院。
课习经律。
年十三乃落发。
往受具于长乐府戒坛。
年十八。
即造雪峰。
存禅师
扣激心法。
随众请益。
未有趋向。
方将辞游两浙。
指其耳曰。
轮郭幸长。
垂珰犹短。
吾为汝伸之。
异日庶几使人睹相发心。
于是为举手拽之者三即过肩。
后唐天成二年。
抵钱唐倾城瞻礼檀。
施填委。
因卜西关高峰下。
考室以居。
俄成大院。
然脩不事举唱。
但终日危坐如木偶。
或问宗门事。
但一笑而已。
出则士女哗逐。
戏牵耳于颐下。
交结之。
时号长耳相和尚。
乾祐三年十一月示疾。
明年三月中夜坐终。
檀越门人以髹枲为永久计。
久之复见梦于刺史陈荣曰。
吾床坐未完。
且而视之。
则床坐果不髹枲。
趣命工。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行修。号法真。泉南陈氏。家本豪右。尚儒学。师独存心清净。不乐处俗。十三出家。遍参诸方。得法于雪峰禅师存公。师生有异相。耳垂至肩。上过于顶。下可结颐。时号长耳和尚。后唐天成二年。自天台国清寒岩游钱塘。吴越国王待以宾礼。居南山法相院。平昔常募人作福。或问和尚募人作福。未审有何形段。师曰。能遮百丑。乾祐四年仲冬二日。钱氏以诞辰饭僧。问永明。此会有圣僧否。永明曰。长耳和尚乃定光如来化身也。既而永明预戒侍者曰。长耳或来。但云我寝矣。师诣永明。侍者依戒告之。师取永明革履覆之而返。翌日坐逝。门人漆其全身。至今存焉。崇宁二年赐谥崇慧大师。 赞曰。 佛为群生  悲愿叵量  应身衍福  为世津梁 现大人相  双耳悬珰  永明有语  是佛定光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行脩。
俗姓陈。
泉州人也。
少投北岩院出家。
小心受课诵念克勤。
十三削发。
往长乐府戒坛受上品律仪。
年始十八参雪峰山存禅师
随众请问。
未知诠旨。
师言入浙去。
曰。
与汝理定容仪。
令彼二人睹相发心。
遂指其耳曰。
轮郭幸长垂珰犹短。
吾为汝伸之。
双手平曳登即及肩。
如是者三。
自此长垂见者举目。
后唐天成二年丁亥岁入浙中。
倾城瞻望檀施纷纷。
遂构室于西关高峰。
为其宴息。
后郁成大院。
脩别无举唱默默而坐。
人问唯笑而止。
士女牵其耳交结于颐下。
杭人号长耳和尚。
以乾祐三年庚戌岁十一月示疾。
动用如平时。
以三月中夜坐终。
檀越弟子以漆布。
今亦焉后寄梦睦州刺史陈荣曰。
吾坐下未完。
检之元不漆布。
重加工焉。
僧文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福州人。
少依杭州大慈寰中受业,曾随岩头全豁、雪峰义存游方,然未契机缘。
后嗣洞山良价。
年二十七,住澧州钦山,开堂授徒,曾与诸僧道辩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 【介绍】: 五代时僧。
福州人,俗姓吴。
七岁依雪峰义存出家。
受戒后,游方至筠阳,参九峰道虔,遂为其法嗣。
后住吉州禾山大智院,学徒云集。
南唐李璟召问之,诏居扬州祥光院。
复乞归山,栖止翠岩院。
卒谥法性禅师。
禅林僧宝传·卷第五
禅师名无殷。
殷生吴氏。
福州人也。
七龄雪峰存禅师见之。
爱其纯粹。
化其亲令出家。
年二十。
乃剃落受具。
辞游方至九峰虔公。
问汝远来何所见。
当由何路。
出生死。
对曰重昏廓辟。
盲者自盲。
虔笑以手挥之曰。
佛法不如是。
殷不怿。
请曰。
岂无方便。
曰汝问我。
殷理前语。
问之。
曰奴见婢慇勤。
殷于是依止十馀年。
虔移居石门。
亦从之。
及虔殁。
去游庐陵。
至永新。
见东南山奇胜。
乃寻水而往。
有故寺基。
盖文德中。
异僧达奚道场。
遂定居学者云集。
唐后主闻其名。
诏至金陵。
问佛法大意。
久之有旨。
延居杨州祥光寺。
恳辞归西山。
诏住翠岩。
又住上蓝寺。
赐号澄源禅师。
建隆元年庚申二月示有微疾。
三月二日令侍者开方丈。
集大众曰。
后来学者。
未识禾山。
即今识取。
于是泊然而化。
阅世七十。
坐夏五十。
谥法性禅师。
塔曰妙相。
赞曰。
石霜言。
遍界不曾藏。
而其子闻公。
临化曰。
今日分明说似君。
我敛目时齐听取。
九峰言。
尽乾坤是汝当人自体。
何处安眼耳鼻舌。
而其子殷公临化曰。
后来学者。
未识禾山。
即今识取。
予观其父子兄弟。
语言行履。
如形著影出。
声呼谷应。
而近世禅者。
尚伫思。
可悲怜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湖州(今属浙江)人。
吴越时禅僧。
嗣雪峰义存
归住明州翠岩,世称翠岩和尚。
吴越钱王请其住杭州龙册寺,赐号永明大师。
卒年不详。
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并存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康末至五代时禅僧。
嗣雪峰义存,后住福州芙蓉山。
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吴越时禅僧。
嗣雪峰义存
闽王曾请其于清风楼斋坐。
后住越州诸暨越山,号鉴真禅师。
祖堂集》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并录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福州福唐人,俗姓郑。
出家于宝林院。
嗣雪峰义存
泉州刺史王延彬迎住五峰,奏赐号弘教大师。
后住泉州睡龙山,世称睡龙和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郑,福州福唐(今福建福清)人。
五代闽时禅僧。
出家于宝林院。
嗣雪峰义存
泉州刺史王延彬迎之住五峰,奏赐号弘教大师。
后住泉州睡龙山,世称睡龙和尚。
祖堂集》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并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萧公祖师。
蜀人。
生于残唐。
雪峰存和尚
行头陀行。
久之。
得悟而发通。
于闽服。
大著神异。
闽人莫知其名。
因称萧公祖师。
古田有白蛇肆害。
师驱之。
溪源有毒龙为雉。
师降之。
至于封山打洞。
无妖不剪。
无怪不除。
合四境之内。
地方千馀里。
魔氛不作。
月皎清光。
人无恶梦。
有偈曰。
剃发还留发。
居尘不染尘。
人称三教主。
了义一归真。
又曰。
一相元无相。
如来如不来。
道全归四果。
显法救三灾。
观师偈意。
是盖大菩萨。
示迹度生。
非专羊鹿位中人也。
师至宋嘉熙间。
始入灭。
住世三百馀岁。
火化于凤冠岩。
祥光烛天。
异香普闻。
火尽。
乡民刻木肖师形。
盛骨于内。
请有司立庵奉之。
锡胤弭灾。
随祷而应。
尤效于雨。
虔礼则霈焉随踵而至。
僧守讷 朝代:南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南唐僧。
福州闽县人,俗姓林。
嗣雪峰义存,后住池州和龙山寿昌院,赐号妙空禅师。
后主时三召不起,时人高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四一二○
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一作惠空,号东山,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俗姓陈氏。
少时出家,曾参克勤于南康军云居寺,寻往江西云门庵。
后避寇至韶州曹溪,复趋临川疏山,返闽寓古田秀峰。
晚师泐潭善清,遂为其法嗣。
绍兴二十三年,应福建路安抚使张宗元之请,开法福州雪峰东山寺,净侣奔凑。
绍兴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
慧空通世典,能诗文,士大夫乐与之游。
著有《雪峰空和尚外集》、《东山慧空禅师语录》(存)。
见《东山空传》(《雪峰空和尚外集》卷首),《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
共 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