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唯俨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2?—841? 【介绍】: 唐僧。钟陵建昌人。俗姓王。生有自然胎衣若僧服,遂出家于石门。后住澧阳云岩寺。敕谥无住大师,一作无相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钟陵建昌之王氏。
昉临蓐。
胞衣缁色。
若右袒状。
父母。
已知其不可累。
以世事。
小学之岁。
遂令依石门薙染。
既登具品。
即执侍大智海禅师于百丈山。
历二十年。
续见药山俨禅师
一日药山问。
汝除在百丈。
更到什么处来。
晟云到广南来。
山云。
见说广州城东门外。
有一团石。
被州主移。
却是否。
晟云。
非但州主。
合国人移亦不动。
山又问。
闻汝解弄狮子。
是否。
晟云是。
山云。
弄得几出。
晟云六出。
山云。
我亦弄得。
晟云。
和尚弄得几出。
山云。
弄得一出。
晟云。
一即六六即一。
晟后到沩山。
沩山问。
承长老在药山。
弄狮子是否。
晟云是。
沩云。
长弄耶。
还有置时。
晟云。
要弄即弄。
要置即置。
沩云。
置时狮子在什么处。
晟云。
置也置也。
僧问从上诸圣。
什么处去。
晟良久云。
作么作么。
又问。
暂时不在。
如同死人。
如何。
晟云。
好埋却。
晟煎茶次。
道吾问。
煎茶与阿谁。
晟云。
有一人要。
吾曰。
何不教伊自煎。
晟云。
幸有某甲在。
晟住云岩后。
一日诸众曰。
有个人家儿子。
问著无有道不得底。
洞山云。
它家屋里有多少典籍。
晟云。
一字也无。
洞云。
争得恁么多知。
晟云。
日夜不曾眠。
道吾问。
大悲千手眼如何。
晟云。
如无灯时。
把得枕子。
作么生。
吾云。
我会也我会也。
晟云。
作么生会。
吾云。
通身是眼。
晟一日扫地次。
沩山云。
太区区生。
晟云。
须知有不区区者。
沩云。
恁么即有第二月也。
晟竖起扫帚云。
是第几月。
沩低头去。
晟问僧。
什么处来。
僧云。
石上语话来。
晟云。
石还点头否。
僧无对。
晟代云。
和尚未问时。
却点头。
洞山乞眼睛。
晟云。
汝底与阿谁去也。
洞云。
良价无。
晟云。
有汝向什么处著。
洞无语。
晟云。
乞眼睛底是眼否。
洞云。
非眼。
晟咄之。
大和三年。
己酉十月二十七日。
示灭。
谥无相。
塔号净胜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昙晟。俗姓王氏。钟陵建昌人也。始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犹缁服焉。遂请出家于石门。年满具法。参见百丈山海禅师。二十年为侍者。职同庆喜法必我闻身若中涓心居散位。续受药山举发全了无疑。化徒孔勤。受益者众。以太和三年己酉十月二十七日示灭。敕谥大师号无相。塔名净胜焉。 系曰。商那和脩。华言胎衣也。以其生带衣而诞以缯肉。而非幼为绷褓长且称身。出家成法服。至入灭阇维方为煨烬焉。晟师之有胎衣止不及为婴儿已往之服耳。此近叔离尼商那尊者也。思过半矣。何邪晟师去圣悬远。和修佛灭百年。将胎衣示有行果之徒也。今晟以胞袒络化其教理之世。不其难乎。故曰思过半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9—888 【介绍】: 唐僧。闽人,俗姓张。投开元寺出家。后诣五台山登戒,学相部律。住上都,学《净名经》。后住芙蓉山,谒黄檗山禅师,问答虽多,机宜顿了。僖宗乾符中,昌化令徐正元召住千顷山慈云院,训示僧徒之外,惟以禅定为事。昭宗闻其道化,赐以鹿胎衣。有《般若经品颂偈》、《破邪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闽之张氏子也。幼事昙蔼师于郡之开元寺。逮冠岁乃薙落。俄受具五台。而趋逍。以究律部。寻游京师。习净名经等。因叹曰。顿渐之指。悬绝如此。去依芙蓉山。无所契證。寻谒运禅师于黄檗。获记莂焉。会昌间。诏废教。即遁居林谷间。大中初。诏复教。裴公休以相国出尹宛陵。邀致黄檗于府治。以便询访。南侍檗左右惟谨。未几。辞入浙。挂锡姑苏之报恩寺。一室禅坐。阅二十馀载。足未尝踰阈。乾符四年。太守周慎嗣承其风。请说法宝林寺。俄徙支硎山。以其静僻。而悦从之也。五年杭州昌化令徐正元。紫溪镇将饶京。以千顷山慈云院尤幽夐迎。处方丈中。训徒之外。但燕嘿而已。然化被吴越。光启三年。元帅钱公镠。造山供施。且表闻其德于上。诏赐紫衣一领。鹿胎衣五事。文德六年二月。忽双虹贯堂室。二鹿入寺。法堂梁折。五月疾。召众别。床上稍垂足引臂。如起行状。遽寂。世寿七十。僧腊五十六。塔全身于院西隅。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楚南。
闽人也。
俗姓张氏。
爰在髫龄冥然跪于父母前诉志出家。
投开元寺昙蔼师而受训焉。
当授经法目所经睹辄诵于口。
执巾侍盥洒扫应对。
颇能谨愿。
迨乎冠岁乃落发焉。
诣五台登戒。
就赵郡学相部律。
往上都学净名经。
一律一经略通宗旨。
则知顿机不甘为渐教缚。
遂往芙蓉山。
根性未发。
谒黄檗山禅师。
问答虽多机宜顿了。
倏值武宗废教。
南遂深窜林谷。
大中兴教出遇升平。
相裴公休出抚宛陵。
请黄檗出山。
南随侍由此。
便诣姑苏报恩寺专行禅定。
足不踰阈仅二十馀载。
乾符四年苏州太守周慎嗣。
向风请住宝林院。
又请居支硎山。
至五年昌化县令徐正元。
与紫溪戍将饶京。
同召住千顷慈云院。
训示禅徒之外。
唯俨然在定逾月。
或浃旬。
光启三年前两浙武肃王钱氏。
请下山供施。
昭宗闻其道化赐其鹿胎衣五事。
别赍紫衣。
文德六年二月忽双虹贯堂室。
二鹿蹶然入寺。
法堂梁折至五月辞众。
后于禅床垂两足伸二臂于膝。
奄然而卒。
春秋七十。
僧腊五十六。
迁塔于院西隅。
大顺二年壬子岁二月。
宣州孙儒寇钱唐之封略。
兵士发塔见南全身不散爪发俱长。
悔罪而去。
南公平昔著般若经品颂偈一卷破邪论一卷。
以枝梧异宗外敌见贵于时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居华亭静安寺。相传七月十五日,胥村人来请俨赴村郭之会,乘小船,见捕虾者,俨买一斗啖之,约返时付钱。及还,俨无钱,吐活虾盈斗还之。俗称俨为虾子和尚,称静安寺为虾子道场。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虾子和尚。名智俨。居华亭静安寺。七月十五日。村郭设盂兰盆。寺僧赴请殆尽。惟俨在寺。有胥村人嗣来召僧。而无僧可召。欲拉俨往。俨曰。但归办置。吾随来也。乘小舠而行。见捕虾者。俨从买一斗索水。啖之无遣。谓渔者曰。斋回还汝直。且叮咛舟子勿泄。至村。舟子不能忍。斋家闻此。厌薄之。不请上坐。席地一饭而无衬。以辱焉。师欢然纳受。还见渔者曰。何饶舌。今日斋无钱奈何。渔者曰。无钱但还我虾。曰。此易。复索水饮。随吐出活虾。盈斗还之。人以为异。因呼名虾子和尚。俨异迹颇多。海滨人皆能言之。及将灭。敛蒲草为万馀绳。悬廊庑间。谓人曰。与诸君作缘事。遂坐脱。人争赴施钱。悬绳皆满。用建佛阁于寺中。至今寺称虾子道场。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智俨者,忘其姓字 ,俗称虾子和尚,居静安寺,旧俗七月望日为中元节,村郭设会,寺僧赴请殆尽。
唯俨在寺,有胥村人来寺,因请偕之会所。
舟行见捕虾者,从买一斗,索水啖之。
谓渔者曰:“返,乃予汝钱。
”诺之。
及诣斋家,但席地一饭而已,无䞋施。
还时,渔者索钱,赧然,徐云:“还汝虾何如?
”复索水饮,随吐活虾盈斗,人始异之。
将示寂,歛蒲草为万馀绳,悬诸廊庑,曰:“吾将作大缘事。
”即坐蜕,人竞施钱,悬之绳,绳皆满,遂建佛阁。
或曰:“寺地近海,弄潮者多。
得钱,辄买鱼虾活之。
人益以此相敬仰,施舍不绝,而放生日盛。
今静安寺犹称‘虾子道场’云。”

人物简介

皇明名僧辑略
小参 灵隐入院至晚小参。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时节若至。
其理自彰。
是故达摩大师十万里西来。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谓之教外别传。
于是二祖求个安心法门。
师云将心来与汝安。
祖云觅心了不可得。
师云与汝安心竟。
冬瓜印子一印印定了也。
然师资契会。
千载难逢。
山僧今夜小参。
禅客问话。
现前一众。
坐立俨然。
岂不是时节因缘。
时节因缘既尔。
毕竟佛性义在什么处。
莫是在觅心了不可得处么。
莫是在与汝安心竟处么。
若道在觅心了不可得处。
是埋没二祖。
若道与汝安心竟处。
是辜负大师。
到这里不可容易。
直须明自本心。
见自本性。
未明明取。
未见见取。
若也明见不了。
缁素不分。
一生只成得个颟顸佛性。
儱侗真如。
这般汉。
腊月三十日到来。
手忙脚乱。
如个落汤螃蟹相似。
无人替汝。
光阴迅速。
各自勉旃。
复说偈曰。
年登六十一春秋。
只合投间待死休。
不料业风吹到此。
又同衲子结冤雠。
浴佛上堂。
药山俨禅师因遵布衲作殿主。
浴佛次。
山问汝祇浴得这个。
还浴得那个么。
遵云把将那个来。
山休去。
师云。
者一个。
那一个。
一一从头都浴过。
药山布衲谩商量。
仔细看来成话堕。
成话堕。
转誵讹。
拍禅床云。
武林春已老。
台榭绿阴多。
佛诞上堂。
举世尊才生下。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顾四方云。
天上天下。
唯吾独尊。
真成大人相不是小儿嬉。
云门云。
我当时若见。
一棒打死与狗子吃。
贵图天下太平。
要作老胡种族。
直须恁么始得。
法昌云。
好一棒。
太迟生。
未离兜率。
脚根下便与一锥。
岂到今日。
虽然如是。
大似贼过后张弓。
将谓胡须赤。
更有赤须胡。
黄面老子故是末上卖俏。
似乎旁若无人。
云门法昌虽则见义勇为。
争奈剑去久矣。
尔方刻舟。
以主杖画一画召众云。
还会么。
一把柳丝收不得。
和烟搭在玉栏杆。
碧峰和尚阇维。
奠茶。
五台山拾得来。
诚非凡种。
关西子没头脑。
却是灵根。
惟兹一味清茶。
荡涤众生热恼。
只如则川抛下茶篮。
仰山撼动茶树。
毕竟明甚么边事。
度盏云。
踏翻生死海。
靠倒涅槃城。
龙山次韵 龙山吾兄瘦无肉。
度量汪汪几千斛。
看他小小现神通。
弹指遍游诸佛国。
枯禅久甘藜藿肠。
节身不在餐枫香。
顶𩕳一著超言义。
二三四七空抟量。
从古风颠称普化。
格外玄机未为蹉。
等閒打出觔斗来。
传得师真能几个。
而今痛自韬其光。
卧云深处开岩房。
是非荣辱我何有。
二时粥饭还如常。
乳虎已有食牛气。
况是亲从道场至。
入门未辨主与宾。
辄问西来祖师意。
水之冰也蓝之青。
当阳哮吼人皆惊。
豁开自己神通藏。
剖破微尘出大经。
永嘉作歌唯證道。
凡圣两途俱净扫。
曹溪一宿归去来。
珊瑚枝上日皓皓。
净慈次韵 十里平湖一镜开。
六桥险峻滑如苔。
直饶不滞程途者。
到此依然吃跌回。
行实 师讳慧明。
字性原。
别号幻隐。
生于元。
父项。
母陈氏。
七岁发疽。
忽失所在。
求得之。
则曰四童子舁我至此。
识者知师为天神所祐矣。
未几出家。
后谒竺元道公于仙居紫箨山。
又谒径山元叟端公。
端问东岭来。
西岭来。
师指草鞋曰。
此是三文钱买得。
端曰。
未在。
更道。
师曰。
某甲只如此。
和尚作么生。
端云。
念汝远来。
放汝三十棒。
师乃悟其旨。
久之。
遂罄底蕴。
曰才涉思惟。
皆为剩法。
洪武十九年示寂。
寿六十九。
夏五十八。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明。字性原。别号幻隐。台之黄岩项氏子。母陈氏。七岁患疽。几死置床上。忽不见。已而求得之。问其故。曰。顷睡中。有四童子。舁至此。识者。知师为天神所祐矣。既长。不甘处俗。往依温之宝冠东山鲁公出家。谒竺元道公于仙居紫箨山。咨问心要。不大省发。去参径山元叟。叟问。东岭来西岭来。指草鞋对曰。此是三文钱买得。叟曰。未在更道。师曰。某甲只如此。和尚如何。叟曰。念汝远来。放汝三十棒。师乃悟其旨。久之。遂罄底蕴。执侍掌藏钥。未几。出世邺之五峰。迁金峨。洪武五年。与泐季潭。同奉诏入京。季潭被旨住天界。延师居第一座。提纲举要。得表率丛林体。俄而补金山。十一年升住灵隐。学徒坌集。宗道大振。师始至。经画大雄殿。仅一载而落成。巍然山峙。尝室中垂语曰。莲华峰。被蜉蝣食却半边。为何不知。又云。冷泉亭吞却壑雷亭即不问。南高峰与北高峰斗额。是第几机。罕有契之者。住灵隐十周寒暑。无何寺火无孑遗。逮捕。或劝师早自为计。师不顾。怡然诣有司。未鞫。即庑下说偈。端坐而逝。寿六十九也。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讳慧朗。字性原。别号幻隐。生于元世台州府之黄岩县项宅。母陈氏。七岁患疽几死。置床上。忽不见。已而求得之。问其故。曰。顷睡中有四童子舁至此。无他也。翌日疽愈。识者已知师为天神所祐矣。既长。不甘处俗。乃往依永嘉乐清宝冠寺鲁山东公出家。后诣径山。参元叟端公。端云。东岭来。西岭来。师指草鞋云。此是三文钱买得。端云。未在。更道。师云。某甲只恁么。未审和尚作么生。端云。念汝远来。放汝三十棒。师乃悟其旨。久之究尽底蕴。既而出世鄞之五峰。 皇明洪武五年。 诏建佛会于钟山。召高行沙门。师与季潭泐公与焉。后住灵隐。逮十寒暑。无何。遭无妄之灾。逮捕。或劝师早自为计。师不顾。怡然诣所司。未鞠即庑下说偈。端坐而逝。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禅师。出夏氏。台州黄岩人也。讳慧明。字性原。居家不治生产。日游僧寺。父兄以不才子目之。父卒。明益无赖。尝贷餐亲里姑舅之家。或得斗米百钱归。又作饭僧佛事。俄有长耳黄面病僧之门乞食于明。明目碗羹施之。复乞。明踌躇答曰。柰我无有何。病僧曰。无有亦须施我。明莫知其意。病僧指明内灶曰。那是甚么。明回视。失僧所在。明乃大惊。即走乐清。依宝冠沙门。斩其发焉。每遇禅者。则虚己请问。或有闻即拜下风。久经岁月。而知有此事。即腰包行脚。上双径见元叟。叟曰。东岭来。西岭来。明指草鞋曰。三文钱买的。曰。未在更道。对曰。慧明只恁么。和尚作么生。叟曰。念你新到。放你三十棒。明退参。三月方罄其旨。久之。出世宁波五峰寺。明既莅师首。以身先众。间有憍懦不振者。明亦委致起之。凡垂机即宿。倔𠎦者。为之失色。于是。湖江笑称五峰门庭。为曝腮处。洪武间。诏明主钟山法会。而天镜净。璧峰金。季潭泐。皆与焉。内翰宋危诸公。尝问道于诸禅师。一日间咨国事。有答曰。扫腥膻。建礼乐。万代一时也。复何虑焉。明曰。不然。礼乐有三代之隔。人心无夷夏之分。敬天惧人。思危防安。天下平矣。诸公悦服。高帝闻明答语。以为有王佐略。欲留居都中。时辞还山。景濂宋公。疏明居灵隐。明不就。乃荐同门天镜净禅师。明还山日。邻寺故老相讯。明乃萧然布衲藤杖而已。或问大内隆遇典故。明缄口无一语。惟审山问岁节节俱至。明退居。无何而灵隐天镜。被流言坐忤时。流徙陕西。道经宝应。夜宿宁国寺。端坐而殁。以故灵隐席虚。师僧皆散。诸方不肯应。复请明。明叹曰。时哉时哉。不可避乎。明既任灵隐。年虽迈。接纳无少倦。尝垂问曰。莲花峰。被蜉蝣食却半边。因甚不知。僧进语曰。不哑。不聋。不作阿家翁。明喜之。又问曰。冷泉亭吞却壑雷亭即不问。南高峰与北高峰斗额。是第几机。又僧进语曰。和尚今日放参。明亦喜之。于是。禅子蚁从。元叟家声。复大振。阐提阴嫉之。明又被议逮捕。或劝明引去。明怒曰。潜形苟免。岂道人所为乎。适浴佛。明上堂曰。者一个。那一个。一一从头俱浴过。药山布衲谩商量。仔细看来成话堕。成话堕将誵讹。拍禅床曰。武林春色老。台榭绿阴多。下座。直诣法司。从者如云。有感泣愿以身代。未鞠。明跏趺庑下。为众说偈。忽入灭。天立变瞑。雷雨暴作。拔木飘瓦。吏司惧而释之。丛席无恙。时洪武十九年也。嗣明法者。正庵訚上座。訚有劲操。晚以衣拂授月江净。净主径山。大廓性原之风。殁时有偈曰。祖师门下客。开口论无生。老我百不会。日午打三更。 赞曰。南黄龙坐事抵狱。两月得释。皮骨仅存。真点胸迎于途。不自知泣下。南公吒之。明净二尊宿。不知狱吏之贵。而冷处抽身。可谓矍铄矣。呜呼。风波亦丛林时所有也。标格如此。足验生平。然际时能表里叶赞。乃愿力也。岂偶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