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崇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5—854以后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一说吴兴人。
姚崇曾孙,一说姚崇曾侄孙。
宪宗元和十一年进士。
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
敬宗宝历中为监察御史。
文宗大和中,出为金、杭州刺史。
入为谏议大夫,改给事中。
时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朱俦覆按,猥以田归使,合劾发其私,以地还民。
官终秘书监。
工诗,其诗称武功体。
与贾岛并称贾姚或姚贾。
曾选王维、钱起等人诗编为《极玄集》。
有诗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855?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郡望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
曾任武功县(今属陕西)主簿,世称“姚武功”。
晚任秘书少监,卒谥懿,后人又称“姚少监”。
姚合为开元名相姚崇曾侄孙,父闬曾任相州临河县令。
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历任武功主簿,监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秘书少监等职。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及《唐才子传》卷六。
姚合诗与贾岛齐名,时有“姚贾”之称,且为晚唐苦吟一派诗人之宗主。
姚合诗以五律为主,朴茂工巧,圆稳清润,代表作为《武功县中作》30首,模写荒凉山色,凋弊风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写其散诞放旷之情怀。
诗风近似贾岛,然较贾岛平淡浅近,晚唐诗僧齐己云:“冷淡闻姚监,精奇见浪仙。
”(《还黄平素秀才卷》)姚合诗深为南宋四灵派诗人所推崇,然其诗取径太狭,器局狭小,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等物,而无感慨隽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监诗不及浪仙,有气格卑弱者。
”(《瀛奎律髓》卷二四)诗集有四部丛刊本《姚少监诗集》10卷。
姚合另编有《极玄集》2卷,选录王维、祖咏等21人诗作,凡100首(今存99首)。
全唐诗》存诗7卷。
唐诗汇评
姚合(约782-846?
),吴兴(今属浙江)人,姚崇曾侄孙。
元和初,父卒相州临河令任,因寄家河朔。
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参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
调武功主簿,历万年、富平尉。
宝历二年,授监察御史,旋分司东都。
入朝为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
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
开成中,历左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
会昌中,为秘书监,卒。
世称姚武功。
合有诗名,提挈后进,时人以为“文宗”。
曾选王维、祖咏、钱起等人诗百首,为《极玄集》,鉴赏甚精。
有《姚合诗集》十卷、《诗例》一卷,宋人重加编次为《姚少监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七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
唐诗纪事
(姚合)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有《极玄集》,取王维等念一人诗百篇,曰:“此诗中射雕手也。
姚勉《赞府兄诗稿序》
晚唐诗姚秘监为最清妙。
后村诗话
亡友赵紫芝选姚合、贾岛诗为《二妙集》,其诗语往往有与姚、岛相犯者。按贾太雕隽,姚差律熟,去韦、柳尚争等级。
沧浪诗话
(宋诗)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对床夜语
四灵,倡唐诗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赵紫芝也。然具眼犹以为未尽者,盖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贾也。
瀛奎律髓
姚少监合,初为武功尉,有诗声,世称为姚武功,与贾岛同时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门。白乐天送知杭州有诗。凡刘、白以后诗人集中皆有姓名,诗亦一时新体也。而格卑于岛,细巧则或过之。
瀛奎律髓
予谓诗家有大判断,有小结裹。姚之诗专在小结裹,故“四灵”学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体则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释故学诗者必以老杜为祖,乃无偏僻之病云。
唐才子传
(姚合)与贾岛同时,号“姚贾”,自成一法。岛难吟,有清冽之风;合易作,皆平淡之气。兴趣俱到,格调少殊,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盖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弊之间,最工模写也。
唐诗品汇
贾岛、姚合后出,格力犹有一二可取。
归田诗话
唐诗前以李、杜,后以韩、柳为最。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
唐音癸签
姚秘监诗洗濯既净,挺拔砍高。得趣浪仙之僻,时运以爽气;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驷尔。
《诗源辨体》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学贾岛,一家学姚合。”方虚谷云:“合诗有左无右,有右无左,前联佳矣,或后不称,起句是矣,缴句或非,有小结裹无欠涵容,其才与学殊不及浪仙也。”予考《才调》、《三体》、《律髓》、《品汇》、《类苑》诸书,合诸体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移山入院宅,种竹上城墙”、“棋罢嫌无月,眼迟听尽砧”、“马为赊来贵,僮因借得顽”、“裁衣延野客,剪翅养山鸡”、“嚼花香满口,书竹粉粘衣”、“无竹载芦看,思山叠石为”等句,仅入晚唐纤巧,中亦间有近岛者。但其人既在元和间,先已逗入晚唐纤巧,故晚唐诸家实多类之,非有意学之耳。
《四库全书总目》
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时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武功诗语僻意浅,大有伧气,惟一二新异之句,时有可采,然究非正声也。(司空图)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韵本清。姚武功搜尽枯肠,终是酸馅气。武功诗欲求诡僻,故多琐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径。佳处虽有,而小样处太多。“武功派”所以不佳,正坐着力都在没紧要处。若盛唐大家却在紧要处用力,其象外传神,空中烘托之笔,亦必与本位秘响潜通,神光离合,必不是抛落正意,另自刻画小景。
石洲诗话
姚武功诗,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尽,此后所以渐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时有佳句,七律则庸软耳。大抵此时诸贤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让樊川、玉溪也。
《中晚唐诗主客图》
武功诗集,古今体存遗甚多,其五言律朴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与水部合体,而姚君与水部为友,其得于渐摩者深矣。佳篇美不胜收,然无逾《县居诗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诗起也。次为升堂第四。
《东目馆诗见》
姚武功五律,脱洒似不作意,而含蕴不尽。七律亦新脆可喜。
三唐诗品
其源盖出左太冲,而驰骋害体,已开宋派。律体典润,故得名重当时。武功三十首,持见清华,然方之孟从事、刘随州,则神情顿减。
姚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字斯勤。
姚崇玄孙。
穆宗长庆初,登进士第。
历迁监察御史、谏议大夫,改湖、常二州刺史。
与李德裕友善,后德裕被谮逐,家无资,病无汤剂,勖数馈饷候问。
官终夔王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
姚崇裔孙。
尝以诗酒放游江左。
有《象溪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镇)人。少聪悟。20岁,博通经典,人称“象溪先生”。喜司马迁、班固文,时人称为大儒。性倨傲,不乐仕进,诗酒自乐。僖宗乾符中,至鄱阳,为颜标撰文千余言,颜欲删去一二字,姚即大怒,至磨去碑文。又曾自婺源应邀至歙州。刺史卢肇待之如公卿,而姚日肆傲睨。曾隐居于庐山。昭宗中和末,江西乱,姚寓于旅舍,后不知所终。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〇、《诗话总龟》卷三、《唐诗纪事》卷六六。能诗善文,顾云赠诗颇有赞誉,然颇诞谩。有《象溪子》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酒令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1—1597 【介绍】: 明浙江平湖人,字与绳,号五台。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浚县知县。历官吏部郎中,破格擢用廉吏能人,以专擅被劾落职。万历初,官工部右侍郎,与张居正同年相善,而不盲从,终以忤居正被劾引归。十一年,召为吏部右侍郎,引用居正摈斥之老成人士。然力言居正辅翼功不可泯,被言者群攻,引疾去职。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尚书,数迁为吏部尚书。二十年,大计外吏,举顾宪成等二十二人,为时论所称。卒谥庄简。
槜李诗系·卷十三
光祖字与绳号五台平湖人十七举于乡丁未成进士授浚令内乡王夺民田封丘王苍头私贩皆置之法有卢楠者富而才前令诬以重辟光祖白其冤释之擢祠祭主事累转文选郎汰黜不少假科臣孙丕扬劾其专擅落职陛辞揖孙曰承公教殊荷相成但吏部之门干谒错至苟非自行其意何由秉公孙沉思良久怃然谢过即日自劾失言力荐光祖光祖亦复起历太常太仆大理诸卿晋工部侍郎张居正秉政夺情后益自恣光祖贻书规讽居正故同年友善然与议政辄相左及论折漕事不合御史张一鲲希指论劾遂求去居正没起为少宰会议居正狱光祖曰江陵专权非弄权也且拥护功亦安可泯然众欲文致之恶其异出迁南司空越三年晋大司寇拜冢宰先是上巳列名御屏书清正二字至是喜曰此昔破靴郎也时铨部事柄旁落光祖始振刷不复关谒政府一切中涓请托拒不纳特简清节者许孚远顾宪成等二十一人搜剔台省诸蠹兰溪新建出中旨大拜光祖以故事争之即疏陈祖制会推必不可废报可初赵少宰用贤沈司马思孝每廷论面辱光祖光祖折节不校久之少宰语人曰吾乃为平湖所容司马家居扼腕时政每叹曰持公议而不以爱憎夺者平湖一人而已其为人允服如此乞归五年而卒卒之夕海上星陨如斗击地有声谥庄简光祖历仕三朝国家大政大议一言立定按尚论录载三太宰首庄简次孙清简次陈恭定云揽久顿之辔振积衰之气比诸唐姚崇宋韩琦洵不诬也
维基
陆光祖(1521年—1597年),字与绳,号五台,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祖籍直隶苏州吴县,官至吏部尚书。嘉靖十六年(1537年)十七岁时与父亲同时考中丁酉科顺天乡试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授浚县知县,谢榛详述卢楠之冤情,始得昭雪。卢楠出狱后,去拜谢陆光祖,仍然长揖不拜。陆光祖也不在意,两人成为好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爆发庚戌之变,俺答汗入侵。兵部尚书赵锦檄民筑塞,陆光祖未能从命。四年任满,有惠政。离任之日,浚县百姓“攀辕卧辙,泣声盈道”。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任礼部祠祭司主事,升祠祭司郎中。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谋划倾覆徐阶。这时徐阶的幕客都逃亡,唯独陆光祖替他申辨。万历二年(1574年),任太常寺少卿,擢太仆寺卿,晋大理寺卿。万历五年(1577年),升工部右侍郎。张居正和陆光祖是同年进士,早年张居正想引荐他做助手,陆光祖不屈身相随。同年九月,张居正因为居丧夺情,杖责议论的人,陆光祖写信规劝他。万历七年(1579年)五月,因为议论漕运改为折色银两一事再度得罪张居正,遂辞官归里。张居正死后,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任南京工部尚书。复官后因维护张居正身后名誉,再次被降职。万历十五年(1587年)七月,任南京刑部尚书。万历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书宋纁卒,陆光祖继任吏部尚书。首辅申时行推荐赵志皋、张位,明神宗以特旨任用,陆光祖抗议说:“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神宗表示下不为例。万历二十年(1592年),主持京察,陆光祖力主擢升万国钦为建宁府推官,饶伸为刑部主事,神宗大怒,给事中乔胤承风行事,弹劾陆光祖,于是文选郎王教以下尽逐。陆光祖以老病辞;是年三月,致仕归里。生平好佛法,自号五台居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明史》有传。著有《陆庄简公遗稿》。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