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许敬宗

相关人物:共 25 位
共 2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635 【介绍】: 唐僧。祖籍安定,后徙漳滨。俗姓皇甫。幼年出家于相州云门寺,二十二岁受具足戒。隋文帝时,于长安大禅定道场讲律。唐贞观八年,为太穆皇后建弘福寺于长安,智首为上座。有《五部区分钞》、《四分律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出安定皇甫氏。
晋玄晏先生裔孙也。
后徙漳滨。
因世居之。
初依相之云门寺稠公上足智旻禅师出家。
旻以为戒诚定慧之本。
首方童稚。
使先服习。
既而其母亦于官寺薙落。
名法施。
八敬五仪。
尼众推重。
然首虽割爱。
尚尔钟情。
欲其夙与法流。
盛沾道味。
乃启于旻。
授以具足。
首寻周访师表。
寔难其人。
如是三载。
始遂素心。
时则年二十有二矣。
虽尝冥感所證。
终未易知。
又祈祷于古佛塔前。
佛现摩顶。
而后益信不疑。
自尔教成行备。
会贯部文道洪之席。
同侣七百。
锋颖如林。
至于研辞覈义。
亢厥宗猷。
则首无与让。
故未至立年。
频升高座。
灵裕法师。
释门之雄伯也。
提携缁属。
亲预末筵。
学者荣之。
隋兴文皇为文穆后造大禅定道场于京师。
以荐冥福。
诏起旻师等。
而首侍入关。
止禅定。
每敷弘之暇。
考定三藏众经辞指。
著五部区分钞三十一卷。
况秦中专奉僧祇。
洪遵律师。
创开四分。
兹则标宗控会。
涣然大通。
负笈之宾。
日填堂宇。
遵亦赞相。
以成其美。
大业初。
诏住大禅定道场。
俄而抽撤馀资。
树双塔于云门故墟。
以表出家受戒之地。
贞观初。
天竺三藏主翻译事。
诏證律义。
八年诏充弘福寺上座。
盖高宗在东宫。
而皇后穆氏薨背。
故建兹寺。
以慰圣善之思。
尤欲致首。
以严其纪纲云。
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以宿疾加剧而卒。
寿六十九。
讣闻。
皇上哀悼。
诏丧事所须。
有司务令周备。
仍赐葬地十亩于京城西郊之龙首原。
仆射房玄龄。
詹事杜正伦。
皆受戒弟子。
共勒碑以播芳烈。
许敬宗撰文。
首终始开讲。
仅百遍。
抑固其勤于弘演如此。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明律下
释智首。
姓皇甫氏。
其源即安定玄晏先生之后也。
家世丘园素居物表。
随官流寓徙宅漳滨。
而幼抱贞亮夙标雄杰。
髫年离俗驰誉乡邦。
初投相州云门寺智旻而出家焉。
旻亦禅府龙骧心学翘望。
即稠公之神足也。
以首岁居学稚且略禁科。
权示五门拥其三业。
而神慧所指不慕下流。
览属遗教戒为师本。
定慧众善自此而繁。
义理相符敢违先诰。
所以每值律徒潜声咨问。
随闻弘范如说修行。
由是五众分騼。
莫不就而请谒。
俄而母氏辞世。
复入道门。
名为法施。
住于官寺。
深修八敬遵重五仪。
志欲预有。
制门誓愿奉而承则。
然尼众在道。
染附情深戒约是投。
率多轻毁。
而施割爱从道履正栖心。
威服尼流声高魏土。
自玄化东被未有斯踪。
以首膝下相亲素钟华望。
施欲早服道味濡沫戒宗。
乃启旻授其具足。
而未之许也。
便内惟正检外讯侪章。
恭附遵修缉谐伦伍。
旻察其仪轨默而识之。
知其风骨坚深乃许其受戒。
首以缘成之法事假明贤。
恐薄坠行门便有沦道器。
乃周访郑卫盛德胜人。
不累年期必邀登讣。
时过三载方遂素怀。
二十有二方禀大戒。
虽从师授而得否未知。
乃于古佛塔前请祈显證。
蒙降佛摩顶身心安泰。
方知感戒有实。
自尔旦夕咨访挺出恒标。
虽教所未闻。
而行仪先备。
及寻律部多会其文。
明若夙知更陶神府。
其有事义乖滞者。
皆汰浍相融冥逾合契。
后听道洪律席。
同侣七百锋颖如林。
至于寻文比义。
自言迥拔。
及玄思励勇通冠群宗。
刚正严明风飙遗绪者。
莫尚于首矣。
故未至立年频开律府。
懿德敏行咸共器之。
灵裕法师道振雄伯范超伦等。
亲管缁属预在下筵。
时共美之重增荣观。
会隋高造寺远召禅宗。
将欲广振律诠流晖帝壤。
若不附定通戒。
行学无归。
遂随师入关止于禅定。
解既冥通声光三辅。
初达天邑具览篇章便更博观。
新解润以前闻。
有识悟其玄规。
更开讲肆既副本愿。
登即然之。
每日处众敷弘。
馀时却扫寻阅。
于是三藏众经四年考定。
其有词旨与律相关者。
并对疏条会其前失。
自律部东阐六百许年。
传度归戒多迷体相。
五部混而未分。
二见纷其交杂。
海内受戒。
并诵法正之文。
至于行护。
随相多委师资相袭。
缓急任其去取。
轻重互而裁断。
首乃衔慨披栝往往发蒙。
商略古今具陈人世。
著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
所谓高墉崇映天网遐张。
再敞殊文统疏异术。
群律见翻四百馀卷因循讲解。
由来一乱。
今并括其同异。
定其废立。
本疏云师所撰。
今缵两倍过之。
故得诸部方驾于唐衢。
七众周睇于贞观者。
首之力矣。
但关中专尚素奉僧祇。
洪遵律师创开四分。
而兼经通诲。
道俗奔随。
至于传文律仪盖蔑如也。
首乃播此幽求便即对开两设。
沈文伏义。
亘通古而未弘。
硕难巨疑。
抑众师之不解。
皆标宗控会。
释然大观。
是由理思淹融。
故能统详决矣。
使夫持律之宾日填堂宇。
遵亦亲于法座命众师之。
相成之道不忘。
弘赞之功靡替。
遂得知归秦土。
莫不宗猷法镜。
始于随文末纪。
终于大渐之前。
三十馀载独步京辇无敢抗衡敷演所被成匠非一所以见迹行徒知名唐世者。
皆是首之汲引。
寔由匡弼之功。
而复每升法宇规诫学徒。
微涉滥非者为停讲坐。
或有堕学者皆召而诲喻。
闻者垂泣无不惩革。
大业之始。
又追住大禅定道场。
今所谓大总持寺是也。
供事转厚弥所遗削。
顾以道穆帝里化移关表旧土凋丧流神靡依。
乃抽撤什物百有馀段。
于相州云门故墟。
今名光严山寺。
于出家受戒二所双建两塔。
蓥以珠宝饰以丹青。
为列代之仪表。
亦行学之资据。
各铭景行树于塔右。
贞观元年。
有天竺三藏大赍梵本拟译唐文。
乃诏所司搜扬英达。
佥议所及遂处翻传。
其有义涉律宗。
皆咨而取正。
至于八年。
上以圣善早丧远感难陈虽化满天下而罔极之情未展。
奉为太穆皇后。
于宫城之西造弘福寺。
广延德望咸萃其中。
恐侥倖时誉妄登位席。
以首道素严正不滥邀延。
百辟上闻。
召为弘福上座即总纲任采擢僧伦。
其有预在徵迎。
莫不咨而趣舍。
使夫众侣云会等嗅如兰不肃成规流芳不绝。
自爰初开讲誓穷百遍。
必得果心夕死可矣。
始于漳表终至渭滨。
随方陶诱恰穷本愿。
庆本所念未几而终。
详诸物议可为知命以贞观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宿疹再加。
卒于所住。
春秋六十有九。
皇上哀悼。
下敕令百司供给。
丧事所须务令周备。
自隋至唐。
僧无国葬。
创开摸揩。
时共重之。
仆射房玄龄。
詹事杜正伦。
并诸公卿。
并亲尽哀诉崇戒范也。
至二十九日。
装办方具。
时惟炎夏而尸不腐臭。
众共嗟之。
斯持戒力也。
诸寺门学竞引素幢充诸街巷。
官给地十亩于京城西郊之龙首原。
县夫三百筑土坟之。
种柏千株于今茂矣。
慕义门学共立高碑。
勒于弘福寺门。
许敬宗为文。
初律师弘化终始有闻。
博见之举通古罕例。
自讲士交竞救习昔传。
雠勘群宗多乖名实。
非夫积因往世。
故得情启天乘。
数百年来收宗始定。
兼勤于听说重于行事。
随务造仪皆施箴艾。
每于晦望说戒先具法物。
花香交饰蓥发堂中。
预在听徒合掌跪坐一众兢竦。
终于前事说欲陈净偏所诫期。
每讲出罪濯诸沈累。
故持律之士多往参焉。
自终世后此事便绝。
余尝处末座向经十载具观盛化。
不觉谓之。
生常初未之钦遇也。
乃发愤关表具觌异徒。
溢目者希将还京辅。
忽承即世行相自崩。
返望当时有逾天岸。
呜呼可悲之深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649 【介绍】: 唐雍州三原人,字药师,一说本名药师。姿貌魁秀。少有文武材略,通书史,誉称“有王佐才”。高祖时拜行军总管,萧铣平,招降岭南四十九州,又曾镇压辅公祏军。太宗即位,授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转兵部尚书。破突厥,封代国公,迁尚书右仆射。吐谷浑侵边,复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改卫国公。卒谥景武。后人录其论兵语,为《李卫公兵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70—649 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
初仕隋,累官马邑丞。
因见太原留守李渊有异志,欲告发而未果。
李渊举事后,欲杀之,李世民救免而入其幕府。
高祖武德间,屡与征讨,战功卓著,累官至扬州行军总管。
武德末至太宗贞观初,多次率兵出击东突厥,至贞观四年(630)破之,俘颉利可汗,北方得以安宁。
封代国公。
八年,又出击吐谷浑,次年平之。
其后谢病不出。
后改封卫国公,图形凌烟阁。
卒谥景武。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昭陵碑录》卷中有许敬宗所撰之碑。
著有《卫公兵法》。
另传《李卫公问对》3卷,后世或疑为伪作。
日下旧闻考》卷一一六、《盘山志》卷一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少有文武材略。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驾部员外郎、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从李孝恭征萧铣,复度岭招抚岭南诸州,屡立军功。太宗时,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初封代国公,改卫国公。贞观二十三年卒,年七十九。诗一首。(《全唐诗》无李靖诗。事迹据《旧唐书》卷六七本传)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仕隋为马邑郡丞。太宗召入幕府。从平王世充萧铣。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贞观中拜刑部尚书。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封代国公。加左光禄大夫。拜右仆射。图形淩烟阁。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二十三年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景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常州晋陵人,字小心。仕隋为著作郎。峭直有行。太宗贞观初召之,以母老辞。母丧,召拜吴王府功曹参军,终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高宗永徽初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0 字小心,排行四。
常州(今属江苏)人。
子翼仕隋为著作郎,大业初迁秘书监。
隋唐间,沈法兴承制置百官,以其为选部侍郎。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诏召入京,以母老固辞。
母卒后,召拜吴王府功曹参军,迁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
预修《晋书》,加朝散大夫。
高宗永徽初卒。
生平事迹散见新、旧《唐书·刘祎之传》、《元和姓纂》卷五、《唐会要》卷六三。
子翼博学善文词,尝与陆元仕、许敬宗等人分撰《晋书》。
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刘子翼集》10卷,《新唐书·艺文志》则记为20卷,今皆佚。
《全唐诗续拾》存诗2首。
全唐诗续补遗
子翼,字小心,常州晋陵人。隋大业初,历秘书监。唐贞观间拜吴王府功曹,迁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预修《晋书》。永徽初卒。有集二十卷。诗二首。(《全唐诗》无刘子翼诗,传据《旧唐书》卷八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初人。累任吏部员外郎、屯田郎中。太宗贞观十四年,任杭州刺史。善诗能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隋尚书右丞潘子义孙。
曾任吏部员外郎、屯田郎中。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在杭州刺史任。
事迹散见许敬宗《贺杭州等龙见并庆云朱草表》、《元和姓纂》卷四、《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
求仁善文能诗,《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潘求仁集》3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 【介绍】: 唐蒲州解人,字子邵。
柳亨兄子。
太宗贞观中累迁中书舍人。
以外孙女为高宗王皇后,迁中书侍郎,进中书令,监修国史。
后武则天获宠,王皇后失宠,奭请解政事,罢为吏部尚书。
王皇后被废,奭亦为许敬宗等所构,贬象州刺史。
寻被杀。
辛茂将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 【介绍】: 唐陇西狄道人。
高宗永徽二年,任大理少卿。
四年,任中书侍郎。
显庆三年,自大理卿为侍中。
四年,兼左庶子,与许敬宗共鞫长孙无忌案,傅致反状。
旋卒于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辅机。先世出于北魏皇族。长孙晟子。太宗长孙后之兄。博涉书史,尝与撰《隋书》诸志。高祖武德九年,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佐太宗登帝位。累官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封赵国公。曾奉命与房玄龄等修定《唐律》。贞观末,受命辅立高宗。高宗即位,进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奉命与律学之士条释唐律,撰成《唐律疏义》。因谏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削爵流黔州,自缢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9 字辅机,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先世本鲜卑拓跋氏,北魏献文帝时改为长孙氏。太宗长孙后之兄。武德九年(626),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辅佐太宗夺取帝位。太宗即位,迁左武侯大将军。贞观元年(627),转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七年,改转司空。十一年,封赵国公。十六年,进位司徒。十七年,朝廷图二十四功臣于凌烟阁,无忌为之冠。加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高宗即位,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与褚遂良悉心奉国,故永徽之政有贞观风。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诬流放黔州,自缢而死。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无忌博涉文史,曾领修《唐律疏义》、《大唐仪礼》、《永徽五礼》、《武德贞观两朝史》、《贞观实录》等书。《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六
无忌字辅机。
河南洛阳人。
高祖兵渡河。
授渭北道行军典签。
太宗朝累官吏部尚书。
以功第一封齐国公。
授开府仪同三司。
册拜司空。
改封赵。
徙拜司徒。
图像淩烟阁。
加太子太师。
受遗令辅政。
高宗即位。
进拜太尉检校中书令知门下尚书二省事。
显庆四年。
许敬宗诬其谋反。
诏流黔州。
自缢死。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
长孙祥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9—659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
长孙炽孙。
唐初为中山王功曹,历驾部、兵部、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太子率更令。
转户部、吏部侍郎,改尚书令丞。
高宗永徽四年,为御史大夫。
显庆元年,为刑部尚书。
坐与长孙无忌善,贬荆州长史,改常州刺史。
许敬宗所诬,追入京,于途中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郏城人。
太宗贞观中,为齐王祐记室。
数上书切谏祐过失。
王诛,太宗得其谏书,甚嗟赏之,擢中书舍人。
高宗即位,与杜正伦同知制诰。
预修《太宗实录》成,数赐段物。
三迁中书侍郎,与李绩、许敬宗同知国政。
坐事迁司礼少常伯。
以避中宫讳,改名茂道。
麟德元年,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寻停知政事,为少司成,以老致仕,卒。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处约始名道茂。汝州郏城人。贞观朝为齐王祐记室。祐多过失。上书切谏。帝嘉之。擢中书舍人。高宗立。迁司礼少常伯。麟德元年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为少司成。致仕卒。
韩瑗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6—667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字伯玉。
韩仲良子。
博学,晓吏事。
太宗贞观时,为兵部侍郎。
高宗永徽三年,擢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侍中。
帝废王皇后,瑗泣谏不纳。
褚遂良谏立武后坐贬,瑗为涕泣力救,帝愈不听。
瑗忧愤表归田里,又不报。
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诬瑗通遂良谋不轨,贬振州刺史,卒。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瑗字伯玉。
雍州三原人。
贞观中累官兵部侍郎。
袭爵颍川公。
永徽中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许敬宗李义府所谮。
左授振州刺史。
显庆四年卒。
年五十四。
神龙元年。
武后遗制复其官爵。
共 2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