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在兹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叩阍哀告九天神,几个孤忠草莽臣?
断尽臣头臣笔在,尊王终赖读书人。
注:自德川氏崇儒术,读书明大义者,始知权门颛柄之非。源光国作《日本史》,意尊王室,顾身属懿亲,未敢昌言。后有布衣高山彦九郎、蒲生秀实者,始著论欲 尊王。攘夷议起,哗然以尊王为名,一倡百和。幕府严捕之,身伏萧斧者,不可胜数,然卒赖以成功,实汉学之力也。何负于国,欲废之耶?斯文在兹,神武、崇神 在天之灵,其默相之。明治二年,源氏、蒲生氏、高山氏,皆遣使祭其家,且赐其子孙米。
粤允矣。于昭圣唐。天子中兴。拓迹开统。乃建皇极。握乾符。驱驾百灵。总齐万类。贵与天乎比寿。富与地乎侔资。日月回薄。以淑清告象。阴阳变通。以乐和乘气。龙不隐德。凤不潜灵。怀生之徒。根著之物。咸遂其性。固能使河海静默。宇宙文明。旧物维新。昌图启旦。大定礼乐。戢藏干戈。人学而还淳。刑措而不用。覆焘之恩溥。生育之理足。于是邑老田父。击壤而歌。张掖而舞。顾而为颂曰。康哉堂哉。乃圣乃神。代有非常之主。必有非常之臣。非常者。所谓殊尤杰出。与时偕运。则我贤令卢公其人焉。古曰圣主得贤臣。今见之矣。百里令长。亲人之要者也。烦剧所钟。贤良是责。故有四科堂室。孔甫称乎冉求。三国股肱。赵武知乎邢伯。应星雷而镇风雨。类父母而若神明。郑产之开喻获禽。鲁恭之垂仁及兽。循声流于简牍。良政在于歌谣。斯焉取斯。之子之远。若乃张英风于上国。宣懿范于中都。允升大猷。厥有成绩。休光终不圉。盛德莫与京。观其化焉。则卢公之心可知矣。公名正道。字真直。范阳人。昔元年景辰。上帝甄其九万。正月甲子。太公课其八百。汉祖以同日相爱。利建藩维。魏祖以馀风可嘉。聿推桢干。或清虚而循礼典。早识张华。或文思而发诗书。深知越石。曾祖昌衡。隋金州刺史仪同三司太子左庶子。风神澹雅。经史该博。宣六察而驰熊轼。翊三善而列凤条。德为人表。行为士则。祖宝素。隋晋州别驾。有礼有法。于纪于纲。得管辂之清谈。发王祥之雅咏。考安寿。皇朝朝散大夫襄州司马绵州长史。兰芬桂紫。月鉴霜明。珠皋则洗帻擅奇。玉垒则题舆缉化。公五行秀气。五色淳光。忠肃恭懿以立身。孝敬温良以行已。涵珠孕璧。悬阚泽之高名。舞柏吟松。动嵇康之逸韵。文史足用。方朔之言有徵。器宇难量。叔则之才可觌。解褐调为冀州信都县主簿。转绛州太平县丞。长河之间。彼汾之曲。朱钩理剧。黄绶安卑。鸿渐于磐。莺迁于木。敕授陕州司士参军。又改汴州浚仪县令。佐襜帷于陕服。式允清严。绾铜墨于梁城。克敷恩信。我皇绍膺丕业。嗣守珍期。明一之徽号聿崇。凡百之荣阶式叙。神龙元年。制加朝散大夫。随班例也。居无何。制为洛州新安县令。又改荥阳县令。尔其索亭旧邑。荥泽奥区。郊连北制。地按东里。上躔鹑火。旁控龙泉。神州则带河溯洛。洪漕则通江达海。五方云凑。公骤私奔。百族星稠。邀时射利。盘根错节。允属于升卿。先教后刑。必推于季子。公下凫舄。用牛刀。承天理人。以居其职。尊五屏四。以制其范。开道途焉。设堤防焉。陈之以礼乐。导之以德义。宣柔嘉。恤孤寡。去末返本。利用厚生。至为济济庠塾。莘莘冠履。王涣之劝率佐吏。范宁之惠养生徒。人识廉让之仪。家行俎豆之礼。其崇学有如此者。龙鳞促务。马骨攘灾。就穑占于五星。纳稼详于十月。子奇之铸器。童恢之易牛。其劝农有如此者。持宽济猛。以礼代刑。两造尽其根源。五听穷其词色。穿窬自息。请托不行。归遇腊之囚。原复雠之罪。桴鼓罕施于道路。桎梏无用于狴牢。其政令有如此者。貌年巡户。定赋徵徭。情伪必探。高卑咸若。心同悬镜。自辨妍蚩。手类持衡。不差轻重。其平直有如此者。果行育德。循巳正身。徐邈之有常。石奋之无润。冰壶载洁。尘甑自空。其清白有如此者。入其境则田畴自垦。草莱尽辟。此恭敬以信。故其人尽力也。入其邑则墙屋甚完。树木甚茂。此忠信以宽。故其人不偷也。至其庭府。吏甚清明。诸下用命。此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可谓季路为宰。复在于斯。任人以逸。从谏如流。耳目平而心气和。四肢全而百工理。父事三人以教孝。兄事五人以教悌。可谓子贱为宰。复在于斯。固以得良吏之要津。行古人之至道。顷者年谷不登。时雨未降。圣皇减太官之膳。出幽圄之囚。是歌云汉之诗。式备山川之祷。恐一物之失所。虑百姓之阻饥。徙有之无。遂起汛舟之役。赈贫救乏。爰行发廪之施。公上祗元泽。下罄丹诚。家到户至。裒多益寡。优之柔之。抚之育之。里咏途歌。人安俗泰。虽云行载沐。旋符以夜之期。而风教特隆。寔荷如春之德。导扬庶美。字育偫氓。惠化所以周洽。风流所以藉甚。岂直王谭在职。时叟号其无双。张既临官。京辅称其第一而巳。河南道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以政术尤异奏闻。使乎使乎。得其人矣。是知韩棱之飞章已奏。徵入有期。焦贡之行雨载驰。愿留难遂。丞马据主簿解伯宗尉高贲司马昭道等。并千将重宝。新甫贞柯。道可济时。位不充量。溟海即鲲鹏所化。枳棘非鸾凤所栖。翊赞多方。声华有裕。望逸骥而将远。抚留犊以增伤。孤我德而无邻。劳我思而无极。爰有等慈寺头陀逸僧识法师。俗姓桑氏。汉丞相之后秀也。天禀聪伟。生而俊奇。发愿为国。敬造阿弥陀石碑像。并颂圣德。及铸神钟。乡人前巴州曾□县尉刘虔奖录事王虔福常守一佐史里正等。或簪缨著族。夙劳州郡之班。或仁义在躬。暂屈乡闾之任。耕田凿井。遭圣主之休明。孝道忠规。受君子之名教。以为叫丹阍而一借。未达由衷。树翠碣而长悬。方存相质。惠我无疆之泽。徽烈允光。思君不乐之情。德音何已。殷沟作颂。文在兹乎。其词曰。
大地山河,中天朝市。
玉帛万国,子男百里。
惟索之亭,惟京之水。
膴膴原隰,森森□梓(其一)(一章)

粤兹抚字,须彼仁贤。
俗之化者,君之宰焉。
操我利器,亨我小鲜。
闻歌下邑,舞洽重泉(其二)(二章)

其政不严,其仪不忒。
秩秩诗礼,光光道德。
爰务耕桑,罕施徽纆。
无偏无党,有典有则(其三)(三章)

琴鸣宓贱,花发潘仁。
俸惟计日,甑乃生尘。
视人如子,临事若神。
秋鹰坐化,瑞雉行驯(其四)(四章)

自冬徂春,密云不雨。
曲降丝綍,载倾敖庾。
沐兰奠桂,救病济窭。
旋感月离,方期岁取(其五)(五章)

祝良何德,汲黯何功。
达望千载,宁踰一同。
既流膏雨,克播循风。
声闻于外,化协于中(其六)(六章)

凤使载扬,骥途攸展。
芳菊无绝,甘棠勿剪。
式纪清芬,爰凭翠篆。
歌咏不足,聊称其善(其七)(七章)

去年秋风南雁吹,故人千里裁新诗。
故人不归尚闽峤,秋风寥落余其悲。
屋梁颜色梦惝恍,心声宛在琼琚词。
词高意远托琴操,曲中有涕纷涟洏。
萧萧风雨感冥晦,青青衿佩嗟凌迟。
弦匏响辍化锋镝,玄穹虽默非难知。
文王尼父不可作,日月逝矣文在兹
空山何人抱六籍,天寒日暮坚车驰。
草根秋虫讵足敩,观彼大化相推移。
一阳在上果不食,我落其实今其时。
秋风飒飒吹我墀,夜中皎月鉴薄帷。
喟然念君适自念,不到圣处能无思。
岩壁联一组 清 · 待考
对联
文在兹而未坠,道历劫以永恒。
宋杨文靖公讲学无锡伯读之上,今南里保安寺东房是也。明邵文庄公与及门华补庵公筑精舍读书于此,世称旧东林书院。其后顾高两先生因道南祠在弓河之左,筑今东林书院,而文庄遗迹久倾圯矣。先辈杜云川华剑光诸公屡议兴复未果,予家藏文庄公忆保安寺旧读书处七言一律,遗墨如新。溯龟山一线之微,吾道南矣。仰二泉百世之泽,斯文在兹,爰集同志重建留馨堂奎文阁,以五百缗独任仰止楼鸠工,辛丑之夏讫壬寅落成而晚柑一亭尚有待也。赋诗属诸同人和焉。
此是东林旧讲堂,城南古寺拜文庄。
尚留薪木馀馨在,直接渊源百读长。
海可来游非断港,山堪仰止且循墙。
抠衣最恨余生晚,未列当年弟子行。
徐生一何俊,本自青云姿。
十年住天目,含意多素辞。
既闻风雅音,三叹文在兹
眄睐生荣名,徙倚即前绥。
念为理清曲,高言倡者谁。
踯躅流俗间,携手不相疑。
时髦满要路,各谓中心私。
世人岂同愿,吾道欲委蛇。
黄金买大药,朱颜庶可持。
物理率如此,和光难独窥。
仲子悬弧日,颂声遍海涯。
高堂罗屏障,文采光陆离。
我老不善谀,谀亦为剩词。
请述目所悉,并以陈鄙私。
仲子好文采,下笔言纚纚。
吐音耻细响,摛藻必色丝。
辞与鲍照丽,诗耽李贺奇。
手注昌谷集,读者皆解颐。
忘年诸老友,往往奉盘匜。
才慧无不可,博艺同儿嬉。
丹青性所好,神悟本无师。
古来作者妙,精意悉已窥。
所以发甫燥,才名海内驰。
科第何足道,唾手即得之。
奉命理建宁,板舆疋马随。
平生好山水,深与此郡宜。
此郡人文薮,风流今少衰。
君来甫三载,已觉俗渐移。
君才既通敏,亦复惠以慈。
疑狱一语决,曾不费鞭笞。
据案口授书,胥吏共指麾。
上官奇君才,请谳允不疑。
同寮奇君才,政事动相咨。
下吏奇君才,请益忘尊卑。
掾史奇君才,有弊秋毫釐。
此辈君所恕,亦弗受其诒。
文武及僚属,恃为芍药剂。
谈言以解纷,消弭人不知。
以是阛阓间,兵民无参差。
以是北堂上,平反母氏怡。
以是庭阶前,郁郁产灵芝。
以是门墙下,琅琅珊瑚枝。
以是春草堂,退食多暇时。
以是四方客,交誉满路逵。
客来曾不厌,厚薄各有施。
劣伎尽可献,寸长亦不遗。
笑彼妄自尊,拒人色訑訑。
恩怨浑不计,羞杀乡里儿。
歌伶自远来,终日侑客卮。
筐篚随时陈,半为行旅资。
以入计所出,其费每不赀。
君性复好事,所知无不为。
同人有著作,一一付枣梨。
近者通都桥,建树已有基。
开元塔必兴,愿力齐须弥。
洵由精神大,簿书不足羁。
加以才四应,乐此不为疲。
最重修府乘,谬以史才推。
佐郡有程子,同心相絷维。
深感知己谊,讵敢老钝辞。
假馆给纸笔,素餐将一期。
檄书行八邑,应者来何迟。
此事贵摭实,采访尚恐欺。
一事有讹缺,将为后世嗤。
如何诸长吏,只字不肯贻。
虽有龙门才,笔墨空淋漓。
去冬初开局,朝夕恒于斯。
多士分纂修,告成庶有期。
此辈本寒素,合室望餔糜。
虽损当事俸,不给卒岁炊。
入春皆不来,老夫自下帷。
新闻苦难得,往籍劳重披。
先后百年间,谬误当问谁。
县遣小吏至,十指如悬锤。
作字未踰百,扪腹辄道饥。
无已听其去,去亦不复追。
即今手自录,眼昏指为腄。
况已心血枯,无复敏妙思。
自非众思集,独力焉能尸。
人情久厌倦,岁月徒虚糜。
以此常辍卷,辄思还茅茨。
故园久不归,松竹无藩篱。
亦恐儿失学,可惜聪慧姿。
家食岂不苦,受馈殊忸怩。
所虑负盛心,欲去行且尼。
望君励夙志,勿令成绩隳。
南浦有潘生,述作意孜孜。
委之使采录,不用烦有司。
建阳百里近,昔贤文在兹
吾欲亲访求,因以揽武夷。
夏秋倘卒业,客亦无久羁。
愿君成此书,名德千秋垂。
岂如诸治迹,区区载口碑。
君今四十一,膝下已含饴。
厥孙又英物,声如踞地狮。
乐哉饮我酒,我还进君规。
君得天者厚,一门福履绥。
元气既已固,神气亦勿亏。
读书聆大要,为政挈纲维。
美名宁有尽,好尽亦为痴。
虽为众人羡,亦为至人訾。
精力甚可惜,毋事自煎劘。
今君正盛壮,已白数茎髭。
祝君常取逸,望君常守雌。
长生岂有术,却病宁假医。
老氏啬为宝,吾道满宜持。
吾言无伦次,字字出肝脾。
书之藏君笥,即作献寿诗。
道东文运昌,潘南间气毓。
六七先正后,复睹真儒出。
恭惟我玄翁,展也所立卓。
清明好资禀,纯笃务正学。
集义以外方,居敬以内直。
明诚以进德,博约以修业。
沉潜乎仁义,从容乎礼法。
崇卑各有所,分明看本末。
工夫鸟两翼,规模车双毂。
俛焉日孳孳,力久见真积。
浸灌者洒落,辛苦者快活。
严厉者和平,矜持者纯熟。
恢恢门路广,井井节目密。
左右逢其原,体用总包括。
造诣地位高,难容蠡测述。
祖述于洙泗,宪章于闽洛。
陶山暨石潭,钻仰善私淑。
并世值尤翁,就正仍的确。
经传勤玩绎,理义纷昭晢。
著书而立言,前圣得羽翼。
明理而淑人,后学获启发。
四子有读记,麟经有补缺。
二书有要解,六礼有疑辑。
圣贤有遗模,治平有稽录
文献关继开,天人补遗阙。
试看富纂述,方知具制作
尤翁有盛奖,学识我不及
载道文在兹,俟百庶无惑。
蕴之为德行,推之为事业。
居家伦理正,在邦令闻达。
圣主急大贤,弘畀行道责。
正色立治朝,国人皆矜式。
剀切勤俭劄,炳烺修攘策。
尤翁岂专美,先生同轨辙
万言十二条,当世真药石。
格王正事志,至论同伊说。
勋籍论追录,利源思先塞
曲突宜徙薪,宠倖施裁抑
负国邪说徒,明言极痛斥
主张名义植,诛锄乱逆殛
纲法得不坠,将非先生孰。
严责背师人,快绝毁圣贼(毁圣贼。即尹镌。)
论议尽峻整,功烈尽炜烨。
先生与尤翁,志同而道合。
事为语默间,虽有小出入。
不可以此故,有妨其大德
扶怀而抑尼,先生讵不力
褒忠而讨逆,先生无不足
何以明其然,事实具文籍。
呜呼海上诀,珍重世道托
逮至楚山祸,素带三月哭
尤翁先生知,先生尤翁服。
两门相须殷,两门相期屹。
真可金石透,真可鬼神泣。
交际如是重,事契如是笃。
万代同瞻仰,宁复有间隔。
云胡今后生,此义全不识。
或有诬贤语,或有侮正牍(指沮戏大论者而言。)
或过闾不式,或阅集恣舌
多见不知量,先生如日月。
余欲家置喙,庶辨诸异说。
谓余言不信,请就遗状质
昨披遗状来,羹墙慕逾切。
遂增慨世怀,略摅胸臆郁。
为谢浮嚣徒,庶休悖谬习。
⑴ 六七先正。指圃隐,寒暄,静庵,退溪,栗谷,沙溪,尤庵而言。
⑵ 先生著书。有数十种百馀卷。而此其最重者。故馀不尽举。
⑶ 厚斋尝曰。先师文章。实有制礼作乐之具。
⑷ 尤翁尝语厚斋。以玄石学识加于吾辈一等。
⑸ 先生之入朝也。以尤翁为主人。以大义为命脉。而告君文字。多所商议为之者。
⑹ 先生癸亥。论追录之不可。盖窃比于静庵己卯故事。
⑺ 先生戊辰。袖劄论后宫事及东平君杭事。重被严旨。尤翁大加钦叹。至于上章伸救。
⑻ 邪说徒。即南九万,尹趾完,柳尚运,崔锡鼎之类。
⑼ 先生以坤位之复。为前古所无之盛德大庆。九万等欲为张氏。别立名号。先生极力排之。又请正黯,希载等谋害国母之罪。劄请筵奏。靡不用极。
⑽ 先生前后与尹拯书。极论师席不容背贰之义。有数十书。及尹终至背师。则先生谓其有犯分凌节。有伤名教之罪。不可复以朋友处之。
⑾ 小出入。指庙议裁省金论等事。大德。指尊周统卫朱道。明正学辟异端及礼论国是等事。
⑿ 芝村以为先生于怀尼是非。初头若两非之。然怀轻而尼重。中间是怀而非尼。晚节尤扶怀而抑尼。又以为先生于大尹之失身江都。宗主黑水两款。自谓吾见本与尤翁同。则可谓洞然。于小尹背师一款。声罪又无未尽云。
⒀ 丹岩尝谓玄石甲戌处置。更无遗憾。
⒁ 尤翁尝语子孙曰。玄石自是吾党君子。乃余相信之朋友。及入耽罗。贻先生书告诀。托以后来世道之责。
⒂ 先生闻尤翁讣。痛哭曰。尤翁出以大义。死于士祸。攻之者当为小人。遂引栗谷服退溪例服之。以寓文丧之恸。
⒃ 先生癸亥建极劄。明言逆党如为废母之论者。及奸党如攻斥栗谷尤庵者。诛殛废锢。益加堤防。不犯两案。而有才无罪者。谓宜略有疏通而调用。甲戌代撰大诰书。虽以打破朋党为题。而主意归趣。诚惟夫子之举直错枉。朱子之分别忠邪贤否。为法为务。则先生之旨。在于是是非非善善恶恶而已。岂可与向日时辈之假称荡平。而忠逆混用。薰莸同器者。同日而论哉。假称荡平。而忠逆混用。薰莸同器。而谓遵栗谷及先生之道者。是如杨墨之诬引尧舜。章蔡之妄援武周。干先生何事哉。吾党之士所宜辨破其不然。而反或听莹者。不韪之甚也。
⒄ 先生晚年。大觉尤翁之贤而益致尊尚。以扶尤翁自任。然后晚年以前。凡议尤翁之文字。在先生。皆为已弃之论。故厚斋,芝村及暻寔主此义。修正文集。而孙弼傅有所诖误。潜与匪人。尽数出之。不当入而入者。虽略有之。而此只可认以先生已弃之论。不肖后孙坏弄之罪而已。何可以此追咎先生耶。事理较然。
⒅ 先生行状。厚斋所作。而先生尊尚尤翁。罪状小尹之故。甲戌力主名义。严治乱逆之迹。盖十分详著。
僧寺有遗像,超然冰雪姿(寺藏宋牧仲中丞像。)
宋公持节地,名士盛游时。
开府绩相继,商丘文在兹(谓望之。)
他年谁讲德,先后谱歌诗。
骚坛声圃,岭外如林。昔之销沉芜没,今反踯躅榛深。拭目斯选,知芳风播而云起者森矣。
岭海文在兹,天意求其主。
广渤荡玄波,离奇难一罟。
代有挺出姿,丘梁绝世睹。
而况别岛间,埋没谁能数。
北学渺遐方,才或因地估。
待人激其颓,宗盟孤于缕。
所恃流风存,光运难终腐。
振起关敝衰,不但一吹鼓。
于君勇为承,弱澜横初柱。
缥缈论思馀,乡国新黻黼。
冥搜穆无垠,远近在仰俯。
罔象意中驱,当前照合浦。
巨眼全收今,远胸力驾古。
如铜君为炉,如木君为斧。
鍊锻各成精,从绳咸依矩。
所以列缺鞭,衔灵辉东土。
矧余道左心,多年歌杕杜。
准拟向南溟,千里观鹏怒。
虚步蹑扶摇,因风动翮羽。
与君翔八荒,肯曰巴里取。
及此垂衣朝,文明相咻喣。
大雅有同心,以友或可辅。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