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裴骃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鄂城怀古 清 · 释量云
七言律诗
形胜东南说武昌,雄图霸业几称王。
三家(三家: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裴骃集解引臣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仅有楚人炬,九郡偏教吴氏强。
赤壁风流犹未歇,西山亭馆总荒凉。
今朝恰好团栾月,共上城楼一眺将。
五经萃室联句(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弥纶六合群言所以祖五经模范百王萃美于斯归一室粤昔乾开坤阖文明肇启夫诗书洎乎月纪年编礼教隐维于笔削顾金丝孔壁难溯漆书蝌蚪之遗即石刻鸿都谁传汉隶龙鸾之旧自镂版始长兴之世印竞麻沙迨校刊盛端拱之年功精雕造良称宋椠款题最擅荆溪名重相台藏弆久归天禄昔者珍先片羽吉光初现于麟经今兹数应骈珠象纬相联于虎观九十卷袤延分寸古香流简牍之间七八家离合异同精鉴烂云烟之迹爰因秘殿分此后楹荟厥全编都陈一几移贮依然慎俭位置自尔得宜于是旧帙鳞排新楣额焕赋诗言志类聚亦以群分记事成文即小因之见大影宋钞而雕梨重付好将万本流传较岳刻而扫叶无讹更予百寮宣赐况复文孙善继穆然想肯构之艰大造无私邈矣感长城之寄道原不变于焉證外王内圣之同文即在兹可以见天理人心之正乃者年逢开甲春叶先庚踵旧什以拈题宴重华而赓韵六百载运钟辰会抚五辰而岁纪龙光廿八人序协星躔应经星而祥符纬聚咨尔在公敬事无忘乎日星岁月之省成庶其相悦同声交儆于喜起明良之盛际
寿诸梨枣宋雕精,鲜睹五经茹汇征。
祗有相台曾遍刻(御制),快于秘阁遹观成。
长兴依石工兹肇,广顺遴儒勘用程
颖达函存镂端拱,孔维职董集胶黉
烧泥布铁升创制,崇化麻沙闽盛行
北监匪无讹脱患,南州又各异同争
芸芸畴匹余于廖,草草纷嗤杭蜀京
流寓坊颜犹指秀,鉴镌塾迹遂留荆
麇凡元本爰模仿,鸠厥老生偕品评
字注句音例沿革,江河日月道恢宏。
乾知坤作群生见,方卦圆蓍众理呈(易经)
尧舜法之为政本(御制),费秦殿也与时更(书经)
新周命只秉文德,睢在洲兮鹿食苹(诗经)
据事直书鲁史旧(臣和珅),备言广记左邱盲(春秋)
养蒙详少仪曲礼,原始溯元酒太羹(礼记)
后学程朱周邵待(晋王弼注易在宋儒前臣梁国治),终篇彖象卦爻明
隶更定出恭王宅,序发端尊先圣祊
毛较鲁齐韩独著,笺申诂训传缘鸣
步天行水排如罫,朝魄晓星朗若晶
王肃虽翻先辈议(朱子云王肃议礼必反郑臣德保),考亭曾许好人名(21)
外王内圣胥为矩,伊古贯今此示衡。
佔毕小乎继学大(22),迁流阙矣应期盈(23)
椭圜押尾形歧范(24),篆楷分毫画勒琼(印字或篆或楷或𨽻)
对待宛絺背两已(25),茹涵想曝腹三庚。
篇篇左侧都标额(26),句句中间为点睛(27)
美善再加压签轴(臣周煌),宝藏一已敌球珩。
经心鼠蠹四三久(藏礼记者四家春秋者三家),过眼风灯七八赢(易书诗同经七八家收藏)
晋邸旧藩随带砺(28),昆山故第伴簪缨(29)
李陈欲侈床连屋(30),季项几誇金满籯(31)
经纬星咸焕东壁(臣董诰),雌雄剑必合丰城。
易书同稡珠和璧,诗礼还联弟与兄。
因取春秋通校正(32),殆呵丁甲竞传惊。
人间安得储瑶玖,什里真能叶頀韺(题五御制分经诗)
韦漆作师穷窔奥(臣曹文埴),羲文出治浃埏纮(33)
曰稽谟典皆一贯,递嬗今明总至诚(34)
言性言情斯授达(臣达椿),以南以雅讵徒声(35)
稍窥笔削王纲立,或谬毫釐异说莹(36)
不可斯须去君子(臣金士松),如行法度逮编氓(37)
紫泥抑埴芝封检(38),翠管孚尹露洒茎(39)
乃撤编天禄一部(40),仍区慎俭德三楹(41)
重题扁以揭其要,更制记而表此情。
祖有贤孙岳家幸(御制),国微良将汴基倾(42)
是君是相一德格,称侄称臣半壁撑(43)
割地议坚谋桧卨(臣纪昀),吁天录就雪韩彭(44)
报施岂爽疏非漏,尤怨均蠲陂亦平。
珂尔绍闻衷款款(臣彭元瑞),迁偏抱愤语硁硁(45)
新毋间旧居左个(46),即未全离迩北甍(47)
便敕照刊剞氏造(臣胡高望),先勤雠对馆人令(48)
列眉写务蝇头肖,问影钞凭蝉翼轻(字体影钞命选善书馆员毋使失真)
边论双单式俱合(49),中殊片只考宜清(50)
宋元适可證无所(51),音义何须泥(去声)作亨(52)
汤誓从其义实妥(53),盘庚判汝韵相萦(54)
昊旻舛互断聚讼(55),云汉牵连笑倒绷(56)
下订孟坚诠坐户(57),旁搜管子辟阑兵(58)
别胪兴国师酾派(59),远引物观教洽瀛(60)
殿梓比严叶扫落(皆武英殿旧刻经史有考證臣阿肃),库全最博笋抽萌(四库全书浩如渊海每书皆考證精博)
功深削楮劝农使(61),业广传薪子墨卿。
书手铺云光了了(臣彭冠),劂工啄木响丁丁。
聚珍板并敷文德(62),群玉府原开武英。
彝训仰尊三极建(刘协云三极彝训其名为经臣嵇承谦),菑畬嘉予万方耕(韩愈诗经训乃菑畬)
细摹纸墨选良印(63),分置宫庭以暇横。
颁赐臣工公汲古(书成颁赐内外诸臣)。(御制),守贻子弟世资生。
既瞻鹭序拜焉受,兼听鸿都观者擎(64)
口沫手胝曲直几(臣吴寿昌),夏弦春诵短长檠。
馆编多辑文渊富(65),徐解重增修内营(近复通志命增补徐氏堂经解)
制协虞巡岳辑瑞(66),世跻豳颂寿称觥(67)
服膺轮转云天卦(68),企踵桥圜璧水闳(69)
斥妄属词遵孔例(70),开宗行夏阐王正(71)
吐词举足圣心契,启宴开韶春气迎。
旦会席陈惭戴夺(臣汪如洋),时几歌作伫皋赓。
昭仁(殿名)仍弗出前目(72),养性(73)从教续后旌(自乙未年纂辑天禄琳琅书目后宋元以来旧板各书续归内府复得宋板周易程传朱子周易本义周易传义大全郭雍大易粹言胡士行尚书详解毛诗大戴礼礼记二部周礼王与之周礼订义聂从义三礼图二部春秋经传张洽春秋集注蔡模孟子集疏贾昌朝群经音辨巾箱本九经裴骃史记集解二部两汉详节娄机班马字类张津乾道四明志列子扬雄法言内经素问通典详节周髀算经广韵吴棫韵补吴淑事类赋郭忠恕佩觿锦绣万花谷徐坚初学记徐陵玉台新咏昌黎先生集柳先生集权德舆文公诗集卢纶户部诗集秦观淮海集临川集徐积节孝集陆宣公奏议影宋钞娄机班马字类朱子楚辞集注六臣注文选二部辽板僧行均龙龛手鉴元板叶时礼经会元陈桎通鉴续编吴兢贞观政要金史明板六经图二部熊宇篆文楚骚吕本中童蒙训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二贤诗传共五十三种缥缃所萃益昭美富)
虽曰崇文非玩物,希珍欣抚愧微并(御制)
⑴ 王明清挥麈录后唐明宗命太学博士李锷书五经刊板于国子监监中印书之始明清家有锷书五经印本存焉后题长兴二年也郎瑛七修类稿印板在唐时少有至五代刻五经后始盛胡应麟引叶少蕴云世言雕本始自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始冯道耳
⑵ 册府元龟敕近以编注石经雕刻印板委国学每经差专知业博士儒徒五六人勘读并注今更于朝官内别差五人充详勘官太子宾客马缟太常丞陈观祠部员外郎兼太常博士段颙太常博士路航屯田员外郎田敏等朕以五经事大不同诸书虽以委国学差官勘注盖缘文字极多尚恐偶有差误马缟以下皆是硕儒各专经业更令详勘贵必精研广顺三年六月田敏等献印板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
⑶ 玉海端拱元年三月司业孔维等奉𠡠校勘孔颖达五经正义百八十卷诏国子监镂板行之按是为宋板五经之始臣阿桂
⑷ 玉海易则维等四人校勘李说等六人详勘又再校书亦如之春秋则维等二人校王炳等三人详校卲世隆再校诗则李觉等五人再校毕道升等五人详勘孔维等五人校勘礼记则胡迪等五人校勘纪自成等七人再校李至等详定咸平二年五经正义始毕
⑸ 经义考江少虞曰布衣毕升为活板其法用漆泥刻字薄如钱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银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满铁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字平如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
⑹ 祝穆方舆胜览建宁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
⑺ 岳珂沿革例经本行于世多矣率以见行监本为宗而不能无讹谬脱略之患盖京师胄监经史多仍五季之旧今故家往往有之实与俗本无大相远臣三宝
⑻ 沿革例云绍兴初仅取刻板于江南诸州视京师承平监本又相远甚与潭抚闽蜀诸本互为异同
⑼ 沿革例世所传经自监蜀京杭而下有建余氏兴国于氏二本称善廖氏又合诸本参订为最精于氏音义不列于本文下率隔数叶始一聚见不便寻索且经之与注遗脱滋多余本间不免误舛要皆不足以言善也
⑽ 宋嘉定中珂守嘉兴后寓居郡城金陀坊著有金陀稡编臣嵇璜
⑾ 在常州府宜兴县今分设荆溪汉书地理志虞喜曰汉初置荆国以有荆溪在阳羡界为名考一统志珂父霖墓在宜兴县西盖岳氏自南渡后徙常州故家塾以荆溪名
⑿ 沿革例今以家塾所藏唐石刻本晋天福铜板本京师大字旧本绍兴初监本见行本蜀大字旧本蜀学重刊大字本中字本又中字有句读附音本潭州旧本抚州旧本建大字本俞绍卿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旧本并兴国于氏建余仁仲凡二十本又以越中旧本注疏建本有音释注疏合二十三本反覆参订始命良工入梓自信以为尽善
⒀ 沿革例与明经老儒分卷校勘视廖氏世䌽堂本加详焉
⒁ 沿革例如字画如注文如音释如句读悉循其旧沿革例者珂自述其刻经之总例也凡一卷臣蔡新
⒂ 卷末附刻王弼略例有明彖明卦明爻明象四篇周易王注
⒃ 鲁恭王坏孔子宅以广其居得所藏古文书以还孔氏蝌蚪书久废世人无能知者孔安国考注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
⒄ 安国书序首称先君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三千之徒并受其义及秦焚书我先人用蒇其书于屋壁尚书孔传
⒅ 隋经籍志云汉初有鲁人申公受诗于浮邱伯作诂训是为鲁诗齐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皆为之传又有赵人毛苌自云子夏所传作诂训传是为毛诗宋吕祖谦曰四家诗读异义亦不同以鲁齐韩之义尚可见者较之独毛诗率与经传合是毛诗之义最得其真臣刘墉
⒆ 陈振孙谓郑于诸经皆注独诗言笺者郑遵毛学故称为笺或云毛公曾为北海相郑康成是其郡人因以为敬毛诗郑笺
⒇ 郑樵谓杜预注如朝月晓星其于星躔地理如羲和之步天如禹之行水春秋杜氏集解
(21) 郑康成是个好人考礼名数大有功此朱子之说礼记郑注
(22) (张子)。(御制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胥于五经是系读经者非徒以佔毕为也向于文渊阁记曾及之)
(23) 考书中收藏印记易书诗礼记曾入晋府易诗书又入陈定徐乾学家至李国寿家有易诗书礼记而无春秋季振宜家有易诗书春秋而无礼记项笃寿家则仅有春秋而无四经是此书当明时已各为部分罕得其全今逢文治始庆合并
(24) 各卷末俱有木印镌相台岳氏刻梓荆溪家塾其形或方或圜或椭
(25) 木印间有亚字形乃古黻文尔雅注所谓黻文如两已字相背也臣曹秀先
(26) 每页左傍上方刻有篇识如易之乾坤卦书之尧舜典诗之关雎葛覃春秋之隐元年礼记之曲礼檀弓之类最便翻阅
(27) 句读四声俱各发圈间有与通行本分句不同具见古本之遗
(28) 易书诗礼记俱有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及子子孙孙永宝用图章案天禄琳琅宋本书中多有此三印连用者臣福长安
(29) 易书诗又有昆山徐氏家藏及乾学之印健庵三印
(30) 易书诗礼记俱有李国寿印而书又有覃怀李氏图书疑即图寿其陈定书印及陈氏世宝印易书诗三经亦皆有之
(31) 春秋礼记有季振宜及项笃寿万卷堂印
(32) (春秋先入内府兹复得岳珂所刻易书诗礼四种比校板式延袤分寸无不吻合)。(御制)
(33) 恭读神及御制题易经诗中有羲文万载萃精韦编坚矣今何在之句仰见在作君作师盛德大业具于此御题易经
(34) 惟谟御制题书经诗云五经无不帝王师切已端典词我皇上心法治法同符尧舜至于今日明日念兹在兹尤见题书至诚无息与天同运御经
(35) 诗本性情道政事故论语每屡言之皇上御制诗中推原布政之本由于性情之正独探用人行政之要若南雅不僣则作诗之旨学诗之法阐发独赅六义之全矣御题诗经
(36) 麟经据事直书而大公至正义旨精深后儒私见臆度纷纷议论如明商辂等撰通鉴续编周礼为之发明张时秦复为广义矫诬纰缪几于慢骂无礼特命皇子及军机大臣等详阅删改复示千古兹御亲加核定并尊王题辞简端昭题春秋句云谁识宣尼旨广义毫釐谬实纷振聋昭瞆经通于史矣御题春秋
(37) 乐记云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程子又谓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恭读身之御题礼记礼乐贯乎天地人斯须不可去诸句而申之以周官法度如行者意在关雎与趾麟盖本身加民礼法即治法也御题礼记
(38) 每册前后钤宝各二曰宝又古稀天子曰乾隆御览之册首钤宝曰末曰天禄继鉴天禄琳琅
(39) 翰冠御题五经诗并恭亲洒宸于各经之首摹镂板
(40) 春秋已编入入天禄琳琅兹撤出汇成五经全部将续四经仿照天禄琳琅之书一律装潢以还岳氏之旧臣庄存与
(41) 昭仁殿后慎俭德三楹分右一楹为五经萃室
(42) 祸为御制记褒岳飞之忠而被宋高宗自坏长城且喜珂之能继家声
(43) 高宗信秦桧和议桧第中建阁赐额曰一德格天以示君臣同德旋至国势曰削称侄称臣东南半壁渐不能支忘雠御制记中责其信奸洵为诛心之论
(44) 珂作吁天辨诬录白其祖冤昭雪后又作天定录以纪之
(45) 司马迁伯夷列传举颜渊盗蹠之事谓天之报施善恶或有所爽夷齐之死或有怨尤见天御制文尝辟其谬珂为飞孙能绍闻经训可之报施善人原自不爽而流俗怨尤之见可以胥泯兹御制记末及之树义有闻天道人心至为广大
(46) 昭仁殿在书乾清宫左贮天禄琳琅新得四经不入旧目
(47) 春秋虽撤出汇入五经而仍贮昭仁殿后不即不离位置得宜
(48) 五经上以岳珂较今殿监本为古士林䍐觏因对仿敕令武英殿书局诸臣详加雠照刊刻
(49) 五经式样俱周围双线每页左上方边外有标题篇目一仍原刻之旧臣朱圭
(50) 每卷各系考證凡经传注中片词只字与别本互异皆细加校订以归一是
(51) 易序卦今本决必有所遇岳本无所字考经解中宋曾穜大易粹言王申子大易辑说王宗传易传元吴澄易纂言余琰易集说宋元诸人说皆与岳本合
(52) 大有三爻公用亨于天子音义许庚反通也注疏俱同惟春秋传作享陆氏既音许庚反训亨通复云众家并香两反作亨献似亦以享字之义为长今折中定本亦作享亨通之训不足泥也易经考證
(53) (汤誓传戒誓其士众今本俱作汤字按文义其字为妥)。(御制)
(54) 盘庚汝尔二字最多而易淆岳本则惟汝众自作弗靖与蔡传作尔者不同书经考證
(55) 昊天疾威陆德明音义作旻天孔疏以上文有浩浩昊天句明此亦作昊而以俗作旻为非岳本从孔说盖据疏以正陆氏之讹耳
(56) 云汉天河也自此至常武六篇宣王之变大雅十八字乃陆德明音义中语故岳本以圈别之今本皆误入郑笺内诗经考證
(57) 邲之战左传屈荡户之户字与诸本异案汉书王嘉传坐户殿门失阑杜注训止意正合臣童凤三
(58) 脱扃注扃车上兵兰诸本并作阑然管子小匡篇入兰盾鞈革二戟注兰即所谓兰锜兵架也兰字似为有据春秋考證
(59) 乐记爱者宜歌商至五帝之遗声也错简当在肆直而慈下爱商之遗声也六字衍文注疏云然兴国本依注疏更正节录附刻于后
(60) 檀弓使子贡问之诸本俱作子路通志堂经解中卫湜集说陈浩集说本亦同考證中引七经考文补遗载宋板本作子贡则岳本确有可据按七经考文乃日本山井鼎所作而物观补其遗礼记考證
(61) 珂官淮东统领管内劝农使其诗集曰玉楮诗藁自序引宋人三年刻楮故事
(62) 四库全书不下万馀种欲择其人所䍐觏而足资考镜者剞劂流传嘉惠来学而付雕不易因仿宋人活板式镌木单字计二十五万馀虽数十百种悉可取给锡名聚珍板御题诗以纪其事用工省而校雠精使海内士子得读未见之书敷文之盛千古未有
(63) 用仿宣纸刷印三覆而后成纸墨最为精好以备宫庭各处陈设
(64) 下士恩许刷印通行俾普天子得研经食古之益
(65) 入本朝所纂诸经不下数十部皆四库全书汇插文渊阁架
(66) 甲辰新正廿一日典启跸伊迩书上六举南巡盛经臣黄轩
(67) 是岁无疆圣寿古稀有四经万寿允符豳祝诗
(68) 超程御制云上于天解理足见传朱义所不逮易经
(69) 国学自元明以来辟雍之典未备仪大臣董率创建本年落成用昭盛特命礼记
(70) 申天御制续纲目发明广义题辞理人心之正大破谬妄以符孔子春秋之义为前人所未发臣论春秋季学锦
(71) 正大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事议论足使说经家纠纷者息其喙春秋
(72) 昭仁殿天禄琳琅各书初定于乾隆甲子年至乙未年复命内廷翰臣等重辑书目此宋版春秋已列目中今弆于昭仁殿后之五经萃室其书目所列尚仍厥旧
(73) 齐名在御花园为藏丙申以后所获之书以待续入天禄琳琅书目
不上江楼二十年,凭栏风物尚依然②。
青螺忽送君山雨③,白马长连震泽烟④。
漠北军声纷羽檄,海东祲气盛戈船⑤。
空矜彩笔高能赋,无奈忧时泪欲悬⑥。
按:【校注】 (1)诗载《市隐园集》卷十一,题作“登黄鹤楼二首”,此为其二,其一云:“积雾蒸云跨彩虹,岧荛一半插晴空。山开宝嶂堪呼月,水湛金波欲驾风。隍鹿梦醒惟酒盏,江鸿愁渺半诗筒。千秋割剧俱陈迹,独有残碑志禹功。”卷十三又有《登黄鹤楼有感时故交零落殆尽》,《黄鹤楼集》未收,亦录于兹:“不到江楼近十年,参差人寿重凄然。心怀酒侣兼文侣,肠断歌筵并舞筵。门冷久荒扬子宅,家贫半鬻寝丘田。谁怜无限山阳痛,都入梅花笛里传。” (2)首二句:《黄鹤楼集》作“不到高楼二十年,江空木落转堪怜”,据《市隐园集》改。 (3)君山:又名湘山,在洞庭湖中。《水经注》:“(洞庭)湖中有君山,…… 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谓君山青翠,处湖中,如银盘里一青螺。 (4)白马:湖名,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北。震泽:湖名,即今江苏太湖。《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太湖,在(吴)县西南五十里,《禹贡》谓之震泽,《周礼》谓之具区。” (5)漠北二句:漠北,古泛称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史记·陈豨列传》:“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 裴骃集解:“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祲气,不祥之气。《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气也。”万历年间,漠北、海东战事频繁,俺答、倭寇南北骚扰,二句当指此。“军声”“祲气”,《黄鹤楼集》作“毡裘”“鼙鼓”,据《市隐园集》改。 (6)矜:自负。末二句,《黄鹤楼集》作“孤臣剩有忧时泪,回首风波重惘然”,据《市隐园集》改。 本诗当作于拂衣归隐后。作者虽寄情山水,以诗酒为侣,然孤臣忧国伤时之情,仍不能自已。
楚江江上山嵯峨,蜿蜒诘曲周盘陀。
东有一峰更苍润,金轮宫殿淩沧波。
沧波千顷亘匹练,回眺长江渐如线。
绀宇丹楼一径通,雕墙峭壁双龙现。
借问此龙胡为来,云是前朝朱邸开。
养就神池吞日月,呼吸帝座走风雷。
镐璧苍黄祖龙(祖龙:指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裴骃集解引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死,尘灰沈没土花紫。
瓦砾榛芜弃道旁,山僧举手劳相徙。
忆昔真龙起沛丰,手提三尺定群雄。
鲸鲵斩尽封京观,云梦来游歌大风。
宫中时报生龙子,锡圭胙土当于此。
方城为城汉水池,千秋万岁神明址。
朱甍绣瓦倚斜曛,楚舞燕歌镇日闻。
才人梁苑朝朝雪,神女高堂暮暮云。
为云赋雪无穷已,离宫别馆连天起。
玉砌金铺辉日明,铜乌铁凤飞烟里。
一朝蚁贼满江关,龙去江流竟不还。
剩有丹青镌旧壁,败鳞残甲落人间。
洪山古寺千年筑,佛火青燐互相续。
中丞诧现宰官身,涂金衅碧辉林麓。
却传此物委沙泥,拂拭牵携共宝华。
从今谛听空王法,此后应忘帝子家。
呜呼龙种当时绝,石马铜驼总荆棘。
东平树色秋风靡,蜀国鹃啼春雨血。
独有双龙护法筵,晶荧鲜采炫青莲。
任他赤豹玄熊斗,只伴青狮白象眠。
按:《江夏旧志》
⑴ 绀宇:佛寺之别称。
⑵ 真龙:句中指汉高祖刘邦。
⑶ 空王:佛的尊称。佛说世界一切皆空,故称“空王”。
哭吕衡州六首 其三 (811年10月)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系虏
白马双旌队(白马:古代凶丧舆服。《史记·秦始皇本纪》:“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裴骃集解引应劭曰:“素车白马,丧人之服也。”双旌:唐代节度使领刺史者出行时之仪仗。唐李商隐《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霍氏固辞之第,早建双旌。”徐烱注:“双旌唯节度领刺史者有之,诸州不与焉,今则通用为太守之故事矣。”吕温死前为衡州刺史,故云。),青山八阵图
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枕草:谓刻苦自励,发奋有为。)
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
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
⑴ 八阵图:古代用兵阵法之一。《晋书·桓温传》:“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八阵图之遗迹有多处,世人莫能辨之。
⑵ “请缨”句:《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吕温贞元二十年以副使奉命出使吐蕃。
⑶ “势激”:《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
⑷ “遥闻”二句:《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坚曰:‘卓(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寄隐客(810年3月) 中唐 · 元稹
我年三十二,鬓有八九丝。
非无官次第,其如身早衰。
今人夸贵富,肉食与妖姬。
而我俱不乐,贵富亦何为。
况逢多士朝,贤俊若布棋。
班行次第立,朱紫相参差
谟猷密勿进,羽檄纵横驰(羽檄:《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裴骃集解:“魏武帝《奏事》曰:‘今边有小警,辙露檄插羽,飞羽檄之意也。’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
监察官甚小,发言无所裨。
小官仍不了,谴夺亦已随。
时或不之弃,得不自弃之。
陶君喜不遇,顾我复何疑。
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
⑴ 多士:众多贤士。《尚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
⑵ 朱紫:红色官服与紫色官服。唐制,服色以散阶论,五品以上服绯,三品以上服紫。《旧唐书·舆服志》:“贞观四年又制,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绯。”绯即朱色。此代指高官。
⑶ 谟猷:谋略。密勿:见卷2《阳城驿》注。
⑷ “监察”句:《唐六典·御史台》:“监察御史十人,正八品上。”
⑸ 陶君:指陶渊明,古代著名隐士,因不为五斗米折腰,遂挂冠而去。
⑹ “白云”句:意谓归隐有日。南朝齐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孔稚桂《北山移文》谓周颙离开钟山后,使“青松落荫,白云谁侣?”
天骥失龙偶,三年常夜嘶
哀缘喷风断,鹖旦含霜啼
长恐绝遗类,不复蹑云霓。
非无駉駉者鹤意不在鸡。
春来筋骨瘦,吊影心亦迷。
自此渥洼种(渥洼:水名,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境,传说产神马之处。《史记·乐书》:“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裴骃集解引李斐曰:“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敦煌界。人数于此水旁见群马中有奇异者,与凡马异……(利长)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马,献之。”),应生浊水泥(生:蜀本作“在”。)
⑴ 天骥:天马。《文选·张协〈七命〉》:“天骥之骏,逸态超越。”李善注:“天骥,天马也。”
⑵ 鹖旦:鸟名,即寒号鸟。《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鹖旦不鸣。”郑玄注:“鹖旦,求旦之鸟也。”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寒号虫》。鹖旦,原作“渴且”,据蜀本、卢本及文意改。
⑶ 駉駉:马肥壮貌。《诗·鲁颂·駉》:“駉駉壮马,在垌之野。”毛传:“駉駉,良马腹干肥张也。”
青云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获麟 三公灌蔬 金张 龙醢为臡 噬脐
岧峣青云岭,下有千仞溪。
裴回不可上,人倦马亦嘶。
(一作顾)登青云路,若望丹霞
谓言青云驿,绣户芙蓉闺。
谓言青云骑,玉勒黄金蹄
谓言青云具,瑚琏杂(一作并)象犀
谓言青云吏,的的颜如圭
怀此青云望,安能复久稽(一作栖)
攀援(一作路途)信不易,风雨正凄凄。
已怪杜鹃鸟(杜鹃:参卷1《思归乐》注。),先来山下啼。
才及青云驿(一作归家尘雾暗),忽遇蓬蒿妻。
延我开荜户(荜户:用竹荆编织之门户。),凿窦宛如
逡巡吏来谒(一作来叙别),头白颜色黧
馈食频叫噪,假器仍乞醯
向时延我者,共舍(一作拾)藿与藜。
乘我牂牁马,蒙茸大如羝
悔为青云意,此意良噬脐
昔游蜀门(一本缺,一作关),有驿名青泥
闻名意惨怆,若坠牢与狴
云泥异所称,人物一以齐。
复闻阊阖上,下视日月低。
银城蕊珠殿,玉版金字题
大帝直南北,群仙侍东西。
龙虎俨队仗,雷霆轰鼓鼙。
元君理庭内(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之美称。),左右桃花蹊。
丹霞烂成绮,景(一作素)云轻若绨
天池光滟滟,瑶草绿萋萋。
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
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
云韶互铿戛(21)霞服提携
双双发皓齿,各各扬轻袿(22)
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
秽贱灵所恶,安肯问黔黎(黔黎:黔首黎民,指百姓。)
桑田变成海(23),宇县烹为齑(宇县:犹天下。齑:细碎。)
虚皇不愿见(24),云雾重重翳。
大帝安可梦,阊阖何由跻。
灵物可见者,愿以谕端倪。
虫蛇吐云气,妖氛变虹蜺(25)
获麟书诸册(26),豢龙醢为臡(27)
凤皇占梧桐(28),丛杂百鸟栖。
野鹤啄腥虫,贪饕不如鸡。
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麛(29)
灵物比(一作此)灵境(30),冠履宁甚暌(31)
道胜即为乐,何惭居稗稊(稗稊:稗草与稊草,比喻卑微。)
金张好车马(32),于陵亲灌畦(“于陵”句:于陵,战国时隐士,或谓即齐人陈仲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裴骃集解:“《列士传》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司马贞索隐:“《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仲子。楚王聘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
在梁或在火,不变玉与鹈(33)
上天勿行行(行行:刚强负气貌。),潜穴勿悽悽。
吟此青云谕,达观终不迷。
⑴ 岧峣:山峰高耸貌。
⑵ 丹霞梯:即丹梯,升仙之路。杜甫《赠特进汝阳王》:“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邵宝之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
⑶ 玉勒:玉饰之马衔。黄金蹄:《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堂闲话》:“佛用金蹄银角犊儿由西合悬梯而上,其间千房万屋缘空蹑虚,登之者不敢回顾,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
⑷ 瑚琏:皆宗庙盛黍稷之玉制礼器。《论语·公冶长》:“(孔子)曰:‘瑚琏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并: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杂”。象犀:象与犀,此指象牙与犀牛角。
⑸ 的的:分明貌。《淮南子·说林训》:“的的者获。”高诱注:“的的,明也。”按,此“的”字本作“的”,后从俗体。《说文·日部》:“的,明也。从日,勺声。”段注:“的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圭:通圭,端玉。
⑹ “凿窦”句:在墙上凿洞如圭状以作窗户。圭,古代皇帝诸侯举行祭祀、丧葬等隆重仪式时所用之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
⑺ 黧:黑中带黄之色。《广韵·齐韵》:“黧,黑而黄也。”
⑻ 假:借。《广雅·释诂二》:“假,借也。”醯:醋类食物。《说文·皿部》:“醯,酸也。”
⑼ 乘我:给我乘。牂牁,国名,在今贵州省一带。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牁系舡……因名且兰为牂牁国。”
⑽ 蒙茸:形容马毛杂乱不整。羝:公羊。《诗·大雅·生民》:“取羝以軷。”毛传:“羝羊,牡羊也。”
⑾ 噬脐:犹言自噬其脐,比喻后悔莫及。《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杜预注:“若齧腹齐,喻不可及也。”
⑿ 蜀关: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元稹元和四年入蜀,未经剑门,此泛指入蜀之通道。关,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门”。
⒀ 青泥:驿名,在青泥岭。《元和郡县志·山南道三·兴州·长举县》(卷二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元稹入蜀,并未行经此处,仅“闻名”而已。
⒁ 狴:兽名,形似虎,有威力,常图其形于狱门,故以之代牢狱。
⒂ 阊阖:传说中之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
⒃ 银城:《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大志经》云:‘大意初入海中,至白银城,次至黄金城,次至水精城,次至琉璃城,龙王各与明月珠。”蕊珠殿:道家、道教经籍中神仙所居之仙宫,亦指道教宫观建筑。《真灵位业图》中有太和殿、寥阳殿、蕊珠宫。
⒄ 玉版: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徵祥瑞或预示休咎之玉片。
⒅ 绨:厚实光滑且有光泽之丝织品,以蚕丝为经,棉线为纬织成。
⒆ 真:道教称修炼得道或成仙之人。《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⒇ 荑:初生茅草之嫩芽。《玉篇·草部》:“荑,始生茅也。”《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21) 《云韶》:云指《卿云》,古歌名,传说虞舜将禅位于禹,卿云现,乃与百官同唱此歌。《尚书大传》卷二:“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郑玄注:“卿,当为‘庆’。”韶,舜乐名。《说文·音部》:“韶,虞舜乐也。”铿戛:犹铿金戛玉,形容音乐洪亮动听。
(22) 袿:古代女性所穿之上等长袍。《释名·释衣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毕沅疏證:“上服,上等之服也。”
(23) “桑田”句: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24) 虚皇:道教神名。南朝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證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25) 虹蜺:亦作虹霓,雨后、日出或日落之际,天空中所出现之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外环称蜺。
(26) “获麟”句: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27) “豢龙”句:豢龙,古代名马。《左传》:“昔有飂叔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饮食之龙多归焉,乃扰畜之以服事舜,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醢:古代酷刑,将受刑者剁为肉酱。此泛指剁为肉酱。臡:有骨之肉酱,此泛指肉酱。
(28) “凤皇”句:《庄子·秋水》:“(鹓雏,即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9) 麛:幼鹿。《礼记·内则》:“秋宜犊麛,膳膏腥。”陆德明释文:“麛,鹿子也。”
(30) 比:相接。《汉书·诸侯王表》:“诸侯北(比)境,周市(币)三垂,外接胡越。”颜师古注:“比谓相接次也。”
(31) 暌:分开,有距离。《古今韵会举要·齐韵》:“暌,《玉篇》:违也,日月相违。”
(32) “金张”句:金张,汉代金日磾、张安世之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以为显宦之代称。
(33) “在梁”二句:《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注:“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玉在火而色不变,喻君子坚守其操守;鹈在梁非其常,喻小人暂时得志。
黄鹤楼呈郡大夫孙公① 明末清初 · 张文光
七言律诗
骑鹤仙踪夐绝尘②,层楼千载压城闉。
风从下界諠铃铎③,月自东方涌镜轮④。
吴楚山河看不极⑤,南东羽檄正愁人⑥。
旬宣召伯能苏涸⑦,一笛梅花万户春。
【校注】 (1)孙公:即武昌知府孙承荣。因其为郡守,故称郡大夫。大夫乃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2)夐:远。《字汇》:“夐,同‘迥’。” (3)下界:白居易《曲江醉后赠亲故》“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指人间。铃铎:大者为铃,小者为铎。此指楼角所悬风铃。《宋史·礼志四》:“门不设戟,殿角皆垂铃。” (4)镜轮:谓月。骆宾王《秋月》:“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5)不极:无尽。 (6)南东:《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毛传:“或南或东。”此指东南。《明史·神宗纪》:“(九年)倭寇温州。”此处即指倭寇入侵。羽檄:《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附陈豨传“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裴骃集解:“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后以喻战事急迫。左思《咏史》:“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7)旬宣:宣布王命。《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 朱熹集传:“言王命召虎来此江汉之浒,遍治其事,以布王命。”召伯:即召虎,亦称召公。喻孙承荣。苏涸:犹言解除民困。 此诗亦为万历中作。诗首联言鹤楼为千载胜迹,直压府城;颔联写景,风从下界吹来,月自东方涌至,极写鹤楼之高;颈联写时事;尾联乃颂扬之词,谓孙公如周之召伯能解民困苦,使万户皆春。
挽汪教授祎成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致用在读律读书,磔鼠辞严,雕龙辩敏;
继志有佳儿佳女,神驹价重,雏凤声清。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汪祎成(1909.05——1978.11.04),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现代台湾法学家。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系。1932年司法官考试及格,法官训练所第三届毕业后,历任天津地方法院推事,上海地方法院推事兼庭长,司法行政部主任参事、顾问,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秘书,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处副主任,东吴大学法学院、台湾大学法学院、中央警官学院、政治作战学校法律系教授。1956、1957年先后出席联合国赡养义务会议和刑法及刑事程序上保障人权讨论会。对各种法律,尤其是民事程序法研究较深。著有:《强制执行法实用》、《新民事诉讼法释论(上册)》等。
磔鼠辞严:《汉书·张汤传》张汤者,杜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磔: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
雕龙:《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笺:两结自对相对皆工。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