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真谛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普度(一一九九~一二八○),号虚舟,俗姓史,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年十二,出家本郡天宁寺,继事东堂院龙溪祖信,后参无得通禅师得法。理宗淳祐初住建康府半山报宁禅寺。历住镇江府金山龙游禅寺、潭州鹿苑褒忠禅寺、抚州疏山白云禅寺、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临安府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灵隐景德禅寺,终于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八十二。有净伏等编《虚舟普度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元释行端撰《行状》,《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释普度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普度(一一九九——一二八○),字虚舟,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史氏子。出家郡之天宁寺,继事武林东堂院祖信,后参无碍通公得法。出主金陵半山,润之金山;潭之鹿苑,抚之疏山,苏之承天。景定间住临安中天竺、灵隐。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诏住径山。十七年卒,年八十二。著有《虚舟普度禅师语录》一卷(存)。事迹见该书卷末所附《行状》。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普度。字虚舟。维扬江都史氏子。稍长虽习世书。绝无处俗意。母识其志。俾依郡之天宁出家。毕将军与语。大奇之曰。此儿短小精悍。音吐如钟。他日法中向上爪牙也。携归武林。礼东堂院祖信。为受业师。执侍五年。奋志参方。初见铁牛印于灵隐。已而江东西。河南北。悉遍历焉。时无碍通。唱道饶州荐福。师决志叩请。其迁福严华藏。亦与之俱。入室次。通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师曰。金香炉下铁昆崙。通曰。将谓这矮子。有长处见解只如此。师曲躬作礼曰。谢和尚證明。若天童晦岩光。大慈石岩琏。虎丘石室迪。皆一见器异。留与法务。淳祐初。制府赵信庵。以金陵半山请出世。迁润之金山。潭之鹿苑。抚之疏山。苏之承天。景定间。贾太傅。奏补中天竺。复请旨升灵隐。至元丁丑。被命住径山。师说法。直捷简要。肩荷法门。老而无倦。尝云。万法是心光。诸缘惟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又云。既无迷悟人了个甚么。无人契其机者。其住径山。值火馀。志图兴复。将有绪俄示恙。索笔大书曰。八十二年。驾无底船。踏翻归去。明月一天。遂寂。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普度者。
出史氏。
刊江人也。
刊俗浮华。
度不乐家居。
邀正信友。
出入僧伽蓝。
结出世缘。
熏久机熟。
竟斩发焉。
自号虚舟。
入讲肆。
精贯楞伽唯识。
昼倦𠙥几假寐。
梦游于俗。
俗境宛然。
佥有术士。
相其面曰。
公乃玉堂金马中客。
何堕于僧数。
度唾之曰。
我既登释谱。
不受你辈雌黄也。
觉则汗流愧悚。
于是废卷枯坐。
不言者累日。
同学请入筵。
度曰。
此非究竟。
听之何为。
且诸佛涅槃之旨。
岂言诠能及哉。
同学病其狂。
度即负钵袋而去。
遍走江南。
诸有道名之社弗生怠忽。
乃谒无得通禅师于常州之华藏寺。
是日同谒者三十馀人。
通公独许度参堂。
度得入通公之室。
每求佛法大意。
通每低声曰。
佛法尽有待无人处向你说。
度益心疑。
夜静私抵通公榻下。
哀求不已。
通又低声曰。
将谓无人那。
乃指度复自点胸数下。
则瞑目悄然。
度惊趋出。
于是参究愈切。
坐立如木偶人。
会通公示众曰。
破一微尘出大经。
鸢飞鱼跃更分别。
不将眼看将心看。
已见重敲火里冰。
度脱然省发于座下。
通乃召度曰。
不与万法为侣者。
是甚么人。
度对曰。
金香炉下铁昆崙。
曰。
将谓者矮子有甚长处。
见解却只如此。
度拜曰。
谢和尚證明。
通大喜之。
度于是久侍华藏。
师子相契。
如水乳也。
通公每勉度出世。
度启曰。
行道之日无穷。
事师之期有限。
师寿纵愈赵州。
恐普度薄福。
一旦填沟壑。
再欲蒙师教诲。
其可得乎。
通公为之俛首恻然。
公殁。
度乃离华藏。
经行石头城。
夜宿袈裟院。
适东西两房。
争法产搆讼。
数年不已。
度释以片言。
两僧悲泣悔过。
俱以家业属度。
度发笑而去。
自此随方说法。
或久或近。
三十馀年如一日。
尝示众曰。
邪人说正法。
正法悉皆邪。
正人说邪法。
邪法悉皆正。
卓拄杖云。
正耶邪耶。
又卓云。
说邪不说邪。
向者里拣辨得出。
黄金为屋未为贵。
玉食锦衣何足荣。
又曰。
万法是心光。
诸缘惟性晓。
本无迷悟人。
只要今日了。
既无迷悟。
了个甚么。
千言万语无人会。
又逐流莺过短墙。
值径山燬。
朝旨以度居之。
度年八十。
力图兴复。
巨细行役。
尚自董焉。
其谦让不遑。
待后进如先辈。
从未以老自称。
不二载。
径山落成。
时元世祖庚辰也。
度每逢通公忌日。
必展真烧香进食垂涕。
门下感之。
率白首亲依
故唱和妙叶。
冠绝一时。
竺西坦归省于度。
度大书一偈委之。
俄就匡床化去。
其偈曰。
八十二年。
驾无底船。
踏番归去。
明月一天。
时坦居天童。
天童及门复有怀信等。
而大度公之声。
盖怀信为松源岳五世之孙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932 【介绍】: 五代时僧。杭州盐官人,俗姓孙。十三岁于苏州出家。唐僖宗乾符五年入闽,历参诸名德,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历三十年。哀帝天祐三年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化世廿余年,授徒一千五百余人。卒谥超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4—932 俗姓孙,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南)人。13岁于苏州出家。僖宗乾符五年(878)入闽,历参诸僧,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山30年。哀帝天祐三年(906)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世称长庆和尚。化世20余年,授徒1500余人。卒谥超觉大师。《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有传,前二书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槜李诗系·卷三十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玄寺,参灵云问佛法。云曰:“驴事未去,马事到来。”棱于是往雪峰玄沙。二十年间,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一日,捲帘忽大悟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擘觜打。”峰谓沙曰:“此子彻,去也”沙曰:“此是意识著述,更须勘过始得。”至晚上堂,棱又口占一颂。峰乃顾沙曰:“不可更说,是意识著述。”天祐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招庆。后闽主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得度者不减一千五百众。长兴三年,归寂。
全唐诗续补遗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伭寺。天佑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昭庆。后闽王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长兴三年归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杭州海盐孙氏子。初娩胞纯紫色。儿肩腋间。若服伽梨状。逮成童。益俊朗。遂出家于苏之通玄寺。才登戒品。即事南询。至雪峰问云。从上诸圣。传授一路。请师指示。峰默然。棱礼拜而退。峰笑颔之。 一日峰谓棱曰。我寻常向诸人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出入好看。汝作么生会。棱曰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 棱入方丈参。峰云。是什么。棱云今日。天晴好普请。叩激之机。无所疑滞。因述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旨乃方亲。昔时谩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天祐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以昭庆院。诣师居之。群纳云委。后又居长乐府之长庆院。出世二十馀年。众常不减一千五百。盖其资性能容忍。而慎许可。故受其益者无算云。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卒。寿七十九。腊六十。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慧棱。
杭州海盐人也。
俗姓孙氏。
初诞缠紫色胎衣。
为童龀日俊朗抗节。
于吴苑通玄寺登戒已。
闻南方有禅学。
遂游闽岭谒雪峰。
提耳指订顿明本性。
乃述偈云。
昔时谩向途中学。
今日看来火里冰。
如是亲依不下峰顶计三十许载。
冥循定业谨摄矜庄。
泉州刺史王延彬。
召棱住昭庆院禅子委输唯虞后至。
及于长乐府居长庆院。
二十馀年出世不减。
一千五百众。
棱性地慈忍不妄许人。
能反三隅方加印可。
以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长往。
春秋七十九。
僧腊六十。
闽国王氏私诔之大师号超觉。
塔葬皆出官供。
判官林文盛为碑纪德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2—1279 【介绍】: 宋婺州义乌人,定成甫。
嗜读书,试有司不中,遂绝意仕进。
时徐侨倡明朱熹之学,由庚执经从之。
与金华何基、王柏辨析理学,不立异,不苟同,虚己精索,必求其真谛
学者称通斋先生。
有《论语纂遗》、《瘖叟自志》。
全宋文·卷七九五五
叶由庚(一二○二——一二七九),字成甫,号通斋,又号瘖叟,义乌(今浙江义乌)人,蓁子。生而口吃,嗜读书,试有司不中,遂绝意仕进。从徐侨学,与金华何基、王柏辩析理学。有《论语纂遗》若干卷、《瘦叟自志》一卷。至元十六年卒,年七十八。见宋濂《叶由庚传》(《文宪集》卷一○),《别号录》卷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清(?~一一一七),字觉天,号灵源叟,俗姓陈,武宁县(今属江西)人。住隆兴府黄龙寺。为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宝觉心禅师法嗣。徽宗政和七年卒,赐号佛寿。《禅林僧宝传》卷三○、《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八一
惟清(?——一一一七),又名怀清,洪州武宁(今江西武宁)人,法号佛寿,又号灵源叟,俗姓陈。谒祖心禅师得法。初住舒州太平,后嗣祖心主黄龙。能文善咏,黄庭坚等师事之。后迁泐潭。政和七年卒。见《嘉泰普灯录》卷六,《禅林僧宝传》卷三○,《罗湖野录》卷一、四。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十
禅师名惟清。
字觉天。
号灵源叟。
生南州武宁陈氏。
方垂髫上学。
日诵数千言。
吾伊上口。
有异比丘过书肆。
见之。
引手熟视之。
大惊曰。
菰蒲中有此儿耶。
告其父母。
听出家从之。
师事戒律师。
年十七为大僧。
闻延恩院耆宿法安。
见本色人。
上谒愿留就学。
安曰。
汝苦海法船也。
我寻常沟壑耳。
岂能藏哉。
黄龙宝觉心禅师。
是汝之师。
亟行毋后。
时公至黄龙。
泯泯与众作息。
问答茫然。
不知端倪。
夜誓诸佛前曰。
倘有省发。
愿尽形寿。
以法为檀。
世世力弘大法。
初阅玄沙语。
倦而倚壁。
起经行。
步促遗履。
俯取之乃大悟。
以所悟告宝觉。
宝觉曰。
从缘入者永无退失。
然新得法空者。
多喜悦致散乱。
令就侍者房熟寐。
公风神洞冰雪。
而趣识卓绝流辈。
龙图徐禧德占。
太史黄庭坚鲁直。
皆师友之。
其见宝觉。
得记莂。
乃公为之地。
宝觉钟爱。
至忘其为师。
议论商略。
如交友。
诸方号清侍者。
如赵州文远。
南院守廓。
张丞相商英。
始奉使江西。
高其为人。
厚礼致。
以居洪州观音。
不赴。
又十年淮南使者朱京世昌。
请住舒州太平。
乃赴。
衲子争趋之。
其盛不减圆通。
在法云长芦时。
宝觉春秋高。
江西使者王桓。
迁公居黄龙。
不辞而往。
未几宝觉殁。
即移疾居昭默堂。
颓然坐一室。
天下想其标致。
摩云昂霄。
余时以法门昆弟。
预闻其论。
曰。
今之学者。
未脱生死。
病在什么处。
在偷心未死耳。
然非其罪。
为师者之罪也。
如汉高帝。
绐韩信而杀之。
信虽曰死。
其心果死乎。
古之学者。
言下脱生死。
效在什么处。
在偷心已死。
然非学者自能尔。
实为师者。
钳锤妙密也。
如梁武帝御大殿。
见侯景不动声气。
而景之心已枯竭。
无馀矣。
诸方所说。
非不美丽。
要之如赵昌𦘕花逼真。
非真花也。
其指法巧譬。
类如此。
闲居十五年。
天下禅学者。
知而亲依之可也。
公卿大夫。
何自而知。
亦争亲近之乎。
非雷非霆。
而声名常在人耳。
何修而臻此哉。
平生至诚。
恻怛于道而已。
政和七年九月十八日。
食罢掩房。
遣呼以栖首座至。
叙说决别。
乃起浴更衣。
以手指顶。
侍者为净发讫。
安坐而寂。
前十日。
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曰。
贤劫第四尊。
释迦文佛直下。
第四十八世孙惟清。
虽从本觉应缘出生。
而了缘即空。
初无自性。
氏族亲里。
莫得而详。
但以正因一念。
为所宗承。
是厕释迦之远孙。
其号灵源叟。
据自了因。
所了妙性。
无名字中。
示称谓耳。
亦临济无位真人。
傅大士之心王类矣。
亦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唯證乃知。
馀莫能测者欤。
所以六祖问让和尚。
什么处来。
曰嵩山来。
祖曰。
什么物恁么来。
曰。
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
还假修證否。
曰。
修證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祖曰。
即此不污染。
是诸佛之护念。
汝既如是。
吾亦如是。
兹盖独标清净法身。
以遵教外别传之宗。
而拣云。
报化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然非无报化大功大用。
谓若解通报化。
而不顿见法身。
则滞污染缘。
乖护念旨。
理必警省耳。
夫少室道行。
光腾后裔。
则有云门偃。
奋雄音绝唱于国中。
临济玄。
振大用大机。
于天下。
皆得正传。
世咸宗奉。
惟清望临济。
九世祖也。
今宗教衰丧。
其未尽绝灭者。
唯二家微派。
斑斑有焉。
然名多愧实。
顾适当危寄。
而朝露身缘。
势迫晞坠。
因力病释俗从真。
叙如上事。
以授二三子。
吾委息后。
当用依禀观究。
即不违先圣法门。
而自见深益。
慎勿随末法所尚。
乞空文于有位。
求为铭志。
张饰说。
以浼吾。
至嘱至嘱。
因自所叙。
曰无生常住真归诰。
且系之以铭。
铭曰。
无涯湛海。
瞥起一沤。
亘乎百年。
曷浮曷休。
广莫清汉。
歘生片云。
有无起灭。
隐显何分。
了兹二者。
即见实相。
十世古今。
始终现量。
吾铭此旨。
昭示汝曹。
泥多佛大。
水长船高。
公遗言。
藏骨石于海会。
示生死不与众隔也。
门弟子确诚克奉藏之。
而增修其旧。
不敢违其诫。
公赐号佛寿。
从枢密邓公。
洵武请也。
赞曰。
初灵源讣至。
读其自作志铭。
叹曰。
何疾世(或云何疾法之弊)。
自珍其道之深乎。
收涕为之词曰。
今年九月十有八。
清净净身忽衰飒。
生死鹘崙谁劈破。
披露梦中根境法。
无生塔成自作铭。
人言无亏宁有成。
一切法空尚曰座。
此塔安得离色声。
障云方增佛日晚。
长蹉更失人天眼。
但馀荷负大法心。
乞与丛林照古今。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