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籍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海东高僧传·卷第二
释惠轮。新罗人。梵名般若跋摩(唐云惠甲)自本国出家。翘心圣境。泛舶而凌闽越。涉步而届长安。寒暑备受。艰危罄尽。奉敕随玄照法师西行充侍。飞梯架险。既至西国。遍礼奇踪。寓居庵摩罗波国信者寺淹住十载。近住次东边。犍陀罗山茶寺赀产丰饶。供养餐设。馀莫加也。其北方胡僧往来者。皆住此寺。蜂屯云集。各修法门。轮既善梵言。薄闲俱舍。来日尚在。年向四十矣。具如义净三藏求法高僧传中。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慧轮师者。
新罗人也。
梵名般若跋摩(唐云慧甲)自本国出家翘心圣迹。
汎舶而陵闽越。
涉步而届长安。
奉敕随玄照师西行以充侍者。
既之西国遍礼圣踪。
居庵摩罗跛国在信者寺住经十载。
近住次东边北方睹货罗僧寺。
元是睹货罗人为本国僧所造。
其寺巨富赀产丰饶供养餐设馀莫加也。
寺名健陀罗山荼。
慧轮住此。
既善梵言薄闲俱舍。
来日尚在年向四十矣。
其北方僧来者。
皆住此寺为主人耳。
大觉寺西有迦毕试国寺。
寺亦巨富多诸硕德。
普学小乘。
北方僧来亦住此寺。
名窭挐折里多(唐云德行)大觉东北两驿许有寺名屈录迦。
即是南方屈录迦国王昔所造也。
寺虽贫素而戒行清严。
近者日军王复于故寺之侧更造一寺。
今始新成。
南国僧来多住于此。
诸方皆悉有寺。
所以本国通流。
神州独无一处。
致令往还艰苦耳。
那烂陀寺东四十驿许。
寻弶伽河而下至蜜栗伽悉他钵娜寺(唐云鹿园寺也)去此寺不远有一故寺。
但有塼基。
厥号支那寺。
古老相传云。
是昔室利笈多大王为支那国僧所造(支那即广州也。
莫诃支那即京师也。
亦云提婆弗呾罗。
唐云天子也)于时有唐僧二十许人。
从蜀川牂牫道而出(蜀川去此寺有五百馀驿)向莫诃菩提礼拜。
王见敬重。
遂施此地以充停息。
给大村封二十四所。
于后唐僧亡没。
村乃割属馀人。
现有三村入鹿园寺矣。
准量支那寺。
至今可五百馀年矣。
现今地属东印度王。
其王名提婆跋摩。
每言曰。
若有大唐天子处数僧来者。
我为重兴此寺。
还其村封令不绝也。
诚可叹。
曰虽有鹊巢之易。
而乐福者难逢。
必若心存济益。
奏请弘此诚非小事也。
金刚座大觉寺即僧诃罗国王所造。
师子洲僧旧住于此。
大觉寺东北行七驿许至那烂陀寺。
乃是古王室利铄羯罗昳底。
为北天苾刍曷罗社槃所造。
此寺初基才馀方堵。
其后代国王苗裔相承造制宏壮。
则赡部洲中当今无以加也。
轨模不可具述。
但且略叙区寰耳。
然其寺形畟方如域。
四面直檐长廊遍匝。
皆是塼室。
重叠三层层高丈馀。
横梁板阗本无椽瓦。
用塼平覆。
寺背正直随意旋往。
其房后壁即为外面也。
垒塼峻峭高三四丈。
上作人头高共人等。
其僧房也面有九焉。
一一房中可方丈许。
后面通窗户向檐矣。
其门既高唯安一扇。
皆相瞻望不许安帘。
出外平观四面皆睹。
互相检察宁容片私。
于一角头作。
阁道还往。
寺上四角各为塼堂。
多闻大德而住于此。
寺门西向飞阁凌虚。
雕刻奇形妙尽工饰。
其门乃与房相连。
元不别作。
但前出两步齐安四柱。
其门虽非过大实乃装架弥坚。
每至食时重关返闭。
既是圣教意在防私。
寺内之地方三十步许。
皆以塼砌。
小者或七步或五步耳。
凡所覆屋脊上檐前房内之地。
并用塼屑如桃枣大。
和杂粘泥以杵平筑。
用疆石灰。
杂以麻䈥并油及麻滓烂皮之属。
浸渍多日泥于塼地之上。
覆以青草经三数日。
看其欲乾重以滑石揩。
拭拂赤土汁或丹朱之类。
后以油涂鲜澄若镜。
其堂殿阶陛悉皆如此。
一作已后纵人践蹋。
动经一二十载曾不圮磔。
不同石灰水沾便脱。
如斯等类乃有八寺。
上皆平通规矩相似。
于寺东面西取房。
或一或三。
用安尊像。
或可即于此面前出多少。
别起台观为佛殿矣。
此寺西南大院之外。
方列大窣睹波(旧云塔者讹略)及诸制底(旧云支提者讹)数乃盈百。
圣迹相连不可称记。
金宝莹饰实成希有。
其间僧徒纲轨出纳之仪。
具如中方录及寄归传所述。
寺内但以最老上座而为尊主。
不论其德。
诸有门钥每宵封印。
将付上座。
更无别置寺主维那。
但造寺之人名为寺主。
梵云毗诃罗莎弭。
若作番直典掌寺门及和僧白事者。
名毗诃罗波罗。
译为护寺。
若鸣健稚及监食者。
名为羯磨陀那。
译为授事。
言维那者略也。
众僧有事集众平章令其护寺。
巡行告白一一人前。
皆须合掌各伸其事。
若一人不许则事不得成。
全无众前打槌秉白之法。
若见不许以理喻之。
未有挟强便加压伏。
其守库当庄之流。
虽三二人亦遣典库家人合掌为白。
若和方可费用诚无独任之咎不白而独用者。
下至半升之粟。
即交被驱摈。
若一人称豪独用僧物处断纲务不白大众者。
名为俱攞钵底。
译为家主。
斯乃佛法之大疣人神所共怨。
虽复于寺有益。
而终获罪弥深。
智者必不为也。
又诸外道先有九十六部。
今但十馀。
若有斋会聚集。
各各自居一处。
并与僧尼无竞先后。
既其法别理不同行。
各习所宗坐无交杂。
此之寺制理极严峻。
每半月令典事佐史巡房读制。
众僧名字不贯王籍
其有犯者众自治罚。
为此僧徒咸相敬惧。
其寺受用虽迮而益利弥宽。
曾忆在京见人画出祇洹寺样。
咸是凭虚。
为广异闻略陈梗概云尔。
又五天之地但是大寺。
君王悉皆令置漏水。
为此昼夜。
期候不难。
准如律教。
夜分三分。
初后制令禅诵。
中间随意消息。
其漏水法广如寄归传中所述。
虽复言陈寺样。
终恐在事还迷为此画出其图。
冀令目击无滞。
如能奏请依样造之。
即王舍支那理成无别耳。
此下宜画寺样也。
此是室利那烂陀莫诃毗诃罗样唐译云吉祥神龙大住处也。
西国凡唤君王及大官属并大寺舍。
皆先云室利。
意取吉祥尊贵之义那烂陀乃是龙名。
近此有龙名那伽烂陀。
故以为号。
毗诃罗是住处义。
比云寺者不是正翻。
如观一寺馀七同然背上平直通人还往。
凡观寺样者须南面看之。
欲使西出其门方得直势。
于门南畔可二十步有窣堵波。
高百尺许。
是世尊昔日夏三月安居处。
梵名慕攞健陀俱胝。
唐云根本香殿矣。
门北畔五十步许。
复有大窣堵波。
更高于此。
是幼日王所造。
皆并塼作。
装饰精妙。
金床宝地。
供养希有。
中有如来转法轮像。
次此西南有小制底。
高一丈馀。
是婆罗门执雀请问处。
唐云雀离浮图。
此即是也。
根本殿西有佛齿木树非是杨柳。
其次西畔有戒坛。
方可大尺一丈馀。
即于平地周垒塼墙子。
高二尺许。
墙内坐基可高五寸。
中有小制底。
坛东殿角有佛经行之基。
垒塼为之。
宽可二肘。
长十四五肘。
高可二肘馀。
上乃石灰塑作莲华开势。
高可二寸。
阔一尺许。
有十四五表佛足迹。
此寺则南望王城。
才三十里。
鹫峰竹苑皆在城傍。
西南向大觉。
正南尊足山。
并可七驿。
北向薛舍离。
乃二十五驿。
西瞻鹿苑。
二十馀驿东。
向耽摩立底国。
有六七十驿。
即是海口升舶归唐之处。
此寺内僧众有三千五百人。
属寺村庄二百一所。
并是积代君王给其人户永充供养(言驿者即当一踰缮那也)重曰。
龙池龟洛地隔天津。
途遥去马道绝来人。
致令传说罕得其真。
模形别匠轨制殊陈依俙。
画古髣髴惊新。
庶观者之虔想。
若佛在而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