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深公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18 俗姓徐,衢州须江(今浙江江山)人。嗣马祖道一。后住信州鹅湖,世称鹅湖和尚。德宗、顺宗、宪宗三朝皆曾应诏入内问对。卒谥慧觉大师。《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祖堂集》、《缁门警训》卷二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元贞。
姓徐氏。
会稽萧山人。
生而秀朗。
甫七岁。
父以经典训之。
日可忆数千言。
年十二。
投山阴灵隐寺。
习内法。
开卷辄通。
见者叹赏。
属中宗以龙飞。
恩度天山僧道。
都督胡元礼。
考试经。
义格第一。
获剃染。
配贯昭玄寺。
自兹听习尤勤至。
开元初。
从吴郡圆律师受具。
复就乡里开元寺深律师。
究四分学。
深公既亡。
乃游京师。
法华玄俨律师。
爱其俊迈。
谓之曰。
于今传法。
非子而谁。
未几。
乡里称心寺超律师。
请任寺职。
开元中。
以亲丧。
转藏经于天台佛陇山。
天宝中。
筑室于故支遁沃州之地。
以居。
俗称为北坞者。
始梦。
二梵僧告曰。
汝于此有二十日缘。
宝应初。
复梦前僧曰。
本期二十日。
今过矣。
魔贼且至。
不宜更住。
既而袁晁。
据剡丹丘。
被害滋甚。
义因与大禹回律师。
诣左溪朗禅师所。
练治止观。
于是朝野士大夫。
归心焉。
相国杜鸿渐。
尚书薛兼训。
中丞独孤峻。
洺州刺史徐峤。
其子浩。
皆厚善。
大历己未岁。
五月终于称心。
寿八十九。
腊六十二。
殡于北坞旧居。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大义。
字元贞。
俗姓徐氏。
会稽萧山人也。
以天授二年五月五日。
特禀神异生而秀朗。
七岁父训之以经典。
日可诵数千言。
年十二请诣山阴灵隐寺求师。
因习内法开卷必通。
人咸叹之。
属中宗正位恩制度人。
都督胡元礼考试经义。
格中第一。
削染配昭玄寺。
自兹听习旁赡玄儒。
开元初从吴郡圆律师受具。
复依本州开元寺深律师学四分律指训。
义因游长安。
深公已亡。
乃抠衣法华寺玄俨律师。
其俊迈出伦。
俨云。
于今传法非子而谁。
及称心本寺超律师请为寺任。
开元中丧亲。
誓入天台佛陇转藏经。
答劬劳也。
天宝中遂筑北坞之室。
即支遁沃州之地也。
初梦二梵僧曰。
汝居此与二十日。
至宝应初复梦。
曰本期二十日今满矣。
魔贼将至不宜更处。
无何海贼袁晁窃据剡邑至于丹丘。
义因与大禹寺迥律师同诣左溪朗禅师所学止观。
而多精达。
前后朝贵归心者相国杜鸿渐。
尚书薛兼训中丞独孤峻。
洺州刺史徐峤次徐浩皆宗人也。
以大历己未岁五月终于本院。
春秋八十九。
僧腊六十三。
殡于寺之北坞旧居。
因造塔焉。
义前后戒坛计二十七登。
受戒弟子三万馀人。
终时室中闻天乐声验乎生。
诵法华经大涅槃经小大乘戒本。
以为口业德行非归兜率。
不往净土未可议其生处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希广。
天资纯至。
脱略世故。
游方日。
谒云盖智和尚。
问兴化打克宾意旨如何。
智下禅床。
展两手吐舌示之。
师打一坐具。
智曰。
此是风力所转。
又问石霜琳。
琳曰。
汝意如何。
师亦打一坐具。
琳曰。
好一坐具。
祗是不知落处。
又问真净。
亦如前。
净曰。
他打你也打。
师于言下大悟。
开法瑞州九峰。
衲子宗仰。
有戒上座者。
善医术。
分卫而归。
请师说法。
戒出致问曰。
如何是九峰境。
答曰。
滔滔双涧水。
落落九重山。
进曰。
如何是境中人。
答曰。
长者自长。
短者自短。
进曰。
人境已蒙师指示。
向上宗乘事如何。
答曰。
吃得棒也未。
戒作礼而退。
师顾问侍者曰。
适来升座。
为何事。
对曰。
戒药王启请。
师曰。
金毛狮子子。
出窟便咆哮。
且道。
金毛师子子。
是阿谁。
良久云。
即是今晨戒药王。
即下座。
晚依同门友深公于宝峰。
雪夜深与师拥炉谈久。
潜使人撤其卧具。
及就寝置而不问。
须臾熟睡。
鼻息如雷。
其忘物忘我如此。
逸人李商老。
寄以诗曰。
已透云庵向上关。
熏炉茗碗且开颜。
头颅无意扫残雪。
毳衲从来著坏山。
瘦节直疑青嶂立。
道心长色白鸥闲。
归来天末一回首。
疑在孤峰烟霭间。
师高风逸韵。
可想而见矣。
妙喜亦尝与游。
从言其大槩。
是智丛林。
以道者目之。
真名称厥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