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行帜

相关人物:共 65 位
共 65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27 【介绍】: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
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
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
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
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
泰定帝泰定初辞归。
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
卒谥文清。
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元诗选
桷字伯长,庆元人,宋同知枢密院事韶之曾孙也。童子时有能文名,部使者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程文海、王构交荐之,改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疏十议以进。礼官推其博,多采用者。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累进翰林待制、集贤直学士,同修国史。至治元年,迁侍讲学士。泰定初辞归,卒年六十有一。赠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追封陈留郡公,谥文清。伯长初师事剡源戴帅初。稍长,在王深宁之门,复从舒岳祥游。家固多藏书,又亲见中原文献,其学最为有本。及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家居以后,修辟南园故址,结小亭,读书其中。翰墨所传,极于海内。所著有《易说》、《春秋说》及《清容居士集》五十卷。元兴,承金宋之季,遗山元裕之以鸿朗高华之作振起于中州,而郝伯常、刘梦吉之徒继之。故北方之学,至中统、至元而大盛。赵子昂以宋王孙入仕,风流儒雅,冠绝一时。邓善之、袁伯长辈从而和之,而诗学又为之一变。于是虞、杨、范、揭,一时并起,至治、天历之盛,实开于大德、延祐之间。伯长没后二十馀年,会修宋、辽、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国遗文故事,惟袁氏所传为最多。故家文物,萃于东南,百年以来,流风未坠,论者以伯长实有功焉,良不诬也。
词学图录
袁桷(1266—1327)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有《清容居士集》。
甬上耆旧诗·卷三
字伯长,袁氏最为世族。公少负异才,读先世遗书,至穷日夜。初事戴剡原,稍长,在王深宁先生之门,复从舒岳祥游,尽传诸公之学。既家有赐书,又亲见中原文献,得接风流,故其学最为有本。以辟茂异,授丽泽书院长,用荐入国史院,历翰林院直学士、侍讲。早引年归里。公在翰林三十年,上郊祀定制十议,纂脩三朝大典,酌定宪令,疏请购宋、辽、金三代遗书,一时制词、碑版、高文典册,多出公手。家居以后,脩辟南园故址,结小亭,读书其中。翰墨所传,极于海内。卒年六十二,赠行参知政事陈留郡。公自宋南渡,而后吾乡学者以多识相尚。文清得王氏之传,其于近世礼乐之因革,官阀之选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诸家之略录,俱能溯源执本,得其旨归。浙河以东,于斯为盛。公尝言:余少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公所自责,俱深中学者之弊,故具述之。至公殁二十馀年,会脩宋、辽、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国遗文故事,唯公家上藏书数千卷,足备典实,至今袁氏尚盛。余初选此集,其后人即手钞世,传遗草见示,数百年文献未坠于地,斯可谓故家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长,庆元人。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以荐累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历侍讲学士卒谥文清有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奉化人,字子文。世以财力雄于乡。仁宗庆历间,为县、郡学教授。皇祐五年登进士,调庐江县主簿。授大理评事致仕。后又主郡学,前后凡三十余年,门人甚众。学者称西湖先生。有遗集。
全宋诗
楼郁,字子文,由奉化徙居鄞县(今浙江宁波)。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调舒州庐江主簿。赠正议大夫(《深宁文钞摭馀录》卷一《城南楼先生传》)。有集三十卷(《宝庆四明志》卷八),已佚。事见《攻愧集》卷八五《高祖先生事略》。
全宋文·卷一○七六
楼郁,字子文,其先婺人,后居奉化,徙居鄞(今浙江宁波)。
以财雄于乡里,以古学为乡里所重。
庆历中州县立学,掌教县庠者数年,郡学寻又延请至十馀年。
登皇祐五年进士第,调舒州庐江主簿,禄不及亲,不欲出官。
以继母无以养,弟妹未成立,遂致仕,授大理评事归。
又主郡庠十馀年。
为州县士子师,前后凡三十馀年,成就一时人物甚众。
为四明五先生之一,学者称西湖先生。
有遗集三十卷。
见楼钥《高祖先生事略》(《攻愧集》卷八五),王应麟《城南楼先生传》(《深宁文钞》卷一),《四明志》等。
王文贯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贯道。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为真州教授,除宗学谕。通经学,尤精《毛诗》,从游者尝有数百人。
全宋文·卷七七八四
王文贯,字贯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早嗜学,从乡儒余端臣游。
登宝庆二年进士第,为真州教授,除宗学谕。
精通《毛诗》,从学者达数十人。
见《至正四明志》卷二,《宋元学案》卷六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胡矩,字仲方,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铨孙。孝宗淳熙间监庆元府比较务。十四年(一一八七),摄象山县(《宝庆四明志》卷二一)入为枢密院编修官,兼检详诸房文字。宁宗开禧间知萍乡县(清同治《萍乡县志》卷八)。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为枢密副都承旨。八年,权工部尚书。十二年,出知福州。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拜兵部尚书。二年,出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致仕。事见《宝庆四明志》卷一、《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卷七附传。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六四六○
胡矩,字仲方,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胡铨孙。
淳熙间兼庆元府比较务,摄象山县。
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淳熙十二年官工部尚书,改兵部,出知福州。
宝庆二年除焕章阁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见《宋史》卷四○、三七四、四一○、四一九、四三六,《宝庆四明志》卷一,《宋元四明志校勘记》,《宋诗纪事》卷六一,《福建金石》石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85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应求,号桃源。受学从父王致。教授乡里三十余年。神宗熙宁九年以特恩补将仕郎,为州长史。无田以食,无桑麻以衣,怡然自得。卒,敕建桃源书院。子孙世其学。有《五经发源》。
全宋诗
王说(一○一○~一○八五),字应求,鄞(今浙江宁波)人,致从子(《宋元学案》卷六)。
师事杨适(《延祐四明志》卷四)。
建桃源书院,教授乡里三十馀年,人称桃源先生(《甬上宋元诗略》卷一)。
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特奏名补将仕郎,为明州长史(《宝庆四明》卷八)。
元丰八年卒,年七十六。
有遗稿十卷(《甬上宋元诗略》),已佚。
清光绪《鄞县》卷二六有传。
全宋文·卷九三三
王说(一○一○——一○八五),字应求,号桃源先生,明州鄞县(今浙江鄞县)人,鄞江先生王致从子。
庆历进士。
隐居乡里教授生徒三十馀年。
熙宁中以特恩补州长史。
家贫,恬然处之,子孙世其学。
元丰八年卒,年七十六,著有《五经发源》五十卷。
见《深宁文钞摭馀编》卷一,《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二,《宋元学宋》卷六,《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一、卷二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府鄞县人,字仲培。理宗嘉熙二年进士。所著《鼠璞》,考證经史疑义及名物典故之异同,持论多精审。又有《春秋志》。
全宋诗
戴埴,字仲培,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机孙。
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延祐四明志》卷六)。
曾为知州、转运使(《四明丛书·戴仲培先生诗文序》引王应麟《桃源世谱》)。
著有《鼠璞》传世。
诗文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江湖后集》中存诗五首,文、赋各一首。
事见《仪顾堂题跋》卷四《新修鄞县跋》。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七九九二
戴埴,字仲培,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熙二年进士。尝持节将漕,颇究心郡国利病。著有《春秋志》及《鼠璞》一卷(存)。《江湖后集》录其诗文凡七首。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一五《鼠璞》条。
方预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方预,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在英宗世。
见《延祐四明志》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信叟。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初为国学官。高宗绍兴中秦桧忌张浚复出,欲诬浚潭州新筑宅第僭制,命秉信往察之,归告不附桧意,因被黜。后复官,历吏部侍郎,出知常州。
全宋诗
吴秉信(?
~一一五六),字信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初为国学官(《延祐四明志》卷四)。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六)、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
十四年,守起居舍人,出知江州(同上书卷一五一),十八年,以拂秦桧意,罢(同上书卷一五七)。
二十六年,以吏部侍郎出知常州,卒(同上书卷一七四)。
全宋文·卷四○○九
吴秉信(?
——一一五六),字信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登宣和三年进士第,绍兴初为太常博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出知江州。
忤秦桧意,绍兴十八年放罢,后以左朝散郎主管台州崇道观。
绍兴二十六年,除起居郎、权给事中,又试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迁吏部侍郎。
同年,为臣僚奏劾,降充右文殿修撰知常州。
未上任,卒,赠左中奉大夫。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一五一、一七四及《延祐四明志》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固叔,一字开叔。史浩幼子。尝从杨简学。以军器监为临安尹。兄史弥远入相,以嫌出为潭州、湖南安抚使,平湖寇罗孟传。守建宁,行义仓法,有政绩。以兄久在相位,数劝归不听,遂食祠禄于家。卒谥忠宣。
全宋诗
史弥坚(?
~一二三二),字固(《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四作开)叔,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
浩幼子。
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为两浙路转运判官兼权知临安府。
三年,除权兵部侍郎。
兄弥远入相,以嫌出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
历知建宁、镇江府。
理宗绍定五年卒(《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五)。
延祐四明志》卷五有传。
全宋文·卷六七○○
史弥坚(?
——一二三二),字固叔(一作开叔),号沧洲,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史浩幼子。
开禧中知临安府,权兵部侍郎。
嘉定初,韩侂胄败,兄弥远入相,以嫌出知潭州、湖南安抚使。
移知建宁府,行义仓法。
六年,知镇江府,荐刘宰于朝。
以兄久居相位,数劝其归,不听,遂食祠禄于家十有六年。
绍定五年卒,谥忠宣。
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南宋书》卷三二,《南宋制抚年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7 【介绍】: 宋舒州怀宁人,字新仲,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徽宗政和八年进士。调溧水簿。高宗时,历秘书少监、中书舍人,预修《徽宗实录》。以不附秦桧,谪居韶州,倡明理学。桧死,起为秘阁修撰,历知严州及宁国、平江等州府,官至敷文阁待制。有《灊山集》、《猗觉寮杂记》。
全宋诗
朱翌(一○九七~一一六七),字新仲,自号灊山道人、省事老人,舒州怀宁(今安徽潜山)人,晚年定居鄞县。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赐同上舍出身。
历溧水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秘书省正字,实录院检讨官试秘书少监,试起居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二二、一三七、一三八),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擢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同上书卷一四一),寻以言事忤秦桧,责韶州居住(同上书卷一四二)。
二十五年,起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同上书卷一七○、一八○、一八五)。
孝宗乾道三年卒。
有《灊山文集》四十卷(《宋史·艺文志》作集四十五卷,诗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卷。
另有《猗觉寮杂记》二卷行于世。
事见《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
 朱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灊山集》为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卷。
全宋文·卷四一四九
朱翌(一○九七——一一六七),字新仲,自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怀宁(今安徽潜山)人,载上子。政和八年赐同上舍出身。绍兴六年,为敕令所删定官。八年,除正字;九年,迁校书郎。十年,守祠部员外郎,历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十一年,以忤权臣,责授左承事郎、将作少监,分司西京,韶州居住。二十五年,起复左承议郎,充秘阁修撰,后历知宣州、平江府。三十年,复敷文阁待制。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文集四十五卷、《五制集》一卷、诗集三卷(存)、《猗觉寮杂记》一卷(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六之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二二、一三二、一三五、一三七、一三八、一四一、一七○、一八四、一八五,《宝庆四明志》卷八。
共 65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