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慧安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隐居嵩山。自得心法于老安禅师。四方之趋附者。同益至。然其乡里名姓。终未尝以告人也。天后时。嵩山神祠有灶。颇灵异。民之祈福祐者。踵相接。杀豕酾酒无艺。堕患之。微以杖三击之曰。本是泥瓦合成。灵从何来。圣从何起。灶即破裂堕落。顷之见童子青衣。再拜于前曰。吾昔尝以罪累。辱司此灶。其苦奚可量。今赖师说无生法。获生天上。敢不致谢。由是世号破灶堕。有僧问云。某等久在和尚左右。未蒙和尚苦口相为。灶神得甚么径旨。便获生天。堕曰。我即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无道理为伊处。僧无语。堕曰会么。曰不会。堕曰。本有之性。为甚么不会。僧礼拜。堕曰。堕也。破也。破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破灶堕者。
不知何许人也。
天后之世参事嵩岳安禅师号老安是欤。
通彻禅法逍遥弗羁。
恒理求而不见其前。
别涂取而莫趋其后。
尝遇巫氏能与人醮灶祓禳。
若汉武之世李少君以祠灶可以致物同也。
凡其解奏之时。
往往见鬼物形兆。
闾里迭畏。
传于众多杀少牢以祭之者交午。
重其主灶。
乃幡盖拥之秘而罕睹焉。
扬子所谓灵场之威宜夜矣乎。
时堕诣之。
始劝巫者。
终为神说法已告云。
我闻师教决定生天。
乃现其形礼辞且曰。
蒙师提耳获益弥深。
得生殊胜天。
言讫而隐。
其灶即神祠也。
随而瓦解自然破落。
非人力也。
遐迩惊骇。
此师素不称名。
由此全取他名号破灶堕也。
神僧传·卷第七
嵩岳破灶堕和尚。隐居嵩山。山有庙甚灵。惟安一灶祭无虚日。师入庙以杖击灶云。此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又击三下。灶乃倾破堕落。须臾一青衣人设拜师前曰。我本此灶神久受业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生。特来礼谢。再拜而去。少顷徒众问师。灶神得何经旨便得生天。师曰。我只向伊道。只泥瓦合成别无道理为伊。众无语。师良久云。会么。众云。不会。师曰。本有之性为什么不会。众僧乃礼拜。师曰。破也堕也。于是其众大悟玄旨。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八九
继忠(一○一二——一○八二),俗姓丘,字法臣,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八岁得度,师事广智,甚为契之。永嘉士庶请居开元寺东阁,迁妙果、慧安寺,退隐江心。再出主西湖法明院。元丰五年十月卒,年七十一。忠服膺四明知礼之学,屡与山外诸师争辩。著有《四明仁岳异说丛书》七卷(存)、《扶宗集》五十卷,世因称扶宗尊者。见《水心文集》卷一二,《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释门正统》卷六。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继忠。
字法臣。
永嘉丘氏子。
父母求嗣佛祠。
同梦一僧授以好子云。
螺溪尊者。
寄汝养之。
母娠。
即厌荤血。
幼见佛像必致敬。
八岁得度。
即诣南湖。
依广智学。
劳苦得疾。
乃行请观音三昧。
感大士放光以水灌顶。
其疾即愈。
既而洞悟教观。
广智深契之。
时令代讲。
雪窦显禅师。
见而叹曰。
四明之道。
为有传矣。
永嘉士庶。
请居开元东阁。
迁妙果。
慧安退隐。
江心嗣。
又出主西湖法明。
学者骤集。
有欲革大其居者。
师曰。
施者方受其福。
吾忍毁之乎。
每岁正月上八。
于郡中授菩萨戒。
行放生事。
士庶尝至数万人。
每誓于众曰。
入吾道场。
而皈命三宝者。
纵未得道愿。
生生世世。
不失人身。
正见出家。
求无上道。
行法华光明弥陀观音三昧。
日不虚过。
诵咒救疾。
神应莫测。
每入市。
坐者避席。
行者避路。
举首加敬。
称为戒师。
元丰五年十月八日。
沐浴更衣。
坐脱。
人见赤光炤澈空表。
鸟雀悲鸣。
三日不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继忠,字法臣,姓邱氏,永嘉人也。
父母求嗣佛寺,夜梦一僧授以子曰:“螺溪尊者,寄汝养之。
”及有孕,即厌腥血,故生而端详,性好清洁,虽在髫年,每睹佛像,必致敬礼。
八岁入开元,蒙恩得度,即诣南湖,依广智学,劳苦得疾,乃行请观音三昧,见大士放光,以水灌顶,其疾即愈。
既而洞悟教观,无所凝滞,广智深器之。
时令代讲,雪窦显禅师见而叹曰:“四明之道,为有传矣。
”永嘉士夫请居开元东阁,迁妙果慧安
退隐江心,研精禅观。
出主西湖法明,学者骤集。
有欲革大其居者,忠曰:“施者方受其福,吾忍毁之乎。
”每岁正月上八,于郡中受菩萨戒,行放生事,士庶尝至数万人。
每誓于众曰:“入吾道场而归命三宝者,纵未得道,愿生生世世不失人身,正见出家求无上道。
”行法华、光明、弥陀、观音三昧,日不虚度,诵咒救疾,神应莫测。
每入市,坐者避席,行者避路,举首加敬,称为戒师。
杭州大旱,郡守范公仲淹命忠祷于湖,甘雨随应。
宋元丰五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集众说法,结印坐亡。
人见赤光彻照空表,净社全教梦金甲士告曰:“今夜得道人入灭。
”庆恩希妙梦神人告曰: “忠法师已生兜率。
”忠久行施食,后虽有继,乌雀悲鸣,三日不下。
葬于瑞鹿山,传法者及百人。
著《扶宗集》五十卷,《十谏》、《指迷》、《抉膜》、《十门析难》及《十义》诸书,用昭四明,独得祖道之正。
赵清献公汴为之赞曰:“教明圆通,听众依响。
以心传心,以真破妄。
真兮谓何?
有相非相。
如水中月,如鉴中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612 【介绍】: 隋僧。金城狄道人,从祖迁居上党。俗姓李。年十四从邺京僧衍为弟子。及北周武帝毁佛,乃居家奉戒,仪体无失。隋文帝开皇初,住兴义寺译经。精研《华严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金城狄道李氏也。
其祖相封上党。
遂徙居之。
年十四。
投邺京大庄严寺衍法师出家。
每入讲堂。
作天宫想。
年十八。
覆讲华严十地。
众即嘉叹。
冠年受具。
专志毗尼。
周武之变。
家居奉戒如法。
隋兴。
诏预菩萨僧数。
官给所须。
仍于少林寺安置。
开皇三年。
重薙染于洛州净土寺。
偕海玉法师。
讲释华严。
七年诏住兴善寺。
为译经證义沙门。
十七年。
闷绝未殡。
及苏乃云。
初见两吏手执文书。
立房门外曰。
官须见师。
顷之若蹈空而往者。
到一七宝树林。
端严如画。
二吏即辞退。
干望东西。
极目无非珍宝。
焜耀不可正视。
凡树下必有华座。
而或坐不坐相杂也。
闻有呼其名者。
就视之。
则慧远法即也。
因礼讯之。
问此为何地。
答是兜率。
僧休法师处南座。
吾与之同生此耳。
且见休远并非本形。
皆戴冠服彩。
光炜绝世。
但能识其语音。
远又谓曰。
我弟子皆生此矣。
仁寿三年。
诏送舍利于路州汉王寺。
其瑞应之详见别传。
时汉王谅作镇晋阳。
闻干起塔其寺。
远遣使䞋施。
献后崩。
尝为帝述忏称旨。
赐帛二百疋。
大业三年。
置大禅定道场。
诏擢上座。
八年正月二十九日终。
春秋七十八。
于是火葬终南山阴。
初干常作莲华世界海观。
及弥勒天宫观。
至疾革。
翻睛上视不与人对。
久之如故。
沙门童真问何所见。
曰向有青衣童子二人来召。
抵兜率城外未入。
故翘足以望城中宝树华盖。
若平立则无所见也。
真曰。
如是得不遂所愿耶。
干曰。
天乐非久。
终坠轮回。
华藏世界吾所愿也。
不久复绝而苏。
真又问。
干曰。
见大水遍满。
华如车轮。
吾坐其上。
自尔卒。
灵辩干之犹子。
小少教养。
通大典。
今住胜光寺。
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义解篇八
释灵干。姓李氏。金城狄道人。祖相封于上党。遂随封而迁焉。年始十岁。乐闻法要。游寺观看情欣背俗。亲弗违之。年十四。投邺京大庄严寺衍法师为弟子。昼夜遵奉无怠寸阴。每入讲堂想处天宫无异也。十八覆讲华严十地。初开宗本披会精求。佥共怪焉。又酬抗群锋无所踬碍。众益欣美。冠年受具专志毗尼而立性翘仰恭摄成节。三业护持均持遮性。周武灭法通废仁祠。居家奉戒仪体无失。隋开佛日。有敕简入菩萨数中。官给衣钵少林置馆。虽蒙厚供而形同俗侣。开皇三年。于洛州净土寺方得落采。出家标相自此繁兴。有海玉法师。讲华严众。四方追结用兴此典。干即于此众讲释华严。东夏众首咸共褒美。开皇七年。因修起居道业夙闻。遂蒙别敕令住兴善。为译经證义沙门。至十七年遇疾闷绝。惟心不冷未敢藏殡。后醒述云。初见两人手把文书户前而立曰。官须见师。俛仰之间乃与俱往。状如乘空。足无所涉。到一大园。七宝树林端严如画。二人送达便辞而退。干独入园东西极目。但见林地山池无非珍宝。焜煌乱目不得正视。树下花座或有人坐或无坐者。忽闻人唤云。灵干汝来此耶。寻声就之。乃慧远法师也。礼讯问曰。此为何所。答是兜率陀天。吾与僧休同生于此。次吾南座上者。是休法师也。远与休形并非本身。顶戴天冠衣以朱紫。光伟绝世。但语声似旧依然可识。又谓干曰。汝与我诸弟子后皆生此矣。因尔觉悟重增故业。端然观行绝交人物。仁寿三年举当寺任。素非情望。因复俯从。其年奉敕。送舍利于洛州。便置塔于汉王寺。初建塔所屡放神光。风起灯灭。而通夕明亮不须灯照。又感异香从风而至。道俗通见。四月八日下舍利时。寺院之内树叶皆萎。乌鸟悲叫。及填平满还如常日。时汉王谅作镇晋阳。承干起塔王之本寺。远遣中使䞋赐什物。然其善于世数。机捷枢要辩注难加。尝为献后述忏。帝心增感歔欷连洏。乃赐帛二百段。用旌隆敬。大业三年置大禅定。有敕擢为道场上座。僧徒一盛匡救有叙至八年正月二十九日卒于寺房。春秋七十有八。幢盖道俗相与奔随。乃火葬于终南之阴。初干志奉华严。常依经本。作莲华藏世界海观及弥勒天宫观。至于疾甚。目精上视不与人对。久之乃垂顾如常日。沙门童真问疾因见是相。干谓真曰。向见青衣童子二人来召。相逐而去。至兜率天城外。未得入宫。若翘足举望。则见城中宝树花盖。若平立则无所见也。旁侍疾者曰。向举目者。是其相矣。真曰。若即往彼。大遂本愿。干曰。天乐非久终坠轮回。莲华藏世界是所图也。不久气绝须臾复还。真问何所见耶。干曰。见大水遍满华如车轮。干坐其上所愿足矣。寻尔便卒。沙门灵辩。即干之犹子也。少小鞠育诲以义方。携在道位还通大典。今住胜光寺。众议业行擢知纲任。扬导华严擅名帝里云。
释惠渊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惠渊首座。
向北人。
孤硬自立。
参晦堂真净。
实有契悟处。
泯泯与众作息。
人无知者。
洪州奉新慧安院。
门临道左。
衲子往还。
黄龙泐潭洞山黄檗。
无不经繇。
偶法席久虚。
太守移书真净。
命择人主之。
头首知事耆宿辈。
皆惮其行。
师闻之。
白真净曰。
惠渊去得否。
净曰。
汝去得。
遂复书举师。
师得公文即辞去。
时湛堂为座元。
问师曰。
公去如何住持。
师曰。
某无福。
当与一切人结缘。
自负栲栳打街供众。
堂曰。
须是老兄始得。
作颂饯之。
师住慧安
逐日打供。
遇暂到。
即请归院中歇泊曰。
容某归来修供。
如此三十年。
风雨不易。
鼎新创佛殿。
轮藏。
罗汉堂。
凡丛林所宜有者。
咸修备焉。
黄龙死心禅师访之。
师曰。
新长老。
汝尝爱使没意智一著子。
该抹人。
今夜且留此待。
与公理会些细大法门。
新惮之谓侍者曰。
这汉真个会底。
不能与他剺牙劈齿得。
不若去休。
不宿而行。
师终于慧安
阇维。
六根不坏者三。
获舍利无数。
异香满室。
累月不绝。
奉新兵火。
残破无子遗。
慧安诸殿。
嶷然独存。
岂非愿力成就。
神物护持耶。